登陆注册
1459700000004

第4章 有时很拧巴 (3)

生平喝酒最快乐的时候也是在内蒙古的那段日子。蒙古族兄弟粗糙得像一片磨砂纸,可以擦光任何娇柔做作的情绪,他们的开场白基本上总是这样的:站起来,把酒喝了,然后坐下。酒到中旬,他们还会唱起歌来,唱什么我听不懂,我唯一能听明白的歌词是:成吉思汗!草原的荣光!每次我都觉得热血沸腾,想跟着喊两嗓子。至今我总能想起那年冬天,在经常下雪的内蒙古,一群人坐在蒙古包里,围绕着热腾腾的羊肉火锅,喝着奶茶,频频干杯的好时光。回北京以后,我在酒桌上就很少重温这种单纯的快乐了。偶尔应邀参加几次饭局,席间众人要么不喝酒,个个衣装笔挺有如置身交际晚宴,言谈无趣更似参加六方会谈。每当此时,我就会叫服务员小妹来几瓶啤酒,给自己倒满了挨个碰杯,众人也面带着乏善可陈的微笑用杯中的茶水回敬,你以为我敬重他们吗?不,我连这帮人的名字都没记住,我只是想赶紧把自己灌醉了好继续,因为,“我只有喝醉了才能和傻瓜交谈,包括我自己。”——酒鬼诗人吉姆?莫里森的话总是这样透彻。

和这种场面相比,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在酒精的过渡和勾引之下,憋屈的内心豁然开朗,一群人开始严肃地探讨人生与社会,道德和追求,破灭跟永恒,在逼仄的现实一角纷纷耍起了理想主义的酒疯。然后有的人就哭了,有的人就吐了,悲戚戚的眼泪在一群中年男人之间丢着手绢。

一个人活得拧巴是值得理解的,甚至是值得赞美的,这证明他内心还有冲突,并不甘于和人生妥协。但是,通过酒来发泄显得太过脆弱而虚伪,且对不起那瓶好酒。酒带给人们的应该是被压抑的快乐,而不是被压抑的痛苦。我生平见过最可爱的酒鬼是我老家的一个人,此人50多岁,依然光棍,每次喝酒喝多了,就会脱得赤条条的,在乡下的田野里撒欢,白云、黑土、阳光、裸体——这简直就是印象派。村民都说他精神有些不正常,但我从不这么认为,我非常羡慕他,我不想假惺惺地谈福柯,但在他身上我确实看到了非理性的神采。因为我也想脱了裤子这么干,但从精神到肉体,严苛的社会规范已经把我上上下下摸了个遍。我已不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然后是机器人、植物人、死人。就算是喝醉了,也会保持足够的清醒来阻止自己。可是我是多么想这么做,我就想脱了裤子光着屁股乐滋滋地在马路上狂奔,你们谁也别拦我。

因为这样我会很快乐,我就回到了童年,谁的童年不都是这样吗?大家都会宽容而慈祥地看着你。但我们现在不能这样了,我们是体面的成年人。我们只能宽容别人,没人再来宽容我们。道德包袱、社会责任、生活压力,扛着三座大山在世上行走,每个人都神色匆忙,面带焦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就喝吧!

现在,不能让我快乐的酒我不喝,如果喝了酒让我更痛苦,你说我喝它干啥?在饭桌上,如果感觉到这帮人在半小时之后就会从嬉皮笑脸的风格向规模宏大的命题倒戈,我就滴酒不沾,在他们喝晕了之前放个响屁然后跑得远远的。事实上,我也不大可能跟这种人喝酒,这种人更不会叫我。

在北京的几年间,叫我喝酒次数最多的大概就是洪启,因为他不是这种人,我也不是。酒鬼洪启的故事很多,我随便讲两个。有一次他无所事事地在北京站转悠,认识了一个浙江人,两个人跑到一个小饭馆喝得昏天黑地,喝到火车快出发了,但两个酒鬼还没喝够,于是洪启跟着这个素不相识的浙江人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跑到对方家里,然后接着喝。身上一分钱没带,最后朋友给他寄了点钱自己买了张票回来了。还有一次,洪启喝到饭局下旬上厕所,在便池旁偶遇一法国人。俩人随即扶鸟对谈,亲切得像多年的老友:“我要办一个演出,你一定要来。”“我一定会去,在哪?”十分钟以后,这个法国人就端着酒杯跑到洪启的包间里喝上了。

我喜欢这样的酒鬼,也喜欢这样的故事,这让我觉得亲切自然。在英国的时候,每次想喝酒只能跑到酒吧去,伦敦青年都穿着尖领衬衫,各自拎着一瓶PEDIGREE BITTER,一口一口地抿,喝一晚上也喝不完,我看得直吐血。那时候我很想念中国,想念在那里的那些特别的酒鬼。如果你问我喜欢中国这块土地的理由,那么这就是其中一个。我知道这个理由实在不够好,但对我来说已足够。

王老板论闷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闷骚取代了阳刚、忧郁、英俊这些加诸于男人身上的形容词,成为了新世纪魅力男的象征。闷骚族在和谐社会里四处开花,俨然成为了一个阶级的代表。其中,又以王老板的闷骚最为与众不同。作为闷骚界的德鲁克,王老板既能闷得像葫芦,又能骚得像黄瓜,将闷骚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这里,王老板就来给各位讲解一下什么是闷骚以及如何才能变得闷骚。

闷骚的起源并不复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文中就对其形成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按照王二的理论,闷是阴界,骚是阳界,互为补充,互为调剂。闷的一面体现的是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使之沉浸在一种“寂寞的自由”之中,而骚的一面表达的是对爱情以及物质的渴望和追求,体现了一种脱离本我的意向。

按照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也就是骚),当由社会价值观念内化而成的价值观与原来的自我有冲突时便引起焦虑,为了对付焦虑,人们不得不采取心理防御,这样就限制了个人对其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表达(也就是闷),削弱了自我实现的能力,从而使人的心理发育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闷骚。

这段话太高深,谅你们也看不懂。说得通俗易懂点,用赵传的一句歌词就可以概括:“外表冷漠,内心狂热,这就是我。”其实闷骚是一种不健全的人格疾病,但也正是因为不健全,所以才被那些让抽屉夹过脑袋的新女性着迷不已——这是一个多么荒谬的世界啊!我的哥们,时代不同了,闷骚早已从昨日的拉条子变成了今天的通心粉,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姑娘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我们必须学习怎么才能变得闷骚起来。

金庸有词曰:向来闷,从此骚。首先我们来说说闷,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在公众场合一言不发保持沉默,在陌生人面前一律装成鹌鹑样,基本上就可以了。当然,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闷的表现层次也不同。有些人的闷,就会被人理解为木讷,而有些人的闷,就会被人理解为深沉。前者如马加爵,后者如王老板,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总之,你的闷一定要给别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这个男人一声不吭,肯定是在思考社会和人性。而不能让人家产生这样的幻觉:诶,这个农村来的孩子真老实,我家正好缺一个保姆……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世界上什么事最开心》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蚂蚁部队:八一五后滞华日军覆灭记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驻扎在山西的侵华日军第一军六万名官兵惶惶不可终日。帝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城野宏参谋以他无人能敌的口才,给处于绝望之中的第一军将领们描绘出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使他们相信,日本战败了,只要第一军残留山西,控制山西的资源,就是对天皇,对日本最大的忠诚!六万驻晋日军只要能智慧地利用阎锡山对共产党不共戴天之仇恨,以及与蒋中央难以调和的矛盾,争取到阎锡山的庇护,便可以继续留驻山西,并将山西丰富的煤铁资源牢牢控制在手中,为日本未来的复兴,保存一个取之不竭的物资基地,和一支精锐的先遣军。
  • 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又是一年芳草绿:老舍

    老舍素以精活俏美、雅俗兼具的闲情散文著称,但其散文中也时见发人深省的讽刺针砭。本精选集以老舍之女舒济所编《老舍全集》为底本,并参阅其他老舍权威作品集,遴选作者各时期散文代表作64篇,不仅有《一些印象》《趵突泉的欣赏》《大明湖之春》《我的理想家庭》《养花》等幽默闲适之作,更有《吊济南》《新年醉话》《取钱》《考而不死是为神》等辛辣讽刺小品。阅读本书,你可以完全了解老舍散文风格、生平思想,乃至时代风貌。
  • 心如流水

    心如流水

    贫困地区更期待着由它自孕言和培荞的优秀人才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故里,用他们的才智,让这一方负重的贫瘠之地尽曱地摆脱“贫困循环”的窘境。在贫困地区自身利用政策吸引和激励机制之外,这一份期待的实现,来自干贫闲地区真正高素质人才队伍群体的培芥和形成。我们拭目以待。
热门推荐
  • 婚后斗爱:腹黑娇妻狠狠爱

    婚后斗爱:腹黑娇妻狠狠爱

    “闺蜜问她:“你喜欢你家男人哪一点?”她一愣,随即邪魅一笑:“我喜欢他财大气粗。”某夜,一番劳累过后,抱着她软软的身子,他满足的轻叹。“听说你喜欢我财大气粗?”她嘤咛一声“恩。”“既然这样,那我有必要让你知道我不光财大气粗,还有其他不同……”话音未落,某男再次……
  • 许你清风

    许你清风

    许清风,你会像他们一样离开我吗?也许我一直喜欢你,只是不敢承认,但现在都已经不重要了,我会祝你幸福!――苏悦苏悦,我他妈要是不喜欢你会像个神经病一样呆在你身边,为你吃醋吗?我凭什么不可以喜欢你!傻瓜,别哭,我会心痛。――许清风别闹了,我们在一起吧!
  • 剑尘一心

    剑尘一心

    上古纪元群雄皆起争霸天下,剑神一剑止戈天下,亿万神魔签订盟重契约。剑家后人以守卫天下为己任兼顾苍生,每六十甲子出世一人破虚納仙润泽苍生。。。
  • 我欢喜遇见你

    我欢喜遇见你

    他是同学眼中的王者,是老师眼中的祖宗,是家人眼中的混世魔王,他从小被万人捧在手中,傲娇,自信,多金,帅气是他的标签,直到17岁那年遇到了她……
  • 在精灵世界的那些日子

    在精灵世界的那些日子

    生存还是毁灭对与陈凡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
  • 坐下来

    坐下来

    如果说有世界上有神秘的力量,可以让人于纷杂的俗事里超然度外,无疑当属乡间的黄昏。不管是草原蒙古包炊烟直上,还是一望无际麦田间的薄雾氤氲,也可以是黄土高原与晚霞交映出的盛大金灿,又可能是江南水乡里的渔舟归渡,还有热带雨林的中闷热回润,当然不能少的是海岸线的潮恋沙滩。。。每一处夕阳都是一个仪式,迎接世间重返初态,将人扔在任一场景,都能心思宁静下来,位子,票子,车子,房子都不重要了,活着就好,还可以与明日的黄昏相约,还能看天地恢复安宁。若能身心合一的坐下来,三分钟足够。
  • 盛朝原始剑

    盛朝原始剑

    那一世他吹箫为她送别,泪水化作利剑,斩破万古!踏破九幽,可惜她早已轮回。他自斩前世,轮回万世,踏遍九天只为寻找她的踪影!可是依旧无果!他自毁前程,用毕生修为卜卦,只为看破天机,寻找那抹倩影无果!今世他不在祈求上天,只为破天!若天敢阻我,那我就破了这一方天地!看他七岁成王,打破万古定律,十六岁成皇,搅动万古风云,看他如何打破虚空,问鼎大帝,成就一段传奇。
  • 杨仁山传

    杨仁山传

    《杨仁山传》记述了晚清著名佛学家杨仁山的一生。杨仁山生长在一个进士家庭,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岁月,战后跟随曾国藩参与南京城的修复建设,壮年随曾纪泽、刘芝田两度出使英法,回国后辞官不受而投身中国佛教复兴事业,一生融刻经、弘法、取经、教学、研究于一体,培养了谭嗣同、桂伯华、梅光羲、李证罡、欧阳渐等一大批门下弟子。该书揭示了杨仁山投身佛学的心路历程,阐述了杨仁山为佛教复兴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现了杨仁山从出生到去世75年中晚清风云变幻历史的一个侧面,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场景和细节。
  • 医经原旨

    医经原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何处净土

    何处净土

    一个拥有慧根的少年,如何在一个勾心斗角的世界挣扎求生,一步步走向强者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