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6400000015

第15章 临摹和写生

向来学画,不外两个办法。一是临摹,拿名家画幅做范本,照着它下笔。一些画谱里还有指导初学的方法,山的皴法有几种,树的点法有几种,全都汇集在一块儿,让人逐一学画。这样分类学习,也是临摹的办法。还有一个办法是写生。写生是直接跟物象打交道,眼里看见的怎么样,手里的画笔就照着画出来。无论从临摹或是写生入手,都有成为画家的可能。

我说学画的两个办法,意在拿来打比方,比喻学写文章。学写文章也有临摹的办法。熟读若干篇范文,然后动手试作,这是临摹。在准备动手的时候,翻着一些范文作参考,也是临摹。另外一个办法是不管读过什么文章,直接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见怎么样就怎么样写,所闻怎么样就怎么样写,其余类推。这是写生的办法。

学校里教学作文,往往把课本里的选文看作范本,有人觉得这还不够,希望另外选些范本,最好学写游记以前先读几篇游记,学写报告书以前先读几篇报告书。有人学习文艺写作,也喜欢揣摩几篇名家的作品,从用意布局到造语用词,都希望有所取法。可见无论学作寻常文章或是学写文艺,认为临摹的办法有效的人很不少。

我并不是绝对不赞成临摹的办法,可是我认为采取写生的办法更有好处,至少应该做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以下容我说明这个浅薄的意见。

还是拿学画来打比方。临摹的时候,面前摊着名家的画。画上当然有种种物象,可是这些物象是名家眼里看见的,不是临摹的人眼里看见的。临摹的人只能以整幅名家的画为物象,一笔不苟地把它描下来。对于画上种种物象的本身,临摹的人是隔着一层的。名家可能有看不透切的地方,可能有表现得不够的地方,临摹的人只好跟着他,没法画得比他更完美。写生可不同,物象摆在面前,写生的人眼睛看它,头脑想它,手里的笔画它,样样都直接。开始写生的时候,成绩可能比临摹坏得多,临摹总还像一张画,写生或许不成画。但是工夫用得多了,看物象的眼光逐渐提高,画物象的手腕逐渐熟练,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那就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学画的目的不是希望做到任何物象都能描绘自如吗(成个画家并不是学画的目的,画得好,当然成画家)?这个境界,惯于临摹的人就未必容易达到。总括一句,写生的好处在直接跟物象打交道。

有了前边一节打比方的话,学写文章的方面也不须多说了。学写文章从写生的办法入手,学得好,能够达到挥洒自如的境界,这是一。尤其重要的,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根据,学得好,能够真正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是二。学校里的学生难道因为世间有文章这样东西,非学它不可,才学写文章的吗?有志文艺的人难道因为文艺是又好玩又漂亮的东西,才发心学写文艺的吗?不是的。学生在校学习,出校参加任何工作,都需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表达出来,而且要表达得好,否则就不能过好生活,做好工作,所以必须学写文章。有志文艺的入学写文艺,也无非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很好地表达出来。不过他愿意运用文艺的技巧和形式,这是他跟一般学生不同的地方。既然如此,学习写作能不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为写生的对象,能不在写生方面多下工夫吗?

既然要在写生方面下工夫,对于对象自然不肯马虎,也不能马虎。所见不真,所闻不切,所感不深,所思不透,那样的对象能够写生吗?值得写生吗?于是要求自己,所见要真,所闻要切,所感要深,所思要透。达到这些要求是整个生活里的事,不是执笔学习写作时候的事,然而是写好文章的真正根源。离开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希望把文章写好,是办不到的。

见真,闻切,感深,思透,当然有程度之不同。真有更真,切有更切,深有更深,透有更透。譬如一个初中学生,他的真、切、深、透比不上一个大学生,但是可以达到跟他整个生活相应的真、切、深、透。他达到了这样程度的真、切、深、透,用写生的办法学习写作,抓住那些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这是最有益的练习。

学写文章从临摹的办法入手,搞得不好,可能跟一个人的整个生活脱离,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成了为写作而学习写作。还有,在实践上容易引导到陈意滥调的路子,阻碍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意铸语。通常说的公式化的毛病,一部分就是从临摹来的。

自己写生,当然也可以看看人家对同一物象怎么样写生。光是看看是参考或比较,进一步仿照他一下,就是临摹。反正在练习的阶段,偶然临摹几回,并不妨事。所以我在前边说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的话。

1957年4月29日作

重读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

偶尔在一个谈写作的讨论会上说到了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回家来就把这篇文章找出来重读,在《南腔北调集》中。

文章的第一句就引起我的注意:“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鲁迅先生这篇文章是1933年写的,时间过了将近半个世纪,情况“竟还”没有改变,打听作文秘诀的信“竟还”有人写,我每个月总要接到好几封。写信的人大多挺诚恳,要求给他们指点几句,似乎只消几句话就可以解决他们前进的问题,却忘了自己去下点真功夫。其实作文哪有什么秘诀。也有找上门来的,尽管横说竖说,他们总不肯相信,还是巴望你随便说出一句两句来,他们好认认真真地记在小本本上。

鲁迅先生似乎不愿意扫人家的兴,他说:“作文真就毫无秘诀么?却也并不。”接着就说做古文确乎有秘诀,秘诀之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看了这几句,我不免笑了。鲁迅先生这个话说得确切,我在看书看报看刊物的时候也往往感觉到,笑虽笑,心里可不大舒坦。鲁迅先生说的是古文,指的是从前的弊病。如今是20世纪80年代了,而类似古文的说了等于没有说什么的文章还时常看得到,这怎么得了呢!

说了等于没有说,是指内容而言。鲁迅先生说: “至于修辞,也有一点秘诀,一要朦胧,二要难懂……使它不容易一目了然才好。”又说:“这些都是做骗人的古文的秘诀”,但是“做白话文也没有什么两样,因为它也可以夹些僻字,加上朦胧或难懂,来施展变戏法的障眼的手巾的。倘要反一调,就是‘白描’。”

白描的确最见功夫,就像我们苏州人说的“赤骨肋相打”(赤骨肋=赤膊)。两个人戴上头盔穿上战袍来打,不免有所凭借,有所掩护,算不得真功夫。什么都不穿不戴,赤条条一丝不挂,你一拳,我一脚,才见得出真本领。白描靠的是真功夫真本领,当然无秘诀可言,所以鲁迅先生说,“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四条其实并非“秘诀”,而是作文的要道。四条之中,头一条“有真意”最重要,因为说的是内容。作文而没有要说而且确乎值得说的意思,作它干什么呢?以小说为例,假如对于素材并无丰富的积蓄,对于生活并无深切的体会,胸中没有什么非告诉读者不可的东西,那就尽可以不写小说。没有真意而硬要写,那就只好粉饰,只好做作,只好卖弄了。可惜这些“障眼的手巾”用来变戏法也许有效,对于写小说却毫无帮助。

写任何文章首先要有真意,没有真意就不必写。真意从何而来?来自平常时候的积蓄。待人,处事,明理,察变,全都是积蓄。这些事项并不是为了写文章的需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本该如此。待人随随便便,处事马马虎虎,行吗?事理物理不甚明了,宏观微观毫无所知,行吗?回答当然说不行,除非你甘心做一个不怎么合格或者根本不合格的人。既然不行,就该项项留意,什么都不肯疏忽,认真它一辈子。这样的人呀,或多或少总有点儿自得的东西,真正凭自己的心思和力气换得来的东西。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真意。这样的人呀,要是没有兴致写文章,当然是他的自由,谁也不该责备他。要是他怀着强烈的兴致,准备拿起笔来写点儿什么告诉人家,那必然是值得一读的东西,对人家或多或少有益的东西。

最近两三年间,出现了好些写农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好小说。这些作者耽在农村里十年二十年,简直就是农民。并不是有意去农村“深入生活”的。他们之中有的从来没写过小说,有的虽然写过,下放之后根本没想到将来还有再让他们写的一天了。他们在农村里跟农民完全一样。靠自己的劳动过日子,对于农村政策的每一次改变,对于发生在农村里的每一件大事小事,他们跟农民一样非常敏感。他们并没有为了写小说着意去搜集素材,寻找典型:一则他们没有这样的空工夫,二则他们根本没想到要写什么小说。可是日子长了,脑子里的素材越积蓄越多,典型也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而且越来越鲜明生动,要是不把它写出来甚至会感到憋得发慌。到了这样的地步然后动手写,成功的希望当然就大得多了。这就可见所谓深入生活重在平时,不宜乎临时抱佛脚。要是预先定下个题目然后去深入生活,像搜索猎物一样去抓材料,找典型,结果一定是失败的占多数。

要把文章写好,有了真意,还得讲究点儿技巧。鲁迅先生提倡白描,也不是说不要讲究技巧。会画画的人都知道,没有技巧的训练,白描也是描不好的。写文章的技巧,我想,最要紧的大致是选择最切当的语言,正确而又明白地把真意表达出来,决不是在粉饰、做作、卖弄上瞎费心思。有些人把这些障眼法当作技巧,着力追求,以为练好了这一手就能把文章写好,这就走到歧路上去了。随便举几个例:有的人滥用形容词语和形容句子,以为堆砌得越多越漂亮;有的人不肯顺着一般人的表达习惯来写,以为不说些离奇别扭的话就不成其为文章;有的人搬弄一些俗滥的成语或者典故,以为不这样做不足以显示自己的高明。从此看来,鲁迅先生提倡白描虽然将近半个世纪了,咱们现在还得提倡。鲁迅先生的这四句“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其实是作文的要道,对咱们非常有用,应该把它看作座右铭。

1981年8月13日作

同类推荐
  • 巨浪下的小学

    巨浪下的小学

    当地表裂开,海水灌入,人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福里奥文学奖得主,“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卫报》评价)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当地震发生时,学校是全日本最安全的地方。他们有坚固的教学楼,演习向来一丝不苟,预警精准及时,完备的防灾系统让人们对学校充满信心。可是在3·11那天,大川小学的师生几乎全部遇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让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们的爱情,是灯火阑珊中的惊鸿一现,忽闪忽灭;她们的爱情,是清寂禅寺里的钟声,惊心动魄,使人无法忘怀;她们的爱情,是响在窗外的铃声,岁月只是匆匆过客;她们的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欲说还休。究竟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是悲是喜,是欢是愁,是鲜花,还是沼泽?
  • 人间优游

    人间优游

    作者在水边长大,对水,便有一种无限的深情。《人间优游》的文字是随手而得,或是夜深涉江而过,或是偶遇明月,自富阳至桐庐等等旅程,最终都可溯源到作者对水的眷念,对乡土的眷念。故乡的食物与味道让作者可以在汉字的排列间重回故乡。全书收录了【觅我游踪】,【走近湘西】,【支教日记】以及【水边散墨】四部分内容。
  •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最经典的寓言故事

    本书包括《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拉封丹寓言》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妙趣横生,蕴涵着对真善美的褒扬,对假恶丑的鞭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 假面具中的爱情

    假面具中的爱情

    本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收集了陈瑜清一生所翻译的外国文学及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译作后面部分是他所撰写的回忆录、纪念和记事文,大多数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也有以书信的形式对早年往事和亲友的回忆,这部分作品按照发表的时间进行编排,同时把作者父亲在50年代所写的《自传》整理编入其中。
热门推荐
  • 石槿花开

    石槿花开

    “我不是娇宠千金,更不是皇亲国戚,寄人篱下,命可贱,人不可贱!”;“谁说男人要妻妾成群,如果规矩天定,那我就和老天打个商量,商量不成,我便逆天!”;弱势的“表小姐”,以现代人的智慧与“手腕”独辟蹊径,颦笑间举重若轻;言行里步步为营,终成翻云覆雨手,一代传奇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终极黑客

    重生之终极黑客

    能黑电脑、黑网站、黑安全网络的黑客一抓一大把,可是你见过能黑电视、黑汽车、黑飞机大炮的黑客吗?病入膏肓的超级黑客林安旭在弥留之际被外星虚拟生命体重生复活,他决定不再做网络中的神,而要像普通人一样好好生活,可渐渐他发现自己拥有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能力他可以在自己脑中编写木马程序,然后植入非生命体中,对非生命体进行控制。且看新一代终极黑客如何纵横商场,抱得美人归!
  •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本书将收录的杂文分为“思源篇”、“念旧篇”、“感怀篇”、“游踪篇”、“事件志”、“书信录”六个栏目。
  • 怪面恶少

    怪面恶少

    一款风靡全球的3D第一视角网游《星战》PK榜单被一页刷新。一个普通高中生组建奇葩战队杀入职业引发电竞界的巨大震荡。
  • 当风秉烛

    当风秉烛

    当选择了潜伏的这一条路时,路上会有许多人牺牲。他们如同一根蜡烛被举了起来,迎着风,照亮这条路、这片每一寸土地,让后来者不断前进。
  • 仙君重生

    仙君重生

    唐牧是身为仙界的仙君,但突破仙帝时却失败,在师尊青木仙帝的安排下,转世重生到了东大陆上的少年“唐木”身上,更为麻烦的是,这个少年竟然还先天失明。不过别急,身为青木仙帝的关门弟子,这些都是小事。且看唐牧如何玩转东大陆,突破成为仙帝。
  • 源语

    源语

    上古世纪,一段魔王的故事,毁灭是主旋律,但是,却是永恒的自我毁灭~
  • 荣耀猎人

    荣耀猎人

    这是一个一支箭,带走一条命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猎人独行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狩

    玄狩

    和平的年代走向结束,这是一个大时代,一个天使断翅,恶魔撒血的时代,这是一个圣人喋血,帝皇泣泪,的年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