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23500000016

第16章 诗歌的壮年情怀(3)

王安石以政治家的身份登上诗坛(图1-24),对北宋诗歌的议论化倾向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他自幼博览强记,读书一过目,便终生不忘。他的好朋友曾巩曾把他的作品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十分称赞。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中进士,他见时弊丛生,就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继位后,命他先做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被召回做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他升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他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许多法令,但因为保守势力太大,最终失败。他晚年退居金陵,自号半山老人。其早年作诗“以意气自许”,把诗歌作为议事议政的工具,常在诗歌中批评时政,关心民瘼,所以风格峭刻简劲。他尤其喜欢在散文化的古体长诗中运用典故,而不讲究意境与情韵,体现了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晚年罢相之后,其文学观念由重教化转为重审美,因而后期诗作多写景抒情,思辨色彩和议论倾向相对减弱。他重视诗歌技巧、法度,注意造语用字,试图通过思力的安排达到天然浑成的境界,如《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风格精工巧丽,圆融和谐。这类诗作在宋代时独成一体,被称为“半山体”。

苏轼诗、文、词兼擅,而以诗歌数量最多,达两千七百多首(苏轼生平见下一章)。他的诗歌将欧阳修、梅尧臣等人开了头的“以文为诗”写作手法推进到“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的地步(图1-25)。

苏轼主张诗歌要“有为而作”,也就是提倡用诗歌来写现实生活,侧重表达生活中的情趣、感受和思考,因而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深沉的现实批判,如讽刺杨贵妃喜欢荔枝而不顾兵卒死活的《荔枝叹》;也有丰富的人生感悟,如感叹自己生平际遇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也有写景抒怀作品,如昨与杭州西湖的《望湖楼醉书》、写夜观长江的《游金山寺》等,内容丰富多彩。他早年学习浪漫主义精神,诗风偏于雄健奔放;中年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绚烂峥嵘;晚年学习淡雅之风,平淡精深。因而他的抒情诗蕴涵着深沉的人生反思,议论诗借助形象引发深刻的哲理思辨。如《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意到笔随,想象奇特,豪放飘逸。《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该诗比喻巧妙,思致深刻,情理交融,韵味悠长。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图1-26)。他二十三岁中进士,曾任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曾两次因文字狱被害遭贬。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始终追随苏轼,与苏轼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关系,其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黄庭坚论诗以杜甫为宗,主张以学习杜甫来矫正学习李商隐的西昆体一派。他注重在诗歌的形式技巧上下工夫;又提倡创新,认为“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要求诗歌不落俗套,应当刻意求新求奇,因而以才学为诗,注重从古人、从书本中寻找灵感。他总结两种学诗方法,一是“夺胎换骨”,就是用自己的言词模拟前人诗意,或有所引申发展;二是“点铁成金”,就是拿到前人的“陈言”,经过重新熔铸,形成新的意境和韵味,化腐朽为神奇。

大概由于黄庭坚过分地在诗歌形式和技巧上用功,因而他的诗作内容显得很单薄,多写描述个人生活经历,抒写自己卓行独立、不同流俗的精神气质以及屡遭贬谪的愤懑情绪的作品。特别是他的题画诗、咏物诗、论诗诗,都超脱了唐诗注重情感抒发的倾向,而是从哲学或精神的层面来审视这些艺术题材,来表达自己的艺术见解和文化气质,从而使诗歌更趋内敛,更具有士人的审美情趣。这对宋诗形成重视思致的艺术风格有巨大的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集中体现了宋诗最典型的特征:讲求构思,结构回旋曲折,意象新奇别致,善于点化前人的诗意或诗句,使事用典,广征博引,体现了“以才学为诗”的追求。在格律上,好用拗律,押险韵,拗峭奇崛;在字句上,好造硬语,用奇字,力避陈熟,呈现出生新瘦硬、兀傲峭拔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山谷体”。

例如他的代表作《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这首诗写给少年时期的好友黄几复,表达了他对远隔万里的好友的思念,也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感慨。前半部分写昔日的欢乐,以表现今日思念的深刻;后半部分赞扬黄几复清正廉洁一生,却仍是一个县令。诗中前两句化用《左传》僖公四年和《汉书·苏武传》的典故,说明两人不能相见,只能鸿雁传书;三、四句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句意,来表达少年的交游和分别的思念;五、六句用《汉书·司马相如传》和《左传》定公十三年来说明黄几复一生廉洁,干练有为;七、八句用了杜甫《不见》和《九日》诗中的句意,抒写对黄几复悲凉处境的同情和伤感。全诗“无一字无来处”,活用典故,体现了他“点铁成金”的技巧。而且诗歌句法新奇,对照鲜明。如颔联对仗工巧,不用一个动词,只以名词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新颖独特的意象,把昔日良辰美景短暂与今天江湖两地相思对比,感人尤深。诗歌音律拗峭,声调奇崛,第五句两平五仄,第六句也是顺中带拗,皆平仄不叶,音节峭拔劲健,体现了黄庭坚用拗律、押险韵的艺术追求。

由于黄庭坚的诗歌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诗人都追随他的诗风。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派宗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其下附诗人二十余位,并把他们称为“江西诗派”。到了元代,方回又在江西诗派前列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明确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使江西诗派的传承关系更加明朗。江西诗派只有陈师道、吕本中、陈与义等诗作较好,其他的诗人一味追求艺术技巧,忽略了作品的社会内容和思想价值,因而作品整体价值不高。但北宋灭亡后,受江西诗派影响的一些诗人开始抒写爱国激情和民族情怀,诗风有所变化,对南宋诗坛影响较大。

四、南宋:更新自我的艰难创新

北宋的灭亡,一度颠覆了宋人温文尔雅式的沉稳,他们开始用诗歌来表达家国之恨,因而抒发爱国之情成为南宋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南宋初年,江西诗派的影响很大,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人,一方面继续延续江西诗派的诗法,另一方面则试图对江西诗派过分讲究拗律、喜用硬语的毛病进行补救。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二十三岁以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后任太学博士。他因为《墨梅》诗写得好,受到宋徽宗赏识,被提拔为秘书省著作佐郎,后又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酒税监。北宋灭亡时,他从陈留南渡,一度流浪在两湖地区。直到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他才从广东、福建辗转抵达杭州,先后担任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礼部侍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职务。绍兴七年(1137)春正月,官拜参知政事。第二年退休去世。因陈与义在南宋是以诗名得到宋高宗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的,故被时人视为“诗能达人”的典型,也是南北宋之交最重要的诗人。

陈与义在北宋时期所创作的诗歌多写闲情逸致,工于技巧而短于见识。南渡之后,经历了亡国之痛和流离之苦的陈与义,诗作风格开始沉郁起来,尤其是他更多体味到了杜甫当年写于兵荒马乱之中的情感,也对杜甫诗歌产生了深切的崇拜。他在《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金虏至奔入南山》中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诗人对自己年轻时期的作品表示了某种程度的不满,开始注重书写感时伤乱的内容,并努力追求苍凉沉郁的风格。例如他的七绝《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是陈与义故乡洛阳的名花。离乡十年了,他感慨人已衰老,而故乡不知何时能够收复,凝视异乡华美的牡丹,不能减弱自己的乡思,只能增加国破家亡所带来的痛苦。他的七律受杜甫影响很大。杨万里说他“诗宗已上少陵坛”(《跋陈简斋奏章》)。陈与义的感时抚事、沉郁悲壮,突破了北宋后期以来“江西诗派”学习杜甫注重技巧的老路,更强调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因而既重视格律、字句的锤炼,又强调深沉情感的表达,这就避免了江西诗派过于追求尖新瘦硬所形成的雕琢之风,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雄浑之美。

吕本中(1084—1145)是以诗学评论和诗学主张闻名当时的。他曾对曾几说,诗歌不能闭门造车地强求,在讲求法度中,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尤其要以意为法,不拘泥于字句,避免诗歌中板滞僵硬的现象。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比较轻松自然,如《连州阳山归路》“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以儿女的无知反衬自己心中的酸楚,话语自然,脱口而出。因而很多人将他视为南宋诗风转变的过渡性人物。

曾几(1084—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他是坚决主张抗金的,然而长期受到秦桧的排斥。据他的学生陆游说,他去拜见曾几,常听到曾几的忧国之言。曾几的《雪中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也说:“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这对陆游影响很大。曾几十分推崇黄庭坚,曾把一部《山谷集》读得烂熟,他还向韩驹、吕本中等江西诗派作家请教过作诗的方法,其诗风受江西诗派影响很大,延续了陈与义、吕本中等重情感、求自然的新变思路,作了许多清新明快的诗歌。有的诗歌写得情趣盎然,如《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该诗写出了江南初夏的勃勃生机,已经开启了杨万里“诚斋体”追求清新活泼的诗风。

南宋中期,随着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出现,诗歌创作开始繁荣起来。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宋中兴以来……言诗必曰尤、杨、范、陆。”后人称他们为“中兴四大家”。这四人中,尤袤诗集失传,其余三人都以独特的诗歌风貌,推动了南宋诗歌的艰难转型。

同类推荐
  • 借诗还魂

    借诗还魂

    大自然,包括怀抱着我的天地世界及我怀抱着的心灵世界——两个无极世界极像一对相知相爱相敬的情侣,它显现与涵蕴着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美,明暗不一,冷暖不同,欢痛有别,五彩斑斓,多层次多角度,多面多维,深到了心底,远到了心边,高到了心面。然而心边在什么地方呢?
  • 乌有栈

    乌有栈

    《乌有栈》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节选;野餐节选;相遇,发音节选;想象,时光节选;隧道,幽灵节选;答无人问,关于诗或一首诗等。
  • 像时光一样柔软

    像时光一样柔软

    该书收录了作者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部分优秀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就像在他的家乡新化大山深处自然生长的植物,葱茏葳蕤,生机盎然,完全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抒写,从题材到表达方式,都能恰到好处地结合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以一种赤子之心来歌吟故乡山水,感恩父老乡亲。
  • 海明威诗集

    海明威诗集

    海明威以小说家知名,从来不希望被众人认为他是一个诗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小说创作中,一生仅发表过25首诗。本书收集了海明威生前发表的诗,每一首诗都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多种概念与意象:性与欲望、战争与后果、猫、斗牛、杜松烧酒等,表达了对桃乐西帕克、埃德蒙威尔逊等人的愤怒与反感,其中部分诗诙谐地模仿了拉迪亚德吉卜林、乔伊斯基尔默、罗伯特格雷夫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格特鲁德斯坦因……
  • 发现米易

    发现米易

    《发现米易》是青年作家李吉顺2002年---2005年初,创作的散文集,2005年10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李吉顺的20余篇精美散文,具有较高的艺艺术价值。
热门推荐
  • 阴阳仇灵录

    阴阳仇灵录

    凭阴阳之力,手握长枪。一枪破恩仇。林风在自己的修炼之路上踏上了一条无人引道之路。
  • 妖孽一降一

    妖孽一降一

    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多了个倒贴相公?好朋友也随我穿越而来,身边也多了个相公?好吧,免费相公不要白不要~但是温柔相公也有发彪的一面?算了,作为兽类发飙很正常,反正偶们都不是人~
  • 唐享太庙乐章·凯安

    唐享太庙乐章·凯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捡个郡主做老婆

    捡个郡主做老婆

    怀揣着“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儿好过年”的伟大梦想他痴心妄想着能在大街上能捡个老婆回家果然天降栗子壳,他遇到一个与他一样具有祸水潜质的美娇娘原以为拐个老婆不费吹灰之力顶多每天被她的冷脸冰一冰,被她的毒药一药,至少他顺利拐到一个未婚妻了不是?!谁知原以为身份单纯的美人儿却无端蹦出了一个权倾天下的痴情爹爹,一个名满江湖的迷糊娘亲还时不时的给他制造各式各样的麻烦......老天,他只想娶个娘子而已,有必要如此整他吗?
  • 厉枭墨请接招

    厉枭墨请接招

    男主女主本是一场阴谋走到一起,从此开启了就霸道总裁对冷血女神的宠妻道路……
  • 他不懂我的天真

    他不懂我的天真

    詹迪·尼尔森说过:遇见灵魂伴侣的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你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你认识的那些家具,认识墙上的画,架上的书,抽屉里的东西。如果在这个房子里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够自如地四处行走。本书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们青春时代发生的事,或爱情,或友情,或亲情,希望故事能与你们产生共鸣。
  • 光明尽头

    光明尽头

    天光渐暗,黑夜落来,有人看到黑暗,有人看到微光。杨起冉站在荒野,看着远方,远方昏暗,又或者,没有远方。他想: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需要有信仰,可偏偏这个时代,没有信仰。
  • 与君相思赋予谁

    与君相思赋予谁

    华夏国晋元28年,先帝叶鸿武薨逝,享年57岁。其嫡太子叶依梵即位,尊其母上官皇后为孝慈仁太后,其正妃上官婉儿为皇后,侧妃沈楚楚为贵妃,封号“宸”,侧妃黛珞珈为淑妃,妾室李如兰为德妃。次年,新帝改年号为“贞元”。贞元二年为皇家子嗣能繁衍昌盛,太后同皇帝商议后决定选秀,凡适龄的官家女子均可参加。。。。。。
  • 穿越异世之三世情缘

    穿越异世之三世情缘

    “站住,打劫。”一紫衣女子于古林之中拦住银袍男子的去路,侧首回望薄唇轻扬,清脆的嗓音夹杂着一丝痞气。男子望着拦在身前林下风致的紫衣女子,女子身旁一左一右跟着只红狐和雪狼,两只小神兽的额间都有与女子额间一致的紫电印文。男子望此一眼毫不在意的开口问道:“何人在此打劫?”“本尊,咳咳,在下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听清了,姓夫名君字,相公。”女子一本正经的说道。那个混蛋教的?这说的是什么鬼话,若让本座知晓,定扒了他的皮……“你是樊祁亦是虚空,这一剑还虚空老人的养育之恩,还,你樊祁的错付情意,我没有多余的命来还了,只能一起还了。”满是血渍的手艰难的轻抚着男子的俊脸,想要为其擦拭掉不停落下的泪,然而却越擦越多。她终于解脱了,只是留下一人独自忍受悲痛。“小寒,师父带你回家,我们回家可好。”俊美的男子慌乱的抱着不停下滑的紫衣女子,她终究还是骗了他亲手弑了她的魂。
  • 袖孤妆

    袖孤妆

    江山万里的大宁国,波涛暗涌的朝纲之上,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青梅竹马?君王少将?文臣武将?我们的情益是否能胜过君臣之礼呢?我们的缘分又是否能越过命运的代沟?陛下,这江山臣与你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