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1800000247

第247章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北平《未名》半月刊第二卷第八期。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在燕京大学国文学会讲

则一年多,我不很向青年诸君说什么话了,因为革命以来,言论的路很窄小,不是过激,便是反动,于大家都无益处。这一次回到北平,几位旧识的人要我到这里来讲几句,情不可却,只好来讲几句。但因为种种琐事,终于没有想定究竟来讲什么——连题目都没有。

那题目,原是想在车上拟定的,但因为道路坏,汽车颠起来有尺多高,无从想起。我于是偶然感到,外来的东西,单取一件,是不行的,有汽车也须有好道路,一切事总免不掉环境的影响。文学——在中国的所谓新文学,所谓革命文学,也是如此。

中国的文化,便是怎样的爱国者,恐怕也大概不能不承认是有些落后。新的事物,都是从外面侵入的。新的势力来到了,大多数的人们还是莫名其妙。北平还不到这样,譬如上海租界,那情形,外国人是处在中央,那外面,围着一群翻译,包探,巡捕,西崽西崽:是旧时对西洋人雇用的中国男仆的蔑称。……之类,是懂得外国话,熟悉租界章程的。这一圈之外,才是许多老百姓。

老百姓一到洋场,永远不会明白真实情形,外国人说“Yes”,翻译道,“他在说打一个耳光”,外国人说“No”,翻出来却是他说“去枪毙”。倘想要免去这一类无谓的冤苦,首先是在知道得多一点,冲破了这一个圈子。

在文学界也一样,我们知道得太不多,而帮助我们知识的材料也太少。梁实秋有一个白璧德,徐志摩有一个泰戈尔,胡适之有一个杜威杜威(JDewey,1859─1952):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哲学学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会长。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一年间曾来中国讲学,由胡适担任翻译。他自称其实用主义哲学为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认识都包括在“经验”的统一体之中,“经验”是二者的相互作用;思想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的“假设”和设计的“工具”,能够“兑现价值”和有用的真理。著有《哲学的改造》《经验和自然》《艺术即经验》等。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曾师从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宣传者。,——是的,徐志摩还有一个曼殊斐儿,他到她坟上去哭过曼殊斐儿(KMansfield,1888─1923):通译曼斯菲尔德,英国女作家。著有《幸福》《鸽巢》等中短篇小说集。徐志摩翻译过她的一些作品。他在《自剖集·欧游漫记》中,说他曾在法国上过曼殊斐儿的坟:“我这次到欧洲来倒像是专做清明来的;我不仅上知名的或与我有关系的坟,……在枫丹薄罗上曼殊斐儿的坟。”。——创造社有革命文学,时行的文学,不过附和的;创作的、很有研究的却不多。直到现在,还是给几个出题目的人们圈了起来。

各种文学,都是应环境而产生的,推崇文艺的人,虽喜欢说文艺足以煽起风波来,但在事实上,却是政治先行,文艺后变。倘以为文艺可以改变环境,那是“唯心”之谈;事实的出现,并不如文学家所预想。所以,巨大的革命以前的所谓革命文学者还须灭亡,待到革命略有结果,略有喘息的余裕,这才产生新的革命文学者。为什么呢,因为旧社会将近崩坏之际,是常常会有近似带革命性的文学作品出现的,然而其实并非真的革命文学。例如:或者憎恶旧社会,而只是憎恶,更没有针对于将来的理想;或者也大呼改造社会,而问他要怎样的社会,却是不能实现的乌托邦;或者自己活得无聊了,便空泛地希望一大转变,来作刺戟,正如饱于饮食的人,想吃些辣椒爽口。更下的是,原是旧式人物,但在社会里失败了,却想另挂新招牌,靠新兴势力获得更好的地位。

希望革命的文人,革命一到,反而沉默下去的例子,在中国便曾有过的。即如清末的南社南社:文学团体,一九○九年由柳亚子等人发起,成立于苏州,盛时有社员千余人。他们以诗文倡导反清革命。辛亥革命后发生分化,有的附和袁世凯,有的加入安福系、研究系等政客团体,只有少数人坚持进步立场。一九二三年该团体解体。,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汉族的被压制,愤满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民国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在革命以后,“重见汉官威仪”“汉官威仪”:指汉代叔孙通等人所制定的礼仪制度。,峨冠博带。而事实并不这样,所以反而索然无味,不想执笔了。俄国的例子尤为明显,十月革命开初,也曾有许多革命文学家非常惊喜,欢迎这暴风雨的袭来,愿受风雷的试炼。但后来,诗人叶遂宁,小说家索波里自杀了,近来还听说有名的小说家爱伦堡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一九一〇年开始文学活动,十月革命后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其小说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也反映出自身矛盾复杂的心态,流露出对革命的怀疑和动摇的情绪。因他在创作中歪曲社会主义现实,曾受到当时苏联文艺界的批判。有些反动。这是什么缘故呢?就因为四面袭来的并不是暴风雨,来试炼的也并非风雷,却是老老实实的“革命”。

空想被击碎了,人也就活不下去,这倒不如古时候相信死后灵魂上天,坐在上帝旁边吃点心的诗人们福气德国诗人海涅的诗集《还乡记》第六十六首中有这样的句子:“我梦见我自己做了上帝,昂然地高坐在天堂,天使们环绕在我身旁,不绝地称赞着我的诗章。我在吃糕饼、糖果,喝着酒,和天使们一起欢宴,我享受着这物珍品,却无须破费一个小钱……”。因为他们在达到目的之前,已经死掉了。

中国,据说,自然是已经革了命,——政治上也许如此罢,但在文艺上,却并没有改变。有人说,“小资产阶级文学之抬头”了,其实是,小资产阶级文学在哪里呢,连“头”也没有,哪里说得到“抬”?这照我上面所讲的推论起来,就是文学并不变化和兴旺,所反映的便是并无革命和进步,——虽然革命家听了也许不大喜欢。

至于创造社所提倡的,更彻底的革命文学——无产阶级文学,自然更不过是一个题目。这边也禁,那边也禁的王独清的从上海租界里遥望广州暴动的诗,“PongPongPong”,铅字逐渐大了起来,只在说明他曾为电影的字幕和上海的酱园招牌所感动,有模仿勃洛克的《十二个》之志而无其力和才。郭沫若的《一只手》是很有人推为佳作的,但内容说一个革命者革命之后失了一只手,所余的一只还能和爱人握手的事,却未免“失”得太巧。五体,四肢之中,倘要失去其一,实在还不如一只手;一条腿就不便,头自然更不行了。只准备失去一只手,是能减少战斗的勇往之气的;我想,革命者所不惜牺牲的,一定不只这一点。《一只手》也还是穷秀才落难,后来终于中状元,谐花烛的老调。

但这些却也正是中国现状的一种反映。新近上海出版的革命文学的一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一把钢叉,这是从《苦闷的象征》《苦闷的象征》:文艺论文集,日本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作。鲁迅曾译成中文,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北京新潮社出版。封面为陶元庆作。画面是一把钢叉叉着一个女人的舌头,象征“人间苦”。的书面上取来的,叉的中间的一条尖刺上,又安一个铁锤,这是从苏联的旗子上取来的。然而这样地合了起来,却弄得既不能刺,又不能敲,只能在表明这位作者的庸陋,——也正可以做那些文艺家的徽章。

从这一阶级走到那一阶级去,自然是能有的事。但最好是意识如何,便一一直说,使大众看去,为仇为友,了了分明。不要脑子里存着许多旧的残滓,却故意瞒了起来,演戏似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惟我是无产阶级!”现在的人们既然神经过敏,听到“俄”字便要气绝,连嘴唇也快要不准红了,对于出版物,这也怕,那也怕;而革命文学家又不肯多绍介别国的理论和作品,单是这样的指着自己的鼻子,临了便会像前清的“奉旨申斥”一样,令人莫名其妙的。

对于诸君,“奉旨申斥”大概还须解释几句才会明白罢。这是帝制时代的事。一个官员犯了过失了,便叫他跪在一个什么门外面,皇帝差一个太监来斥骂。这时须得用一点花费,那么,骂几句就完;倘若不用,他便从祖宗一直骂到子孙。这算是皇帝在骂,然而谁能去问皇帝,问他究竟可是要这样地骂呢?去年,据日本的杂志上说,成仿吾是由中国的农工大众选他往德国研究戏曲去了,我们也无从打听,究竟真是这样地选了没有。

所以我想,倘要比较地明白,还只好用我的老话,“多看外国书”,来打破这包围的圈子。这事,于诸君是不甚费力的。

关于新兴文学的英文书或英译书,即使不多,然而所有的几本,一定较为切实可靠。多看些别国的理论和作品之后,再来估量中国的新文艺,便可以清楚得多了。更好是绍介到中国来;翻译并不比随便的创作容易,然而于新文学的发展却更有功,于大家更有益。

同类推荐
  • 如是初心

    如是初心

    诗集《如是初心》,包含写景、状物、抒情等方面。《峨眉冬韵》《忆西江苗寨》《春回大地》《夏日》等,无不抒写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向往热爱,对人生的认真敬畏,对信仰的执着坚守。字里行间附着作者真实的灵魂,跳跃着生命的交响符,弹奏着世间的一切真善美,氤氲着世间的正能量。每一首诗作无不是美丽的初心与坚定的信念,每一行诗笺即是作者发自生命的声音和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时代、社会的一份化不开的爱恋与担当。
  • 岁月书签

    岁月书签

    春节前,故乡散文女作家孔瑞平来家,请我为她将出的散文集作序。我非散文家,却不自量力,愿为之效劳,全在故乡情结。浏览全书“总目”,已逾百篇之巨,作者从全部文稿中选出二十余篇,复印成三宋大字,供我这老年人作序文时参阅。
  • 相约Barroom

    相约Barroom

    循着季节的轮转而来,踏着青春的鼓点而来——相约Barroom,带给少男洁白的风帆,招展憧憬;带给少女款款的芬芳,留驻韶华。是青春期待的召唤,是爱情的彼岸挂满神秘果实的顾盼,是一片绿洲招摇的处女地在远方的依恋……捧着Barroom,总有一份诚挚的祝福,守望在紫丁香的雨巷,总有一份灿烂的笑靥,洗去你心头的阴云。或明或暗的灯光下,两人谈着谈着就有点投缘了,他看着她,发现浅浅几口酒更衬得她梨涡轻漾,齿颊留香,惹人怜爱,就有点沉醉了。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民国国文课

    民国国文课

    民国文化可谓承上启下,既延续了前清的儒学,又开启了新文化的序幕。在不过三十多年的民国时期里,名家辈出,诸如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胡适、林语堂、鲁迅、徐志摩等,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力行极大地丰富了这个时代。因此,我们再度研究民国文化,并予以取长补短,对今人而言还是很有裨益的。
热门推荐
  • 他在哪儿

    他在哪儿

    这是一个鬼魅的世界,人与人不一定就是他们。这里危机四伏,这里神秘莫测,这里是常人无法踏足的地界。但,凡事都有意外。就有那么一个小姑娘,她执着着去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要小心身后!看,那是谁?
  • 影后归来渣渣都退下

    影后归来渣渣都退下

    她是重生而来的影后,他是京城有头有脸的宫家号称“商业鬼才”的小少爷。我对你一见钟情,从此你是我的一生挚爱。且看软萌霸气女主和霸道温柔男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鹭鸣

    鹭鸣

    “雾儿,放手吧,”衣袂飘飘的少年看着眼前人,“他不会跟你走的…”容貌姣好的少女表情痛苦的听着少年的劝告,闭上了双眼“不…我舍弃不了他…”
  • 空竹曲

    空竹曲

    我不愿成魔,却是你们逼我!我本是大陈最后的皇子,我本只想平淡一生!乱世将至,魔王重生。
  • 神医倾城:爱妃别闹

    神医倾城:爱妃别闹

    一觉醒来,苏璃成了梁国人人笑话的“三无”千金,而且还稀里糊涂地嫁了人,还被安排在浴池里……算了算了,不提也罢。既然不喜欢,那她走人即可。反正医术毒术握在手,她就不信这个邪!“王爷,王妃又逃跑了。而且这次她下毒伤了百名锦衣卫,让战王府损失惨重!”“王爷,王妃又出去惹事了。宝亲王妃不过与她争执了一句,她就让人家落了个毁容的下场,好几次都想抹脖子。”“王爷,王妃她……”“够了!”某王低吼,冰冷的气势足以让所有人都抖三抖。“本王的女人,想做什么都是天经地义。不服,忍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心魔志

    仙心魔志

    《魔剑仙缘》说实话,它的内容于中心思想我还没有想好!只能说努力创作中
  • 余生不负余年

    余生不负余年

    十六岁那年的一次邂逅,清冷天才少年爱上清纯学霸少女颜洛,开启懵懂爱恋。分开多年后再一次相遇,少时朦爱再次为彼此心动,经历生死之后,最终和爱的那个他相伴此生。
  • 气吞万物

    气吞万物

    时空的召唤,打破了禁区万年的寂静,从此天地巨变乾坤颠倒,只为成全一人。在妖怪,魔物,亡灵,仙人,神人,灵物等并存的时代,在夹缝中生存的凡人如何崛起?一个穿越来的凡人少年破天,破地,破妖魔,却破不了那一缕红颜;杀神,杀仙,杀妖魔,却杀不了那滚滚红尘!武炼致崛巅,只为守护家园。
  • 都市之圣尊归来

    都市之圣尊归来

    一代无始仙尊,重回少年时期。世间众生千百万,唯我一人骄狂!这是一个仙侠世界仙尊重回都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