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9100000015

第15章 中西文化中的文学与哲学关系之探讨(4)

是故庄子推崇“得之不喜,失之不悲,物来而我顺,哀乐未能入”的情感方式。后来中国产生的戏曲,几乎都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很少一悲到底的悲剧,亦少一喜到底的喜剧。再悲惨的故事,结尾也要来个大团圆,或者来一条光明的尾巴。当然,在中国高雅的文人的抒情文学传统中,并非没有悲剧精神。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到李卓吾的不愤不作;从《文心雕龙》的“蚌病成珠”,到辛弃疾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诗必穷而后工”已形成了中国诗文的悲情传统。然而,西方文学的悲情是阳性的动态惨厉的悲情,而中国文学的悲情则是阴性的静态哀怨的悲情。从屈原《离骚》的“香草美人”开始,大多数中国失意的文人都以为自己是明主不能宠幸的哀哀切切的怨妇。而且与西方悲剧凝视人生的永恒冲突相比,中国诗文中的悲剧精神则是感时忧国而致。这一点尤其表现了中国文学的阴性悲情,诗人们虽然不去关注更为永恒的人性冲突,但却对植物的变化、季节的更替表现出西方诗人所缺乏的特有的敏感,以至于对花落泪,对月伤愁,不是伤春,便是悲秋。

当然,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并非没有共同点,但是,中西哲学与文学的契合处也充满着文化的差异。《中庸》开篇就告诉我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既然“喜怒哀乐”等主体情感与生命原欲是“天下之大本”——世界的本体,那么,在儒家看来就不应使之堵塞,因为“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看到人情的本体地位而加以合理的疏导,以诗使之发抒,以乐使之和谐,这是儒家的共识。孔子以“兴于诗”来疏导人情,荀子说:“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因此,儒家以“喜怒哀乐”的主体情感与生命原欲为“天下之大本”,与西方古代的理性主义哲人将理念与绝对精神等说成“天下之大本”极为不同,而与叔本华、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将意志、本能、“本我”等说成是“天下之大本”,倒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正是从这里切入,来寻找中国文化、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契合之处的,并做出了中国文化将领导世界新潮流的预言。西方现代的人本哲学对于传统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叛逆态度,使得西方以理性与模仿时尚的再现诗学开始向表现诗学转化,使西方的史诗传统也开始向抒情诗转化。从浪漫派到现代派,模仿、理性、再现与反映论的批评模式再也难以套用了。如果用梁漱溟的论辩方法推断,那么,西方诗学也开始向中国本于人心发乎性情的表现诗学靠拢,中国从《风》《骚》开始的抒情诗传统也将领导世界新潮流,而美国的庞德也确实在向中国诗歌学习。

不过,任何对这种相似性的夸大,都可能犯“比附”的错误。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以疏导人的情欲、陶冶人的性情为己任,是为了伦理整体的和谐,或者个人痛苦的解脱。中国古代文学的伦理目的绝对要压倒求知的认识目的,甚至为了一种伦理需求可以忽视真与抹煞真。而西方的现代文学并没有完全摆脱西方文化的认知传统,意识流与超现实主义小说仅仅就对主体的认识而言比起西方古代文学来要更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正如美国著名的批评家詹明信(F.

Jameson)所说:“必须把现代主义对主观心理的开掘看作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客观。”其次,在孔子“兴于诗”的后面,是“立于礼”,这就是“以礼节情”、“以道制欲”,将审美与伦理混合在一起。儒家理性主义与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本质差异,就在于理性在西方古代哲学中是世界的本体,而理性在儒家哲学中仅仅是不让做为本体的情欲狂奔乱泄的疏导者,所以儒家的理性主义可以叫做“伦理理性”。而西方现代文学正如推崇生命本能而蔑视感性束缚的尼采、柏格森哲学一样,根本不受“理”与“道”的节制与约束,而是以反理性主义著称,让人高扬野性的生命力,因而与中和宁静的中国传统文学相反,它导向了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惨厉的动态对立的文学。反倒是在西方中古的田园牧歌与希腊人的梦中,能够找到儒道文学崇尚的安宁平和的静态之美,尽管那是与儒道文学差异巨大的宗教之梦与智慧之梦。

中国哲学与现代西方人本哲学的契合,还表现在置重生命的整体而反对分化上。孔子将“中庸”看成是最高的道德,而中庸之道正是一种“致中和”的法则。老子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中国哲学以“致中和”为己任,以“中庸之道”为至高的道德,以反对事物的分化、分裂为哲学最高的追求目标,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交融。如果说儒家在“致中和”的旗帜下,将审美与伦理和合在一起,在审美活动中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那么,道家庄学对“分”、“偏”、“亏”的反对而对“全”与整体的推崇,使之连哀乐与悲喜的情感一并扫除了,从而回归到天地未分的“混沌”状态。这种以“致中和”为特征的推崇生命的整体性而反对分化的哲学,对中国文学影响极大。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理想是以情景交融为追求,反对主体与客体、物与我、情与景的分裂。这一点,我们在论述中国缺乏悲剧观念的时候已经加以简单的分析。中国诗歌应该与绘画和合,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声诗”。中国小说与诗词又和合在一起,每部小说中总要夹杂着大量的诗词。《三国志演义》以词始,以诗终。除了金圣叹删节的贯华堂本,《水浒传》中也杂有大量的诗词。《西游记》中的诗词也不少,在这些小说中,诗词与四六不仅要描写大英雄的面貌,冲杀的场面,而且还担任着连接上下文的作用。说话人每每叙述到一个重要场面,往往就征引或自作诗词,名为“诗曰”,“词曰”或者是“有诗为证”。所以,《金瓶梅》又名《金瓶梅词话》,而《红楼梦》诗词之多和品位之高,使曹雪芹称得上是杰出的诗人。

“致中和”是整个中国文化的特征,所以中国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很密切,与历史的关系也难解难分。所谓《六经》皆史,所谓文、史、哲不分家。中国的史书是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人物传记、哲学史、文学史等等的和合之书,将之分化成专门史,是近代仿效西法的结果。中国的小说家也往往以近史而自豪,其作品往往靠着能够与史书相提并论而取得价值。且不说罗贯中自称是史家的后学,其《三国志演义》仅仅是“编次”了史书,且不说吴敬梓将一部讽刺儒林的小说,谦称为“外史”,就连《聊斋》一类的鬼神故事,蒲松龄在篇末也要来一个“异史氏曰”。中国古代的小说评论家一旦要抬高小说的地位,就以它们接近历史为由,说《水浒传》像《左传》、《史记》。而中国的经书更是一个不分书籍类别的整体概念,在《五经》之中,《易经》是脱胎于算卦符号的哲学书,《礼记》是伦理学书,《尚书》与《春秋》是史书,《诗经》则是文学作品。在中国,哲学家著书要讲求文采,文学家又以明道与贯道而自居。《易经》看起来与文学无关,然而吴宓在《希腊文学史》中论及《易经》时,却认为《易经》是“训诗”,是“智慧文学”。

与中国哲学对生命的完满性与整体性的推崇不同,至少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哲学家就倡导分析与分化。亚里士多德对于世界的观照,并不是整体性的。他所推崇的“形式”,就是一个使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认知利器。他将知识分成不同的学科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推出了《形而上学》、《逻辑学》、《政治学》、《物理学》、《诗学》、《修辞学》等不同学科的专著。他在《诗学》中,面对最需要天才却最缺少规范的文学,也是以模仿为逻辑起点,说悲剧是对多长动作的模仿,由此怎样区别于史诗,将后来的维特根斯坦认为根本无法说清的问题,说得一清二楚。从此,亚里士多德就成了以逻辑的解剖刀将知识与经验切碎而进行分科研究的典范。而这种哲学特点与希腊文学也是相辅相成的,以戏剧论,希腊的戏剧与中国悲喜混合的团圆剧不同,而是将人类的感情一分为二,悲剧一悲到底,喜剧一喜到底,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界限,譬如悲剧写历史,喜剧写现实;悲剧写比我们好的人,喜剧写比我们坏或与我们差不多的人。这一分析的文化传统发展到近现代,片面的分化可以说是更加剧烈了。M.怀特将自己编选注释的20世纪的哲学著作,名为《分析的时代》,就表明了分析在现代西方仍是主流的文化倾向。

然而,做为西方分析传统与现代分析哲学的反动,现代人本哲学与生命哲学反对极端的片面分化而对生命的整体性与完满性的推崇,就与中国哲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事实上,早在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中,就开始明确地反对片面的分化而推崇性格的完满性。尽管从我们看来,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较之中国哲学片面分化的意味已经太浓,但是,在席勒看来,古代希腊人还具有性格的完满性。

那时,“理性虽然也分解人的天性,放大以后再分散在壮丽的诸神身上,但是,它并不是把人的天性撕裂成碎片,而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混合,因为每个单独的神都不缺少完整的人性。”然而后来,为了发展一种力,就使这种力与其他力之间彼此分裂、冲突,以至于到了近代,古代希腊人那种性格的完满性“已被一架精巧的钟表所代替,在那里无限众多但都没有生命的部分拼凑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机械生活的整体。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道德习俗都分裂开来了;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都彼此脱节。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上,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碎片。”所以,席勒就想以审美来恢复人类性格的完满性。尼采也认为,希腊人还是完满的,具有原始本能的生命力的,但是自苏格拉底出现之后,破坏生命力的“理智”、“理性”,就驱除了礼赞旺盛生命力的“本能”,完满的性格被逻辑分析所取代。苏格拉底的这种颓废的文化倾向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变本加厉。科学上的严密分类,经济上的严格分工,非人化的机械与机械主义的流行,已经使人生命力的本能枯萎,使生命陷入病态,使完满的人变成了半人、畸人。尼采笔下的查拉图斯特拉漫步在现代人中间,如同漫步在人的碎片与断肢中间。所以尼采激烈地否弃使现代人分裂的理性,转而去复活希腊人的“酒神精神”,使分裂成碎片与断肢的现代人重归于完满,使人与大地的本体意志合而为一。而柏格森哲学也是对现代以分化与片面发展为特征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机械主义的极端的反动,他对完满的生命之流的偏爱,使之与庄子一样将理智的分析看成是“偏”与“亏”,从而推崇生命整体的本能和直觉。当然,应该看到,西方反对理性与片面分化的人本哲学,本身就是片面分化的结果。所以在近代的席勒那里,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片面分化的恶果,但他还是站在文明的立场,肯定了这种片面分化的进步意义,认为这是文明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然而,由于现代文化的片面分化更为加剧,所以他们起而声讨分析、分化、分裂以及制造这种片面文化的罪魁——理性,根本就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这种片面分化对于文明进步的意义。而中国哲学的推崇整体的完满性,则是一种原始的圆满,因为中国文化根本就没有经历多么严重的片面分化。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以审美来反对片面分化,恢复人性中性格的完满性。这就预示着,反对片面而推崇完满性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现代西方人本哲学,在推崇文学与审美上,甚至在哲学的审美化等方面,又有契合之处。关于席勒与现代西方的人本哲学对审美与艺术的推崇,笔者在上文中已有论述,在这里我们想重点讨论一下中国哲学对审美与文学的置重。因为对这一问题的展开,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中国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同类推荐
  • 祖国寄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命名

    祖国寄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命名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 二月晴朗

    二月晴朗

    虽然一位成都的朋友乘我前往成都出差的时候极力向我推荐陈思宇和他的作品,但我固有的经验告诉我,一个正在读高中的中学生是写不出多么有分量的作品的。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在白夜酒吧里等来陈思宇的母亲之后,被彻底改变。而我之前的不屑一顾,也因此变成了不好意思的惊叹声。我没想到一位高中生会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的,当一个人用传统文化武装了自己的灵魂时,我们除了能看到他文字的厚重,更能从中感受到他骨子里的锐利与锋芒。相比之下,我除了发出“嘘”的一声惊叹之外,竟然失态到没有说一句溢美之词。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李国文经典散文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李国文经典散文

    本书是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的散文集,收录了李国文四十余篇代表性作品,如《我心匪石》《一条悲哀的狗》《他为什么迷上巴黎》《人的半径有多大》等名篇,包含对生活的见解、对历史的追问、对社会的思考、对时事的反思等,李国文的散文有学问,具真性情,也有一种洞明世事的敏锐的观察力,尤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颗超然的自由的心,唯其如此,方能获得从容和自信。那些恣肆放言、散淡自在的文字,都是他的“尽意”之作,许多篇章,气势一直环绕于历史和现实之间。
  • 半醺斋随笔

    半醺斋随笔

    独处就是寻找清静,一种有意的隔离,把自己的肉体安置在远离人群的地方,如同把一杯浑浊的水放在某处让其慢慢澄明。让喧嚣破灭,让宁静过滤烦忧,让灯烛含羞,在迷漾中若有若无。将清晰交给暗淡,将懊恼交给遗忘,按下音响的键盘,让舒缓的乐音张开透明的翅膀翩飞,和空灵的心境合而为一,再点燃一枝香烟,让焦灼随着呼吸云散……
热门推荐
  • 青春有你最美

    青春有你最美

    故事发生在高中。林宛如因为管理路队时方法独特,再加上她美丽温柔,全班男生都喜欢上了她。方正明更是“头号粉丝”。两人因为甜蜜的举止在文阳中学掀起了一波绯闻热潮。这个青春包含了太多,林宛如和方正明最后会在一起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真理的耳光

    真理的耳光

    地底的深处在孕育着让人不安的东西。如果喜欢的话,请推荐给十个朋友√
  • 重生千金萌萌哒:爵爷霸宠影后妻

    重生千金萌萌哒:爵爷霸宠影后妻

    她是重生而来的复仇千金!为了复仇,她漂洋过海,来到神秘的东方国度。她是即墨白凰,却也是白凤。她是意国人人爱戴的小公主,也是龙国江城名门世家的千金小姐。前世,她死在渣女的手下,临死前本以为这一生便这样了,却不料,自己竟然再次醒来。他是皇甫爵,人称爵爷。四九城名誉顶天的大少,少年独闯军营,青年凭己之力创业;他是手掌娱乐圈半壁江山的高冷总裁;一次意外的邂逅,让两人纠缠一生。片段一:灯光闪烁的领奖台上,她语笑嫣然的对着下方的众人道:“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结婚了!”台下“轰”摔倒一大片人!
  • 我怎么又被热搜了

    我怎么又被热搜了

    谢浮黎,因为勤恳修仙,诚信做人,被天庭委员会强行征用到现代的古建筑修复项目中,成为了一名身无分文的倒霉观主。更惨的是,按照霸王条款,他还得用最好的料,补最俏的观,出最火的名,找人烧最粗的香!不然就要被天雷轰顶???果然,为今之计,只能先靠脸炒作了——哪成想,一不小心,他就变成了热搜上最闪亮的崽?不论做什么,都会发展成吃瓜群众喜闻乐见的超狂欢事件?这似乎和说好的不一样?他只想认认真真修他的道观啊!苏爽种田文,轻松搞笑,含娱乐圈元素~
  • 楼沐风雨候夏音快穿

    楼沐风雨候夏音快穿

    反玛丽苏题材,目标是把玛丽苏小说变成的世界尽可能合理化。女主因为穷绑定了玛丽苏合理化系统,每完成一个世界,该世界主角的财富将会以合理化程度进行换算。做个俗人挺好,真的。统子,我有一个问题,你说,流眼泪是钻石,流的是钻石原石还是切割好之后的呀。流的是人工钻还是天然钻?人工钻不值钱的,眼睛这么大不能为了好看每次都流一克拉以下的钻吧,某明星说过,钻石一克拉以下都是碎钻,不值钱的。你说万一我哪天泣个血会不会变红宝石,那岂不掉价了?统子,你既然叫玛丽苏修改系统,不如我就给你起个简称吧,不如就叫玛统怎么样?高端大次上档气。对没错,这就是个披着正经皮的鲨雕文
  • 图拉尔特的王权

    图拉尔特的王权

    这里是与现实世界共存的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魔力的强大与否才能决定你在这个世界的权利。少年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一块古玉所带来的。在这里,他将找到他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 报告殿下您的夫人跑了

    报告殿下您的夫人跑了

    她是世家千金大小姐,一朝穿越到了将死之人的身体里,还好她福大命大。被冷面罗刹战神所救,从此就抱上这条大腿,成了她的贴身丫鬟,一路坎坷,经历无数风雪,最后嫁给他,江山为聘,十里红妆。
  • 冥幽奇缘

    冥幽奇缘

    她从小失去双亲,只剩下一个可爱的妹妹,庆幸的是她们有人收留了她们,然而,这仅仅是阴谋的开始……
  • 火影忍者之雏田在云隐

    火影忍者之雏田在云隐

    【火影忍者同人小说】当3岁的日向雏田被云隐村劫走,整个木叶村都觉得她难逃一死。直到13年后,木叶村的人才知道,当年的小女孩不仅没死,还成为了忍界最强!1~52章为穿越者戏份,主为云隐和木叶的争斗;53章后为雏田成长完成离开云隐后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