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89100000006

第6章 比较文学与哲学(4)

当然,比较诗学更多面对的,是相互没有影响和渊源关系的平行研究,并且将更多地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哲学。中国的诗学一开始就与中国的哲学联系在一起。当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时候,实际上是将文学艺术与他建构的整个儒家的伦理大厦糅合在一起的。在他看来,人的七情六欲是不能阻塞的,而应该像大禹治水那样加以疏导,诗歌正是疏导人情的利器。但是,如果放纵人的情欲而不加节制,那么也就背离了疏导人情的初衷,所以就应该将人情纳入乾坤、天地、夫妇、父子、君臣的“礼”中,从而达到由人情到人伦的升华。但是,“礼”是别异的,是分化的,别异与分化就意味着有矛盾和冲突;而“乐”是和同的,是和合的,孔子就曾在韶乐的陶醉中几乎三个月不知道肉味。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别异之后,奏起和合的大乐,使人们在有差别的“礼”中就感到无差别的和乐融融,让存在于时间之中的感性生命得以安顿,就是孔子致力建构的文学、伦理与艺术——诗、礼、乐合一的“理想国”。而庄子让人厌弃现世人伦,在走向山水林木的归隐路途上,才可能在纯然的审美中解脱烦恼与达到永恒,这就不仅是美学的,而且也是哲学的。

西方人从一开始对文学的观念就与中国哲人的不同。尽管在希腊,柏拉图也很重视文学的道德功能,并且以模仿文学——史诗和悲剧败坏人心,而欲赶出他的理想国;但是,他否定模仿文学的根本理由仍然是立足于知识论的,是从本体论的认知角度着眼的。在他看来,做为现象的感性世界是对于做为本体的理念世界的模仿,做为模仿的史诗和悲剧又是对感性的现象世界的模仿,因而文学就成了和真理隔着三层的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而亚里士多德要肯定做为模仿的文学,也是从认知的角度着眼的,他以为诗以其对必然律和可然律的忠诚,使之所模仿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件,从而比仅仅模仿个别的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历史,更具有哲学的意味。

因此,尽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诗的否定和肯定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在这样一些观点上是完全相同的:诗是一种对于世界的模仿,是对于感性生活的一种再现,必须靠认知而取得其自身的价值。文学的本质是模仿的观点在希腊是如此盛行,以致没有一个诗学家能够不以模仿论文谈艺。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已经论及艺术是自然的模仿,留基伯(Leucippus)以人“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来说明艺术是自然的模仿,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在肯定留基伯的说明之后,还认为不应该只模仿坏人而不模仿好人。苏格拉底认为,诗歌、绘画、音乐、舞蹈、雕塑,都是模仿。虽然我们也使用再现一词来说明希腊人的审美观念,但是希腊人的用词几乎是清一色的模仿。

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模仿一词出现了几十次。为什么希腊人这么热衷于用模仿说明诗的本质呢?也许,亚里士多德的解释还是具有经典意义的:“从孩提的时候起人就有模仿的本能”,“并通过模仿获得了最初的知识”。儿童时期的人比起具有主体性的成人来,显然更具有模仿的本能和天才,而古代希腊不正像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是人类的童年时期发展的最完备的地方吗?

与从认知的角度强调模仿的希腊诗学不同,中国诗学早在先秦就是在礼教的节制下强调诗的抒情与表现功能。《毛诗序》就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艺术的各种体裁中,音乐与舞蹈偏重于艺术的抒情与表现功能,绘画与雕塑偏重于艺术的写实与再现功能,《毛诗序》将诗与咏叹、唱歌、舞蹈相提并论,显然是从艺术的抒情与表现功能着眼的。而《毛诗序》与《礼记·乐记》、《荀子·乐论》对于诗与乐的论述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它们都本之于中国古老的“诗言志”的观念。中西早期诗学的这种不同,与中西早期文学创作的不同是完全对应的:西方最早兴起的是史诗,而中国最早兴起的则是抒情诗。如果借用艾布拉姆斯(M.H.Abrams)《镜与灯》中的概念,那么,西方最早兴起的是“镜”的诗学传统,而中国最早兴起的则是“灯”的诗学传统。如果说希腊诗学注重的是文学与世界的关系,那么,中国人从古注重的就是主体的抒情与表现。将诗歌看成是性情的表现,又能够陶冶人的性情,是中国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学观念。

中西诗学在先秦与希腊的这种不同,导致了中西诗学不同的发展路向。西方诗学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中,是恪守希腊的以认知为本体目的的再现诗学传统的。虽然罗马后期随着基督教在西方的传播,《圣经》的文学传统对荷马的文学传统有所冲击,使得文学对神明的礼赞以及崇高的艺术风格有所抬头,但是,希腊的影响是如此强烈,以至西方人在讲文学的时候,仍然摆脱不了“模仿”论,只不过更多地由对生活世界的模仿转向对上帝的模仿。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就认为,善与欲望相对应,“美则与知识相对应”,而且在“上帝的心灵是自然万物的源泉”的前提下,“艺术的过程必须模仿自然的过程,艺术的产品必得仿照自然的产品。”

文艺复兴虽然是对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一场复兴运动,但是这种复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表明了西方文化的成长。科学的务实的色彩使得神明的辉光有所暗淡,哲学上认识论的探讨逐渐取代本体论的探讨,于是,尽管文艺复兴时代的诗学恪守希腊人的以认知为目的的再现传统,在论文中还大量使用着“模仿”一词,但是已经不再强调模仿,而更多是用反映、再现、镜子等词汇加以替代。达·芬奇(I.

DeVinci)认为,“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他甚至以镜子摄取事物的真确性为标准,认为“诗人的作品却比不上绘画那样使人满意”。而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也借主人公的口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戏剧做为自然的镜子,不能越过自然的常道,“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的原意相反的”。这种反映论的镜子说,直到18世纪的诗学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创作中,都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西方文化摆脱孩提时代而走向主体性的青春觉醒,就文学的本体归属而言,将文学划归情感领域已经渐渐取代靠认知来取得价值,于是,西方诗学由镜而灯,从模仿、再现、反映向抒情、表现转化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几乎成为浪漫主义凤凰在夜色中飞向蓝空的灯塔。克罗齐(BenedettoCroce)在《美学原理》中认为,艺术就是直觉,就是抒情的表现。现代主义诗学虽然已经摈弃个体的情感而不加约束的自然流露,甚至艾略特(T.S.Eliot)认为诗人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但是很显然,现代主义在使情感朝着更具有普遍性的抽象化与形式化的道路上迈进。朗格(S.K.Langer)在《情感与形式》中就认为,艺术是人类普遍情感的符号,是抽象情感的形式。

如果说浪漫主义诗学的抒情与表现是偏于个体的人,而且由于其不加约束的奔涌而出,从而与中国古典诗学差异甚大——后者是将个体纳入群体,并且要求文学的表情要和自然的外物相融合,使主体的感情与客体的自然相交融,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那么,现代主义以其对情感的普遍性和抽象性的追求,就与中国古典诗学有更多的可认同之处。有趣的是,中国明代中叶公安派和竟陵派对个人的独抒性灵的强调,倒是对中国传统诗学注重群体之抒情和表现的一种变异,而与西方的浪漫主义诗学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尽管中国古典诗学对伦理之善与和谐的注重,同西方现代诗学对真理与对立冲突的注重是极为不同的,但是在强调艺术的主体性以及抒情与表现功能上,却又是相似的,由此也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早熟。

当然,由于中西文化哲学的巨大差异,在中西诗学的比较中,将更多地看到二者的差异而非相似之处,或者说其相似之处也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哲学的差异的烙印。西方哲学在柏拉图那里就分出了本体的超越世界和现象的现世世界,前一个世界是理性的,精神的,灵魂的,后一个世界则是感性的,物质的,肉体的。而在中国哲学中,从来就没有脱离感性的理性,没有脱离物质的精神,没有脱离肉体的灵魂。庄子对痛苦的个体感受已经非常深刻,但是他的哲学仍然舍不得脱离感性的自然,而要人与天地万物为一。

同类推荐
  •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壹力文库)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壹力文库)

    《沈从文的湘西与凤凰》精选了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关于湘西和凤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涵盖了他《湘行散记》中的一些精彩篇目,同时也选取了少量他其他时期的散文佳作,以期较全面地呈现沈从文的散文创作成就。
  • 美国,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在美利坚的那些日子

    美国,想说爱你不容易:我在美利坚的那些日子

    作者将十六年的美国移民生活徐徐道来,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故事都是岁月的沉淀。故事可以独自成章,贯穿起来就是一部移民的成长历史。这不是一个旅游观光者浮光掠影的片段摄取,也不是一个带着雄厚资金投资美国的成功者的自传,这是一批从下飞机那一天起就一切归零,毫无背景、毫无退路、孤身在美国闯天下的移民的生活纪实。他们像极了被空投到荒岛上的自生自灭的求生者。故事内容包罗万象,触角伸向美国的每个角落。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西吉民间谚语

    西吉民间谚语

    本书是西吉县文化馆编辑出版西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西吉县的民歌,介绍了西吉县的民间谚语。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星落秋风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下):星落秋风

    《李国文说三国》在原有的李国文评《三国演义》篇幅基础上,减冗增新,拓展成240篇精妙文章,观想洞见首次以最完整面目出版面世。《三国演义》是国粹经典,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历史小说,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著名当代文学作家李国文以一个文人的身份,用文学折射历史,用人物辐射时代,用过去映照当下,评书而不拘泥于书,说史而不局限于史,对当代文坛、社会、民族有感有悟有话说,可见知识分子之气节与社会责任感。第三册《星落秋风》,针对《三国演义》81-120回的内容,一回两评,言之有物,见解新颖,博引《三国志》《后汉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文献,以史实为依据,在各家观点基础上发表独特见解,对读者了解真正的历史有很高参考、引导价值。行文洗练文雅的同时,兼顾口语、俚语的运用,在轻松有趣的阅读氛围中,渗透历史文学,传播中华文化。插图以《遗香堂绘像三国志》(明末黄氏刻本)及《第一才子绣像三国志演义》(清初)穿插选排,以经典绣像版本插图让读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上古世纪:O

    上古世纪:O

    探索历史的尘埃,揭开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追寻世界的根源。这一次,让我们改变世界。
  • 释毁一基金会

    释毁一基金会

    明朝徐渭小时候曾改过一本书,唤名曰:释毁。今日余改基金会之本,固名此。以杀手为点,时间轴为辅,从惊悚悬疑始,讲述洛白一世奇遇。另附:不写系统文,咱是雅人
  • 哈利波特之死神权柄

    哈利波特之死神权柄

    查理带着死神神格穿越到哈利波特的世界,然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妹妹。他发现这个世界并不简单,世界的各种隐秘的角落里藏着各种各样的神灵遗留。神灵们都去哪儿了?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查理发现伏地魔竟然继承了英国地界的死神神性,双方之间必有一死,以此成就对方的成神之路……书友群:85311069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零售成交心理学:攻心式销售特训

    新零售成交心理学:攻心式销售特训

    是一本由70后作者尤军丽主笔的经管类图书,全书分为六章。作者在书中讲述了新零售概念提出的背景、当下零售产业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了传统销售人员如何在“新零售”的概念下转变传统的销售思维,达到销售目的,完成销售任务。作者通过敏锐地观察,将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与如何实践新的销售方法做出了详细、通俗易懂的论述,全书条理清晰,案例生动,紧跟时代潮流,开启未来零售业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本书读后,让人能明白何为“新零售”,如何应对“新零售”,完成自己的业绩,获得想要的人生。
  • 穿越之噬情君王的宠妃殿下

    穿越之噬情君王的宠妃殿下

    一枚充满神秘力量的紫玉花戒将她带入到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异时空,遇上一个令她心动不已的男子,为何他总是对她若即若离,如同雾里看花,当他毫无留恋将她送与异国君王时,她的心刹那间支离破碎。原本无意与人争斗的她,却一次次被卷入莫名事端,无心辩解的她顶着莫须有的罪名被那个长相绝美,脾气暴躁的异国君王打入冷宫,每每她身处危险境地之时,是何种莫名的力量保护着她安然无恙,再见面时,在她眼中,他已是陌生人。还有,她的身世是怎么回事,莫非,她不是人类……这,这一切未免也太玄疑了吧……
  • 逍遥玄天

    逍遥玄天

    因为一部据说能够让人长生的功法,九州国的中级门派五行门遭到江湖黑势力围杀,五行门被灭。危难关头,五行门少主叶萧为了救自己的妹妹,不惜自爆灵魂,灭杀仇敌,他的灵魂却不知何故穿越到了苍茫的玄天大陆,并开始修炼绝世功法,从此破门灭派,撕裂无尽空间,成就玄天至尊!
  • 未决生死恋

    未决生死恋

    这里是皇宫,是最大的染缸,充溢着阴谋争斗。她没什么野心,只希望能守着自己喜欢的人,即使是为此待在这不喜欢的后宫中。
  • 重生之岁月如画

    重生之岁月如画

    24岁那年,林月姗嫁给了宋煜祺,她一生的劫,6年的岁月让她明白她爱的男人根本不爱她,所幸上天听到了她的心愿,给予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再次回到10年前的林月姗会如何选择?面对10年前的宋煜祺她还会爱上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