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46700000008

第8章 水之魂(1)

§§§第一节 穿越时空的寻访

脚板比路还长

前年应邀创作《甘谷县歌》时,我写了这么几句:“喊一声号子上路,挑一肩明月还乡,走四方的甘谷人哟,脚板比路还长。”甘谷自然条件严酷,严酷的自然条件激发了甘谷人起而拯之的勇气,于是,餐风饮露,四处奔波。在困难的包围中突围,长此以往,形成了甘谷人善于经商的优良传统,永远行走在路上的甘谷人,无疑,脚板比路还长。

还有一双双胼胝的大脚,它们,没有走在经商的道上,而是走在找水、改水的道上,他们的脚板,同样比路还长。

地处黄土高原,中国内陆腹地的甘谷县,十年九旱,干旱是她的基本特征之一。甘谷县历史上不乏由于大旱造成的一次次水荒,但有渭河、散渡河、清溪河、西小河以及无数山溪流过的甘谷除过特殊年份,在历史上吃水还不是十分困难,尽管那些水大部分应该说是有量无质的,但这些住在黄土高坡低矮的草房里,喝着苦涩的井水的人还是一代代地延续下来,用坚忍创造出甘谷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尽管翻开甘谷历史,有关水的记述都有一股浓浓的土腥味和苦涩味儿,但真正将甘谷一步步推向艰难困苦境地的,应该说还是近几十年,更准确点说是近十几年的事。当世界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还在为污染环境、承担责任互相推诿,各不相让,置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利益于不顾时,让我们感受最明显的是,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灾害已降临到了我们头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全都是受害者。

从有水吃到连苦咸水都没得吃,乍一回想,仅仅只是十几年时间。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厄运已不可避免了。在自然面前人类的非理性妄动带来的恶果是——大自然的报复,不是狼来了,而是狼真的来了。

实际上,在甘谷人无法改变全球大环境,甚至还没认识全球大环境的时候,祖祖辈辈甘谷人一直都在努力寻找和大自然的妥协,尽管这种寻找不乏悲壮的色彩。

没有必要再去追溯古代,散渡河、渭河两岸丰茂的森林和牧草早已渴死在历史的地心深处。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些人,以及和他们有关的义举。

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知县王珣拓修县城,开渠种树,新修通济、陆田等四渠。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知县王从善除继修通济、陆田、中渠、南渠外,新修广济、分波、永利等四渠,灌田5000余亩,时人称颂“堰渠流玉”,为县内八景之一,虽旱不灾。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知县马世熺继修通济、广济、陆田、分波、中渠后,新开恒泽渠。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邑人王世雄出资兴修水利,其子王贺与孙王宪相继经理。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邑人吏员刘俊德竭力营修通济渠。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知县周铣劝民修渠,疏通通济渠、陆田渠,分接中渠从刘家庄至槐沟。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知县高华新开黄家渠和蒋家渠。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县令侯新严重修广济渠。

“中华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邑绅魏可庄继修陆田渠(由西王家村至雒家村段)。“中华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天水镇守使孔繁锦捐银洋二千元继修延长通济渠,从城东至苍耳王入渭,名为“孔公渠”。同年,邑绅宋廷桢继修陆田渠,从雒家村绕道向北至谢家坪入散渡河,灌地更广。采用砾石砌筑通广渠小沙沟涵洞,将渠线改为从西关西坪绕南流经西教场,经南关旧城台子根至梁家店扩增灌面更多。“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邑绅杨杰一率侄杨尚谦组织群众,从磐安四十铺河边开渠,流经杨家庄、汪家庄等至三十铺入渭,起名“普济渠”。“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县长张孝友为维修陆田渠多次向上呈报,省上同意从省农民银行贷款相助,不足部分由本县修筑宝天铁路余粮内拨麦子300担以助兴工。工程自5月开工,11月底告竣,改名为“渭济渠”。

这些县令和绅士的义举,在扩大灌溉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为群众拓宽了水源。渭河水使无泉井的地方有了水吃,有泉井的地方吃上了甘甜的渭河水。他们的功绩,几百年来一直泽被后人。他们用最原始的测量方法设计修建的这些渠道,至今依然是甘谷渠系的主导部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编《甘谷县志》时,每次写到、看到这些名字,我都会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崇敬来,这些县令和乡绅,在将其心血化为碧波,化为涓涓清流时,也将自己的人格风范深深地写在这块山川大地上。早已看不到他们的碑了,甚至本来就没有碑,他们不朽的丰碑和纪念碑,就是至今依然流淌在山川大地怀抱中的这一条条清波荡漾的水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怀着这种深深的崇敬,2007年应邀主编《甘谷史话》时,我专门写了这一节——宋廷桢功崇禹绩。

宋廷桢(1858年—1933年),字挺生,清光绪拔贡,曾任陕西渭南县丞。辛亥革命后,辞职返里,与乡绅、翰林王海涵负责县城城防。王海涵殁后,继任伏羌县总绅士,领导疏浚通济、陆田二渠。二渠为明景泰年间县令王珣创修,能浇地六十余里,受益农田数千亩,但后来多次疏浚,多次淤塞,灌溉面积、里程、效益日益下降。陆田渠原由渭河鸡咀(今新兴镇苟家村西)引渭河水入渠经苟家、马家磨、移家、崔家、魏家、王家、卢家崖湾,至雒家村与五甲村之间落水入渭河。宋廷桢在疏浚整修上游老渠的同时,兴修延长新渠,由雒家村向东延伸,经五甲、头甲、七甲、令甲至姚谢家坪,延长渠道十里余,扩大灌溉面积数千亩。与此同时,将原通济渠稍向南移,采用砾石砌筑通广渠小沙沟涵洞,将渠线改为从西坪绕南流经西教场,经南关旧城台子根至梁家庄,使之多浇地几千亩。又自小沙沟至蒋家寺新开一渠,灌溉面积达千亩以上,沿渠深得灌溉之利,产量大增。跨渠而建的各村水磨,少到一处,多到数处,利用水能磨面,大大方便了群众,减轻了劳动强度。陇南镇守使孔繁锦为其奖“功崇禹绩”匾牌一面,以示敬意和褒赞。

宋廷桢任县绅多年,廉洁奉公,为民谋利,人不呼其名,皆尊称其为“宋老太爷”。

同样是怀着这种深深的崇敬,我无数次穿行在西北部干旱山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现场,零距离地感触决策者和建设者们劳动和创造的神奇。他们都是我报告文学的主人公,是甘谷人民世世代代值得尊敬的功臣和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这个第一次将“人民两个字写入国号的新生政权,注定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她的立党宗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在甘谷翻天覆地的巨变中,有一条绵亘如山的红线,穿越岁月的风尘,在所有的巨变中显得那么坚韧,那么明显,它就是水利。

解决吃水问题,解决用水和灌溉问题,解决一切和水有关的问题,让群众有水吃、有好水吃,成为一个时代跨世纪的追求。这一时期修建的集灌溉、人饮、面粉加工等于一体的渠道有:

通广渠:1949年后,先后整修十里铺海子沟、大小沙沟,开通鸡咀进水口工程,解决了水源,此后,渠道不断延长,直至觉皇寺村后入渭。

渭济渠:1955年开通土桥支渠,整修扩建上段干渠12公里。同年11月25日建成高22米,长127米的钢筋混凝土墩木质散渡河、槐沟、芦子沟、颉家碱沟柳山沟渡槽,开通散渡河东至蔡家寺长6.5公里的干渠工程。

安丰渠:1968年动工兴建。该渠进水口在散渡河峡谷的城子川杨家磨南,向南至蔺家店子村,东干渠从蔺家店子分水沿山绕行至巩家川、王马村落水;西干渠跨越散渡河,流经北川向西绕行,过清溪河,穿香台山至三林河村,全渠总长32.5公里。

在20世纪60年代,安丰渠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1969年4月,全县集中2000多劳力,采取军事化管理,分编连队,三次会战,先后建成隧洞9座,总长1700米,其中开凿石洞750米,“新愚公”隧洞400米。在悬崖绝壁上开凿石渠2400米,创建了全县第一座长80米,高32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大渡槽。全部工程历时两年三个月,于1970年国庆节前夕建成通水。

南岭渠:被外国专家誉为“人间奇迹,不可思议”的南岭渠是山区大型自流引水灌溉工程。该渠从古坡河大峨峪引水,主要灌区为渭南白家湾、金坪、古坡三乡浅山区和沿川地区的六峰、城关、十里铺乡的部分地区,灌区总面积85.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4.2万亩。1957年冬,总干渠从山柴沟口引水至双场梁,全长9公里,配设4条干渠。1958年冬建成马耳湾干渠,通水天门山。1976年5月,成立甘谷县南岭渠工程指挥部,全县集资40万元,700多人组成的专业队和1300多民工集体会战,至1982年先后完成“一总四干”主体工程。总干渠从大峨峪北岸开渠引水,盘山绕行至东三十铺石令关,设计流量3m<sup>3</sup>/s,全长1.2公里。四干渠为安家湾梁渠、白家湾梁渠、马耳湾梁渠和金坪梁渠,总长39.63公里。与此同时,建成我省落差最高42.5米)的梨树梁五级跌水工程,省内管道最长(2040米)的阳山倒虹吸工程和水头最高(242.6米)的红崖沟倒虹吸工程,以及县内第一座单波混凝土双曲拱渡槽武家河渡槽。

1984年8月,经国家农牧渔业部申报,南岭渠配套工程列入联合国WFP援助工程项目,规定在1984年至1987年四年内援助进口小麦23400吨,食油390吨,完成支渠工程78公里,平整土地2100公顷,修路145.3公里,植树990.1公顷。

除这些大型灌渠外,1949年以来新修、扩建、改建的渠道还有:

渭丰渠:原名永利渠,建于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从渭阳乡大王村西散渡河口引水,1970年延展渠道,加固进水口,兴修混凝土导水堤。

胜利渠:位于磐安镇南川,1950年6月由磐安区组织群众兴建,同年11月竣工,渠长9公里,灌面1800余亩。1955年扩建,1963年续建。

沐浴渠:沐浴渠是新中国成立后甘谷县兴建的第一条引水上山工程。1957年月开工,从金川乡马蹄峪沟南引水,流经甄家庄、王家庄、磨周南、榆林坪至郭家山落水,跨大沟4条,渠道总长13.5公里,1964年、1975年、1980年多次修复保灌面积3170亩。

清溪渠:位于礼辛、大石乡川区,为林士峡水库配套工程,1957年建,分南北两渠。南渠从通渭县毛家店子清溪河南岸引林士峡水库水源,经通渭县白家川进入甘谷礼辛乡寨子村,至礼辛下街入清溪河,全长10公里;北渠从礼辛下街东梁背后引水,经王川、马川、大石至贯寺落水,全长15公里。1957年建成,1964年扩建,1974、1978、1985年又多次改扩建。

龙甘渠:“中华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甘谷、武山两县合建,武山在泉河滩引水,经武山进入甘谷谢家坪至杨家庄一带,全长10公里,1964、1976年改扩建。

新马渠:1954年由磐安乡群众兴建,同年4月竣工,全长5公里,1956 1985、1989年多次改扩建。

东风渠:位于武家河乡吕家岘梁,从格板峪庄下引水,流经王家山沟、吕家岘、刘家塄干、车家泉、秦家坪、土寨梁到潘家山落水,全长13.5公里。1972年月开工,1974年4月竣工,1977年整修衬砌渠道4.5公里。

几乎在修建渠道的同时,从1957年开始,掀起兴修水库塘坝高潮。1957年至1959年三年内,全县建成大小水库、塘、坝工程898座,此后因“三年困难”和“文革”,这些水库塘坝多年失修。1972到1978年,再掀高潮,建起大小塘坝工程345座,保证灌溉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山区群众的吃水难问题,期间较大的水库、塘、坝有:

林士峡水库:位于清溪河上游、武山、甘谷、通渭三县交界处,1957年1月 0日开工。设计大坝高32.5米,顶宽5米,坝长105米,总库容349万立方米,灌溉甘谷、通渭两县土地2万多亩。1961年冬,建成高28米的大坝和塔式泄洪闸涵洞工程。1963年省计委拨款30万元,在大坝北侧开直径3米,长145米的泄洪洞保护水库。1965年国家投资8.2万元,加高大坝4.5米,在大坝南侧进口高26米处,开通长180米,最大流量113m<sup>3</sup>/s的泄洪道。1983、1985年多次进行维修改造。

金川蓄水塘:位于金川乡马寨窑庄下,引蓄金川沟水源,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占地3300平方米,1957年11月开工,1958年1月竣工,灌地1.24万亩,蓄水量17.8万立方米。1964、1985年先后进行维修改造。

王川蓄水坝:在大石乡王川清溪河上,截蓄清溪河水源,流域面积292.5平方公里。1977年1月动工,1978年5月竣工,建成蓄水量98万立方米的主体工程,坝后南北两侧配套安装两处四级电力提灌站。

与此同时,从1956年开始,为解决人饮和部分灌溉问题,全县掀起打井热潮,至1960年,先后打成土井、单井和串井1489眼。1978年,全县建成三个井灌区,磐安灌区,城关、六峰灌区,礼辛川灌区,先后打成配套机、电井364眼。

《甘谷县志》载:“从五十年代起,兴办人畜饮水站,采用药物防病改水,资助打窖等办法,改善人畜饮水条件。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至984年间,县上在长期饮碱水的安远、渭阳、康家滩等地,先后建成部分小型集中供水工程,人畜饮用自来水。截止1985年底,全县共建成人畜饮水站22处,解决了38个村,7100多户,3.9万多人,730余头牲口的吃水问题。”

同类推荐
  •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有一种风雅趁年华

    古典名物,本安于红尘,无意聚散,但却于偶然之间惊动了过客的心弦,于是便生出了这段缠绕心间的云烟雅事。千古繁华,不过是历史长廊转角处的一道薄风,而作者白落梅却在水墨里,为读者寻到了一段唐诗宋词般的典雅生活,带领读者烹茶煮茗,淡看岁月荣枯,品味浮世清欢,静度风雅年华。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邱华栋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邱华栋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刘心武建筑评论大观

    刘心武建筑评论大观

    《刘心武建筑评论大观》是一本建筑评论集,收录刘心武近年来关于建筑与家居等方面的随笔和专论。在这本恶书中,作者从美术、摄影、建筑、音乐等方面,评论北京市常见的有名建筑,这本书是一本集人文、历史,建筑,美学于一体的建筑评论著作,出版以来颇受欢迎。
  • 火车上的中国

    火车上的中国

    本书作者留学英伦,在毕业与求职间这段“空窗期”,决定以铁路环线旅游的方式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眼中的中国。一节火车车厢,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在旅途中遇见了形形色色、揣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或亲切,或憎恶,或喜悦,或悲愤,或开朗,或阴郁,或成功,或失意。本书以火车上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特地选取了18个城市或地区的18辆火车,通过平实的语言,以期向读者反映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启发更多的中国年轻一代学会独立思考,了解什么是民主和科学,团结起来去为改变我们的国家尽心尽力。
热门推荐
  • 听说下雨天

    听说下雨天

    她不是个玛丽苏。从日常生活就能看出来。比如现在,运动会开到一半会下雨,最主要的是她淋得像落汤鸡。再比如她不是那种裸分能考上市一中的学霸,她只是拖关系进来的那个大部队中的一个。还好她还有漂亮的容貌,和。。。傲人的体育成绩。还好现在,也有人帮她递了一件干衣服。( ̄ε(# ̄)☆╰╮o( ̄皿 ̄///)
  •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这样鼓励孩子最有效:最完美的鼓励式教育法

    给孩子一个赞赏的微笑,就像阳光照耀含苞欲放的花蕾: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语。就像甘露浇灌干涸开裂的土地。父母们要意识到“教育不等于教训”后者只能成为前者的障碍。事实上,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鼓励教育是第一家庭教育,它能使孩子获得勇气、自信自主性和上进心这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 夺天纪

    夺天纪

    夺天路,遭天妒,遮天怖,光阴促,人生路,一步步,红颜暮,冲冠怒,终不负,道门固,苦海渡,阴阳碌,启明雾,神桥铸,洞彻赴,闻道墓,逆转天地方才悟!这个世界也许有人经历坎坷不平,也许有人一生灰暗凋零,也许有人命运无助悲鸣,但每一个人心中都始终信奉光明!!!
  • 鬼帝独宠:卿叔叔,求放过

    鬼帝独宠:卿叔叔,求放过

    不甘和亲,她选择自杀,但没想到自己竟是重生了。第一次见面,她叫他“卿叔叔”,但却没想到,最后自己却败在了这位叔叔的手里,还和这位叔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谋杀亲夫啊。”他嚎叫道。“你什么时候是我的丈夫了?”她不吃他这一套。“莫非小离儿不想负责?亲都亲了。”“那你四年前亲我你怎么不负责?”“那我现在负责也行啊,来,夫人,亲一个!”
  • 创造新主神世界

    创造新主神世界

    突然冒出个星球意识,就让当救世主。打游戏也能成为主神?别的星球忙着星际扩张,而我却得忙着刷副本。魔法、阵法、武道、修真……掌握世界控制器,副本也能自己定义。……现在开始播放全国第二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等等,你这BGM是怎么回事?还有你怎么跳起舞来了?这背后灵我不要了,谁要收留请留言,在线等,急~
  • 佛说穰麌梨童女经

    佛说穰麌梨童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刺客守则之新王的诞生

    刺客守则之新王的诞生

    当幼年的库法跟随母亲逃离夜界的时候,殊不知他还有个弟弟对他虎视眈眈……
  • 汉血长歌

    汉血长歌

    孤守塞北城池,张孝武独掌木兰卫,一万汉军不绝,则汉旗不倒,汉血不灭。
  • 不玖

    不玖

    互帮互助,互相保护,一起进步。束玖玖爱了林灿七年,林灿也爱了玖玖五年。我们想要的不是&quot;我喜欢你&quot;而是我希望能陪我走过以后的人都是你。
  • 逆行舟

    逆行舟

    部队的炼狱磨练,铸就了郭凌天坚韧的性格,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念,且看,郭凌天如何春雨华龙,铸就传奇,传奇的身后则藏着不为人知的苦涩,登顶的过程崎岖蜿蜒。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排除万难,终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