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46600000072

第72章 历史原来很精彩——代后记(3)

改革开放前是干部下乡了,现在是农民进城了。大片的农田没人种了,荒芜了。现在的乡村留守人员有人戏言那是“389961250部队”,“三八”妇女节指妇女,“九九”重阳节指老人,“六一”儿童节指小孩,“二五零”俗称“二百五”指智商偏低的人。农民不种田了,十几亿人的大中国,吃饭怎么办?《守望》中的“徐娘”,儿女都进城了,她人老力衰,但她始终坚守种她家的责任田。她的理念很原始,很简单,人总是要吃饭的。有饭吃必须要有粮食,都不种粮,吃的哪来?她这种原始简单的理念,反映的却是我国目前的重大问题,那就是“三农”和粮食问题。农民工进城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大约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徐娘”的儿女也都参加了这个大军之列,我理解这是中国的一次人口大迁徙。谈到人口迁徙,我所知道的中国有三次大的迁徙:第一次江西向湖北迁徙叫“湖广异江南”,前几年的民间“寻根”,“同宗序谱”活动中,许多老人说:“我的祖先是从江西搬迁而来。”说的就是这次迁徙。第二次,第三次都有电视剧为证,一是《走西口》,就是山西向口外移民。山西人,以商号的名头,在口外跑马圈地,买下地庄子,再雇口内的老乡,来这里开荒,耕种,种麦子,种谷子,种苞米。有人春天来,秋天走,有人就落住了脚,在那里栽根立后。那里,就有了一个一个农耕的村庄,有了一代一代种田的农民,有了鸡鸣狗吠,有了口内所有的一切,口外就这样被开发了出来。二是《闯关东》,就是山东和苏北向东北长白山移民。这几次人口迁徙都是民间自发地从人口密集的地方向人口稀少的地方迁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人口迁徙应该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向人口稀薄的地方迁徙。这几十年的农民工进城,还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定居,很明显是广大乡村向人口密集的城市迁徙,是否符合自然规律,令人担忧。若是违背自然规律,大自然就会惩罚我们人类。《守望》中的“徐娘”不是有识之士,而是经验使然,她担心的问题,就是党和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去。

回过来再看这本集子所说的“事”真还有点反映社会发展过程的味道,串起来回味,真精彩!

历史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一样也很精彩。

这本集子收集了十多篇旅途游记之类的文字。古人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是我一生中的一大爱好,闲来总是从书中与人交谈。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知心朋友,它毫无保留地向你倾吐它的衷肠,我也可以随书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一本好书就如一间木屋,心灵的木屋,特别是心情无法安放的时候,我可以在这木屋里陶冶情操,达练修养,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一本好书就如一处风景优美的景区,我可以在那看蓝天白云,乐山乐水,怡情自然,流连忘返;一本好书就如一位饱经世故的向导,它可以导向你热爱生活,善待生活,积极向上,通向宽广的生活通途!总之,书是尊敬的长者,书是老师,书是朋友,书是爱人!但书是理性的东西,它也有不足,它是别人提炼了,升华了的东西,感性的东西没有。虽说可以把书读薄了再读厚,但直观感觉还是没有。所以古人增加一项作了补充,还要“行万里路”。就像书中说梨子怎样好吃,理性上知道了梨子好吃,但怎样好吃,还得自己亲自吃一次后才有了直接的感受。这几十年我前前后后去过不少地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熏陶,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习俗。你亲临其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部分的文字就是我所到一些地方的真实感受。但我生性愚钝,对中原各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知之甚少,感受也许不到位,或者说不是那么回事。但生活百味,人生百味,感受和体会一定百味,能把自己生活区域习俗、文化与异域的习俗、文化交融理解我不愧悔。

年轻时借工作之机出游,我怡情山水,新的地方,新的山水,新的感觉,视觉感觉全是新的。原来神州大地还有不和自己居住地一样的鬼斧神工的山和烟波浩淼的水。那时的感慨多是天地自然的博大,我的渺小,对“沧海一粟”的理解。这种理解也许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中年之后出游,这个时候的出游,就有了一些思索。每到一处,就会根据当地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思考当地文化的渊源,理智地了解当地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文化差异,就会像品味陈年老酒一样,看人性看人生,品味富贵与贫贱……也许这就是“不惑”与“知天命”年龄段的体现。

总之,走万里路,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对人生观有了“大度”的思考,可以宽容一切。通过看外界而多看自己的心灵,看得透,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看花开花落,体会去留无意;看云卷云舒,体验宠辱不惊,“来时我觉得要来,去时我觉得该去”,一切都那么祥和安宁,把心放在路上,把心放在山水间。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山水精彩,风土人情精彩,心情历练精彩!

这本集子还收编了三篇“报告文学”。那就是《忆吕植长》、《牛南钢速写》和《一个敢下‘地狱’的人》,都刊发在不同的报刊上。我理解为这三篇东西,都是“遵命文学”,都是根据当时相关部门,相关要求的“应点”之作。

尽管是“应点”之作。但绝没有违背“报告文学”的要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是真实的。我只是在两件事上作了处理:一是事件的取舍,我将采访得来的大量素材,根据文章的主题作了取舍和编排,一切素材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二是作了适度的拔高和升华,才使得人物的丰满和高大。

在写这几篇报告文学的过程中,也使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教育,他们的精神使我受到鼓舞。吕植长先生已作古多年,他在夏夜把双脚泡在水桶里防蚊虫叮咬而写作的画面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如果没有酷爱事业的心是很难做到的。不能说他著作等身,但他也是知名人士。“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正是因为他热爱工作热爱事业,几乎做到了虐待自己的程度,才使他英年早逝,五十刚出头就丢下了他酷爱的工作和事业。董阳从“肉锅”跳进“粥锅”就如跳进了“地狱”,但终身不悔。有种“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气节!为的是包装制品厂那二百六十号人的生存。他想的不是自己。牛南钢,一个女人。她追求事业超过一切,她对皂素这个白色的粉沫用情至深,不断研制出延伸产品:双烯、氨基酸、胱氨酸等等。使她领导下的企业日新月异,不断膨胀,形成规模。可以说我是看着她的企业发展壮大的。在写他们时我深受感动。如果说世上有什么深奥的学问,在中国就得说算是做人。他们忠心敬业,对人友善。在今天读来,仍然让人感到温暖。其实最高深的学问也就是这些最朴实的东西,当把它植入信仰、融入血液,一个人也就能从平淡中演绎出精彩的人生来。

《故乡的路》编篡成册,还有几个方面自己不满意。

一是早期作品显得生涩,我保留了原味,没有作任何改动,原文照搬,如:《养母与刺桐花》、《情份》(外二章)、《磁湖无语》等,文字显得造作,语句生涩,用词不贴切,思维有些混浊不清,陈述又不太贴近生活。自己读来都有诸多的不满意,给人的感觉:总想把每一句说得清新,遣词造句趣妙。结果是“东施效颦”。但还是收编进来了,主要是想通过对比,看自己在把握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上是否有长进。

二是活跃在我故事中的“人”。有些“人”较为真实,有些“人”却虚,刻画人物不丰满。人物不活,如《三奶》中的“三奶”,《小店》中的“父亲”,《大哥的生日与母亲的寿辰》中的“大哥”等都没有通过有效的细节将人物写好。

三是有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注重文学的政治性,减少了生活性,如《保安湖的夜光》,其实保安湖周边远远没有我文章中描述的那么漂亮。文章就显得有“粉饰太平”之嫌。

出这个集子的前后心情很矛盾,很早以前就梦想着有自己的一本书。由于有了这个梦想,这些年断断续续就写了这么些文字。但真的要结文出书的时候,自己又怕了。害怕自己的水平低劣,粗糙的文字给本来就已经不太圣洁的书刊市场增添文化“垃圾”。在我的耳边早就有人说:“是人是鬼都去出本书”。我害怕别人说我把这些青涩的文字摆弄出来作秀、自炫、附庸风雅,又怕低俗的思想和思维污染了读者纯洁的心灵。

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们的劝说和肯定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才使我下定决心集结出版这本文集,“就像花一样到了自己盛开的季节就蓬蓬勃勃地开,哪怕满身疮痍”!

我要真诚地感谢《黄石日报》副刊部三十年来的历届主编和其他报刊的编辑,让我的拙作见诸报端和刊物,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才使我有了一次又一次“乱笔涂鸦”的勇气。

同时也要感谢关注拙作的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是这些朋友在阅读了我的一些拙作之后,有些相识的来电话三言两语谈及体会和感受;有的见面论及同感,提出批评意见;有的来信指出文章中的不足及改写的意见;有的陌生朋友辗转找到我的电话号码约见谈作品、谈人生;更有一位陌生朋友说读了我的某篇作品后泪水涟涟,约见后要求和我一起就这篇作品,增加背景材料,增加相关细节改写成一部中篇作品。终因各种情况未能如愿。是这些朋友的肯定,有的肯定甚至言过其实,给了我的鼓舞,给了我的力量和勇气,才使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止。也是这些朋友的建议和意见,那些建议和意见十分中肯,才使我的后期习作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朋友们谢啦!一并的谢啦!还望继续关注拙作。

我要感谢曹树莹先生为我这本集子写序。他工作那么忙,夜读文稿,对文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我汗颜,无论是文稿和做人我都没有他说的那么好,我会努力的。曹局长谢谢啦!

更要感谢那些将我这些文字一个一个输进电脑的朋友们。尽管电脑已基本普及,不怕大家笑话,可我笨得还不会打字,严格地说是个现代“科盲”,原先学过,用拼音打,大部分字的声母搞不清,最后用“五笔字型”学会过打字,但像捉虱,一分钟打一两个字,我烦自己太笨,还不如手写快,就放弃了,如今“五笔字型”还给老师了。每篇文章成稿后都是这些年轻的朋友们为我打字,他们牺牲休息时间毫无条件地帮我打,有时自己的手稿字迹潦草,外加涂改,他们要艰难地辨认。他们文化水平都比我高,有时还负责修改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为我的文章美化增色,他们是我的老师!年轻的老师们,谢啦!

最后是感谢生活,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哺育和影响,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会感恩之情常怀!

二○一一年元旦

同类推荐
  • 他传奇

    他传奇

    本书是女作家高伟已出版的《她传奇》的姐妹篇。本书写的是12个卓越的男人的传奇人生。作者借由他们的爱恨情仇,表述情与欲、升腾与坠落、罪与罚、热的血与冷的泪,阐述人性的亮点与弱点组合的爱之传奇。
  •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是201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是六角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那是儿子的工作,找看到了天使的样子,向一棵树道歉,每一天都要幸福地舞蹈,美善的花静静地开,同样幸福,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二辑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语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6)见微知史,节选了擅长从微小的地方描述历史的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

    本书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的教师合作完成。封面署名的排列顺序,以各位教师所撰写的《作品导读》的字数多少为依据。参与编写工作的教师,大多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具备学术研究的深厚实力。同时又都是在一线从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本教材的篇目编选和导读写作等方面,能够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体会融入其中。
热门推荐
  • 万物赋灵

    万物赋灵

    秦枫是个瘸子,从小受尽白眼嘲讽,然而天灾末世来临,他却成为了第一个弃子,本已经死亡的秦枫却不知为何活了过来,涅槃重生的他不仅与常人无异,还拥有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从此这一刻,秦枫决定,自己要做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 破空永生

    破空永生

    废柴艾梵体内却封印了圣兽,得圣兽相助,从此踏上了修炼之途!资质平庸?圣兽灵力淬体,力压天下英才!越级挑战?召唤神威金龙,硬拼高阶强者!不甘平凡的他改天换命,立誓要追求天道长生!在这纷乱大陆上,孤身少年要如何自保,步步逆天?
  • 都市财神爷

    都市财神爷

    我是赌神。我是股神。我是商业之神。请不要用你微薄的年收入,来挑战我每天的零花钱。
  • 五珠缘

    五珠缘

    “宇文杰,既然你想,我便随你意。”——红绫
  • 天眼战队

    天眼战队

    落魄少年韩森意外获得天眼神通,此天眼共有十重天。一重一世界,一重一人生。从此韩森一人创造一个战队,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 贺哥的小东西

    贺哥的小东西

    “别人都叫我顾姐,你一声小顾实属给我叫懵了”
  • 药药药切克闹

    药药药切克闹

    从一个屌丝学生开始,参加工作,融入这个黑白或者灰的医药事业。前途未卜,成功过,失败过,一切有因有果。是被社会的大染缸沾染,还是坚持自己的心中信念。不是每件事都会成功,也不是努力就有结果。
  • 暗黑王者:嗜血魔神

    暗黑王者:嗜血魔神

    相公外表温润如玉,骨子里腹黑的很。风流兮大喊上当,转身欲逃。不料相公伸手一揽,压倒在床,“娘子,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了,从此你负责‘恩恩’,我负责‘爱爱’“
  • 重生之前世姻缘

    重生之前世姻缘

    前世我抛弃了所有只为和你在一起。当真相大白时我方才明白一切的一切只是利用罢了今生我只希望平平淡淡就好那知道当又遇到了你我才只平平淡淡只是奢望当前世的记忆袭来更是令我手足无措
  • 我的徒弟是沙雕

    我的徒弟是沙雕

    我是一名伟大的捉妖师,门下却都是不靠谱的徒弟,我大徒弟是吃货,偏执的认为分别人一口吃的,就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我二徒弟抑郁症,整天琢磨着怎么自杀。我三徒弟天生犟种,智商欠费,整个巨鹿都流传着关于他的笑话。我四徒弟强行拜我为师,导致我绞尽脑汁的想把他逐出师门。我五徒弟......我不想说了,我特么太难了。啥?你问我是不是沙雕?我告诉你,沙雕是不会承认自己是沙雕的。没错,我是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