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4400000022

第22章 附1杜威讲演(8)

他主张,定理的起源是偶然的,最初不过是闲谈说笑,后来逐渐演变成定理。也许有一部分从外面刻印到心里,如鱼无水即死,这种印象层次的知识,在心的方面比较被动。至于代数、物理、化学的定理没有人经验过,如原子、分子等,人人都不承认从外面来,所以是从内在经验中偶然提炼出来的。

例如数目,经验派的人以为数目从经验中来。一个人,两个人,两个杯子,三个杯子,都因为人看得习惯了,形成数目的观念。詹姆斯说:数目是很随便的,例如一把茶壶,当然是一个,加上盖子,就有两个,再加上柄子,有三个;一株树,当然是一,用树枝来算,也许是五十,用他的叶来算,可能是五千。可见这不是被动的,而是内在经验把种种关系加到外面的事物上去得到的。

最明显的例如分类,决不是外面印上心来的,是人心自己制造出来的。动、植、矿物等等的分类,如果从外面来的,一定很粗浅,断不会像今日所分,把天南地北相隔数万里的东西合为一类,而把平常合在一起的东西分为两类。

所以,决不是外面能刻印上来的,而是从人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詹姆斯以为滑稽家的笑话,道德家的教条,政治家的律令,有许多提出来也许不能适用,本身不是很有把握。道德伦理适用到自然界上,自然界也许适用,也许不适用。所以,理想可以随意提出来,没有把握;等适用到实际上去,才有真假区别。

12.知识来自内外经验的整合

詹姆斯对这一段哲学上知识的起源是经验还是先天的说明。有三个重要的观点:

第一,知识起源的内在经验

詹姆斯反对经验派所讲的一切知识都从外面刻印到心灵上来的观点,知识或许确实都以经验为来源,但是这并不能得出心灵获得知识只能被动接受这些经验;此外,仅仅确认知识都来自经验,还不能确定这些知识的效果一定没有问题。詹姆斯把外部经验比作从前门进来的客人,人的心中还有一道后门,即人自主地整合印象,形成知识的能力。所以观念系统的起源,有两条路:从官能感觉产生的是前门;从内在经验中偶然发生的是后门。例如我们亲闻铃声,是从前门来的经验;但吃金鸡纳霜吃多了,耳内也像有铃声响,那是从后门来的经验。

譬如一个人可以把药粉和在水中混合以后,变成一种新的东西。人的知识就是这种不同经验混合后产生的。观念系统的起源也是如此。一切伦理的、美学的、科学的系统,也可以比作药粉的效果。理性派不承认观念系统的起源于外面的经验,这是对的;但执著于一种超自然,超经验的存在物,那就错了。

詹姆斯认为,知识的两条来路都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和效果。他以为观念系统的起源不成问题:从后门来的或偶然出现的妄想,也许比前门来的客人更重要,内在的经验也许比外部经验更重要。从此可以引我们到第二点。

第三,知识之中还有意志、情感

许多思想偶然的发生以后,引起一种兴趣、愿望、热心——听了声音觉得很好听,也许成为音乐家;喜欢音节,也许成为诗人;喜欢研究观察,分门别类,也许成为科学家。

这种兴趣,可以使人找这些事去做,所以愿望、热心、意志的部分很重要。

第四,意志只是工具

詹姆斯以为观念系统的起源,没有什么关系:后门进来的客人也许是好出身,前门进来的也许没有出息。伦理、神学、科学,本身都没有一定的价值,其价值在于应用到经验上,是否能产生实效,是否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他要解决的问题,是否能带你到深入的经验上去:能,就是真的;不能,就是假的。詹姆斯说:我的讲法与从前经验哲学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们注重起点,我们看他效果,以发生的效果确定真假。这个见解,与上次所讲詹姆斯的根本观念相同。詹姆斯不承认知识是摹本,而认为是一种工具,像不像都不要紧。一切概念、思想等等观念的系统,只能说这个比那个是否更有用,更能达到目的;不能说这个是否比那个更相像,说相不相像,仍旧是传统哲学符合论的老思路。观念,其重要与否不在于是否和实物符合,而是能不能知道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实物,增进更丰富的经验。譬如刀,我们只能看能割不能割,能不能利用,不能以像不像一把刀确定它的真假价值。

以上三点,在他的哲学上发生三种重要影响:第一点,理想的起源,影响他的“彻底经验主义”观点;第二点,知识里面还有愿望、意志,影响“信仰的意志”的观点;第三点,把意志当作工具,是他的“实用主义”的根本观念。

13.詹姆斯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彻底的经验主义”

詹姆斯所说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就是把一切经验都看作真的,不像从前经验派所讲:把外物的经验生硬地刻印到被动的心灵上去。彻底的经验主义,在经验观上非常独特,它是活动的、冒险的、变迁的、进取的,其范围比从前的所谓经验要宽泛得多。经验的粗糙,是经验本性的一部分。没有一个观念可以使宇宙变为整个的。真理的起源、结果,善、恶、祸、福,过渡、危险,都是经验事实。他把经验看作粗糙的、散漫的、无定的、不断翻新的存在物。

第二,“信仰的意志”学说

许多人对真理望而却步,只觉得真理高高在上,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也不可能有什么关系,因为从前都以为真理植根于冰冷的思想,而不植根于客观的事实。詹姆斯以为,信仰就是行为的意志。完全信仰,就是决断行为没有掉头回返的意志。无论数学、物理、化学等真理的背后,都有一种意志,这是一种试图诠释世界甚至改变世界的努力。理性的背后,有非理性的意志存在。宇宙的真理,是我们人类在情感上可以接受的对宇宙的解释。所以一切哲学科学,都有非理性的意志包含在内。

有许多哲学家都想批评詹姆斯,信仰的意志没有证据,如何能获得信仰的权力呢?詹姆斯说:这个不然。如果要等到获得充足的证据然后再信仰,那什么事都不能做了。凡事只有先信仰,后找证据,证实信仰的思路才对。

例如世界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承认还是否认,两方面的证据都不充足。只有先假定一条路,再把证据找出来。又如交新朋友,没有证据知道他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是我们因为不知道他的好坏就永远不同他做朋友了吗?好的坏的,先交了朋友自然会知道。信仰的意志重要程度如何,于此可见。

詹姆斯自己举过一个最明显的例:山中迷了路,只有一条深涧,跳得过与跳不过,这个时候没有证据,如果信仰了跳得过的,大着胆子就跳过去了,越是筹算越跳不过去。信仰可以打破迟疑的态度。詹姆斯以为这个学说在道德问题、宗教问题上格外有用,只能爱了才信仰,不能找到证据以后才信仰。只有信仰可以把你引到有证据的地方,站在门外不去信仰,就不能找出证据。

批评这个学说的人很多。有许多哲学家都不满意,竭力讥诮他,认为信仰的意志太过随意,太过主观。你信仰你是一个百万富翁,但是你袋子里却一个钱也没有,这该怎么说?这话完全误会詹姆斯的意思了。

詹姆斯是个文学家,喜欢做文章,对一个问题,总要讲得痛快淋漓,看的人却因此越加不明了。我此刻先不必为他多辩,提出他的第三点来。詹姆斯主张以实验的结果决定信仰的价值,以实验结果检验信仰的真假优劣。这是他的学说的保障。

第三,“实验主义”

詹姆斯提出这个学说来,本是当作“真理论”的。从前有两派真理论:一派以为什么是真理呢?应该人的意象与外物相符合,不相符合的就是假的;还有一派以为与外物不相符合,相符合的就是假的。还有一派以为物与意象,完全是两样东西,不能比较符合不符合的,只要在思想系统的内部相容了,不自相矛盾了,就是真的。

詹姆斯把两说一起打破,以为意象、观念、学理的真否,在乎看他含义的效果,能否适用到应用的地方。本身的含义能够发生应用的效果的,是真的,否则是假的。这是实验主义真理论的大意。

14.评价以及影响

有人说:凡是学说,都要经过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大家都说他荒谬;第二时期以为道理是有一点,但不重要;第三时期则大家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想的。詹姆斯的学说,第三时期的确还没有到,不过科学的发明可以很快地帮助他。科学的发明,当初也是一种假定,试验而又试验,最终成为科学定理的一部分。可以说,真理就是在实用上已经证实了的假设。

詹姆斯的学说,简单说,就是以“试验主义”代替传下来的绝对真理的哲学系统。他主张随时长进、增加,随时试验、证实。他喜欢自由谈话,自由发表,不曾做过正式的哲学书,但是他的影响甚大,在英、美尤大。他的学说出世以后,哲学界的性质趋向,受了极大的变更。

詹姆斯反对绝对的“独断论”哲学,但同时也反对绝对的“怀疑主义”。詹姆斯承认不怀疑不能发现真理,但绝对的怀疑,就毫无建设了。怀疑被视为一种假设,实验对了就是真的,不对就要再换一个假设。没有建设的怀疑,詹姆斯是反对的。詹姆斯希望我们怀疑,但不愿我们绝对的怀疑;怀疑应该提出试验所得的结果,再引导我们去找新的真理;以实用的信仰,继续试验,继续增长经验,增进知识。

詹姆斯的价值,在于打破从前的绝对武断,绝对怀疑;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哲学方面提倡个性。他最恨整块的宇宙,詹姆斯以为绝对哲学把普天下的事理,拉在一个轨道上。他主张人类应该继续试验,继续创造。

二、柏格森

1.生平简介

柏格森是1859年出生,目前还在巴黎当教授。这一年正值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他的哲学,就是发挥进化论的哲学意义。杜威先生也是这一年出生,他的哲学,也是发挥进化论的哲学意义。

2.柏格森与詹姆斯的两点不同

柏格森与詹姆斯都以心理学为起点,把心理学的观念应用到哲学上。但是他们有两点不同的:

第一,詹姆斯注重试验,柏格森注重内省;第二,詹姆斯反对哲学系统,始终没有组织哲学系统的野心,柏格森却把各方面的问题融成一片,建构有系统的哲学。先有斯宾塞综合进化论的哲学系统,最近又有柏格森创造进化论的哲学系统。

3.柏格森关注的三种问题

柏格森想把种种哲学上的问题当作起点,组成哲学系统,所以他所注意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本体界与现象界的关系。一方是真相,是本体;一方是感觉所见到的表面,是现象。柏拉图、康德,都以为平常感觉所见到的只限于现象界,本体界不可知。斯宾塞也是如此。这个问题,在柏格森的哲学中,同样存在。

(二)宇宙一成不变,还是变动不居的;是命定的,还是自由的。

(三)心与物的关系。这是法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最初提出来的是笛卡尔。物与心恰相反:物有体积,心能思想。笛卡尔以后,这个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柏格森也特别注意。

4.从经验入手

柏格森入手的地方,在经验。我们真正知道的只是心中的经验。

柏格森与詹姆斯相同之处,就是对心的状态的解释。詹姆斯把意识看作流水一般,柏格森也把心的经验看作流水,从无间歇,也不重复,没有可以分割出来的部分。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思想感觉。人生的经验,是永远变更、永远革新、永远前进的。

平常以为经验可以分作一片一片。例如杯、壶、书,都可以分开;烛上的火与炉中的火,也分得很清楚。詹姆斯、柏格森都说:这是因为人把对物的“观点”轻率地放到人心里,以为也分得开。

柏格森以为,心的经验,好像一条持续的河流。之所以我们觉得它是断裂的,因为用语言文字把它割断。语言文字是代表这片那片、这一段那一段的符号。用语言来表达心灵经验,连续的经验自然就被割裂,变成一个个片段。

5.绵延

从这个经验上,柏格森发挥他的根本观念,即“真的时间”的见解。“绵延”这个字不容易译,与中国古代哲学“久”字相近,译作“真的时间”,考虑到“绵延”一词的法文意思,法文的“绵延”=时间,所以“真的时间”就是“绵延”。

“真的时间”与“时间”不同,流俗意义上的“时间”仅仅是可计算、可测量的物理时间;物理时间,实际上只是真正时间的分解,把绵延固定下来,用明确的刻度或标记来表示,就是物理时间了。

“真的时间”,用柏格森的理解是个什么样子?“真的时间”就是永远前进,把种种过去保存在变迁当中的生命活动。“真的时间”有两个意义:

第一,种种过去都包括在现在中;第二,绵延越滚越大,日渐增长,逐渐更新。

6.对人心经验的三个判断

柏格森从这个“真的时间”的观点上,对人心内面的经验作出如下论断:

第一步,存在就是变迁,没有不变迁的存在;第二步,变迁就是长进成熟;第三步,长进成熟,就是永远不断地创造自己。第一步,容易讲。第二步,用滚“雪球”的比喻,也明白。第三步就是永远继续不断的增加新的东西。譬如最熟悉我的朋友,对我的过去都知道,但他决不知道我明天会做什么,甚至五分钟以后做什么,也很难知道。一切事物,都是连续创造出来的,不是前定的。过去的事不能当做推算未知的根据。画家画画之前,没人知道他会画什么,他自己也未必知道,每一点经验都是新的,都是自己创造的,不存在预先规定的东西。

7.心物关系问题

先讲关于第三组“心”与“物”的问题。用这个见解看来,心与物完全相反。物质界是静的,不变的,固定的,可分为部分甚至原子、分子。物质界是小部分组织起来的,从这里到那里,虽然可以重新安排组织,物质总是不变。

照柏格森的意思,物质界是空间的关系,心理上的经验,要用“绵延”来解说。物质只有空间的,有“时间”,也只是空间的变相。“真的时间”本身就是变迁,物质界的时间是假时间。譬如说三个月后有日蚀,这三个月好像是真的时间了,其实能这样隔断的,还是假时间,是空间的变相。

我们可以用比喻说明假时间与“真时间”的区别:时钟上长短针表示的几点几分,是用长短针的相对位置来呈现,所以是空间的变相,不是“真的时间”;人饿极了急需食物充饥,人掉到水里,等人来救,公堂上将判而未判,这些流逝、等待、煎熬,才是“真的时间”。用这种时间与钟上长短针表示的时间相比,就知道“真时间”与假时间的区别了。

8.感觉来自物的影响

这一段话总结起来,就是物质界是空间的,心理的生活经验才是“真时间”。柏格森还有一种讲法,就是用“感觉”与“记忆”来讲。他说感觉全是物质的影响,譬如这个杯子把烛光的火反射出来,可以说他是感觉到烛火的热;镜子能反射一切东西,也可以说有感觉。外物的影响,是纯粹的感觉。

9.“记忆”为人所独有

杯子、镜子可以有感觉,“感觉”是物的影响,但“记忆”决不是物所能有的。记忆可以把种种过去都召回来,立刻跳到将来,随着时间增长、随时吸取。这是唯独人才拥有的现象,这决不是物所能拥有的,只是太习惯,熟视无睹。如果人真能明白记忆的作用,纯粹唯物论的见解,就不攻而自破了。

同类推荐
  •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叔本华谈人生得失

    人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就是防患于未然和豁达大度。前者是为了使他避免遭受痛苦和损失,后者是为了避免纷争和冲突。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因为欲望永不能被满足。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会离欲望越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这是因为它们有时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的。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

    《中国思想论集》收录了《穿衣之道:诸子争鸣的一个话题》、《周敦颐思想在儒家道德形上学中的地位》、《朱子“中和说”略论》、《儒宗别传:方以智的庄学史观》、《以庄继易:钱澄之的庄学观》、《近代墨学的复兴及其原因《经、子之别与“国故”问题--章太炎、胡适关于治学方法的论争》等论文。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服务器回忆录

    我的世界服务器回忆录

    讲述一些服务器的小历史故事,只限制于我的世界这款游戏的服务器,想了解的人可以进来看下
  • 花心大少丑女情人

    花心大少丑女情人

    为躲避追杀,她化身丑小鸭,意外踏入他的世界,原以为他是豪门浪子,没想到却是花心总裁。为了三十万,她再次摇身成为他的美女情人,十夜沉沦,换来的是他无情的追辑令。终于,无助的她选择逃离,带着对他深深的爱,四年后,华丽转身。可当她带着耀眼的光环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命运再次逆转……
  • 八荒九垓

    八荒九垓

    在一个黄昏的夜晚,少低着头,在思考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
  • 红楼惊梦之黛灵

    红楼惊梦之黛灵

    她,一个空谷幽兰般的女子,绝尘的美貌,绝尘的才情,让人不忍心靠近,只怕一不小心,绝尘的她便会轻轻的离开,再也无处找寻。他,一块浊世美玉,干净的皮囊,可笑的痴情,纵有千般宠爱在身,又怎么能摆脱世俗的污浊?即使抛弃荣华万千,奈何终究一梦,梦醒后一切皆是空。她,瑶池王母的半支弃簪,不甘心被尘埃的掩埋,一心下凡,只为了实现那繁华世间惟我独尊的得意与荣耀。明枪暗箭的算计利用,让纯洁的她几乎送了性命,更让他一
  •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精选

    《冯骥才作品》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收录了冯骥才创作的散文、小说作品。《冯骥才作品》收录了《珍珠鸟》;《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在雅典的戴先生》;《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萨尔茨堡的性格》;《燃烧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古希腊的石头》;《离我太远了,皮兰》;《草原深处的剪花娘子》;《大雪入绛州》;《羌去何处》;《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谁能万里一身行》等作品。
  • 天下第一从自动寻路开始

    天下第一从自动寻路开始

    上古传承,蛮荒巨兽,重启洪荒。陆泽带着自动寻路来到这个世界上:千年灵草;万年朱果;天外陨铁;剑门仙女(划掉).......无处遁形。
  • 女汉子穿越记

    女汉子穿越记

    夏侯语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汉子,灯泡换了自己换,电脑遇难自己修,遇到小强自己打,换个饮水机水桶更是soeasy。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穿越成为一位大家闺秀,如此巨大的反差夏侯语晴会如何处理?不拘小节的女汉子,冷面冰山的腹黑男和温柔儒雅的暖男,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一系列有趣的故事呢?
  • 剑之天道

    剑之天道

    我手中的剑,是王者之剑!我穿的衣服,是王者的衣服!我足下的土地,名为巅峰!
  • 世界很大还是遇见你

    世界很大还是遇见你

    为喜欢的人,而写,你说我值得最好,会遇到最好,可你就是最好,我不会忘记一辈子都不会
  • 课外雅致生活-炼就一尊高贵

    课外雅致生活-炼就一尊高贵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