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4400000024

第24章 附1杜威讲演(10)

照他讲,哲学决不能从科学的结果入手,应从科学的方法入手。科学中只有数学最纯粹正确,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心理、物理等科学面对的对象,就是世间万物万象: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的存在,各种心理现象;物理的对象是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及运动。数学的对象与这些存在完全无关。数学所讲,只是最抽象最普遍的形式,把存在完全踢开。所以,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

心理、物理等科学,讲得都是存在的个体,与普遍的抽象的共相无关。数学则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形式,应用到各方面去,不受这一个体、那一个体的限制。只有用最普遍的最抽象的共相,才可以讲知识的真相。

这些共相,都关于真的存在,但自己却没有存在。哲学是应用于普遍方面的,哲学的定理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证实,也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反证,经验是客观方面的,哲学定理则带有一定的永久性。世界无论如何变迁,哲学定理永远存在,故只有数学的定理和逻辑学的定理配做哲学的基础。

5.理论上的贵族态度和实用上的民主态度

罗素这个主张,的确极端。他甚至把人生哲学最相反的“爱”与“恨”看作可以相比的东西。他的意思,即在经验上无论有多么重要区别的东西,一到逻辑上、哲学上,就可以相比相类,而不会相反。

罗素哲学很怪: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很激烈,很近于民主;而理论方面,却很有贵族的意味——他崇拜理性,轻视感觉;注重共相,藐视个体,以为理性比经验高得多,近于理性派的主张。哲学家中再找不出第二个人,理论方面有这样贵族的态度,而实用方面趋向民主。

这个态度,我们叫他贵族的态度,是什么缘故呢?有些人不耐烦人事方面琐碎的事实,想跳出这凡庸的生活,达到更纯粹清洁的境界。这种态度,由于艺术的天性,叫作贵族的态度。罗素在他的理论方面,这种态度很明显。

他在一篇赞美纯粹数学好处的文章里,讲到人的实际生活与理想生活的不同之处:

人的现实生活不过是调和理想与可能;但是纯粹理性的世界没有调和,没有限制,对人的创造活动和高尚希望没有障碍。离人的欲望很远,离自然的种种可怜的事实很远,在理想世界中造成有条理的宇宙,纯洁的思想可以在此安住,而且至少人类一部分的自由可以离开实在生活之悲惨的罪难。在罗素稍为通俗一点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见悲观理想。他说:

人的生活如一次远途夜行,四周都是看不见的仇敌;长途中辛苦又疲倦;向一个目的走,希望渺茫;就是达到了,也不能住得长久。这种悲观论调,在哲学上并不稀罕,凡是注重共相世界的,自然要超出个体的经验。我从前引过詹姆斯的一句话:个体事实最宝贵,何以许多哲学家都趋于注重共相?罗素的脾气恰恰相反。他说:共相是安身之所,是我们最高贵的目的。同时他也承认神秘派说的时间是真实的。他说:“神秘派觉着时间不重要,这是实在不重要的和表面的特性,而当这不重要为真实,就是入智之门”。

罗素哲学的自身,此刻不能详讲,以上不过是他对旁的哲学的态度和批评的大致。有人说,世界上真能够懂得数学的哲学的人,至多不过二十人。我既不是二十人之一,我也不能懂得。但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讲的。这些物质科学,联合各别的个体和普遍的共相两部分,共相的部分是科学的定理、法则、律令,全是抽象的普遍的;科学的对象是具体的、各别的、个体的事实。物质科学怎样把这两部分联合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是近代的唯心论所以发生的原因,也是有别于古代唯心论的地方。近代爱尔兰人贝克莱讲唯心论,以为一切外面世界的真知识,都不过根于知觉,知觉所包含的,不过是感觉。譬如烛,看去是白的光,黑的烛芯儿;摸去是柔软的,油腻的;合起这许多感觉来,成就我对烛的知识。此外也许还有真的本体,但是不可知,知道了也没有关系。种种感觉之和就是知识,本体不本体则是没有问题的。

物质科学的进步,能解释这种讲法。原子、分子的运动,都是物质的真实,而我们懂得的一切性质,不过是动作的效果。但是唯心论者否认物质的存在,以为原子、分子也不过是我们心理假设的效果,也是主观的。

我讲这一段话,并不是要提到唯心、唯物的问题,不过想讲明白辩论之点在什么地方。罗素也解说,数学家提出原子、分子来,与个体事物的存在,有什么关系——怎样可以使用算式表示原子、分子与感觉中直接见到的材料有关系。

6.从“单子”到“逻辑原子”

罗素承认知识的起点是感觉的材料,但他并不是唯心论者。他解决问题的基本观念,很像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的观念。人的感觉,代表不同的观点,有个体真实存在。每个“单子”都有他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他的宇宙。

罗素以为感觉的材料都是个体的观点,个人观点不同,知觉也不同。但是罗素的知觉有实际的存在,例如桌子,我从上面看下来是一个样子,而诸君从下面看上来又各有一个样子,没有两个人的知觉相同。罗素的主张,以为桌子并不只有一张,这样知觉有这样的桌子,那样知觉又有那样的桌子,各人有各人的桌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讲的就是每个人各有各的观点,即各有各的世界。数学科学给他们沟通一下,也许你的桌子与他的桌子是一样的东西,组成有系统的宇宙。其实各人都有各人的宇宙,其所以能沟通者,都是逻辑、科学和数学的功效。

7.“断”“续”的真假——罗素与柏格森的一个比较

柏格森有一段讲到人的智慧不配懂得真的存在、变迁,不能胜任对真正时间的把握,智慧只懂得把真的存在割成片段。用电影做譬喻:电影里面,人呀,马呀,车呀,种种动作,好像是真的,其实懂得他的做法,便知道不过是一张一张的片子连起来的。知识把真相割成片断,也是如此。罗素向来不看电影的,见了柏格森这段文章,特地到电影院去验证,说柏格森的话真不错,科学家真是把真相割断了。

但是罗素虽然承认柏格森描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他自己所得的所谓割断,与柏格森恰恰相反。柏格森以为真的变迁是不断的,割成片断的是假的;罗素以为动的是假的,片断的是真的。个体存在是真的,每个个体都各有宇宙,他自称“绝对的多元论”。实际是分开的,不相贯串的,全赖抽象的定理联合,组成一个不断的宇宙。宇宙的组成是科学的功能,不是本来如此的。

这是极端的个性主义,下次再讲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8.区隔知识与本能

照上次所讲,罗素的哲学,理论方面与实用方面截然不同。这个不同的原因,由于他对理性和经验区别的太严:一方是理性,一方是经验;一方是知识,一方是行动;一方是共相,一方是个体的事实。这个区别,在他的理论方面和实用的社会方面哲学的影响各不相同。

这个很严的区别,使他的哲学理论方面和实用的社会方面的注重点完全相反。理论方面,人的知识,只能服从事实;人心对事实,只取静想的旁观态度;犹如镜子,把实在照下来,一如其真。实用的社会方面,人生行为的方面,就不然了:个体事实不算重要,创作、长进、变化和更新才重要。

9.理论哲学与政治哲学完全不同的风格

在理论方面,罗素很看不起“冲动”,而在人生行动方面,“冲动”却占很重要的位置。罗素在实用哲学方面的注重“冲动”,很像柏格森哲学的“生命冲力”。他不愿把“冲动”介绍到知识方面来,避免扰乱知识的宁静;而在实用方面,却看得很重要,以为人生行为都是本能的冲动。

同类推荐
  •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重要的哲学思想,潜移默化了中国人生活的方式。虽然西风东渐,西方思想成了主流,但老子的许多思维方式仍深深埋藏在中国人生命的底层。西方文明科技带来的繁花盛世,却相对使现代人的心灵更形枯竭,不知所为何来?这样的反应都因缺乏生命指引,瞬时迷失自我。《老子的生命智慧》以现代语言、贴近现代人的经验说解《老子》,浅显易懂,却蕴含至理,直探人心底层,追索生命的智慧,让老子这门探究生命底蕴的生命哲学能够帮助现代人走出心灵的桎梏,生命得以开展,寻求更豁然大度的天空。书中收录《老子》八十一篇全文,让我们藉此机会从头认识老子这位大师,在字里行间有自己的领悟。
  •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原来这样说

    墨子是一位尊天信鬼神而苦行救世的宗教家;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使者;是一位充满爱心与理想、重视民利民生的思想家;是一位崇尚统一,推崇圣贤政治的哲人。是的,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集鲜明特色与争议于一身的先哲。因此,《墨子原来这样说》针对墨子所提出的意志修为、尚贤使能、尚同控制、人间兼爱等方面都做了详细分析与解读,让我们与先哲墨子进行一场心灵的碰撞与对话吧!《墨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哲学盛宴

    哲学盛宴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德格尔说:“哲学不能引起现状的任何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工具层面、实用层面、现实层面,甚至价值层面的“元思考”,它无力也无意回答许多现世和现实世界的责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哲学缺席,人类追求“意义”的冲动和企图都将乏力无着,实现无期。由此可见,哲学不仅有自己的问题和概念,而且它又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解的语言图式或叙述模型。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热门推荐
  • 锦瑟和鸣仍未晚

    锦瑟和鸣仍未晚

    “夫君是陛下钦封的平南王,妾身风尘出身,商贾之女,嫁与夫君,着实惶恐。”“玉颜妹妹蕙质兰心,对夫君又是一往情深,不如抬作平妻,或是赐一纸休书于妾身,也好成全这一桩美谈。”她在寒月阁搭建戏台,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他都可以容忍。唯独背叛!她这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让他乱了神慌了心,他怕他再不抓紧,她就会离他而去。“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信我者自信。”云水山庄令她动心,一场大火毁了一切…… —— 此文架空,不参考任何历史,不喜慎入。
  • 月落竹语

    月落竹语

    山中修心十数年,灵力强大无比,心性亦十分坚韧,却始终不得升仙。师傅放话,让她入世历练。一朝偶遇某狐妖,一切都改变了。狐妖的死缠烂打让她烦躁不堪,而当某无耻狐妖遭遇危险时,她又控制不住地为他担心。【乖徒,为师早就算到你修行足矣,只需经历一场情劫便可飞升】无耻师傅如是说。【呵,竟是那个人的转世啊······】堕落为魔的仙子如是说。不过一场历练,却牵扯了前世爱恨情仇。当前世回忆涌入脑海,她究竟该如何抉择。
  • 美女逆袭之旅

    美女逆袭之旅

    本作品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在战争时代过后的勇敢崛起。
  • 戏精做梦的日常

    戏精做梦的日常

    经常做梦的戏精一枚,写的目的也是为了展示一下戏精的脑洞到底有多大
  • 黄雀在最后

    黄雀在最后

    一个密室,四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共同失去的记忆,他们的真实身份是……
  • 会赚钱,会花钱(Mbook随身读)

    会赚钱,会花钱(Mbook随身读)

    这本《会赚钱会花钱》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教您学习怎样像富人一样思考,并且能够让您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使您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 贞观萌国公

    贞观萌国公

    作为混混,最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一朝穿越,为了讨口饭吃在帝王面前装傻卖萌,没想到竟混得风生水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傻儿是个福将,最得皇帝信任。
  • 德宝隆医院的秘密

    德宝隆医院的秘密

    鲁文基教授退休在家研究大脑思维的问题,便让助理梅丽买了一只拉布拉多狗佩迪来做大脑实验。梅丽谎称佩迪已经怀孕,让教授先去做心脏手术,等狗生下来了再做实验。在等待做手术的医院里,教授意外发现了隐藏的活体大脑实验室,自己也被秘密地关押了起来。梅丽发现教授失踪了,通过便携式对讲机与教授联系,在私家侦探约汉生和佩迪的帮助下,成功地解救了教授。
  • 冷傲校草恋上琉璃少女

    冷傲校草恋上琉璃少女

    为了你我可以付出一切,为了你我可以放弃世界,可是我能和你在一起吗?我本就不属于这个世界。我的到来只会为这个世界增添太多不公平的竞争,最后,我应怎么办?
  • 穿越奸臣戏子

    穿越奸臣戏子

    传统戏曲大师傅易的亲传弟子,林袭人爱戏如命的她,第一次正式登上戏台,戏台便塌了,她穿越与此…自此流传了一段佳话,无恶不作、喜怒无常当朝丞相整日沉浸在袭人园中,荒废朝政无意与皇帝玩笑,追妻无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