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24400000006

第6章 希腊哲学(5)

德谟克利特的著作,虽然极多,不幸也多散失了,只有许多残篇断句留传下来。他的时代,我们也不能确定。大概和苏格拉底同时,他是艾贝德拉人,和当时的大“哲人”普罗泰格拉是同乡。他又是留基伯的弟子。

从前的人往往把德谟克利特的时代算得太早了,所以把他当作苏格拉底以前的人。近人才把他排在这“人事时代”,因为他虽然主张原子论,那不过是承受师说,并不是他自己独有的学说;他本人的重要,据他的遗著看来,只在知识论与人生观,正与那些哲人和苏格拉底等同一趋向。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把德谟克利特排在希腊哲学的第三时代,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列。这种办法固是有理,但从时代算来,他该在第二时代。故我从贝内特的安排。共相才是真知识。德谟克利特也不承认那种主观的知识论。

他说物体的德性可分两种:一种如物的形状、大小、坚柔、密度之类,名为真德;一种如颜色、声音、气味之类,名为似德。似德属于感觉,故因人而不同。真德属于心知,乃是绝对的知识,不随感觉变易。

三、论知识

德谟克利特的同乡前辈普罗泰格拉曾说,人的知识全是主观的感觉,“你看见的东西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苏格拉底不承认这话,提出一个心知与感觉的区别,以为感觉只能知道个体事物,心知才能知道事物的共相。

感觉是一种“影像”,从外物发出,触动人的五官,更由五官达于心官,故五官所感觉到的不过是物体的影像,并非物体本身。他是一个原子论者,故说物体也是原子组成的,物的影像也是一团微细的原子,那知物的心也是一团最精微最活动的“火性原子”。

五官的感觉最详细。视觉所见的影像分子经过空气的障碍,看不分明。没有空气遮挡,就连“天上爬的蚂蚁,也可看得见”。听官的声音也是一阵小分子,从发音物经过空气达于耳鼓。此外如嗅觉、味觉、触觉也都是分子,与官能接触的作用。

他说:“我们习惯了,以为有甜有苦,有冷有热,有一切颜色。其实只有原子与空间。感觉的知识是靠不住的。”他说,“五官所得,实在不是真知,不过是随物体的位置组成而变易的。”真理不是这样知道的,真理还在底下一层。

他说:“知识有两种:一种是亲生的知识,一种是野种的知识。色、声、香、味、触,都是野种的知识。亲生的知识和这些大不相同。”如此说来,普罗泰格拉一班人所说的知识,全都属于野种的一部。

那亲知(直接的知识)又是怎样呢?上文说过,他说物德有真德似德两种。知得真德,就是真知。但他的原子论总去不了,所以他说物体发出一种最精微的影像,表示物体的分子的构造,这种影像不由五官直接触动火性原子(心理官能),这种触动是心知,是“亲知”。

四、人生哲学

德谟克利特的人生哲学用苦乐两事作起点。人生的幸福在于有乐无苦。但他说的快乐却不是情欲的纵恣,也不是世间的富贵。他说:“幸福不在牲畜之多,也不在金多;幸福乃在人心里。”俗人所谓快乐,不能长久,往往乐极悲生,究竟不是真幸福。真幸福在于适意,在于真知识发生的愉快,在于中和之道。“人能选择心灵的快乐,可谓得天乐;那些选择身体的快乐,只可算得世俗快乐。”

希腊哲学:极盛时代

苏格拉底的门徒

一、泛论

雅典的公民里面,有几个社会的栋梁,恐怕当时的少年子弟要被人教坏了,所以他们全力把一个最喜说老实话的七十岁老头子弄死了。那弄死的老头子就是苏格拉底。他死了之后,他的朋友弟子受到他的感化,看了那种以身殉道的好榜样,自然格外奋起。苏格拉底的门徒里面,发生了好几支学派,内中柏拉图一支,再传到亚里士多德,另有专论;别见下文。如今单说苏格拉底学派中那些略小的宗派,并作一章。

这些学派和柏拉图一派、亚里士多德一派,统属于希腊哲学的第三时代。这个时代起于西历前四百年,终于亚里士多德之死,是希腊哲学的极盛时代。其间的重要人物都是苏格拉底一传再传的弟子。后来西方哲学思想几乎没有一个时代不曾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这可是当时弄死苏格拉底的那班“社会栋梁”万万想不到的!

二、麦加拉学派

这派的始祖是欧几里得(不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得),乃是麦加拉人,他的学派即以地为名。欧几里得承受师教,以为真知识在于知道事物的共相。共相永不变换,故是真知。共相虽多,同出一源,那一源就是绝对真善。惟有心知能知真善;真善永远存在,永不变易。一切变动生死,都由于五官感觉之迷妄。能知真善,即是道德。

这一派不但受了苏格拉底的影响,还受了埃利亚学派的影响。他们的辩论方法极像芝诺一班人。到了再传以后,竟完全成了一种诡辩派;故这学派后来竟称为“辩士派”。有一个迪奥多鲁斯立下四条理论,证明“动”的不可能,竟是完全模仿芝诺了。这一派后来全属破坏的,攻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力。

前四世纪末年这一派还有一个斯提尔波(前370~前290)曾从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受学,故他的人生哲学主张无欲,主张适意独立,都近于犬儒派的学说,后来斯提尔波的弟子芝诺(另外一个芝诺,不是智术师芝诺)遂把麦加拉和犬儒两派并成他的斯多葛派。

三、埃利斯学派

这一派的始祖是菲奥,他生于埃利斯,故名埃利斯学派。这一派的学说,如今已不可考;据古代相传,大概和麦加拉一派多相同之处。

四、犬儒学派

1.“犬儒”一词的来历

这一派的始祖是安提西尼。他从前曾受过智术师高尔吉亚的教育,认得苏格拉底,极崇拜他的为人。他的年纪大约比柏拉图要大得多,死时当在公元前370年左右。他是雅典人。苏格拉底死后,他在本地开了一所学堂。那学堂的地址名叫“居诺萨格”,希腊文叫“狗”;这一派的人议论怪异,行为孤僻,大家都称他们为犬儒,直译为“狗派”,日本人译为“犬儒学派”。

2.苦行僧式的生活

苏格拉底是一个真能独立生活的人。他的议论不肯傍人门户,自不用说。他一生最能刻苦,冬天夏天只穿一样的衣服,身上总没有衬衣,脚下总不穿鞋子。到了老年,无罪受死刑,依旧不动声色地服毒死了。这一种精神就是犬儒学派的基础。

安提西尼最崇拜的,最得力的,即在这一种自足于内,无求于外的特立独行的精神,所以他说:道德已够了,若想有道德,更不须先有别的外物只要有苏格拉底那样的毅力,道德是实行的事,用不着许多话,也用不着许多智慧。因此,他这一派的人最轻视一切学问、艺术、算学、科学。

3.犬儒派的逻辑学

在逻辑学一方面,这一派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恰相反对。苏格拉底提出事物的共相,作为知识的根据。安提西尼以为共相乃是人心里造出来的概念,并非实有,没有个体事物是实在的。他说“我能看见马,但不能看见什么马的相。”一切界说不过是同义互训。

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其实只是说“人是人”,原不曾添了什么意义,所以这一派的名学主张个体的物只可有本物的名,更不用什么共相概念。人只是人,柏拉图只是柏拉图。所以他们说个体事物不能有非个体的名。

这种名学极像杨朱说的“名无实,实无名,名者伪而已矣。”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一种逻辑学叫做“唯名论”。凡是主张这种名学的,总偏向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杨朱如此,这些“狗派”的哲学家也是如此。

个人要能独立存在,无求于外,一切富贵、名誉、权力皆是身外之物,固不消说,即家族也都用不着。个人的目的只要自知,只要服从自己理性的命令,独行独立,何必要有家族国家的束缚?所以他们说,圣人无欲无求,自足于中,与天神一般,圣人乃是“世界的公民”,更有什么家国的界限?

4.第欧根尼

这一派里最著名的怪物是第欧根尼。第欧根尼实行这种独立孤行无求于外的个人主义,不要家庭财产,自己住在一只大木桶里。他别无什么,只有一只木碗,后来看见一个乡下小孩子用两只手捧水喝,他忽然大悟原来这只木碗也可丢了!后来他的名誉越来越大,古书相传亚历山大大王亲自来见,他也不理睬他。亚历山大看他穷的不像样子,问他可要什么?第欧根尼回答:“不要挡着我的阳光。”——这些故事,虽不必全是信史,也可想见这一派人的苦行功夫了。

五、昔勒尼学派

这一派也是以地为名。创始的人阿瑞斯提普斯是昔勒尼人,年纪比柏拉图略大些。他同苏格拉底往来很密,苏格拉底死后,他旅行各地,教授生徒,后来回到家乡,创立这学派。

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虽然也注重道德,却带一种乐利主义的性质,以善所以为善,正因为善是有用的,正因为善是可使人快乐的。例如普罗泰格拉所说。乐都是好的,其问却也有个分别;有些快乐虽能一时满意,过后便能生出痛苦。这种快乐不是真乐。

这个观念很是重要,因为阿瑞斯提普斯因此便不能不承认社会的裁判,不能不顾虑风俗与法律的权力。所以阿瑞斯提普斯一生谨慎,以为“谨慎”是寻乐的第一要义。有这一转,遂使这一派的学说不致流为极端的纵欲主义。阿瑞斯提普斯的学派即用这一点为根据,以为人生的目的在于快乐,乐即是善,苦即是恶。

这一派也轻视一切算学科学,以为都没有用处。阿瑞斯提普斯后者也曾受过普罗泰格拉的影响,故他论知识偏向感觉一面,以为感觉即是知识。感觉乃是外表的感动,人受感动有三种受法:一是乐受,一是苦受,一是不苦不乐受。

三种之中,只有乐受是好的,苦受即是恶。阿瑞斯提普斯所谓“乐”,单指现在身受的愉快,过去之乐已成陈迹,未来之乐还不可知,止有现在之乐,乃是真乐,乃是真善。他不承认快乐的种类不同,知识的乐未必比肉体的乐高一等。一切乐都是好的,其间也有个别例外,有些快乐虽能一时满意,过后却又产生痛苦。

阿瑞斯提普斯的弟子西奥多勒斯以为一时的快乐是靠不住的,不如求心神畅适的真乐。同时有一个何基西亚斯,以为真快乐是不可能的事,倒不如自杀还可至少免得许多人世的痛苦。同时又有一个安尼克里斯以为真快乐有时须从牺牲自己中寻去。他又说见别人快乐我也觉得快乐,这也是一种真快乐。这种议论把乐利主义作为爱人的基本,竟和近世的乐利主义没有什么分别了。

六、结论

这几个学派之中,麦加拉一派和犬儒派后来并成斯多葛学派。斯多葛学派后来为伊壁鸠鲁学派的祖宗,苏格拉底不但是希腊哲学极盛时代的近因,并且还是“希腊罗马时代”两大学派的远祖。

希腊哲学:反思时代

一、亚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学

1.至善就是快乐

亚里士多德的人生哲学,开首便说什么叫做人生的“至善”。希腊人大概公认人生的“至善”是快乐。但是怎样的生活才可算“快乐”呢?“快乐”是活动的生活,循善而行,终身行之而不已。一切外物,都只是这种“至善”的附属品。

2.对快乐的三层界说

上文“快乐”的界说,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活动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说,“善”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活动。这个区别很重要。他说“正如奥林匹克的大运动会,想获得喝彩,须是上场争赛,方可望胜。人生也是如此,好人虽多,获得众人喝彩的还只是上场的人。”虽然不能就此说亚里士多德是积极入世的学者,但提倡积极乐观勇敢进取的精神还是很明显的。

第二,“循善而行”。

这“善”就是“理性”。万物之中,只有人能用理性指挥自己的行为,理性指导生活,就是节制;指挥得尽善尽美,就是至乐。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节制之道就是快乐之道。

第三,“终身不已”。亚里士多德说,“一只燕子,一日晴天,算不得春景。一时偶尔理性的生活,不能长久,也不能使人快乐。”这就是讲,快乐的生活、节制的生活还需要持之以恒,“有一言而能终身行之”,这就是至善,就是快乐了。

3.循善而行

亚里士多德又说“循善而行”的善字含有两个部分。一要知道什么是善,二要依着所知的善做去。有些人知道“善”了,偏要为恶,有些人知道善了,只是不能约束情欲,所以终不能为善。因此,若要做到“快乐”的生活,不但要知何者是善,还要训练一切嗜欲情感,要使服从所知之善。

4.两种善

因此,亚里士多德说“善”有两种:

(1)知识之善,(2)品行之善。

“品行”包括一切性情,欲望,感情。从前苏格拉底说,知识即道德,因为只见了第一种善,不曾注意第二种善。

5.品行之善

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属于经验派,所以他论人生道德都说是教育的结果,并不是天生的才性。此处所说“教育”,并不是读书学算之类,乃是情欲的训练。天生的情性欲望,并无善恶可说,都只是造成“品行”的原料。训练的功效使那些可善可恶的趋势,变成一种固定的习惯。所以说“品行之善只是习惯所养成心神的定性。”训练情性,习于忍耐,自重,公义,种种美德,后来凡做忍耐,自重,公义的事,便觉愉快;做苟且,懦怯,不正的行为,便觉不愉快。这就是习惯的功效。习惯做去,便成天性。若要品行好,先要习惯好。

6.中和

好行为与不好的行为,有什么标准的区别呢?亚里士多德说,这个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合于中道。人的情性欲望太过了,或是太不够,都不好。情性欲望,无过无不及,处处适中,就是好的。品行的“善”只是一种有常的性情,发为有意志的动作,依各人的差异,都得中道。这中道的规定,或由理性,或由圣贤师法。

7.什么是“中道”

这条界说有当注意的几点。第一、须是“有意志的行为”。譬如不会射箭的人,胡乱射箭,或偶然中的,终不算善射。人生行为,须有意志,须有选择,方才有善恶可言。有意的适中,方算是善。

第二、须是“依各人的差异,都得中道”。可见这个“中”并无一定,是因人而异的,是因境地而异的。所以这个“中道”的规定,极不容易。这一层道理极为重要。懂得此理,便知人生哲学决不能替我们定下呆板的规矩。

第三、善即是“中道”,过与不及都是不善。“中道”只在一点,其余无数点不是过就是不及。可见为恶极易而为善很难。知得此理,人生行为便该如何谨慎!

中道与过与不及,可用下表图示:太过中和不及卤莽——勇敢——懦怯奢侈——慷慨——吝啬

谄媚——恭敬——无礼

8.意志

亚里士多德论善恶最重意志。他说,我们评判善恶,并不单指表面行为,而是评判行为背后的意志。我国古人所谓“诛心”,御赐义相同。为什么呢?“因为本人的意志才是最根本的,意志决定着人的行为。”要把善恶问题谈得通透,就需要时时关注这个意志。

同类推荐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儒家智慧第一经·四书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压力、奔波的旅程、浮躁的心绪……,您是否愿意享受片刻的宁静?《轻松阅读?人文手卷》,史海撷英,去粗取精,能让您在文化经典的海洋中享受心灵的清闲!四书又称“四子书”、“四子”,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为了方便阅读,本书采用了“原文”和“译文”对照的形式,为您架起一座顺畅阅读的桥梁。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师们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丰富的阅历,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傲视战尊

    傲视战尊

    天道损落、人界、灵界、天界,战乱不断!人、龙、魂、凤、器、巫、妖、域外天魔……各大种族纷纷出世应劫!人族的崛起、龙族的欲望、魂族的强势、器族的高傲、凤族的隐秘,妖族的猖狂让三界乱成一锅粥!此后,奇珍异宝、灵丹妙药、各种逆天传承也纷纷现世!郑阳这位从十万大山中走出的少年,一路闯冥府、杀邪巫、平妖乱、屠孽龙、弑蛮凤,斩天魔,意欲杀尽天下妖邪、诛尽世界丑恶,只为找出自己扑所迷离的身世和还世界一个安静祥和的大道!
  • 异界最强阵法师

    异界最强阵法师

    最强阵法师李小白为进阶圣人境,刻画晋级阵法‘史记’失败。再睁眼来到了一个修仙方式很原始的世界,凭借阵法记忆和本命先天玉,瞬间搅动风云,扰乱乾坤,纵横整个大陆。既然天命留一线,李小白定要重回阵法巅峰,誓要突破极限成就无上境界。
  • 逍遥逆天游

    逍遥逆天游

    这是我的新作品,据说本书幽默搞笑,情节不好猜测...人物关系复杂混乱,但是,这是我的新书,一定会好好写。至于玄幻,你看了就知道..本书作者因为是学生关系,可能更新会有点慢,但是一定会努力更新!!!开始更新咯,一天两更,望支持
  • 彩怡的悲剧

    彩怡的悲剧

    她的命运很不幸,嫁给丈夫后接二连三的生下女儿。在第四个女儿出生后才知道真相,带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却在一次意外的游玩中,认识了一个有钱的贵公子,并糊里糊涂的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当她想着有了儿子丈夫会对她好时,当那位富有的公子知道了孩子的秘密时,这里面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那么,彩怡的命运是否会得到改变,幸福or灾难,文中详细的为你解述一切缘由。
  • 猎杀系统

    猎杀系统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表面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但阳光下总有阴影,那些潜伏在地球深处的暗物质生物随时会睁开幽绿嗜血的眼睛,伸出恶爪,吞噬不幸的人类!千百年来这样事情数不胜数!自从得到那部来路不明的手机之后,易证身肩一个重要的使命:猎杀暗物质生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豪门小俏媳

    重生豪门小俏媳

    貌似“无颜”的白一月跟人人闻名丧胆的战烨订婚了。所有人都在唱衰这段恋情。战少,身份尊贵,阅历好。白一月:我有手术刀。战少,英俊威武,家世好。白一月:我有手术刀。战少,玉树临风,相貌好。白一月:我有手术刀。战烨:“媳妇儿,求你能不能把手术刀收起来,它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沟通感情了。”白一月:“他们都说我配不上你,离婚吧。”战烨咬牙切齿:“想的美。”
  • 穿书后她只想当个小透明

    穿书后她只想当个小透明

    有人说,最美不过初恋。我的初恋是他。我的未婚夫是他。我的老公是他。 但…… 这只是穿书后的表象,实则她只想挖坑埋坑,当好她的小透明。
  • 渡缘人

    渡缘人

    此乃一名萝莉呆孟婆和一位略带傲娇魔王的故事,这两个语言沟通都成障碍的家伙,只能用行动证明:我,爱着你。某男夺了某女初吻后:我才不是喜欢她!我只是试试而已!(内含超感番外×3!)(短篇小说)番外耗费了某作大量心血,请笑纳。
  • 王者牛掰系统

    王者牛掰系统

    如果,某一天你获得了《王者牛掰系统》,你,会干什么呢?请看逗比孙小强,如何屌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