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829100000008

第8章

【斫斧】桑斧也。其斧銎匾而刃阔,与樵斧不同。《诗》谓:“蚕月条桑,取彼斧爿斤,以伐远扬。”《士农必用》云“:转身运斧,条叶偃落于外。”即谓“:以伐远扬”。凡斧所剥斫,不烦再刃者为上;至遇枯枝劲节,不能拒遏,又为上;如刚而不阙,利而不乏,尤为上也。然用斧有法,必须转腕回刃,向上斫之:枝查既顺,津脉不出,则叶必复茂。故农语云:“斧头自有一倍叶。”以此知科斫之利胜,惟在夫善用斧之效也。

【桑钩】采桑具也。凡桑者,欲得远扬枝条,引近就摘,故用钩木,以代臂指攀援之劳。昔者亲蚕,皆用筐钩采桑。唐上元初,获定国宝十三,内有采桑钩一。以此知古之采桑,皆用钩也。

然北俗伐桑而少采,南人采桑而少伐。岁岁伐之,则树脉易衰;久久采之,则枝条多结。欲南北随宜,采斫互用,则桑斧桑钩,各有所施,故两及之。

【桑笼】《集韵》云“:笼,大篝也。”即今谓有系筐也。桑者便于提挈。古乐府云“:罗敷善采桑,采桑城南头,青丝为笼绳,桂枝为笼钩。”今南方桑笼颇大,以担负之,尤便于用。

【切刀】断桑刃也。蚕蚁时用小刀,蚕渐大时用大刀,或用漫。蚕多者,又用两端有柄长刃切之,名曰懒刀。(懒刀如皮匠刮刀,长三尺许,两端有短木柄,以手按刀,半裁半切,断叶云积,可供十筐。)先于长凳上,铺叶匀厚;人于其上,俯按此刀,左右切之。一刃之利,可桑百箔。

【桑网】盛叶绳兜也。先作圈木,缘圈绳结网眼,圆垂三尺有余,下用一绳纪为网底。桑者挈之,纳叶于内。网腹既满,归则解底绳倾之。或人挑负,或用畜力驮送,比之筐盘,甚为轻便。

北方蚕家多置之。

【桑】《尔雅》曰:,谓之。”郭璞注曰:“椹,木石质也。”从“石,”从“木”,即木也。

,截木为石呙,圆形竖理,切物乃不拒刃。此北方蚕小时,用刀切叶石呙上;或用几,或用夹。南方蚕无大小,切桑俱用石呙也。(玄扈先生曰:木石呙伤叶,吴中用麦秸造者为佳。)

【闟刀】剥桑刃也。刀长尺余,阔约二寸,木柄一握。南人斫桑、剥桑,俱用此刃。北人斫桑用斧,闟桑用镰。镰刃虽利,终非本器,殆不若闟刀之轻且顺也。若南人斫桑用斧,北人闟叶用刀,去短就长,两为便也。

【桑夹】挟桑具也。用木石质,上仰,置叉股,高可二三尺;于上顺置皕刃。左手茹叶,右手按刃切之。此夹之小者。若蚕多之家,乃用长椽二茎,骈竖壁前,中宽尺许。乃实纳桑叶,高可及丈;人则蹑梯之上,两足后踏屋壁,以胸前向压住;两手紧按长刃,向下裁切。此桑夹之大者。

南方切桑,唯用刀,不识此等桑具。故特历说,庶仿用之,以广其利。(今人自三眠以后,食切叶二顿,即食带枝全叶矣。)

附织纟任图谱王祯曰:织纟任,妇人所亲之事。传曰:一女不织,民有寒者。”古谓“庶士以下,各衣其夫。秋而成事,蒸而献功,皗则有辟。”是也。凡纺络经纬之有数,梭纟崔机杼之有法,虽一丝之绪,一综之交,各有伦叙。皆须积勤而得,累工而至,日夜精思,不致差误,然后乃成幅匹。如闺阃之属务之,不惟防闲骄逸,又使知其服被之所自,不敢易也。

【丝】络丝具也。《方言》曰:援,兖豫河济之间,又谓之辕。”(郭璞注云:所以络丝。)《说文》曰:“,收丝者也。”或作舟间,从角间声。今字从竹又从矍,竹器,从人持之矍矍然,此之义也。然必窍贯以轴,乃适于用。为理丝之先具也。

【络车】《方言》曰“:河济之间,络谓之给。”(郭璞注曰:所以转给事也。)《说文》云“:车粄为籶。”《易木后》曰:“系于金籶。”(金者,坚刚之物;籶者,制动之主。)《通俗文》曰:“张丝曰籶。”盖以脱车王之丝,张于木后上;上作悬钩,引致端绪,逗于车上。其车之制,必以细轴穿。措于车座两柱之间,(谓一柱独高,中为通槽,以贯其轴之首;一柱下而管其轴之末。)人既绳牵轴动,则随轴转,丝乃上。此北方络丝车也。南人但习掉取丝,终不若络车安且速也。今宜通用。

【经架】牵丝具也。先排丝于下,上架横竹,列环以引众绪,总于架前经纟崔。(与牌同)。

一人往来,挽而归之纟引轴,然后授之机杼。

【纬车】《方言》曰“:赵魏之间,谓之历鹿车;东齐海岱之间,谓之道执;今又谓纟崔车”。《通俗文》曰:“织纤谓之纟崔,受纬曰莩。”其粄,上立柱置轮,轮之上,近以铁条中贯细筒,乃周轮与筒,缭环绳。右手掉纶,则筒随轮转;左手引丝上筒,遂成丝纟崔,以充织纬。

【织机】织丝具也。按黄帝元妃西陵氏,曰騅祖,始勤蚕稼。月大火而浴种,夫人副礻韦而躬桑。乃献茧丝,遂称织纟任之功,因之广织,以给郊庙之服。见《路史》。《傅子》曰:“旧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马生者,天下之名巧也,患其遗日丧巧,乃易以十二蹑。”今红(音工)。女织缯,惟用二蹑,又为简要。凡人之衣被于身者,皆其所自出也。

【砧杵】(梭)《通俗文》曰:织具也,所以行纬之莎。捣练具也。《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石砧一枚,又捣衣杵十”。《荆州记》曰:“秭归县有屈原宅,女女须庙。捣衣石犹存。”盖古之女子,对立,各执一杵,上下捣练于砧。其丁冬之声,互相应答。今易作卧杵,对座捣之,又便且速,易成帛也。

王祯曰:纩絮御寒,古今所尚,然制造之法,南北互有所长。故特总辑,庶知通用。今附于后。

【绵矩】以木框方可尺余,用张茧绵,是名绵矩。又有揉竹而弯者,南方多用之。其绵外圆内空,谓之猪肚绵。及有用大竹筒,谓之筒子绵。就可改作大绵,装时未免拖裂。北方大小用瓦。盖所尚不同,各从其便。然用木矩者,最为得法。郦善长《水经注》曰“:房子城西,出白土,细滑如膏,可用濯绵,霜鲜雪耀,异于常绵。世俗言房子之纩”也。抑亦类蜀郡之锦,得江津矣。

今人张绵用药,使之腻白,亦其理也。但为利者,因而作伪,反害其真,不若不用之为愈。因及之,以为世戒。

【絮车】构木作架,上控钩绳滑车,下置煮茧汤瓮。絮者掣绳上转滑车,下彻瓮内钩茧,出没灰汤,渐成絮段。《庄子》所谓纟光者。(疏云:“,浮也。,漂也。纟光,絮也。”)古者纩、絮、绵一也。今以精者为绵,粗者为絮。因蚕家退茧造絮,故此车煮之法。常民借以御寒,次于绵也。彼有捣茧为胎,谓之牵缡者,较之车煮,工拙悬绝矣。

【睰绵轴】制作小石呙,或木或石,上插细轴。先用叉头挂绵,上轴悬之。睰作绵丝,即为纟由缕,可代纺绩。

蚕桑广类木棉《禹贡》曰“: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蔡沈传曰:卉服,葛及木棉之属。南夷木棉之精好者,亦谓之吉贝。以卉服来贡;而吉贝之精者,则入篚焉。裴渊《广州记》曰:蛮夷不蚕,采木棉为絮。方勺《泊宅编》曰:南海蛮人,以木棉纺织为布,布上出细字杂花,尤工巧。名曰吉贝布,即古白砯毛布也。范政敏《辶豚斋闲览》曰:林邑等国,出吉贝布,木棉为之。《南州异物志》曰:木棉,吉贝木所生。熟时,状如鹅毛,细过丝绵;中有核如珠王旬,用之,则治出其核。昔用辗轴,今用搅车尤便。但纺不绩,在意外抽,牵引无有断绝。其为布,曰斑布。繁缛多巧,曰城;次粗者,曰文缛;又次粗者,曰乌马。张勃《吴录》曰:交安定县,有木棉,树高丈,实如酒杯口,有绵如蚕之绵也。又可作布,名曰白绁,一曰毛布。《诸番杂志》曰:木棉,吉贝木所生。占城、门耆婆诸国,皆有之。今已为中国珍货,但不自本土所产,不能足用。李延寿《南史》曰:高昌国有草,实如茧。

中丝为细纟卢,名曰白叠。取以为帛,甚软白。沈怀远《南越志》曰:桂州出古终藤,结实如鹅毛,核如珠王旬。治出其核,约如丝绵,染为斑布。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木棉,有草木二种。交广木棉,树大如抱,其枝似桐,其叶大,似胡桃叶。入秋开花,红似山茶花;黄蕊,花片极厚;为房甚繁,短侧相比。结实,大如拳;实中有白绵,绵中有子。今人谓之斑枝花,讹为攀枝花。江南淮北所种木棉,四月下种,茎弱如蔓;高者四五尺。叶有尖如枫叶。入秋开花,黄色,如葵花而小,亦有红紫者。结实,大如桃;中有白绵。绵中有子,大如梧子。亦有紫绵者。八月采,谓之绵花。然则张勃所谓木棉,盖指似木之木棉也;李延寿、沈怀远所谓木棉,则指似草之木棉也。此种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今则遍及江北与中州矣。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又《南越志》言:南诏诸蛮,不养蚕,惟收娑罗木子中白絮。纫为丝,织为幅,名娑罗笼段。祝穆《方舆志》言:平缅出娑罗树,大者高三五丈。结子有纫绵,织为白毡,名兜罗绵。此亦斑枝花之类,各方称呼不同耳。玄扈先生曰:吉贝之名,独窻于《南史》。相传至今,不知其义,意是海外方言也。小说家所谓木棉,其所为布曰城,曰文缛,曰乌马,曰斑布,曰白毡,白绁,曰屈臱者,皆此。故是草本,而《吴录》称木棉者,南中地暖,一种后,开花结实以数岁计,颇似木芙蓉,不若中土之岁一下种也。故曰十余年不换,明非木本矣。吉贝之称木,即《禹贡》之言卉,取别于蚕绵耳。闽广不称木棉者,彼中称攀枝花为木棉也。攀枝花中作衤因褥;虽柔滑而不韧,绝不能牵引,岂堪作布?或疑木棉是此,谓可为布,而其法不传,非也。《吴录》所言木棉,亦即是吉贝。

或疑其云树高丈,当是攀枝,不知攀枝高十数丈。南方吉贝,数年不凋,其高丈许,亦不足怪。

盖《南史》所谓林邑吉贝,《吴录》所谓永昌木棉,皆指草本之木棉。可为布,意即娑罗木。然与斑枝花绝不类。又中土所织棉布,及西洋布,精粗不等,绝无光泽。而余见曹溪释惠能所传衣,曰屈臱布,即白毡布,云是西域木棉心所织者,其色泽如蚕丝,岂即娑罗笼段耶?抑西土吉贝,尚有他种耶?又尝疑洋布之细,非此中吉贝可作。及见榜葛剌吉贝,其核绝细,绵亦绝软,与中国种大不类。乃知向来所传,亦非其佳者。又曰:中国所传木棉,亦有多种:江花出楚中。棉不甚重,二十而得五,性强紧。北花山畿辅山东,柔细中纺织,棉稍轻,二十而得四,或得五。浙花出余姚,中纺织,棉稍重,二十而得七。吴下种,大都类是。更有数种稍异者:一曰黄蒂,穰蒂有黄色,如粟米大;棉重。一曰青核,核青色,细于他种;棉重。一曰黑核,核亦细,纯黑色,棉重。

一曰宽大衣,核白而穰浮,棉重。此四者,皆二十而得九。黄蒂稍强紧,余皆柔细中纺织,堪为种。又一种曰紫花,浮细而核大,棉轻,二十而得四。其布以制衣,颇朴雅,市中遂染色以售,不如本色者良,甚为种。又曰:余见农人言吉贝者,即劝令择种,须用青核等三四品;棉重,倍入矣。或云:凡种植必用本地种;他方者,土不宜种,亦随地变易。余深非之。乃择种者,竟获棉重之利;三五年来,农家解此者十九矣。呜呼!即如彼言,吉贝自南海外物耳,吾乡安得而有之?而今且奄有下土,衣被九有哉?又曰:嘉种移植,间有渐变者;如吉贝子色黑者渐白,棉重者渐轻也。然在近地,不妨岁购种;稍远者,不妨数岁一购。其所由变者,大半因种法不同;间因天时水旱;其缘地力而变者,十有一二耳。)

孟祺《农桑辑要》曰:栽木棉法:择两和不下湿肥地。于正月地气透时,深耕三遍,木罢盖调熟,然后作成畦畛。每畦,长八步,阔一步。内半步作畦面,半步作畦背。不属刂二遍,用杷耧平,起出覆土,于畦背上堆积。至谷雨前后,拣好天气日下种。先一日,将已成畦畛,连浇三次。

用水淘过子粒,堆于湿地上,瓦盆覆一夜。次日取出,用小灰搓得伶利;看稀稠,撒于浇过畦内。

将元起出覆土,覆厚一指。更勿浇。待六七日,苗出齐时,旱则浇溉。锄治常要洁净。諩则移栽,稀则不须。每步只留两苗,稠则不结实。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欲落时为熟。旋熟旋摘,随即摊于箔上,日曝夜露。待子粒干,取下。用铁杖一条,长二尺,粗如指,两端渐细,如赶饼杖样。用梨木板,长三尺,阔五寸,厚二寸,做成床子。逐旋取绵子,置于板上;用铁杖回旋,赶出子粒,即为净绵。睰织毛丝,或绵装衣服,特为轻暖。

王祯《农桑通诀》曰:木棉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获随收。其花黄如葵。其根独而直。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圣杯战争之终结

    圣杯战争之终结

    一个普通的少年在经历了命运的玩笑后,惊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是一个没落的魔术世家的后裔。在救了自己的老头的引导下,为了实现自身的愿望,少年继承了祖父的遗志,来到了奇迹降临的地方———冬木。
  • 无鳞者

    无鳞者

    一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在寒冷的夜晚中修炼、在烈日下打怪。他...在生死之间磨练,斗天!斗地!斗命运!斗逗比!只为了能有能力守护他心爱的人。不要触碰他的逆鳞——把爪子伸向他身边的人。他一直奉行一句话人不烦我、我不烦人。你若烦我、比杀之!
  • 这场雨是我想说的

    这场雨是我想说的

    躲避一场南风,错过你的温柔我带着目的接近你,却陷入了自己的布置的陷阱
  • 仇桦之翼

    仇桦之翼

    一代强者,却被人暗算围杀致死,临死之前,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不像是自己想的这么简单,但明白了这些的他,却没有余力为这片祥和做些什么,他坦然接受死亡,但没成想,却可以意外重生,明白了事情前因后果的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
  • 大神,造作啊!

    大神,造作啊!

    新文:豪门重生,少将,请接招!求支持。 云卿从没想过自己会被绿,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会被一个男人给绿了。为了分手答应代替前男友面基,大神居然是自己学校被称为学神的陆嘉宇,云卿恨不得在心里掐死前男友,你勾引什么人不行!非得勾引上这么一个难缠的人物!在大神冰冷的眼光下,云卿颤巍巍地说:“大神,搞一基吗?”
  • 魔法世界英雄传说

    魔法世界英雄传说

    十二魔王城为何定期刷新?教廷为何优待魔导士?魔法师为何没落?佛系伪宅男穿越到了梦寐以求的魔法世界,大魔导师与十二位英雄不得不说的故事。又名(英雄们的宅男导师)不会雷系魔法的剑士你怎么自称勇者啊;矮人狂战士?什么鬼?矮人就应该是前途无量的肉盾;不是漂亮纯洁的白袍小姐姐的牧师我们是一概不承认的;大地母亲在忽悠着你!作为牛头人你真不考虑一下当德鲁伊?可以72变哦;地精的艺术就是金币与爆炸;兽耳?那最适合女仆啦,武装女仆赛高;···什么?只有11个人?不行,赶快再去找一个,不然我的十二宫谁来守护。
  • 花千骨之爱恨干戈

    花千骨之爱恨干戈

    白子画,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头,我可有见过你?你不知,在你转身错落的那个轮回间,我已万劫不复。剑断念,人断情......师父,你知道被最爱的人剖心噬骨有多痛吗?你知道悲伤至极,却依然抱住幸福的回忆不愿遗忘,日夜思念一个人的感觉有多苦吗?我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可是我相信你。所以,微笑着不放弃,哪怕,爱比死更冷。桃花无尽,与君长留。她或许和世间所有人一样,在他心中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可是对她来说,只需要他轻轻一瞥,整个天地都寂灭了…苦海无涯,回头无岸。一生逆缘,何必苦求。既为妖神,应灭天下。任他长留,残垣断壁。虚伪上仙,断念灭之。
  • 羽幕大陆

    羽幕大陆

    以丹药为辅,引九天之力以灵力为帝,支配天地
  •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 我们这一代该如何面对婚姻

    我们这一代该如何面对婚姻

    我写这本书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三姐解决她的当前的婚姻状况,但后来发现,不光是我姐需要改善婚姻状况,有太多的年轻夫妻需要改善。我们这一代人正值结婚年龄,有的刚结婚几年,有的刚结婚,有的准备结婚,有的正在热恋,然而我们这一代在面对婚姻时有太多的不和谐,在不和谐面前又有多少人选择了逃避。所以我希望写一点东西能够改变现在这个社会的婚姻现状,我只希望那些相爱的人笑着走进结婚登记处,然后幸幸福福的过日子,而不是吵吵闹闹、冷冷清清的混日子,闹着走进离婚登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