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62700000010

第10章 民俗探微(9)

消灾祛病陕北转九曲活动中,民众消灾祛病的析求十分迫切。阳歌队带领众人入场后,挨着九个门往过拜,向各方星君表达的是同一个诉求:“阳歌来在东方门,东方星君来观灯。今夜晚上观了灯,十分灾星去了一分。”依次类推,每转一个门,便减去一份灾星。等转到最后一个门时,便“十份灾星去九分,剩下一份撂在空。”人们普遍相信,转了九曲,就把所有灾星都转跑了,全年顺利,百事遂心。有的地方转九曲时兜中装一把豆子,边转边往阵中抛撒。说这些豆子就是身上的疔疥圪瘩,扔在阵里后便可以一年不生疮,不长疔疮了。这一点,和有些不转九曲的地方,正月十六早上游百病的民俗心理同出一辙。游百病时,人们要佩带柏树枝,并在路上故意把它扔掉,称之为扔百病,实质上是一种析禳巫术罢了。

祈求生育祈求生儿育女,上以祀祖宗,下以继后世,是转九曲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正如阳歌中所唱:“不论男女观了灯,生男育女能成人。”“男人观灯不生灾,女人观灯能坐胎。而偷灯则是这种愿望的直接表现形式。在民众的信念中,灯火就是希望之火。灯火是和香火联系在一起的。香火不断,标志着后继有人。通过虔诚的祈求,人与神之间就会发生心灵上的感应。偷一个灯回去,无异于领一个儿子回去。这实际上是一种感应巫术,它扎根于民众的观念之中、成为一种普遍的民俗心理。

超荐济食道教的斋醮道场,是以超度亡灵,荐拔济食孤魂滞鬼为目的大型祭祀活动。它的理念和仪式,对转九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转九曲中的超荐济食功能,为其它民间文化活动中所鲜见。陕北民众的祖灵信仰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人死三年后即为神,所以把祖宗牌位称为神主。祖宗的神灵,也能保佑子孙兴旺,庄稼丰收,四季平安。祭祀祖宗常带有“垂裕后昆”的功利目的。既然转九曲中也包含斋醮道场超荐济食的功能,人们何乐而不为呢?

祈求丰稔在农业社会里,庄稼的丰稔,攸关衣食的丰歉。农事祭祀活动,无不以析求丰稔为目的。转九曲虽然不是一次单纯的农事祭祀活动,但其中也含有析求丰稔的强烈析求。认为“观灯以后主收成”“九曲阵里转满天,保佑今年大丰收。”“人间心想事又成,丰衣足食贺太平。”等九曲阳歌直接地反映了民众的愿望。

媚神娱人转九曲中的种种献祭和歌舞活动,原未是向神灵献媚,取得神灵的娱悦,从而达到人们的各种功利目的。人们参与了这些活动,满足了自己的各种心理需求,也娱悦了自己的身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转九曲的祭祀色采日显淡薄,媚神的气息有如天空随风飘过的一丝白云,而娱人的气氛则变得逾来逾浓烈了。如今参加转九曲的人们,也并非都是求财、求子、求官、求吉祥,大多数是图个红火热闹。新时代的黄河儿女秉灯夜游,图的是今霄红火,坚信明朝会更辉煌。

皮影戏里的闹社火

“庄稼汉要得乐,扭阳歌闹社火。

说起闹杜火,很多朋友都观赏过,也许有人还亲自表演过。但是,一两百年前的社火是什么样子,大概很少有人知道X。幸好,洛川民俗博物馆珍藏一套清代皮影戏《闹社火》,使我们还能窥视到当时民间社火的一些情景。

这套皮影戏制作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已整整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聪明的雕刻艺人匠心独运,在剧中人刘海手拿的铜钱上,有意写下“光绪拾柒”四个字,巧妙地留下了皮影制作的确切纪年。全套皮影共有各种行当的人物100多个,一般高约30·50厘米,还有牛车、马车、毛驴、狮子等,真可谓洋洋大观。皮影用上好的牛皮刻制,刀工精细,色彩艳丽,造型优美,生动传神,具有明显的陕西东路皮影的风格。

皮影戏是融绘画、剪纸、雕刻、音乐、表演、民俗、宗教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书·李夫人传》记载,汉武帝爱妃李妃死后,“上思念李夫人不巳,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帏,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女子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视,上愈相思悲戚。”此举虽然未治了汉武帝的相思病,后人却由此受到启示,发明了皮影戏。当然,这些都是传说。目前、最早的皮影戏实物是1971年在甘肃武威松树乡旱滩坡出土的一件西晋时代的影窗框。它与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中的《儿童弄影戏图》中的影框几乎一模一样,画中也有几个儿童弄影戏的形象。说明皮影产生于西汉甚至更早一些的传说并非虚妄。唐宋间,皮影戏巳十分流行。宋人洪迈《夷坚三志》中有诗描绘道“三尺生绢作戏台,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元、明两代,皮影戏在我国更为普遍。明代文学家瞿佑曾为皮影戏的精湛演出所感动,遂对剧中历史人物的兴亡发出感叹:“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到了清代,皮影戏流行全国,诗人黄竹堂《日下新讴》诗云:“傀儡排场有数般,居然优孟具衣冠。丝牵板托竿头戳,弄影还从纸上看。

陕西是皮影发祥地,也是社火的故乡。明清时代陕北、关中的社火极为盛行,人们就把社火编入戏文进行演出。洛川民俗馆珍藏的《闹社火》,用皮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表现乡村民众闹社火的民俗活动,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可谓独出心裁,别具一番情趣。

社火,是民间节庆和迎神赛会中的大型广场艺术活动。它的流传与发展,与赛社庙会互为依赖。陕北、关中风俗,社火一般以某所庙宇寺观为中心,由周围村杜联合主办,称为“一个社祀”,多在正月或庙会期间举行。它很少一家单独演出,往往联络好几个村社同时表演,暗中进行比赛,具有强烈的竞技性。旧时,往往闹到动武械斗的地步,故又称“打社火,这套《闹社火》的皮影戏,也是东社和西社两家同时比赛。在约定的日子里,两家社火相继登场。表演伊始,庞大的仪仗队、锣鼓队扛着三眼铳、开道牌粉墨登场,都想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接着各出绝招,争奇斗巧,不断变换花样,轮番演出,令人目不暇接。

乡间闹社火,同时也有秧歌队,但主要以其扮演的戏文故事,即高台社火出奇制胜。有说典道故的顶芯子、背芯子;惊险玄妙的高跷、马戏;妆扮戏文故事的车社火、抬阁……名堂繁多。专家认为,近代社火的许多形式,都可以从先秦典籍、汉代画像石和唐宋诗文中,找到它们的雏形。在皮影戏《闹社火》中,也生动地表现了清代陕西民间社火的情景。

所谓芯子,既先把拐尺形的铁支架固定在下面的那个人身上,再把扮演典故的小演员固定在这根高高的铁支架上。背在背后的叫背芯子,也叫背阁子,扮演“八仙故事。顶在头上的叫顶芯子也叫顶阁子,扮演《三国演义》中“十美女进膳”的故事。表演起来大有摇摇欲坠之势。汉代画像石中的幢戏,唐代在杆顶表演的乐舞百戏等高空艺术,便是这种芯子的前身。

高跷的历史,比芯子还要古老得多。《列子·说符》中说,春秋时代,宋国有个叫兰子的人长于此技,曾给宋元君表演过“双枝长倍其身”的高跷。这套皮影中高跷的表演,一家为“四鹅女釆莲”,另一家则为“四大仙人闹神州”。他们走路时故意歪歪扭扭,冷不防一个跌叉下去,真让人替他们捏了一把冷汗。

社火比赛得胜负难分。东社急了,拿出绝招“抬阁”。四个大汉抬着三四人高的阁子,晃晃悠悠过来了,他们演出的是《白蛇传》中“西湖借伞”的故事阁子上的故事还能轮番变换,另有“观音老母收火龙”、“姜子牙收三霄”等故事。西社更不服气,用牛车载着社火也上场了,扮演的是“群仙献寿”,还有“武松杀嫂”、“杨七郎带箭”等故事。同样是换故事不换车,好戏连台,一次比一次更精彩。

有趣的是,皮影戏《闹社火》中,连看社火的群众也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辆马车,载着一家老幼。老太婆叨着旱烟袋,小媳妇怀抱着吃奶娃,悠然自得,其乐融融,平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皮影戏以其独特的魅力流布全国。目前,有以陕西关中为代表的牛皮影,主要流传于西北地区和晋南;有以河北唐山为代表的驴皮影,主要流传于华北一带和辽南地区;还有四川的水牛皮影、潮州的纸影等。甚至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也从中国引进皮影。19世纪,中国的皮影还被介绍到欧洲一些国家。至今法兰克福博物馆还藏有乾隆年间的皮影上千件。

陕西皮影继承了汉代画像石和剪纸的表现手法,线条简练,造型俊美,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具有浓厚的装饰性,既可以作为演出时的道具,也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皮影戏主要用各地地方戏曲演唱,一般七八个人就可以演出几台大戏。它的魅力,更离不开竿手的高超表演。“三根竹棍表尽喜怒哀乐,一双手臂调动千军万马。”既可表现闺秀的恬静妩媚,也可表现武士的横刀跃马,对阵厮杀。真可谓“有口无口口代口,是人非人人舞人”。

陕北的历史文化的特点,人们通常表述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结地带、多民族融合的旋涡,等等。这只是一种模糊的表述。在陕北这块大地上所发生过的文化演变的细枝末节,早就已淹没在尘封的历史中了o语言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而M族名”作为血缘的语音标识,可能产生于人类语言的早期发展阶段,而它往往又被转化为语言中最稳定的深层积淀的姓氏、人名和地名。通过姓氏、地名的稽古勾沉,我们可以找到陕北的历史文化更详实、更丰富的细节。

胡,是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胡姓,也泛指少数民族的姓氏。陕北胡姓发布广泛,有的比较易于辨识,有些与汶姓无所区别,如今都成为百家姓中的一员。但这些胡姓后裔的血脉中,确实曾经流淌着众多少数民族的血液。当然,经过千百年来的融合与迁徙,那些曾经的胡姓,远非古时的愤况,如果对号入座,也是欠科学的。

同类推荐
  • 欧洲:博物馆传奇

    欧洲:博物馆传奇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千秋教化

    千秋教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40岁男人最应该注意的事

    40岁男人最应该注意的事

    本书内容包括:40岁的男人,健康和事业同样重要、40岁的男人,可以再创成功的奇迹、40岁的男人,要攒钱更要赚钱、40岁的男人,要解决好职场中的各种问题等。
  • 惊天仙途

    惊天仙途

    天地有棋局,众生皆为棋子,亲人可为棋子,敌人可为棋子……洛天叶想摆脱棋子的命运,首先,他得成为最有价值的棋子,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成长的空间。该低调的时候,要低调。该高调的时候,你就轰轰烈烈地干他娘的吧,管他是皇亲贵胄,还是仙魔神鬼,通通揍得连他爹妈都认不出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什么让我靠近你

    什么让我靠近你

    爱是什么?爱是落在她头顶的雪花,爱是生病时她的陪伴...爱在哪里?爱在她给我递来的那杯温热的咖啡里,爱在两个人共同看的那本书里,爱在拥抱里,爱在亲吻里...
  • 英雄联盟之超神召唤师

    英雄联盟之超神召唤师

    左饮血右无尽;外狂徒内荆棘;头戴灭世者的死亡之帽,背挂均衡教派国宝三相之力;赵信是我的扈从,盖伦是我的小弟;放逐之刃是我的管家,闲来无事还可以听娑娜弹一首小曲...玩剑?我麾下有剑魔剑圣剑姬剑豪你想和谁切磋?魔法?呵呵,你有看到安妮的小熊吗?吴志表示,作为系统唯一绑定的召唤师,他必须要杀到超神...助攻不算!
  • 还没来得及告诉你

    还没来得及告诉你

    姑苏大学时爱上一个男孩,明知道两个人不会有结果,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陷了进去。两个人经历了许多狂风暴雨,结果却在最后几乎要雨过天晴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感情宣告结束。后来姑苏陆续谈过两场恋爱,都没坚持多久,便告了结。姑苏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遇见一个死缠烂打的男人……
  • 落花人独立

    落花人独立

    收录了《坐看云起时》、《落花人独立》、《灵隐》等60篇散文。
  • 王俊凯之樱花随风落

    王俊凯之樱花随风落

    沈落樱,她因为一场车祸失忆了,便从此以后叫沈欣梦,她恢复记忆后,又想和他在一起,可又因为总总误会又分开了,他,后悔了,她的心很累,跳海自杀了,可是又在东京相遇,她还爱他吗?他的心无时无刻的想着她,而,她的心已经死了……
  • exo信任

    exo信任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信任的恋人之间更需要信任你若不信我又何必给我希望,又给我沉重的打击像我在失望中自生自灭。你们何必要这样我恨你们为了爱情这样沐清清什么都干得出来。
  • 长翅膀的男孩

    长翅膀的男孩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长翅膀的男孩》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长翅膀的男孩》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