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62700000008

第8章 民俗探微(7)

元宵节的神火正月十五日,是陕北最红火热闹的元宵节。这天吃得倒不怎么讲究,玩得却别出心裁,争奇斗巧。白天,村村社社锣鼓喧天,闹阳歌、跑旱船、踢键子、打腰鼓,到处是民间歌舞大汇演。晚上,有的地方张灯结彩,举办大型元宵晚会。洛川县城的灯会有四个之多,声势颇为浩大。延安以北的许多地方,都有元宵节转九曲的风俗。用三百六十五盏灯组成的九曲黄河阵,宛若迷宫,转不好就出不来。据说,转了九曲的人一年里无病无灾,所以人如潮涌。人们在尽情地玩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打焰火。延绥一带产煤的地方,几乎家家都用煤垒火塔塔,而且竞相争高低。最大的火塔塔,高达一丈多,用煤数吨。榆林城里接连三天,在广场上用煤垒成宝塔、狮子等各种形状,通宵达旦,彻夜不息。各路阳歌队围绕火堆,翩翩起舞,那红火热闹的场面十分壮观。不产煤的地方,则在院前打一堆冓火。元宵节的焰火,据说是为神打的,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从上边跳过。否则,就会得罪神灵。至于是为什么神打的,谁也说不清。在这里,打焰火作为一种娱神的仪式,似乎有些宗教含义。其功利目的,期望得到神的佑护,免祸消灾。

燎百病与炼疳正月十六“走百病”,是北方各地普遍存在的习俗。这天,妇女们相邀外出,成群结队,或者登山远足,俗谓“爬爬山,腰不酸”。或者在田野奔跑散步,说是“跑一跑,不见老”。总之,是通过的野外的徒步活动,增强自身的生命能力,祛除疾病,保障健康。陕北老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却釆取了另外的一种形式,即正月十六晚的“燎百病”或正月二十三日(有的地方为正月月尽)晚的“炼疳”。

先说正月十六“燎百病”。这天太阳落山以后,家家院内点燃一堆旺旺的柴火。待火烧得正旺的时候,从大人到小孩,一个个依次从火上跳过去,连那些不能走路的小孩,也由大人抱着在火上燎燎。跳完火以后,还要把衣物被褥抱出来在火上燎一燎,边燎边说:“燎百病,燎干净,满年四季不生病。”甚至有人把小猫、小狗、小猪、小羊也抱来燎,把牲畜身上的病也燎了。火焰下去以后,在灰烬上烤白馍,直至脆黄发焦才吃。据说,吃了这种馍,可以不生恶疮。最后,要把剩余的灰烬送到河边或池塘里,或撒到水滩上,谓之“送百病”。

正月二十三(或月尽)晚燃篝火,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炼疳”。“二十三日夜,聚猪羊杂骨烧之。名曰炼干(疳)。”(《延绥镇志》)正月十六不打焰火的地方,则在这天“燎百病”和“炼疳”。其仪式和正月十六夜几乎同出一辙。”“炼疳”与“燎百病”,带有明显的诅咒巫术味道。人们认为火能消毒灭病。类似这样的认识,在正月十八“送毒虫”活动中,我们还可以看到。V正月二十三日晚篝火的另一个功能,是祈求丰收和占测雨水。一般等火焰熄了以后打火堆,边打边说:“打啥哩?”“打糜子哩。”“打多少?,“打上十万石”如此问答,各种庄稼都要问遍。打完火堆,还要把灰烬分成十二份,占测每月的旱涝。具体占法,我们在二月二的篝火中再介绍。

正月十八送毒虫

蝎子、蚰蜒、壁虎、蟾蜍、蜈蚣谓之“五毒”。人们为了对付这些危害健康的毒虫,也要利用火的神力,于是便有了正月十八“送毒虫”的仪式。这天,太阳落山以后,村子里家家的院子里都点燃了一堆柴火。远远望去,一堆堆篝火,在黑夜中燃烧,整个村庄一片通红。与正月十六日晚“燎百病,不同是的,人们不再从火上跳过,也不围着火堆舞之蹈之,而是围着火堆,静静地盯着柴火燃烧,似在默默地诅咒蝎子蚰蜒等毒虫死得干干净净。柴草渐渐烧尽,火焰熄下去了,人们便用铁铣把灰烬铲起,端到屋里各个角落转一圈,然后再端出院外,一路上有意将灰烬撒一些,口中还念念有词“送蝎子送蚰蜒,送的一年不害红眼。送离身,带离身,送到十字路口不伤人。最后,把灰烬倒在大门外很远的路上。据说,这样以后家中一年就不会再有这些毒虫了。这时候,村外的道路上或畔上,那一堆堆残火,在黑暗中闪闪烁烁,连成一条条长长的火龙。毒虫在人们的诅咒中好象那一堆堆残火慢慢地熄失。一次虔诚而神圣的驱毒巫术仪式,终于划上了句号。

篝火节与龙眼会

陕北农村的春节活动,过完二月二才算结束。这天的打焰火和龙眼会,依然属于春节活动的范围。那神秘的祭祀仪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把春节里的圣火崇拜推到高潮后,便嗄然而止,留给人们众多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普遍认为龙主雨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便成为这天打焰火的首要目的。因为打焰火后紧接着举行打龙眼纸和龙眼兜兜的活动,有些地方又把它统称为龙眼会。

榆林地区的清涧、子洲等地举办龙眼会,是二月初一晚上,地点在村上附近最高的山头。天黑下来以后,男人们在龙王庙前集中,举着火把和写着东西南北中的五方五色小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走上山头。上山后,先点燃篝火,把五色旗插向五方,每面旗下各埋一颗鸡蛋。然后焚香吊表,全体下跪,神态极为严肃虔诚。先由一长者唱祝词,大意是:析风伯雨师,保佑愚民,将冷风雹雨下到深山旷野,把和风细雨下到庄稼地里,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者引唱,众人附和,一连数次。之后由纠首宣读祭文:

“……今告于五方五帝之神前曰:神灵施恩,普救众生,瘟疫远离,百病不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冰雹不生,普降甘霖,拯救众生……”祭祀结束后,人人手持一支点着的香,不敲锣打鼓,不东张西望,静悄悄地走回村内。(见张俊谊《榆林风情录》,陕西教育出版社)延安市蟠龙一带农村里,上山燃篝火祭五方神的仪式,与榆林、清涧、子洲的仪式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祭祀结束后,由一长者把带去的米汤和五谷杂粮,全要撒进火里。以五谷和鸡作为牺牲,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打焰火活动中,还有占卜雨水的风俗。延安有些地方不上山,仍在自家庭院里点燃篝火。待火焰升高后,端一碗清水,里边放些五谷杂粮,向火堆倾撒。火熄以后,人们又把未燃尽的余火分成十二堆,依此排出十二个月的顺序,俗称“拨火堆”。然后静静地观察。一般以为,象征那一个月的火堆先燃尽,那一个月的雨水便多。反之,代表某月的火堆还燃得通红,某月便缺雨。子洲老君殿一带,则在山头燃篝火祭神。先唱祝词,读祭文。然后祭活鸡一只。另外由几个人观察西北方的天气变化。如有黑气,则预兆有冰雹,便要朝西北方放几响火药铳予以驱除。一般以为,初夜见西北方有黑气,主四五月有冰雹;半夜见黑气,主夏季有冰雹;后半夜有黑气,主秋季降冰雹;黑气流向何处,何处降冰雹(引文同上)上山打焰火后,第二阶段的活动,是打龙眼纸、龙眼兜兜。人们回村后,欢聚一堂,饮酒谈笑,热闹非常。纠首早巳准备好一块磨扇、一个碾夹子、一把錾刀和一只公鸡,静待鸡鸣。鸡鸣第一声之后,立即一人手持錾刀和碾夹子,向磨扇子上铺着的黄裱纸和红布猛地一击,这样纸上和红布上便留下了錾下的花纹印痕。这就叫龙眼纸和龙眼兜兜。据说用龙眼兜兜,可以避邪。延川县农村旧俗,篝火熄灭后,由村里长辈把剩余的灰烬和黄豆混合在一起,发给村里每一户,各户置于门上方,以此镇邪避恶祛病消灾。

二月二的篝火,是祈求丰收的火,祛病消灾的火。

顺便说一下纠首这个词。古时候,里社祭祀活动的主持者称为纠首。陕北乡间至今仍沿着这个古老的名称,其风俗之古老,可见一斑。还有,陕北春节闹秧歌,从正月初七闹起身,称之为“动家什”。二月二闹结束后,由纠首把锣鼓家什和服装道具收集起来,交专人保管,称之为“压家什”。此后,除非下冰雹时可敲锣鼓外,再不许任何人随意敲打。因为民间认为,随意敲锣打鼓,会激怒风婆雷公,出现天旱和冰雹。所以不到来年正月初七,乡下再也听不到锣鼓声。锣鼓和春节里的篝火同样神圣。

余论:春节圣火的涵义

在将要结束这次春节圣火巡礼的时候,我们不妨把视野投向我国西南和欧洲的各民族的篝火活动,这样,也许有助于我们对陕北黄土高原春节圣火的涵义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我国云南、四川两省的舞、白、傈僳、纳西、拉祜等族群众,每年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有过火把节的习俗。火把节的由来,据说是民族英雄额其拉巴带领百姓杀死作恶多端的天神,上天恼羞成怒,放下无数天虫来吃庄稼,危害人间。额其拉巴又集中大伙的智慧,在天虫逞凶的日子举火燎烧,形成“持火照天以祈丰年”的风俗。

英国杰出的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先生在他的名着《金枝》中,为我们介绍了欧洲各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趣味盎然的篝火节活动。他指出:点燃大堆篝火从火上跳,赶着牲口从火中走过或绕火而行,这种风俗实际上遍及欧洲;手持火炬围着田地、果园、草场或者畜棚游行或赛跑,这些作法可以说遍及全欧。一年中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的篝火中得到的利益也是类似的。不论是用固定的杆子点火也好,或是拿着火把到处走也好,或是从将要熄的篝火堆取出炭灰也好,人们都以为火有利于庄稼生长、人畜兴旺、或消除威胁人们的雷电、火灾、虫灾、减产、疾病以及不可忽视的巫法等等。

十分耐人寻味的是,陕北春节里的篝火活动中,人们也认为火能够驱除邪恶,带来吉祥,能祛病消灾,驱除毒虫,还能占验风水,预测丰稔,这和欧洲人举行篝火活动的功利目的又何其相似!

那么,我们自然会问,使用篝火甚至篝火中的灰烬怎么就能得到这么多的好处,避开那么多的坏处,人们的观念中究竟是怎样想的?从我们考察的情况来看,在篝火活动流行的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对火的崇拜,在自然神祗崇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仅由于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人们还认为,在鬼魅魍魉世界的漫漫长夜中,火能够驱散邪恶,攘灾驱疫,烧掉一切晦气,带来光明和希望,带来吉祥丰收和人丁兴旺。

陕北春节的篝火,是吉祥的火,神圣的火。

九曲迷宫灯中转一陕北春节习俗研究之二

转九曲,也叫走九曲。以其连环曲折状若迷宫,也称之为九曲连环阵、九曲迷魂阵。它广泛地流传于陕北、晋西北地区,与晋西北相邻的河北井径等地也有分布,称之为转黄河或九曲黄河阵。在陕北一些地方,还把转九曲称为闹老教,显得更为原始古老。统称转九曲,表明人们对这项活动基本做法的共同认识;名称各异,则反映出人们对它的缘起、功能等方面认识上的偏颇,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一、转九曲面面观

转九曲是一种阳歌与彩灯相结合,带有浓厚宗教祭祀色彩的民间文艺活动。它多在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也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有正月初六、初七、初八转的(安塞县),也有腊月初八日、三月三日转的(榆林地区);还有的以问神打卦来确定日期。佳县白云山则在四月初八庙会期间举行。这些除正月十五日以外的不确定曰期,更加凸显出转九曲的宗教祭祀意味。

综观各地转九曲的共同做法,其全过程大致分为扎场布阵、谒庙请神、祭风、围场安神、·谒九门、再围场送神、祭鬼魂、阳歌表演等。

扎场布阵

转九曲前,首先要选择一块比较平坦开阔的场地,准备灯盏、灯杆等。灯盏一般由各家捐做,用萝卜、洋芋旋剜或用泥巴捏成,也有的集体制作。不管用什么方式,形制要求大体统一。为了防风,还要做各式各样的彩灯作为灯罩。灯杆则用高梁杆或玉米杆截成1-1·5米柱杆,也要高低一致。近年来,灯盏多为蜡烛或电灯泡所代替,灯杆也改为竹杆或钢筋棍。

布阵是一项很复杂的事,多由有经验的老者来指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样,横布19行,叫平曲,竖布19行,叫竖曲。行与行之间为1·5-2米,容两人并排通过。杆头与杆头要连接起来,留出弯弯曲曲的路道。走过去再折回来,各有九道曲折,人们每返回一次,就朝中心前进了一步。这样形成一个很大的方形城廓,九曲迥廊。大城廓内又分成9个小城廓,而小城廓的路径走向各不相同,人们只能按规定的路线走,否则会困入阵中走不出来,所以有人称之为九曲迷魂阵。

灯场方阵由横19行,纵19行的361个灯点构成,意即农历一年360天,每天一盏灯。多余的一盏,取吉庆有余之意。也有的再加上代表四季的4盏灯,即为365盏灯,如果在布好的灯点上堆起一个小土包,再把灯放在上边,罩上彩灯,这叫作低灯。虽然简陋易行,倒接近它的原始形态。另一种叫高灯,即将361根灯杆树在灯点上,再设法将灯盏固定其顶部,灯阵形成一种立体感,成为最流行的样式。

另外,还要在灯场外的一侧搭一个小棚子,摆上桌子、香炉、祭品、香烛纸马,预备安置请来的神灵牌位,称为神堂。在另一侧摆一张方桌,桌上扣斗,斗上扣升,升上扣小升,呈金字塔状,预备层层摆灯盏,则称之为灯山。

渴庙请神

夜幕降临,只听主持人大声吆喝“掌灯!,刹时,361盏灯同时点亮,把四周装扮成灯的世界,火的海洋,十分壮观。阳歌队先绕方阵一周,一阵锣鼓声响过后,会首领着阳歌队到本庄的各个寺庙一一拜谒,请各路神灵观灯,根据不同的神灵,唱一两曲请神阳歌。如在关帝庙,就唱:“关公老爷红脸膛,你的威名古今扬,过五关,斩六将,扛刀牵马黑周仓。”等。把请来的各路神灵的牌位,集中安置到神堂内,献祭跪拜,谓之安神。

围场祭风

安神后,会首领着阳歌队和众人围在方阵前,会头烧香祷告,众人齐唰唰下拜,祈求风神保佑风平浪静,灯火平安。前头领唱:“推开伞儿一朵云,风师娘绕天空,七十二路神仙来观灯,把你的风儿来压定。”一唱众合:“把你的风儿来压定。”

渴九门

灯阵九曲连环,状若九座小城。人们以五行配五方,再加上太阳、太阴、罗侯、计都配四维,每门代表一个星宿。竭九门,即挨个拜竭这九个星宿。这是转九曲活动的核心部分。

另外,九门的神灵还有一种配法。第一排:进门祭风,左边牛王城,右边山神城;第二排:中间太上玄元祖师(即老子),左边风师城,右边人皇城;最后一排:中间玉皇大帝,左边黑龙城,右边孤魂城。这种配法多用于道观庙会,斋醮道场的气息更为浓郁。

同类推荐
  •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走过风雨——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化

    经历苏联解体、政体更迭与经济震荡的当今俄罗斯文化表现出鲜明而复杂的转型特色,这种特色深刻体现在俄罗斯文学、艺术和传媒的发展进程之中。正因为这样,本书将分别从上述三个方面对此作一描述。内容包括:转型中的俄罗斯文学,转型中的俄罗斯艺术,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三方面。
  •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集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文化史。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文学及其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知识与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及其相关的文化空间,等等。
  •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金石录

    《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所收录的碑记和匾额楹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回族的发展演变和主要特点,从而为研究和编写中国回族通史、回族伊斯兰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参阅资料。然而,分布于全国而未收录进《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回族碑记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各省、市、自治区古籍办和热心人士继续收集、整理这方面材料,为在21世纪初推出《中国回族古籍丛书:中国回族金石录》的续编而共同努力。
  •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人员职业素养

    文化传播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辉煌前景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我国、我省的文化传播产业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文化传播良性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文化传播产品日益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为促进文化传播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汉语汉字东方文学(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热门推荐
  • 寒玖书陌言

    寒玖书陌言

    独身少女寒玖一个人,啊不,一只妖(可爱的小兔子)踏上为家族复仇的道路,遇上不正经的,人设时常崩塌的孤书陌,然后产生了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
  • 赤星战朝

    赤星战朝

    万古以来,宫古大陆战乱纷争不断。武将一怒,伏尸百万!帝王一怒,举世皆惊!慕家少主,天赋绝伦。他深知,武道之路,永无止境!唯披荆斩棘,血染青天,才能不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王之魔龙

    海贼王之魔龙

    原是普通人的他突然穿越到一个海军上校的身上,却误吃了送给天龙人的恶魔果实,不得不逃离海军。结果他却被路飞拉去当海贼,面对海军的追杀,又发现自己和革命家居然扯上关系,他和草帽团的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天生凤仪:对酒追欢莫负春

    孟亦欢觉得自己到了八辈子血霉,怎么走到哪里都能遇到他?是她不该一时心软,答应帮他摆脱性命之忧?还是不该在疆场上救他性命?或是她当初压根就不该下山,寻找什么身世之谜?孟亦欢摸着自己八个月大的肚子,撇头就看到蹲在自己身边装可怜的男人。这真的是那个疆场上的鬼面阎王?算了算了,是她上辈子造了孽,欠了债,才遇见了他。也不知这债要何时才能还得完。孟亦欢仰头望天。至少……得生生世世吧……
  • 致长情不觉经年

    致长情不觉经年

    初见是惊鸿一瞥,南柯一梦是你。等待是山重水复,怦然心动是你。相遇是柳暗花明,如梦初醒是你。重逢是始料未及,别来无恙是你。魏离染,原来我在这世界上所有的意义都是你。“染染,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喜欢你。”所以,你能不离开我吗?魏离染:我也是,我也喜欢你。所以,我不会离开你。
  • 变幻幻想乡

    变幻幻想乡

    无意间掉入幻想乡的莳蒲中后附在了死亡的变形小妖怪(♀)身上,于是……“莳蒲,魔理沙要来了,去变个赛钱箱。”灵梦眼神一扫。“莳蒲,你就保持人偶大小,不然……”爱丽丝怒气冲冲。“你见过人类了吧,能变成人类吗。”永琳别有用心。“莳蒲,再换个血型。”蕾米莉亚口水泛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阿洛升职记

    阿洛升职记

    她是一个小小宫娥,而他,确实九五至尊。两个毫无干系的人,却意外相识。
  • 我是死亡骑士

    我是死亡骑士

    原本与自己新婚妻子过婚后第一个情人节的段飞,因为意外而穿越了。在这个类似于《魔兽世界》的游戏空间中,段飞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踏上寻找自己妻子的道路!这真的只是游戏么?本书书友群27391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