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69800000013

第13章 纪实文学(13)

也难怪,这年头村子里没关系、没门路的人,还到处托关系、走门路,出门跑买卖、做生意,发家致富。他这样有关系、有门路、有见识、有办法的退休官员,即使不愿意做买卖,在家安享晚年也不错呀,说甚也想不到他那双握惯了笔杆子的手,会抓起来镢把子,拿起来鞭杆子!

在村民们疑惑的眼神中,他扛起镢头,赶着羊,爬上了光秃秃的露头山——他要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了!

露头山,山露头,远望像只和尚头,近观还是和尚头,秃头对青天,岁岁又年年。如今,老县长上山了,露头山会变绿吗?

2004年6年14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满目青山夕照明》,副标题是《老干部樊存伟绿化开发露头山纪实》,我们且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述老县长绿化露头山的:

——离职后,他多次返回故乡,看到村里面貌依旧,群众依然守着祖先留下的老梨树和旱地薄田度日。村里还有不少孩子上不起学,老百姓锅里还是稀的多稠的少。乡亲们拉住他的手说:“存伟呀,你给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咱村怎样才能尝到富裕的滋味。”望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握着一双双粗糙的大手,樊存伟动心了,动情了。

——为了找到农民致富增收的快捷方式,老樊连续两年多时间,行程数万公里,跑了全国不少的地方,考察研究农民致富增收问题。他认准了一个理:穷人在山里,资源优势在山里,致富希望也在山里,只有加强和保护好山地生态系统,把山区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才能使农民尽快富起来。1993年,在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和有关部门支持下,老樊在原平家乡的露头山,办起了林牧场。

——1993年7月3日,老樊带着连襟和两个外甥背着锅碗瓢盆,赶着一头小毛驴驮着铺盖卷,把家搬到了露头山上的三孔破石窑里。他们用石头垒了灶,架口锅,算是做饭的地方;用石块修了简易土炕,铺上草和被褥,算是睡觉的地方。从此,这座沉睡了千年的荒山第一次飘起了袅袅炊烟……

——“抬头望星星,星星眨眼睛,邻居是蚊虫,蚊虫欺我生,夜半闻狼嗥,狼嗥惊我梦。为了一瓢饮,往返半天工……”这几句顺口溜也许就是樊存伟在露头山上的真实写照。他对记者说:牛犊跪乳,飞鸟反哺,这片穷山瘠土养育了我,我要报恩;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没为这里的农民服务过,我要补课;乡亲们守着大山过不上好日子,我就死不瞑目。

——深居荒山十年,其中的艰难与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老樊打过柴、背过水、修过坝、赶过羊、放过牛、吃过铁锹烙的饼子、喝过羊粪水。遇上连阴雨天,别人下山了,老樊只有狗和他做伴儿,晚上淅淅沥沥的小雨从窑顶上落下来,土皮不停地掉落,老樊把枕头顶在头顶,难以入眠。3600多个日日夜夜,这位昔日的县委书记就这样一步步挺过来了。

——1995年7月份,老樊和两个同伴在毒辣的日头下撒种,汗珠雨点般从老樊额头上不停地落下,衣裳湿透了泛出汗碱,紧紧贴在身上。从早上5点多到晚上看不见太阳收工,一天要干十来个钟头。经过3人半个月的走沟上梁,爬坡下谷,500多公斤油松籽终于用双手一把把,一粒粒,一行行,撒在了露头山两面坡、10条干沟和几十条支毛沟的8000亩土地上。为了保证成活,老樊担水浇苗,3天从沟底往山上担了80多担水。可以说,那一株株成活的树苗,滋润的都是老樊的汗水、血水。

——那一年,老樊从陕西省府谷县买回500多只山羊。为了省钱和保羔,他和6个人决定赶着羊群回山西。赶羊路上,常常找不到圈羊的合适地方,就只好在野地露宿。正是隆冬时节,滴水成冰,黄土高原上的夜晚寒冷异常,老樊披着一件大衣,在野地看羊,冻得浑身哆嗦,他不敢瞌睡,生怕睡着了就醒不过来。就这样,老樊跋山涉水穿越两省六县,步行500多公里,磨烂两双军鞋,走了半个月,终于把羊群赶回露头山。吃着山坡上的嫩草,羊儿们膘肥体壮,生儿育女,羊群见月见年壮大起来。

——和羊群一样,露头山上的油松在一天天在长高变粗。绿色在一寸寸延伸,鸟禽在一天天增多,露头山在一天天年轻。乡亲们开始跟着老樊上山种树。这年,东山底村的乡亲们想种苹果树,老樊就从自己工资中拿了5000元资助乡亲们买树,栽了300多亩近1万株苹果树。现在苹果树已进入盛果期,乡亲们跟着发了财,每年每人能增收近200元。

——春去冬来十年光阴,露头山成了一座绿色银行,成活下来的成林油松就有6000多亩,专家粗略估算了一下,总价值约500多万元……

这篇报道的影响恐怕连樊存伟自己都始料未及,文章一出来,就引起了轰动,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权威网站,都在新闻版重要位置予以转载。当年的老同事、老领导纷纷打电话或者捎话给他,说“老樊,你干了件让我们吃惊的大事!好!”

2004年冬天,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村改革新闻人物评选委员会,评选樊存伟为“2004年度中国农村改革十大新闻人物”。这次评选,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唯一的一次农村改革新闻人物评选,在十大新闻人物中,樊存伟排名第二,仅次于华西村的吴仁宝。

人民大会堂颁奖回来,樊存伟在墙上写下一首打油诗,抒发他压抑了十几年的委屈,他写道——

为了露头上露头,

上了露头露了头。

露头不为出风头,

要为群众带好头。

从县官到羊倌,官越做越小,但是他没有颓废,没有抱怨,没有坐享退休后清闲的日子。而是用汗水和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给贫瘠的乡亲们树立起一座希望的灯塔。

倾家荡产修路办厂,他从状元变成了“进士”

2005年清明节,村里的一个村民在山坡上烧纸上坟,不慎引发了山火。春天的露头山,天风浩荡,野火顷刻之间漫山遍野,蔓延成不可阻挡之势,光焰映红了天空,灼烧着他那颗焦灼而痛苦的心,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才被扑灭。

樊存伟说,辛苦十年绿化的露头山,在一场大火后,遍地黑炭,满目焦桩。他坐在山坡上老泪长流……

他说,他在山上坐了好几天,没办法,只有重头再来。从山上回来后,他在居住的小学校斑驳的黑板上,写下了一首打油诗——

天灾人祸,无可奈何;

十年辛苦,一火烧光;

千万损失,谁来赔偿?

罪犯潜逃,尽快捕捉;

汲取教训,重建林场。

为民造福,永不说不;

万亩林场,三年恢复。

资金不够,想法筹措。

大火过后两个多月,我到东山底村去看他,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振作起来了。他带我到他住宿的地方参观,这是个废弃的农村小学校,他掏钱买下来凑合着住,简陋得几近荒凉。虽然已经是春夏之交了,这里的气候还有些冷,黄风硬且猛,挟裹着尘沙横冲直撞,打得人脸上火辣辣地疼。

我说:“我在这里一天都呆不下去!”

他看看我没有说话。

我又说:“你这样大的年龄,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我真的很佩服!如果是我,可能要当逃兵!”

他慈祥地笑了,说:“你是学生娃娃出身嘛!”

就在那次,他对我说:“我成了全国的新闻人物,就不能光想着自己的事情,我得给乡亲们办点儿实事,解决点儿实际困难。现在到处都在修建乡村公路,我也想领头把我们村的公路修修!”

那时,从东山底村到东社镇还是黄土路,这条路很早以前,被一个在地区工作的老干部用灰渣铺垫过一次。可是年深日久,经不住人踩车碾和牲口践踏,灰渣早就被厚厚的黄土埋住了,有些地方,还形成了很深很大的坑,雨雪天里,满坑泥水,无法通行,到了晴天,却又是尘飞土杨,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半身泥。乡亲们抱怨说,这是不掏钱的“洋灰(扬灰)水泥路”。

修路的事情说说容易,做起来可就难啰!什么都没有,怎么修?

大伙儿聚在一起,东说说,西想想,左右都为难,觉得这路恐怕是修不成咧!

于是,有些人就泄气了。

还有极少数人,抱着一些自私自利的小算盘,看到路修不成了,幸灾乐祸,说起了风凉话。

这时候,樊存伟说话了。他说,没困难这路就轮不到我们来修了,恐怕早就修好咧!有困难不要紧,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我活了一辈子,不好干的事情见多了,干不成事情见过的不多!只要大家一心,哪有修不成的路?

他组织村民成立了修路领导小组,大伙儿推荐他当组长,筹资金、赊材料,带领乡亲们干了起来。修路期间,我去看望过他一次,他整个人瘦了一圈,变得两鬓苍苍尘满面,行步摇摇几欲倒,苍老了很多。

他说,钱总是不够花,还得东挪西凑。还有个别人不听话……困难比想象得多咧!

我故意逗他,说,那就停下来呗!不修了!

他生气地看着我,断然说道,“那咋行咧!既然干了,开弓哪有回头的箭?再困难也得把路修成功!”说着大手习惯性的一挥,刹那之间,我窥到了他当县长时雄姿英发的恢弘气势。

2007年11月20日,这条凝聚着他心血的乡村公路终于全线贯通,他高兴地撰写了《筑路志》的碑文,镌刻在石碑上,石碑矗立在新修的乡村公路边。南来北往的行人,如果不读完这文采横溢的碑文,怎么也不会想到领头修这条路的,居然是一个年届耄耋无职无权的退休老干部,自然也不会像想到修路过程的烦难和艰苦。用老县长自己的话说,“差一点就到马克思那里报到了……”

路修通了,他又给自己找了新的事情——他是一个爱干事业的人,永远闲不住。他召集一些志同道合的领导和朋友,筹划着成立同川经济发展研究会,目的是把同川地区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加快同川的发展步伐。

研究会成立那天,同川在外工作的人回来了,外地在同川工作的领导也来了,大伙儿推举他为研究会会长,希望利用他的威望,把研究会办好。

六月上旬,我再次去看望他,他兴致勃勃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憧憬着同川经济发展的前景。我不经意间发现,墙壁上挂着些带着历史沧桑的黑白照片,凑近了看大吃一惊,原来那是他各个时期的工作照片,其中有他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华国锋等领导同志的合影。

同川地区自古就是优质酥梨的主要产地,可是近年来,由于市场销路不畅,这些优质酥梨无法实现它的商品价值。少数有本事的人家,北上南下全国跑,倒腾酥梨发了家。大多数农户只能低价卖给前来收购的水果贩子,忍受压级压价的不平等交易,还得感谢人家来收购。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酥梨烂掉……

2009年4月的一个下午,站在春阳灿烂的东社街上,他指着远处山坡上含苞待放的梨树林,心情沉重地说:“沿这条公路上去,前30公里后30公里,都是酥梨产区。去年同川酥梨丰收,三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两万多户梨农夙夜忧叹,眼巴巴地看着成堆的酥梨烂掉,换不到一分钱。”

“同川要致富,就要先做好酥梨的深加工!”他说。

根据国家倡导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他联系几十户人家成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被推举为负责人。然后,以合作社为基础,启动建设同川利民果汁厂的步伐。

建厂指挥部成立了,为了节省开支,他们租住在东社镇水委会1958年修的6间烂窑洞里。梨贩子们取笑他,个别退休干部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也背地里嘲笑他,说他的指挥部是个“三烂指挥部”。何谓“三烂指挥部”呢?原来这几孔烂窑洞,是一个叫兰锡田的人修的,而樊存伟得过脑出血,现在当个经理又没钱,人家就叫他“烂经理”。就这样,兰(烂)锡田修的烂窑洞,住进来一个烂经理,“三烂指挥部”就在不怀好意的人之间传来传去。

由于没钱,他出行靠走路,出远门坐火车,到市县坐公交,在当地坐“面的”、三轮车,还坐过拉粪的车,有人挖苦他说,“堂堂的县委书记、总经理,坐拉粪车,丢人现眼也不嫌羞!”

他不管这些冷嘲热讽,在一处荒芜的崖头上,他带领群众劈开山头,平整出建厂的土地。2009年4月14日,奠基仪式就在刚刚平整出来的土地上举行。闻讯赶来的群众站在会场上听他讲话,他说——

“有一个老领导送我两句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七十创业更可敬。原平市的老书记对我说,老樊呀,你干这事是给同川八万人民造福的好事呀!但是,五味俱全少不了盐,千言万语少不了钱!项目立上了,钱难找啊!我说,人过七十不能睡,一气干到闭了气!开完会我就去找钱(招商引资)!”

可是找钱并不像开会这样容易,因为没有钱按照“潜规则”行事,他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依然两手空空。一个主管领导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老樊呀,人家跑项目、要资金,都是用死钱换活钱,拿小钱套大钱,你就光拿着两条腿死跑啊?”

他说:“用死钱换活钱我没有死钱(存款或固定资产),拿小钱套大钱我拿不出小钱(活动经费),我只有工资还要靠它生活,不拿两条腿死跑还有啥办法?”

没有钱,厂子还建不建?大家心里没底了。

有人说,等等看,国家要是扶持咱,咱就建。国家要不给钱,咱就不建。

也有人说,不能光等国家,国家有国家的事情,国家的大事情都管不完,哪有精力管我们这些小事情?还是靠我们自己吧!

樊存伟说,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先把厂房车间建起来再说!

于是,他带领大家,打了一个建厂的“三大战役”!

关于“三大战役”的说法,樊存伟和他的同事们是有争议的。同事们说的是“四大战役”,包括劈山崖平土地。樊存伟说那不算,应该从奠基礼算起,应该是“三大战役”,并且还总结出来“三条体会”。

根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中国干部网、以《中华人物》杂志、《中国干部》杂志、《中华风采》杂志、《山西日报》、《忻州日报》等媒体上的报道,我们陆续还原出关于建厂“三大战役”的大致经过——

第一个战役是唱大戏,奠基礼,主题是统一群众的思想。他专门请来群众喜欢的北路棒子剧团,唱了几天大戏。每次开演之前,他都给群众做半小时的思想工作。他讲话生动形象,群众一边听一边拍巴掌,说他讲的比电视上那些领导讲的好听,又提气又鼓劲。半小时到了,群众还让他讲,他说,不行,说好的只讲半个小时,哪能不守信用?准时开戏!于是乎,一片锣鼓喧天,丝管悠悠,北路梆子开演啦!

通过唱大戏,统一了群众思想。戏唱完了,群众还觉得不过瘾,还想听他每天半小时的讲话。他们说,老县长真不愧是毛主席教导的老干部,老作风没有丢,群众工作做得好。我们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群众大会了。你看现在的干部,有几个愿意在风吹土扬的露天场里和穷(群)众拉家常,给穷(群)众做工作?任甚事情,都是个命令。今天一个命令,明天一个命令。上面有命令,下面也有命令。命令来命令去,到咱老百姓这里屁都不顶一个!谁也不指靠你养,凭什么听你的命令?

同类推荐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荷塘月色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荷塘月色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丛书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作品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兵发死亡谷

    兵发死亡谷

    围绕建军80周年,人民武警出版社认真组织《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和《忠诚卫士风采》等国家重点图书的落实工作。其中,《中国武警特别行动系列丛书》一共出版六本,分别是《中国武警特别行动》、《世界反恐大扫描》、《大搜捕》、《兵发死亡谷》、《铁血英雄》、《千里护卫毛泽东——武警警卫工作秘闻》。这套丛书通过选择一个个特别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武警。
  •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

    《向着你的方向生长》是苑子文2019全新励志作品集。苑子文,百万级畅销书作家,青年励志偶像、流量明星作者,微博粉丝逾370万,出版有《穿越人海拥抱你》等作品,累计销量突破300万册。同时也是影视新秀、综艺宠儿,多次参加公益活动,受聘中华儿慈会益童成长中心爱心大使。本书合集了苑子文、苑子豪等8位北大清华毕业生最激励人心的成长故事,学会和自己的野心相处,你越勇敢,它越温柔。除了8位学霸的精彩故事外,本书还特别收录了8篇高分秘籍,文科、理科,考前、考中,所有难点痛点,全面解答。
  • 流年杂履

    流年杂履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集。收入作者发表于报刊的文学评论、书评和影视评论。还有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对家乡、亲朋和学校生活的回忆性文字,以作者的亲历亲见亲受所感见证了家乡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历史发展,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乡情的眷顾和热爱,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并透视出特定历史时代风云的沧桑激变。书中收入的域外观感和国内游记类文字,意在通过对域外风情的介绍见出文化背景的差异,为我们的建设提供参照。国内游记旨在激发爱国情怀和亲近自然,以珍惜爱护我们的旅游资源。
热门推荐
  • 开局就送挂机系统

    开局就送挂机系统

    家族十面埋伏,岌岌可危。林辰临危受命,偶然激活开挂系统。“昔日欺我辱我者,百倍十倍奉还!”
  • 边缘人之恋

    边缘人之恋

    在中国许多的大城市里,都有着这样一种人:他们来自农村,带着满满的希望和梦想在城市里拼博,幻想有朝一日能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然而残酷的现实往往会打破他们的梦想,努力得不到回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生活的沉浮;情感的起落;现实的残酷;当这些产生矛盾和分歧的时候,他们该如何抉择?
  • 末世窃天

    末世窃天

    不知过了多久,林心月惊醒坐起。急忙一把撕开胸前的衣服,双手按住胸膛,感受着其中心脏的强有力的跳动,而同样感受到的,还有一丝异样的感觉!站起身来,从地面上捡起一块光滑的琉璃碎片,借着漫天的火光,从中映射出林心月现在的模样。火红色的长发随意散开,唇红齿白,脸蛋清秀,一双眼睛尽显深邃。破碎的衣裳,显现出前凸后翘的身材。不仅模样与神秘少女有七八分相似,甚至由内到外的那股气势,都尽显英气。……凡人少年死而复生,获得仇人的能力。且看少年如何以此为支点,撬开修行的大门,窃夺这一片天地。
  • 之狼

    之狼

    21岁的男主像往常一样下班,在回家的途中竟掉进了下水道,在他醒了之后一切都不是他所认识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春的十二首诗

    青春的十二首诗

    有很多情怀无法书写,有很多思想无法触碰。只是想,记下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看清自己行走的轨迹;只是想,给时间加上标点,给人生打下烙印。
  • 许世安然

    许世安然

    他说他叫莫世安,是希望世界可以安宁。她说她叫许然,是希望能许一人安然。他说遇见她,他的世界就不再安宁。她说遇见他,她便希望能许他一生安然。那年,她遇见他,他遇见她。遇见彼此,便是最好的青春。
  • 力界之奇

    力界之奇

    一次意外,陈年穿越至力元大陆,两年的时间他逐渐适应了新的世界,新的亲人,但是一场剧变,一群马贼屠戮了整个山村......十岁的陈年如何照顾年幼的弟弟,如何报仇雪恨,如何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走下去?没有惊天的资质,只有艰苦的修炼,还有偶得的一把破枪......人为凡,力之奇,人附力,自可化凡为奇......且看平凡的陈年,怎样化平凡为奇迹......
  • 开拓者协会

    开拓者协会

    本该因车祸而死亡的林立被拉到了另一个世界,得知自己并不是唯一“穿越”的人,想要在地球上复活就必须得到最强的力量。因此他遵守了规则跟伙伴们去完成一次次的探险,故事便是如此展开Pathfindersociety,译名探索者协会。是一个堪比电影的跑团游戏。而这本书便是以此为背景的类无限流(探索者协会这名字被占了,伤心)。总之,享受剑与魔法的真实碰撞吧!(中二造型)
  • 魔妃逆世

    魔妃逆世

    一朝穿越,成为废物三小姐,受尽欺辱,逆天改命,与他携手,成就不灭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