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5400000031

第31章 师道传承(10)

20年间,俞先生、周先生、郑先生相继故去,灵光岿然的还有祥老和钟老。我评上教授之后,参与职称评定10多年,先是在成人高校中文学科当组长(只评副教授),后来到普通高校,其间高校行政化逐渐“抬头”,在我没有行政头衔时被更换过,当我有行政头衔时又重新回来,还当过组长;到了任职年限,又离开学科组。据说,现在的学科组采取随机抽签制,明天开评,今天才从专家库中抽取名单和候补名单,连夜通知专家。这或许是不得已的办法?20年过去了,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答辩每个专家是谁,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我想,和我一起参加答辩的其他3位学者也不会忘记。不唯独是我特别有心,上个月我的学生郑珊珊给我打电话,她所在的《东南学术》期刊主编杨健民先生最近还对她说过:你们陈老师当年和我一起评职称,参加答辩,他评正高,我评副高。为什么我们都还记得那次答辩?我长久地思索这个问题。我很幸运,那次答辩,能够得到这么好的老师的指教,他们很严格,同时也很宽容。我能出自这些老师的门,真的很幸运。20年了,时间距离已经有点遥远,但我离那个中文学科组的心理距离却很近很近。

(陈庆元文学院1964级,教授,曾任文学院院长、协和学院院长)一堂钢琴回课

◎王耀华

1956年5月,第一届五年制音乐专修科招生时,由于分配了一个名额到我所在的长汀县,所以,使我这个怀着吃饭不要钱、爱唱歌的农村学生,能幸运地在“矮个子里挑高个儿”的情况下进入福建师范学院读书。

8月底,我一踏进校门就听见有人在琴房流畅地弹奏《小奏鸣曲》,这对从来没有见过钢琴的我来说,是既羡慕,又有无限压力。因此,一开学我就认准琴房起早摸黑,抓紧所有能够利用的时间往里奔。

经过两个月的练习,我居然也能弹奏巴赫的钢琴曲《小步舞曲》了。一个星期练下来,音符没错,节奏顺畅。突然异想天开,我能否按谱上要求的速度,对着节拍器来试弹弹看呢?于是,借来节拍器,就以每分钟120个单位拍的速度弹奏起来了。

回课时,我以满腔的热情和企盼表扬的信心坐到琴凳上,用标准速度弹着《小步舞曲》,总算连滚带爬地弹完了,我以为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一番。可是,等了老半天,林老师一言不发,终于迸出了一句:“还没有学走路就要跑,这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吗?”我的脑子“嗡”地懵了一下,等我清醒过来的时候,脑际浮现出当时我正在阅读的凡丁《钢琴演奏法》扉页上的两句话:

“要慢而有恒地学习。”

“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应当把它做好。”

(王耀华音乐学院1956级,教授,曾任

省政协副主席、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母校与恩师

◎郑长铃

福建师范大学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意义非凡。我曾三进母校,如今,虽然离开母校快10年了,却时常想起或被想起。因为母校成就了我,那里有我终身难忘的恩师,当然还有相互牵挂的故人和尘封的故事。

我与母校结缘于1984年,那一年,我凭着一副好嗓子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怀揣着理想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因为接受过中专教育,又有4年小学教书的工作经验,没多久,我就加入了学校学生会文艺部的工作行列。学习之余,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组织校园的文艺活动上。正当其时,社会上掀起了“文化热”,文化活动风起云涌,我们的校园文艺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校园歌手大奖赛、合唱比赛、小型展览、系列讲座、知识竞赛等等。虽然,充其量我当时只是个“小催巴儿”,但却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的努力换来的是大家的快乐。不仅于此,细想起来,如今我的许多工作经验还真的都是那时“风风火火闯校园”锻炼出来的——组织大型活动、指挥合唱,包括安排聚会吃饭……

本科学习阶段,我专业课成绩几乎门门优秀,特别感恩各位任课老师付出的辛劳。1988年8月,由于留校工作的努力没有成功,我悻悻地离开了长安山,那时心里想着的自然是——我一定会回来的。3年后,我果然“回”到了母校——以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家属的身份,住在了长安山校园不远的地方——意园、康山里,我成了敬爱的钢琴老师林君玉教授的女婿。虽然客居,但我没有被视为客人,也因我生性比较主动、活泼,所以经常反客为主,在长安山附近交朋结友,经常东倒西歪在母校的怀抱里,把许许多多的真言都说给了操场边的小草、小虫、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露水。与此同时,我也在校园的边缘见证着母校一天天的变化、发展壮大——艺术系变成了音乐系,又从音乐系升为音乐学院,从本专科教育到了硕士、博士的培养……

早在本科学习阶段,王耀华老师就被我树立为榜样,决心将来走上讲台,课要上得像王老师那样生动,张嘴范唱得像王老师那样腔韵纯正。1985年开始,我暗自定下目标:按省份至少两首民歌,按民族至少一首民歌,按剧种至少两个代表性唱腔,按曲种至少一个名段……并践行学唱背诵,清早每每都到后山琉球墓群中找感觉,因为那儿没人。虽然,4年过去了都没有完全实现原定目标、数量,韵味也欠火候,但现在所记得的几首民歌,在觥筹交错之余偶尔也还是能博得些许勉励的掌声。

1986~1987学年,王老师到日本作一年的学术研究访问,回国时带回了一部日文出版的著作——《琉球中国音乐比较研究》,随后即在国内出版,中日学界赞声一片。那时,我也翻读了不少书,写了一篇关于二胡历史考证的习作,还因相关史料问题向黄寿祺老师、曾雨音老师当面请教过。二老不仅给了悉心指导,还分别提供了一些新的史料,二老很严谨负责,都在所供材料上签名盖章。今天想来,当时写的文章肯定不值一提,但二老如此提携晚辈,可能也有不便驳意园邻居情面的缘故:我的岳母大人亲自领着我登门拜访过二老。借此,母校恩师们的爱生传统,可见一斑!那篇习作我以“初生牛犊”之势,汹汹然要与人家商榷。习作写完,恰好王老师从国外回到系里,故先请指正。老师上完课约我晚上去他家,可是我正忙着组织一个全校性活动,耽误了,迟到了半个多小时,就不敢去了。几天后,老师再次约我。我们沿着后山的公路边走边聊,老师先问了我的学习情况和今后的打算,然后就开始介绍日本的见闻和他亲自下厨做中国菜等趣事,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了琉球墓群,老师说起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和待人接物,晚一分钟到都要打个电话致歉……当时我很羞愧,以至于后面他说什么都没听清更没记住。临别,老师微笑着递给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我的习作和他工整的批改意见。老师的批改意见用铅笔写在一张纸条上,大意是文章写得还可以,但字写得太潦草,做文章与做人一样要认真、谦虚……那张纸条连同二老所供材料的卡片原来我一直珍藏着,此次本想“呈堂证供”一把,可几次搬家后,居然没找着。现在虽然一时找不着了,但我时常想起它们,想起它们对我的鞭策,也想起我曾经的迷失……

1999年,在北京“流浪”3年后,我第三次回到了母校,考上了王耀华老师的单招硕士研究生。鉴于已年届不惑,我干脆一股脑儿把博士学位也给攻读下来了。这回与母校整整续缘了5年。人生路上有和风细雨,也不乏暴风骤雨,风雨中,我守住了真诚,感悟了宽容,也学会了感动。长安山校园成了我的双重家园,经年累月中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故事,在故事的演绎中,我与母校的感情也就越来越醇厚、深沉、丰富多彩。

2004年7月,42周岁的我依依不舍地告别母校,告别了安在校园不远的新家(新房子)的妻儿,告别年迈的4位老人和工作了12年的福州,只身北上。为了让我去实现理想,王老师和我的弟兄们负责任地把我推荐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为了我的北上和举家北迁,王老师给我们开了两次“家庭扩大会议”。为了了解我在北京的生活情况,王老师每次出差来都要在百忙中安排请我们去一起吃顿饭,除了带来母校恩师的关怀外,还时常督促、告诫我——“我们农民出身,千万不要丢了农具,忘了该干的农活。”老师尽到了,并远远超过了他该尽的责任,从本科到博士毕业,从学业到生活,从为人到处世,他把深深的、浓浓的情点点滴滴地镌刻入了我的生命……

今年春夏之交,乘出差之便,我回到了长安山校园,回到了已经改作茶室的教室。当茶韵在舌底齿间弥漫过后,伴着乐声和知了的鸣叫,我恍惚了,仿佛有一种声音穿越我心,洪亮、高亢,很有穿透力。如今,这儿虽然已经人去楼空,使我有了很多莫名的感慨,但我深深地知道,我的生命故事已不可能在此继续演绎,只有那对母校的眷恋和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会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深厚……作为“福师大人”,除了好好珍惜,勇猛精进,还有什么!

向光荣的福建师范大学致敬!

向敬爱的恩师顶礼三拜!

(郑长铃音乐学院1984级校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我的老师,我的亲人

◎李向京

2011年这一页即将要翻过,可想起2010年那一场大病,许多事情历历在目,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许多关心我的老师们。

首先想到的是王耀华老师。大家都知道,他是国内外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他有许多头衔: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理会亚太音理会副主席,亚太民族音乐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等。同时,他还是一位副部级的官员,可他没有一点官架子,骨子里就是一位很平民化的学者,质朴厚道,平易近人。著名作曲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教授曾跟我们说过,耀华老师是一位情商很高的人,是一位值得大家学习的人。王老师为人热情、随和,心里总是装着别人。他在北京开会时,大家在一起吃饭,他总是抢着去买单,为大家盛饭、夹菜,(王老师请学生吃饭时也是这样)逢年过节时他总是第一个给大家寄贺卡,为大家带来祝福。

在我心里,王老师不仅仅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他更像是一位家长,一位关爱我的亲人。他治学严谨,尽显学人本色风范。在我博士研读期间,他总是像家人一样在工作、生活上对我处处关照。为了让我能更好地提高作曲与作曲技术的理论水平,他出资将我送到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处学习。可以说,如果没有那次的上海学习,就没有我后来的博士论文。让我特别难忘的是,在我生病期间,他先后10余次到医院、家里来看望我、关心我,而且每次都带来许多营养品。我想起音乐圈内曾流传的一句话:“田青的嘴,王耀华的腿”,当时我还并不真正懂得这话的意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王老师关心别人总是最勤快的。此外,王老师还非常细心,记得有一次他带了许多樱桃来看我,过后才知道他为了让我能吃上新鲜的樱桃,亲自到水果店一粒一粒地挑选。王老师不仅关心我,而且还时常关心我女儿的学习与生活。我女儿在日本留学期间,王老师多次打电话问候她。我女儿回国后,王老师又百忙之中抽空专程为她接风洗尘。王老师在我身上花了太多的心血,而我只是他千百名学生中的一个普通弟子,却让他如此悉心牵挂。我真的很感动,大爱无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对恩师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其实,在我们学院,像王老师这样的教师还有许多,他们都像亲人一样关心、支持着我。尤其在我生病期间,院长叶松荣教授、书记骆积强教授,以及院领导班子和许多在职与离退休的老师都经常来慰问我,关心我的身体状况,减轻我的工作量,关照我的生活等等。那无言的情感,如亲人们的殷殷深情,给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持,让我从病痛中走了出来。可以说,老师们的关爱,是我的精神力量,也是我战胜疾病的坚强动力。

回首20多年的工作历程,尝尽酸甜苦辣百味。像亲人一样帮助过我的老师还有许多许多,无法一一提及,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像老师们一样,更多地去关爱别人,并将老师们的爱心和精神不断传承下去。当今社会,智者生存,唯有向学,躬行实践,方能不负众望。我将带着感恩之心和老师们的厚望,去开启新的征程,奋发有为,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以谢众恩!

(李向京音乐学院1986级,教授)绿叶对根的情意——记曾民勇教授二三事◎莲荷

大约是两年前,有一天民勇老师给我们来了个电话,让我们几个人到他家一趟。那时,他刚退休不久,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已经很少到学校。当我们到他家时,他刚服完药,正靠在藤椅上休息,脸上带着倦意。我们关切地问他最近身体怎样,他回答道:“还好,还好……”声音低沉而略带沙哑,“今天找你们来,主要是想问问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的准备情况,看看是否还需要帮助做些什么。”当他听说准备工作总体还比较顺利时,倦意已完全退去,讲话的音调似乎也高亢了许多,脸上还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记忆中的那一位睿智、务实、充满人格魅力、令人敬重的老师、校长的鲜活影像仿佛又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同类推荐
  • 我的名字叫王村

    我的名字叫王村

    在一个线性时间的来龙去脉中,范小青以中庸的力度打开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哲学,一个是现实。极简的故事主题:我丢失了弟弟,我又去寻找弟弟。故事叙述中,患有智障的弟弟恰如龙卷风,把所有人物都裹挟了进去。丰富庞杂的情节,循环往复的纠结,谵妄无休的盘诘,把故事的迷径写得海咸河淡,温度适中。独到的以萤火之光起笔,以一片废墟灰烬收山,显示出作家卓越丰稔的艺术功力。
  • 荣宠来去,我自倾城

    荣宠来去,我自倾城

    为了争夺爱情她们勾心斗角、费尽心机,阴谋与算计,痴爱与怨恨,执着与从容,一座金牢笼,千年红颜梦。在惴惴不安与寒冷长夜后,她们选择了释然,而非继续惦念。一朝醒来,青丝已泛白。金雀钗、玉搔头依旧华美,却终究成为梦中一场宿醉。比《甄嬛传》更虐心、更真实、更感动的后宫情仇,新一代古典文学小花旦秦弋天最新力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的出版,旨在展示当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典读本。
  •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

    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中国南极科考历程及其昆仑站建站始末的纪实文学。《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受到《十月》杂志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际极地年中国行动计划的委托和支持,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鼎立南极:昆仑站建站纪实》记录并揭示了中国年纪科考历程及其惊世成就,堪称首部全面反映昆仑站建设始末的纪实文学。作者在亲自采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后,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严谨而又生动的笔触对南极内陆考察的重大成就——格罗夫山地考察、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以及在冰穹A建立昆仑科考站,进行了客观的全景记录并深入解析。
  • 独坐

    独坐

    汪老被誉为最有人情味的作家。他的散文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皆因从他的文字中可以找到面对生活的雅趣,可以安抚疲惫的心灵。汪老生前最爱一人独坐沙发上东想西想,他的许多文章由此构思而来。因此,此书取名《独坐》。本书分为四部分:忆旧、遐想、闲说、文谈。全新的选本,独特的插图,为书营造了最美的气场。
热门推荐
  • 秋千

    秋千

    [花雨授权]可惜命运无常,等到想回首的时候,一个已经离去,一个远渡重洋。成长是一个慢慢找回真我的历程,她一天更比一天知道自己心的方向。她不要这样收场,包袱款款立刻跟上,因为没有他的天空她没有兴趣飞翔——
  • 那一抹笑颜

    那一抹笑颜

    ——她叫刘子漾,很平凡的大学生和每个女生一样有时冲动热血,有时冷漠理性,平凡中不经意透着善良。这样的她居然穿越了,究竟爱人和被爱她会选择谁?温文尔雅的男仆?冷漠孤傲的王?还是...爱情究竟是什么东东,只叫人生死相许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家群英传

    道家群英传

    胶东碧海首推《道德经》,其中道理玄妙,似懂非懂,犹如混沌;而碧游宫则对《列子》一书极为推崇,御风而行更是碧游宫开山以来最为精妙的武学,像是风迎翩翩而落的轻功,便是由此;凌月飞宇则视《淮南子》为祖传经学,因而其武学一路要么威力极大,要么独树一帜,像是风云双剑。其根源便在其中;而天江受铁纵影响,想当初听铁纵所讲:“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 足球之天之骄子

    足球之天之骄子

    高考完的一个草根足球业余爱好青年,因为偶然机会获得特殊能力,借此试训当时中乙球队,从此帮助俱乐部球队升甲、升超、自己也成功留洋、入选国家队,成为国际足坛闪耀的足球巨星,造就一段传奇。
  • 天谕传说

    天谕传说

    公元前7770年,诸神陨落的中原大地,神兽龙马突出洛水,背负石刻河图,神族后裔人族伏羲观之三载,一手画天,一指割地,遂创八卦奥义,开创了五帝盛世,石刻河图亦被后人称为天谕之石,从此,人、妖、鬼三族鼎立。人族在天谕之光的普照下,空前强大,出三圣,历三朝,直至公元前771年,鬼族联合人族奸细发动了战争,中华第三王朝西周灭亡。继诸神大战之后,人族迎来了长达55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五帝后裔,大秦之子,突乱世崛起,横扫八百诸侯,统人族,联妖族,退鬼族,筑万里长城,开河西走廊,建立了中华第一帝国。庙堂阴谋不如饮马黄河,江湖大道怎比佳人倾城!乱世之后,故事才刚开始。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参天台五台山记

    参天台五台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封天

    异世封天

    手掌上方则为天,翻手覆云则为地。我若要有,天不可无。我若要无,天不许有!暗夜宫内门天才弟子,因修炼走火入魔,经脉爆炸,时空穿梭,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苏炎带着他的金手指“玄天宝玉”来到了这个世界。在这万族林立,诸圣争霸,神奇莫测的无尽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
  • 紫蔷薇之重生守护

    紫蔷薇之重生守护

    那时,她患了癌症,检查出来时已癌症晚期;那时,他家破人亡,走投无路时他已选择死亡。两个相爱的人,因为怕连累对方而含泪分离,在海的两岸双双自杀,也许是上帝跟他们开了个玩笑,让他们在千年之前重生。这一世,他们是否能相认并且相爱?
  • 穿越未来时空异界生

    穿越未来时空异界生

    女主从奇幻大陆穿越到地球4028年,结果被遇到的特种部队收养,组成了自己的小队,名声响彻整个世界,让人闻风丧胆。可是在执行任务中意外收获跟屁虫一枚。从此到哪都能遇到他……“你怎么在这,赶紧回去!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某枚宠妻狂魔委屈的说:“怎么?染染嫌弃我碍事吗?我可是很有用的。”某女翻了个白眼说:“有用?帮我们吸引敌人让我们赶紧结束任务吗……”某男想了想认真的说道:“这个主意不错,可以试试,任务完成了就可以抱着我家染染睡觉觉了。”某女老脸一红,遭到了集体队员的鄙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