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5400000034

第34章 师道传承(13)

“我个人觉得名校和非名校学生的差别不大,相对来说,名校培养的学生成材率更大一些。”姚建年说,目前名校、非名校都是按照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名校、非名校在达标教育上差别不大,“就读于非名校的学生更应该有坚强的信心,更加努力,也能实现大理想。”

回想大学时光,姚建年的记忆依然清晰。

“我们77级同学年龄差距很大,我算承上启下吧。”姚建年说,当时学生学习特别刻苦,到了很晚,图书馆里依然坐满了苦读的同学,“大家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努力学习之余,姚建年还坚持锻炼身体,在校期间他是校排球队队员,坚持每天拿出一个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1992年,姚建年到日本攻读博士,期间,他在《自然》上发表了《三氧化钼薄膜的可见光变色效应》的论文。这篇论文是无机半导体薄膜光致变色材料领域中发表在《自然》上的第一篇文章,直到几年后,美国再生能源实验室才又发表过一篇,这一成绩引起学术界对姚建年的注意。

1994年,姚建年回国到感光所做王宽诚科研基金项目。听了当时还是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的路甬祥的一番鼓励的话后,在日本留学和研究8年的姚建年对国内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国家在快速发展,尽管一时科研条件不是很理想,但有些困难只是暂时的。“后来的情况也印证了我最初的判断,选择回国做研究是对的。”

1995年,姚建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觉得可以开始做点事了。同年8月,姚建年从日本回国,开始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回国后,感光化学所给了姚建年一间30多平方米的空房子,他开始筹建自己的实验室。姚建年从原感光所副所长陈萍老师那里“转借”到一个南开大学的研究生,就这样一个导师带着一个学生开始了研究工作。

实验室筹建伊始,因为买不起实验设备,他就和所里别的实验室共用,为了省点经费,他也曾到所外去做实验。姚建年的研究领域是化学中的物理化学分支,这一理化学科交叉背景也让他在克服实验困难时派上了用场,他后来的科研工作也从中受益匪浅。

当时感光化学所所长佟振和,把姚建年和几个从国外回来的学者组成一个“青年实验室”,由姚建年任实验室主任。通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一支精干的研究梯队。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在这一领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1995年8月到1999年4月,姚建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室主任、所长助理。1999年4月起至今,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0年4月到2008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起至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多年来,姚建年一直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

如今就业时,招聘方越来越看重求职者是否为名校出身,更有不少好单位打出“非名校不录”的硬性标准,这让不少地方院校毕业的学生一声叹息:大学4年努力又如何,入学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姚建年成功的例子给非名校的大学生带来了精神上的鼓励——只要自己努力,就算非名校也能取得大成就。

“现在学习条件好多了,希望年轻人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采访最后,姚建年寄语道。

(人物简介:姚建年化学与化工学院1977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供稿)彼岸的灯塔——记我的导师黄汉升教授◎方千华

1995年,来自闽北农村的我,幸运地考入了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后又有幸留在学院工作,在学院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下,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头几年,学术研究对我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大洋彼岸,在一头张望的我盲目而胆怯。正是我的导师,国内体育领域的著名学者——黄汉升教授,在我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给了我勇气与鼓励,让我一步一步走上学术之路。他就像矗立在学术彼岸的一座灯塔,用他的光明照耀和引导着我,督促我一步步地靠近学术与理想的目的地。终于,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竞技运动表演论》获得了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它既是对我学术研究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老师倾其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扎根母校,勤奋学习工作十余载,我收获了殊荣,更是收获了老师浓浓的关爱与祝福。回首走过的学术道路,我感受良多。

学术之路是艰辛的,但是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是快乐的。现在回想起来,师生之间的学术默契与信任,不仅是完成高质量博士论文的重要保障,而且还让我端正了对学术研究的看法和态度,不再认为它是一项枯燥、艰苦的工作,而是一种充满新奇和愉快的生活。

攻读博士学位阶段是我学术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黄老师,深深体会到他“治学严谨、谦逊宽厚”的人格魅力。记得黄老师曾经说过:“除了名师出高徒,我更相信严师出高徒。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在业余时间产生的。只有刻苦努力,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成就,这与体育的拼搏精神是一致的。”在我印象中,黄老师除了严谨、严格,更多的是严厉。在博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前,他要求我们在开题之前必须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和相关书籍,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要是我们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必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这使我们不敢马虎、松懈。在选题上他同样严格,要求我们每人要拿出两三个选题,并阐明自己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要是准备不充分,同样要挨批。当我们的选题思路基本符合他的要求时,他就会根据各人的基础和条件,帮我们从中选一个最适合的选题并鼓励我们大胆做下去,让我们吃下“定心丸”。我的选题偏重理论性,有的老师认为理论性太强,挑战太大,可黄老师却说:“‘竞技运动表演论’是一个理论性强的现实命题,考虑到你研究基础及知识结构,我认为该研究是适合你的。”正是有他的鼓励和肯定,我才敢放开步子,大胆地坚持自己的选题。博士论文选题确定后,黄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要耐得住寂寞,全身心投入做好它。

黄老师具有丰厚的学识与广博的视野,当我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他几句高屋建瓴的启发,便让我豁然开朗。还有他那高度的责任心和不辞辛劳的精神,更令我敬佩和感动。他平时政务繁忙,但仍然百忙之中抽空仔细审阅、修改我的论文。他白天忙工作,晚上叫我过去讨论论文,我都不记得去了多少次,每次去都被他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有一次,他给我指导论文时,我听他说话鼻音很重,又看到书桌上放着感冒药,才知道他患了重感冒,当时心里深受触动。想着老师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我深感自己做得很不够,心里很愧疚,总觉得给他添麻烦,占用了他太多时间和精力。感动愧疚之余,我也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更好、更快地完成论文。

黄老师的一句教诲常常萦绕在我的耳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术的道路是艰辛的,要获得学术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谨遵老师的教诲,为了搜集充足的资料,攻读博士期间,我每个学期都要到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直到现在,我时常还想起住在国家图书馆招待所那段艰辛的日子,想起当时从北京搬回福州的装满资料文献的沉甸甸的两个大纸箱。正是老师的这句教诲,让我领略了科学领域的丰富与博大,深刻感悟到知识基础与学术资料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学术之路的艰辛。

我的博士论文《竞技运动表演论》就是在这样艰苦地搜集资料,及与黄老师数不清的讨论与修改中完成的。当我把35万字的初稿交到黄老师手上时,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后与老师一起几经修改,最终定稿,该文送审后,其创新性得到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当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的消息传来,我喜出望外。获奖后,黄老师对我说:“对顶尖大学来说,这个奖也许不算什么,但在我们学校影响很大。这是继2002年后我校再次获此殊荣,也是全国19所体育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第2篇获得该奖的论文。”我深深地了解他话里的一番深意,在对我给予肯定的同时,也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鞭策着我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奋进。

黄老师不仅仅对我悉心指导,对其他学生也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他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记得我刚进入博士学习阶段,老师就让我研读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相关经典著作,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师弟王琪曾回忆,刚入学不到一个月,老师得知他在本科时修过英语双学位后,让他翻译一篇英文文献,他如期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几个月,老师又陆续交给他几篇翻译任务。在第一学期放假前,老师又把一叠厚厚的英文原版文献的翻译工作给他当寒假作业。他至今仍难忘和感慨那个漫长的寒假,夜以继日地查找生涩的英文专业术语,阅读大量体育科学各学科的专业知识,翻译长、难句。当他按时把翻译好的文献交给老师时,老师欣慰地对他说:“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这段时间又翻译了一些国外文献,对国外体育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你对研究西方体育科学有兴趣吗?”师弟这时才突然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一直在默默地引导他进入西方体育科学这个研究领域。这为他后来选择“西方体育科学发展史论”作为论文选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宋词是一朵情花

    宋词是一朵情花

    拈一朵情花,呷一口词香。绝情谷,断肠崖,世间生死相许,唯有情花。她凝霜含露,鲜艳旖旎,绽放在寡情薄意的深谷,所有中了宋词之“毒”的人,莫不掩卷深思,潸然泪下。即便如此,还有万千才子佳人前赴后继地飞奔在约会宋词的路上。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她的毒。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宋琳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宋琳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

    《烈士重生》的作者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从开掘、塑造“一个湮没在历史烟云中的河西马倌”着笔,艺术地再现了一群来自河西的铁血男儿,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新中国建设创造出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以文学形式为河西人民树碑立传,使作品有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情诗:<雅歌>赏析

    所罗门的《雅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爱情诗歌集之一,作者是公元前960年登基的以色列王所罗门。历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文人雅士对《雅歌》进行了许多美好的解读,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但《雅歌》真的只是在讲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爱情吗?
热门推荐
  • 双枝生

    双枝生

    风云际涌,强者为尊!晨光微曦,她站在悬崖之上,微微侧头:“紫美玲,我赤岚在此发誓,只要你生死不弃,我必以命相随!”正在擦拭武器的手顿住,抬目远望那镀光的林海,长叹一声:“那句话是‘只要你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顿了顿,侧目,“何况,你算哪根草啊,也配跟随我。”长剑出鞘。“铮——”神兵相接。紫美玲笑了,你当然不配跟随我。你应做的,是与我一起傲视天下!天下,我们的天下!
  • 重生太古时代

    重生太古时代

    这里是强者的天堂,弱者的地狱。成魔成佛一念之间
  • 神级浩劫系统

    神级浩劫系统

    所谓浩劫便为末法时代,也意味着新世的发芽,作为它的代理者——叶龙又会怎样呢?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一步步走向深渊,或许,还有希望……
  • 不能陪你走到最后

    不能陪你走到最后

    爱被时间悄悄偷走,像手心的流沙,拥有不过只是刹那,瞬息间便随风飘散。是不是爱情到了最后会变成枷锁?是不是相爱的人分开后便无话可说?是不是时间能改变你我的所有?那么很多年后,你还会不会爱我?如果时间真的能将所有伤痛抹去,为何我用尽一生还是无法将你忘记?慕容翎:即使能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逼你放手,如果我们的爱注定没有结果,不如坏人就由我来做。所有的伤痛难过,由我一个人承受。江楠:对不起,请原谅我不能陪你到最后,算是我任性的要求。
  • 超凡脱尘

    超凡脱尘

    无尽的苍茫大陆上,人命如草芥。这是一个与人斗、与天斗、与神斗,最终发现依旧受到天地限制。乱世将起,谁能逃出这天地牢笼!超凡脱尘!
  • 机能神威

    机能神威

    来自一个机甲战斗渣渣的逆袭,全是机甲战斗的世界,你喜欢吗?
  • 带着万能系统玩耍诸天

    带着万能系统玩耍诸天

    一个贱人带着一个系统在诸天万界玩耍的故事
  • 火神奥义

    火神奥义

    亿万年前,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传至今日,修仙修道之人不计其数,如今却有上古一脉默默的流传了下来,并且拥有超凡的能力。主角体内蕴含火焰力量,踏上火神修炼之道,最终突破至高绝对温度,证悟究极奥义,向世人打开了神界千百年来的秘密。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九尾之争

    九尾之争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类已经生存数千年了,而还是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就像异能特技或者长生不老,一直存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