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5400000053

第53章 岁月如歌(6)

劳动中,班组织之间、同学之间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竞赛,谁也不愿意落后。这可是一次大型的集体活动,正是锻炼、考验我们的时刻。入党积极分子更是一马当先。秋收回来,1960年12月,我们年级党支部就发展了第一批党员,我荣幸地成了其中一员。

学雷锋

1963年3月5日《人民服务》、《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手迹:“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总理的题词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我们都把雷锋生前喜欢的四句话作为座右铭——“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我们还把这四句话称为“四季歌”。

学习雷锋活动中,大家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挤劲和钻劲,挤时间,刻苦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我们年级还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大家争着打扫公共卫生区,打扫厕所,倒痰盂。学习上互相帮助,结对子,一对红。我们干部还组织“志愿者”到食堂帮厨、做卫生。当时化学系在华南地区,是单独的食堂,管理员赵加胜先生,对我们的活动很支持,很满意。

学习雷锋活动中,我们年级党支部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共青团化学系分团委也发展了一大批新团员。我记得,我们班的温福元同学就是那时入的团,后来他还被大家推选为班级生活委员。

表决心

4年中,我们还经历了3年的困难时期。同学们都能“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与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共渡难关。4年时间很快过去了。

1964年6月,我们140多位同学毕业了。毕业分配动员报告之后,同学们都行动起来,买红纸,写决心书,感谢党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人民给我们助学金,人人吃饭不要钱。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同学每人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5元的零用钱。整个图书馆挂满了我们的大红决心书。大家表示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个革命的螺丝钉,党把它拧在哪里,就在哪儿闪闪发亮,永不生锈。我们响亮的口号是“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毕业分配结束,我们这一届140多人,分配到教育系统的不多,大部分分配到企业(像省电力厅就去了30多人)。省委组织部去了3人,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留校3人——胡炳环同学到高分子研究室工作,余好利同学到政教系任辅导员,我留在化学系任辅导员。另外,还有1位同学考上甘景镐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他是章文贡同学。

(黄垂权化学与化工学院1960级,副教授,曾任化学系副主任)岁月留痕

◎陈恭椿

光阴荏苒,白驹过隙。离开福建师大46年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变成了古稀老人。2011年8月中旬,福师大1965届英语专业老同学第一次回母校相聚,大家把当年许多陈情旧事拿出来热闹一番,勾起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当时在母校的学习生活,犹如发生在昨天,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时光飞逝,但毕竟岁月留痕。1962年开展全国人民学习雷锋、学习解放军活动,外语系也成立了民兵组织,开展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的活动。当时政治辅导员邹仕恭老师是民兵组织的总负责人,我是学生中的负责人之一。外语系里许多活动都以民兵组织形式出现。

那个时候开展各种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组织。比如举行半夜紧急集合、急行军等等。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我半夜吹哨子,“嘀……嘀……嘀……”,“紧急集合啦”,同学们在沉睡中被惊醒,快速穿衣服、穿鞋子,急忙顺楼梯而下,到指定地点,以班级为单位集合。看哪个班集合得快,人数到得齐,队伍最整齐,最后都要进行讲评。紧急集合,事先不通知,同学们没有思想准备,往往洋相百出,狼狈不堪:有的只有一只脚穿袜子,有的鞋子穿错,有的衣服扣错纽扣,个别女同学甚至急得哭起来。可是,谁都不想影响班级集体。特别是我班归国侨生简梅娘同学,一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子,紧张得不得了。有一回甚至出现四肢僵直,手捏拳头,口吐白沫的状况,吓得我们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身强力壮的大个子陈永华、黄振山等同学急忙用担架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是因为过度紧张引起的,很快就没事了。后来,我对梅娘同学说:“以后半夜紧急集合和急行军,你就不要参加了。”但是,她集体观念很强,不愿被特殊照顾,坚持要参加。这样,我只好想了个办法,特别给她“照顾”,要紧急集合,提早给她一个人告知,要求不对别人讲。此后她听到紧急集合的哨子,早有思想准备,就不再那么紧张了。

到大二时,宿舍从麦园路搬到长安山,与中文系宿舍为邻,共用浴室和食堂。外语系同学去食堂吃饭前,先要在宿舍楼下排好队,然后唱首歌。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可思议,像我这样五音不全的人,居然敢大胆出来指挥大家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或《打靶归来》。不过还好,同学们一点也不计较,竟让我顺利过关。大家唱完歌后迈着整齐的步伐,意气风发地走向食堂。有的同学饭后帮助食堂擦桌子和洗地板。后来改为只集队,免唱歌,而且由各班的班头,如谢子雄、王金亮等同学轮流召集整队。

大三时,福建省军区要检阅福建师院民兵工作。我系二、三年级以民兵名义挑选一至两百人组成一个大型合唱团,共选唱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几首歌曲。花了几个月时间练唱,由我负责召集,高京翼等同学负责教唱,京翼、淑容两同学朗诵,学妺颜雪卿负责指挥。经过刻苦练习,精雕细琢,终于以饱满精神,参加了在物理系竹蓬大礼堂举行的向省军区民兵检阅汇报晚会演出。成功的演出,获得省军区首长的称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年参加各种民兵活动,使我受到十分难得的锻炼。毕业后,无论在学校教书育人或者在党政机关工作中,总是认认真真干活,清清白白做人,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这都得益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

沧桑岁月,悠悠流逝。但母校学习生活难忘。这些星星点点的回忆就是经历时光的冲刷后留在心中的记忆。母校的学习生活,叫人怀念,母校福建师大在我心灵深处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

日月交替,斗转星移;潮起汐落,寒来暑往。然而校园往事却永恒不变,师长们的培育之恩永留心中,这一切都将陪伴着我,直至永远……

(陈恭椿外国语学院1961级校友,曾任厦门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函授课本的哺育之恩◎叶存铃

函授课本,金字招牌;春风化雨,学以致用;峥嵘岁月,记忆犹新;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回叙人生发展征程,献给母校105周年华诞。

夙志

素存桑孤蓬矢之志,1962年我终于考进福建师范学院函授部中文系,有了人生发展的新起点。从此,“跬步不休,跛鳖千里”。

但是,函授学习,山南海北,我不能受校园水光山色陶冶,也无法陶醉于校园图书馆的浩渺烟波。事在人为,我节衣缩食,购买教材所涉及的一些作品,还搜集其他高校的同类教材,终于有了自己小小的资料室。不管怎样,能在学海泛舟,其乐陶陶。

祸从天降,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一伙人来我的宿舍查抄图书资料。他们扑空了,问罪:“黑材料转移到什么地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我招供:“书被我挑到废品收购站收购,仓库满了,收购站不收购。我没有力气挑回来,把书扔在小巷里。”

我庆幸自己抢先一步,转移书籍,四处寄存。我把4年来所读的全套函授部中文系课本(下文简称为“课本”)和相关的重要资料,装满两大箩筐,托亲友藏到城郊的农舍。在进村时被人发现,马上有人上门盘查。亲友辩解:“城里处处有旧书烂报纸,顺便捡回来生火。”那些人翻翻看看,自讨没趣走了。“课本”安然无恙。

我劫数难逃,被下放山区。丢弃家具杂物,我只带“课本”和一些资料走了。在云雾缭绕的白云山之巅,白天在梯田里劳动,晚上在油灯下读读写写。我运用“课本”的知识,经常写文章,反映农民抢季节,修水利,减灾害,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农闲时,我常到学校听课,了解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状况。

“处处留心皆学问”,“课本”引导我深入生活,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吸取养料,丰富和更新知识。

发展

雨过天晴,吉祥止止。我回教师队伍,先到中学任教,再到小学任职,后到原福建省宁德师范学校任教,担任原福建省中等师范学校语文中心教研组组长。在几个岗位,我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书本知识作为一种间接经验很重要。“课本”给我提供比较系统而又比较完备的专业知识,在中小学,我才能从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到高三年语文,在中等师范学校,我才能从语文教到教育学等专业课。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才能又取得直接经验,增长才干。

面对课堂教学实际提出的问题,我主要从教材建设和教研两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在教材建设方面,在我看来,“课本”实际上成了不同类型教材的范本。教材有别于学术论著,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和函授高等教育的教材又有区别。母校函授高等教育以教育质量高著称,原因之一就是有较完备的教材,落实培养目标。对此,我有所领悟,并让我有所借鉴。在福建省教育厅师管处的领导下,我参加了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材编著。1979年至1997年先后在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建设方面,包括中等师范、高等师范和成人高等教育,共主编、参编、出版《小学语文教学原理与方法》等4本教材。在中师语文教材建设方面,主编、出版《儿童文学阅读和写作》等选修课教材3本。在教育学教材建设方面,1988年我还主编、出版了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教材《复式教学基础》,1991年又编著、出版了福建省中师教材《小学复式教学法》。1985年,还编辑、出版福建省中师补充教材《小学语文教学录像系列片》。

其次,在教研方面,我的服务对象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就成了我的研究方向。从1986年至2001年,我出版了《听说训练》、《小学生的语文训练》、《小学语文句群训练例谈》、《小学作文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艺术》5本专著。

此外,在教育杂志和书报发表了270多篇文章。

在我探索登攀时,福建省教育厅、宁德市教育局和原宁德师范学校,始终给我指导帮助和鞭策鼓励。我被评为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宁德市拔尖人才,被原国家教委聘为中师语文教学大纲审查人员,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5年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奖一等奖。《中国教育报》等19种书刊报纸介绍我的事迹和语文教育观。

奋进

1999年退休后,我仍心系杏坛。我花了7年时间调查了解家庭教育的状况,探索家庭教育问题。在研究、探索之际,我记起50年前函授部老师讲课的内容:“茅盾同志说,小小说是一种自有个性的新品种。”我找出当时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组编的“课本”《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翻开第124页,还看到“……小小说,形式短小轻便,容易抓到稍纵即逝的新事物,及时地描绘出来。”但是,这辈子我没写过小小说,67岁才学习写小小说,行吗?经过3年的努力,我终于写成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微型小说集《心灵的保育》,20多万字,2011年8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礼赞

儿时上学,视课本为敲门砖,分数才是命根,一升级就把课本报废。然而,我对“课本”却十分珍爱,至今仍放在书橱里。俯仰之间,已珍藏半个世纪,弥足珍贵。纸张变黄了,那是时光流逝的见证;书页破损了,那是手不释卷的结果;字里行间布满圈点杠子,那是钻研思索的标志。“课本”是我人生发展的乳汁。半个世纪以来,“课本”从未对我断过乳,与我形影相随,呵护我一生。我贪婪地吮吸,练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翅膀,扶摇直上,翱翔苍穹。

恩同再造,铭感五内。

(叶存铃文学院1962级校友,宁德市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红烛的遐思

◎陈茂苍

日来停电,与烛为伴。更深人静,眼前的烛焰格外可人。披阅文案时,居然走火入魔,对烛痴迷。

红烛给人以光明,用的是心血和生命。烛泪淋漓,燃烧,想必是很痛苦的。然而,它终不背弃信念,璀璨的光焰,该是它所追求的至善至美的境界吧。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这的确既形象又贴切。点燃自己,照亮别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这自然赢得世人赞誉。为师者的头上,便都顶着炫目的光环。有人说:每一部不朽的书里,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我认为,不朽的灵魂,大多缘于师者的烛照。

同类推荐
  • 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

    只余剩米慢慢煮(种田山头火俳句300)

    本书是日本自由律俳句代表诗人种田山头火的俳句精选集,其俳句不羁于传统的五—七—五音律,正如其生命不拘于世俗,自由迁徙。山头火的俳句,是延绵无尽的青山、秋雨、鸟与花,繁复的自然意象折射着他对禅与道的理解,同时也关乎生命的冲动——孤独与乡愁。本书从山头火的代表作《草木塔》和诸多俳句集之中遴选俳句300首,辅之以日语原文及注解,以助鉴赏。
  • 生命的层级

    生命的层级

    “我们相遇时,我三十二岁;她去世时,我六十二岁。这三十年,她是我的生之所在,心之所向。”每一个爱的故事都是一曲潜在的悲歌。巴恩斯把所有作品都题献给了爱侣,而这次却再也无法得到她的回应。在这部极其私人的作品里,他以罕见的坦率讲述了自己人生中唯一的故事,关于爱与失去的悲伤故事。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巴恩斯对爱侣的深情哀思,也承载着他对记忆和存在深刻的省视。
  • 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

    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

    《理想青年》《读写指要》《西学门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三书”。《理想青年》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一。《读写指要》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二,与青年人谈如何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西学门径》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朱光潜先生文章选集(共三卷)之三,与青年人谈如何学习西方语言、文学和艺术思想,吸收西方文明,“极力培养中国文化之生命与元气。”朱光潜先生自幼熟习古典文学,大学留学海外,洞悉西学门径,在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方面,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而又同时与国内青年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于是常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讲给青年人听;积极引介、翻译外国经典文学、美学作品,写成文章与青年人分享。本书围绕“西学门径”主题进行编选,文章分为“渊源有自”、“译读之间”和“自铸新词”三辑。
  • 公案中的世态(大家小札系列)

    公案中的世态(大家小札系列)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由宋话本公案类演义而成,盛行于明清。本书对公案小说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讨,并借鉴社会学、法律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这一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以及作品做简要精彩的评点,堪称一部极简的公案小说史。全书文字纵横开阖,却绝无学术作品的艰涩难懂,极具普及阅读价值。
  • 莫泊桑作品选

    莫泊桑作品选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热门推荐
  • 星空就在那里

    星空就在那里

    许多年轻人向往都市,在他们眼里,都市生活才是他们毕生追求,如果回到小城,你会发现有那么一群人,虽然在世间的某个不起眼角落,却依然奋斗不已,每个人都很努力的活着。
  • 聊斋志异(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聊斋志异(部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名著书系)

    《聊斋志异》是一部的奇书,也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奇书。全书借他人之口,以至神、仙、鬼、魅、狐、兽、精、怪之口,道出一个天经地义,人人应该享有,往往又百般坎坷,千般险阻、万般无奈的“情”来。让人感叹不已。
  • 作为一个大佬

    作为一个大佬

    (转世+揭示前世+修真)巫欢,巫族第一人。传说中的史上天资最高者。她冷酷无情却给了当朝圣上纪南淮一个机会,一个让自己爱上他的机会。纪南淮怀着目的接近巫欢,在巫欢惨死时方才悔恨。转世而来,是否还能再续前缘…(精彩片段阅读:巫欢被绑在刑台架,身着一身暗红色的长衫。在熊熊大火中,巫欢抬起头,勾着嘴角似笑非笑的望着当今圣上。“圣上啊,我愿永生永世我们不再相见。”再度睁眼,巫欢来到了下一世。)
  • 初恋这样的小事

    初恋这样的小事

    故事平淡,文笔泛泛。自己经历的短篇小说,初恋这件小事……
  • 灭生之门

    灭生之门

    推开它,你就能得到力量。它,是打开新世界的们。推开它,你就能获得永生。它,在等待着你的到来。吴峰无意中来到异界,置身于阴谋之中,一路斩断枷锁,当迷雾被揭开时,他竟然是?!...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奔向阳光

    奔向阳光

    死亡并不是终点,生命总会找到出路,不论以任何形式、付出任何代价!
  • 灵探事务所

    灵探事务所

    一个专门给鬼魂办案的侦探,办案全是靠猜。而偏偏他又猜的准,究竟是运气使然,还是能力超凡?让我们走进他的心里分析世界。
  • 星之时空

    星之时空

    一个另类的修真,一个个突如其来的遭遇,一次次惊险的冒险,在二十四个时空中,刘涛是否能修炼极致,飞升永生?
  • 重生之凤格难当

    重生之凤格难当

    有人说将军府嫡女狠辣无情,颜清幽只是笑了笑,不屑一顾。感情这种东西,早在上辈子就已经被那些狼心狗肺的渣滓耗光了。重活一世的颜清幽早已不是将军府那个娇弱的大小姐,而是从地府爬回来的夺命修罗。只是为何有人居然还看得上一身戾气的自己,还不止一个。呵呵,本小姐可没时间和你们玩儿这些情情爱爱的小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