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45400000083

第83章 校园剪影(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搬进师大教工宿舍,师大校徽也改了,据说是恢复高考后首任校长、时任校党委书记范公荣题写的“福建师范大学”字体,内容由4个字变为6个字,外观也从宽短变得扁长些。由于我在学校办公室工作,记得当时换领校徽时我领到的是“0013”号。这时除了学校通知要戴校徽,我在校内上下班就逐渐少戴校徽了。不过外出时戴上它,我又发现它还有一个功用。一次我陪同校部一位部门领导出差上海,住进华东师范大学招待所,晚上这位领导探亲访友去了。那时招待所没有电视机,我一个人就在华师大校园里走走,时近年关,十分寒冷,不能多待。当时走着走着,看到前面一座楼灯火通明,人挺多的,原来是图书馆,我戴着校徽跟着人流往里走,把门的看一下,就没有看出红校徽的前两个字不一样,这样我在图书馆看看杂志、翻翻书度过一个寂寥的寒夜。还有几次在非探视时间去福建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探视病人,我与同事一起戴着校徽,也很顺利挤开门口等候的人群,值班人员以为我们是“福建医科大学”教师来工作或带实习生来,在拥挤的场合,他们没有注意到红校徽的中间两个字不一样。

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辗转联系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学家、著名书法家赵仆初先生为师大题写校名,随之校徽也改用赵先生的字体一直沿用至今。当时我还在学校行政办公室工作,这次换领到的是“0028”号,至今仍在手边,不过别针坏了已自己换过,不小心别上去容易挂斜了。前年学校迎接省文明学校复评,我又买了一面新校徽,比原来宽了、也长了一点点,也没有编号了。时光荏苒,从我进入师大30多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已将近退休年龄,以前的旧校徽不是毕业时交回或换领时学校收回,看来只有这枚旧校徽可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每当看到福建师大校徽,就会引发我许多的感慨与回忆。

(叶建鸣物理与能源学院1977级,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铅印,铅印!

◎陈希我

现在的《闽江》,已名副其实是铅印了。现在,只要会敲电脑,就很容易把文字变成铅印。也许正因此吧,文字也贬值了。

有的作家至今仍然拒绝用电脑,看起来好像顽冥不化的辜鸿铭,但即便是辜鸿铭,也有他的道理。比如那句“诸君心里那根辫子,要想除去没那么容易”,至今仍如雷贯耳。我呢,虽然已可算老网民了,可是在写作时,也仍然是离不开纸笔。我是因思维的缘故——思维飞翔的时候,笔是能支持“鬼画符”的,而键盘却不能,它必须敲出明确的字来。因为是“鬼画符”,所以文章既成,那些“鬼画符”的纸也丢掉了,以至于曾经有文学杂志需要我的手稿做封面,没有,只能去炮制一张,煞有介事涂涂改改,搞得比手稿更手稿。技术常常让假的更像真的。

但有的作家是因为珍爱手稿而弃电脑的。虽然当初也未必觉得手写的稿子美在哪里,但是现在濒临灭绝了,就觉出它的美了,甚至还有捍卫的悲壮。其实,当初爬格子,对写作者来说,绝对是苦差。成了名的作家还好些,至少爬得有结果。但即便如此,也未必有耐性,所以才出现由妻子或秘书抄稿的事。没有成名的,辛辛苦苦地爬,工工整整地爬,还不知爬完了,投出去,是否石沉大海。那时虽然有退稿,但是也难说的,即便是一来二去,也可能过了时效。那年代文学潮流一浪接一浪的,写得好,不如撞得巧,现在许多进入文学史的作家,都是撞了巧的。回头看看其作品,很一般的,但是人家代表了一种思潮了。所谓文学史,不过是文学思潮史。于是当初欲成名者,就用复写纸誊抄,同时投给不同的刊物。后来才知道这是愚蠢的做法:编辑看到你是复写稿,就知道你一稿多投,怎可能用?结果是连复写稿也泥牛入海了。

20世纪80年代,一根电线杆倒下来,砸死10个人,其中9个是文学青年。不被有头有脸的文学刊物理睬,就在文化馆刊物上自慰。大学里的文学期刊,说是学生练笔的地方,其实说是磨刀霍霍的阵地更为合适,随时瞅着登堂入室。这些刊物只是油印的,字是手刻的,我们学校的《闽江》也是。虽然主编陈章汉的仿宋字刻得十分漂亮,但仍然没有铅字的效果。那时候,文字变成铅字就有登堂入室的感觉了,是所有写字人的梦想。也正因此吧,到我接手《闽江》的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出现了:我要把《闽江》变成铅印的!

这可不是容易的事。首先是钱,要花更多的钱。当时《闽江》靠系里拨经费,要拿钱,当然得接受领导。可是我却天生目空领导,系里谢副书记很关心《闽江》,知道我接手《闽江》了,曾约谈我,我却拖着直到毕业了,也没去。这样当然就不可能向人家提出增加经费要求了。何况把《闽江》变成铅印的,多少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铅印不是谁都可以做的,就好像公章不是谁都可以刻的一样。只能偷偷做,做贼似的。当然也因为铅印不是随便可以做的,所谓铅印,也就只能是打字,即用传统的打印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在蓝色的蜡纸上。我记得自己那时揣着一摞稿纸,好容易说服了某系的一个打字员,私下付钱,她利用上班空闲和下班后的时间,做“老鼠工”。但是文学作品的文字不比文件、通知,难敲,而且文字量又那么大,她一边打,一边发牢骚,喊后悔,几次要甩手了。我只能连哄带求,心里长吁:我这哪里是主编,简直是“叫花子”!

终于打完了。题图和插图还是得用老办法,拿笔在蜡纸上涂涂画画。生怕画坏了,整张蜡纸作废,回头再找那打字员补打,又要折腾了。至少要再付钱,我们已经把《闽江》的祖产都败光了。

接下去的事更难了。真正困难的才开始,就是必须找印刷厂。原来是在校办印刷厂印的,按规定,只能给我们印手刻版。找其他工厂,谈何容易。在中国,一切都是国家的。搞定一个打字员尚且不易,搞定一个印刷厂,几乎是不可能,所以每每羡慕当初的陈然还可以印刷《挺进报》。好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经济放开了,单位也讲经济效益搞创收了。一个有背景的同学介绍了一个印刷厂,是部队印刷厂,但是没谈成。他们也不印,估计是没什么利润吧!走投无路之下,横下心来又回到学校印刷厂,说只不过是刻蜡纸和打蜡纸的区别。居然蒙混过关了。至今想来,也不知道怎么就被我蒙混过关的,也许是当时我太瘦了,面色苍白,经过折腾,更加弱不禁风了,让对方起怜悯之心了。

内页变了,脸也要改。中国人是最看重脸的。封面是我自己设计的。在蜡纸上刻当然不可能,特别是大面积的色块,只能采用版画。找了块木板,竭力刨平,磨光,在上面刻。一改原来的典雅风格,新封面简单而粗犷。甚至还一度要把原来的刊名题字去掉,在编辑部内部都起了反对之声,要知道,题字的是我们学校乃至全国学术界都有名气的权威。说到权威,我更不依了。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权威。当时孙绍振老师的威望也如日中天,但我就接受,还追随。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孙老师就是对权威开战的人,不唯权威,对一切权威发出质疑。现在想起来,孙老师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一个好老师,不只是给学生知识,给学生技术,甚至这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给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这是一把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任何知识宝库之门都可能打开。

当然质疑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不知道我毕业分配上的受难,是否就是我的离经叛道应该付出的代价,但是张口吃现成饭,给什么就吃什么,肯定安逸,并且还能源源不断,而一旦要掀翻宴席,你就把自己推到不可收拾的境地了。但那时我其实只是个文学青年,所谓反叛,也只是一个文学青年的反叛。思想者反叛,循逻辑,圆体系;政客反叛,有纲领,有行动;而写作者反叛,只是任性、捣乱。作为文学青年,我更热心于写作,自己写,所以在章汉还在当主编的时候,我因为编《闽江》占用了写作时间,想离开《闽江》。我的几乎所有心思,都扑在自己写小说上了。写好,给孙老师看,孙老师就推荐去发表。但杂志社认为思想倾向有问题,毙了;或者建议我改,加个“光明的尾巴”,或者把小说背景放在尚被认为是“水深火热”的台湾。我拒绝了。如此修改,无法让我自己说服自己——这就是写作者反叛的糟糕之处。所以直到大学毕业,我写的文字没有一个变成铅字。

我是非常想把文字变成铅字的,做梦都想,所以才那么热衷要把《闽江》变成铅印吧!为什么要变成铅印?难道就因为铅印工整、漂亮?那与其是工整,毋宁是划一;与其是漂亮,毋宁是正规——总之是意味着被体制所承认,意味着“权威”,就像千百年来读书人读书破万卷,只是为了金榜题名。尽管我反叛传统,但还是泡在这个“酱缸”里。中国文化是很功利的,无论是辛辛苦苦的孔子,还是明哲保身的老庄,都世俗得很。在世俗的屋檐下,理想的势能是很低的,精神的视界是很小的。

甚至还更低,更小。当初总认为,自己如此热爱写作,是怀着使命感。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总觉得有使命感,其实不过是想出人头地,比如想早早就成为少年的刘心武,或者想获得女同学的青睐,那年代有多少人手拿《收获》、《十月》招女孩子的眼睛啊!又有多少中文系的学生跑到音乐系、外语系,高谈阔论巴尔扎克、卡夫卡、存在主义,勾引女生!我虽然没这么做,还拒绝编辑部的利诱,但骨子里也未必是超然的。无非就是把“要”置换成“不要”,把追逐置换成清高,其实是硬币的两个面,一如女人无论是应允追求者,还是拒绝,内心总是欣喜的,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被爱。所谓清高,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使命感亦然。只不过,后来真的陷进去了,比如至今文学早已成了鸡肋,谁要是在恋爱时说自己爱文学,不但不能让对方倾慕,反可能让对方弃你而去,但不写已不可能了,倒真被那个“命”套住了,宿命。但这宿命,也许恰又造就了决绝,所谓使命,就在这样的决绝中承担了。

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是在毕业时的《学友录》上。每个同学用文字自我描述,铅印成小册子。我的自我描述被枪毙了,但是,我利用自己是《学友录》编委的机会,在去印刷厂校对时,又排了上去。我从小家住福州第四印刷厂边上,常跑那里玩,我能够比较迅速地在垒满铅仔的壁盘上找到我需要的字,其实也只有16个字:

生在娘胎,

长在狼窝。

心似天高,

身比地贱。

是真话,但也未免矫情。那年代的文字。

(陈曦,笔名陈希我文学院1979级,副教授)校园手机报的诞生

◎涂荣

每周三,手机彩信铃声如约响起,我便知道新一期的校园手机报来了。我们学校的校园手机报已创办两年了,但我依然怀着第一次收到手机报时的那种激动和喜悦。至今,我的手机里依然还保存着每一期校园手机报。因为珍惜,它记载了我们走过的路。

难忘的第一期

那是2010年3月9日,校团委的全部同志都挤在志勇的办公室里,对已经审定的稿子作最后的“装扮”。“这里最好用阿拉伯数字”,“这个符号改为星号更合适”,“条与条之间是不是应该空一行”……大家满怀着兴奋与期待,如同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激动。

现在看来,那期手机报的内容还比较简单,语言也比较官方,只有1张图片、4个栏目、10条信息、600多字。可这,却是我们辛苦了两个多月,小心翼翼迈出的第一步。

让学生直接听到我们的声音

一直以来,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们:从校团委,到学院团委、年级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再到青年学生,一共5个层级,信息的传递在不断衰弱甚至变形。全校4万多学生可能有很多无法直接听到校团委的声音。听不见声音,何谈什么引导、团结、带领?怎么办?

2010年初,团省委手机报的发行以及扁平化管理的理念一下子刺激了我。在1月份的校团委工作务虚会上,我们冒出了办校园手机报的念头,并立即展开调研,组建编辑队伍,联系通信运营商。

尽管已经是寒假了,我们几个人还在“折腾”。有时没办法,只好把碰面地点选在快餐店,几家的小朋友在旁边“大闹天宫”,我、志勇、少娟、承南、启思和扈妍同学等围在一起,逐项地论证、落实。我们想,既然要干,就要干好,就要“只争朝夕”,一开学就要把校园手机报给办起来。

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真的办起来了!虽然遇到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大,但实际效果也比预想的要好。同学们的欢迎、领导们的肯定和战友们的鼓励,让我们信心倍增,不断攻克难关,勇敢前进。

当时,我们比较担心的是:鼠标一点,2000条彩信就刷刷刷刷地飞出去了,万一内容有什么问题,追都追不回来!所以,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手机报编发的5道程序,也被戏称为“五重保险”:首先由校青年通讯社的同学进行采编,而后请校团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分别审核,最后试发给校团委全体老师共同把关。这5道关都OK了,才能正式“点鼠标”。

同类推荐
  • 内心的斑马

    内心的斑马

    《内心的斑马》是我社“散众丛书”之一,收录了作者苍耳的散文、随笔作品十余篇,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社会现实生活,以及世道人心等等,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显示意义。作品文笔沉稳、凝练,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刻细致的观察、思考,对传统文化的追思。
  • 国家的投影

    国家的投影

    本书作品的体例为散文随笔。字里行间跳动着青春之火,闪烁着军人应有的风骨与神韵。
  • 绝版的乡愁

    绝版的乡愁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文集,收录了作者关于乡愁的主题作品。何为绝版的乡愁?只因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独一无二的,思乡的心情也是无可替代的。作者将自己浓郁的乡愁,幻化为优美的文字,安抚尘世喧嚣中迷茫的心,触摸游子无处安放的灵魂。作者文笔清新质朴,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农村的眷恋与回忆,叫人读来感同身受。随着经济发展,乡村也在飞速发展着,记忆中的故乡离我们越来越远,由此而衍生出了浓浓的、绝版的乡愁。
  •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遇见你,在最美的流年

    爱上一个人,从来都是瞬间的情事,千人万人的芸芸众生里,她就在那里站着,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而他,一眼就看见了她,冰冻千年的心,突然在这一刻湿润如玉,温柔如水,桃花一样盛放,灿烂。没有徘徊,没有犹豫,没有想过要义无反顾地无可救药,也未曾打算海誓山盟到时地老天荒,只是,这一切都来得如此——天经地义。
  • 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诗鉴赏的读物。从金戈铁马到盛世太平,从故乡长忆到夫妻之别,从宫闱私密到百姓作息,一首首经典的唐诗佳作描绘出繁华如锦的唐朝盛世。
热门推荐
  • 一吻成瘾:冷酷总裁独宠妻

    一吻成瘾:冷酷总裁独宠妻

    被放养三年的落晴天强势回归啦!她,第一次见他就吐了他一身。第二次见面,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吻了她。从此一吻成瘾。“喂,冷先生我想我们还没有熟到可以接吻的程度”她愤怒的问他。“我没有跟你接吻,只想看看你有没有口臭”.....当有异性洁癖的他,遇上一根筋的她,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夏日:你是我解不开的心结

    夏日:你是我解不开的心结

    本来就是一场误会,幸福快乐的我们,却被自己缠绕成了一个死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狐仙影后

    狐仙影后

    一只小小狐妖意外穿越到2020年,竟然被星探发现,成为全能艺人?
  • 风砂苍华

    风砂苍华

    你问我是否喜欢你?我想说:是的!虽然你不是我的理想型,但喜欢上了就行。我没有别人的才华横溢,也没有颜值超高,但是往后的日子我会陪着你!
  • 少爷你别拽

    少爷你别拽

    “你到底想怎么样?”她忍无可忍。“要你跟我回家。”他嬉皮笑脸。“休想!”当倔强女遇上豪门阔少爷,结局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期待吧!
  • 越夷恨一

    越夷恨一

    一只悲催的上仙莫名地嫁给了一只毒舌的美男,不曾想这人瘦瘦高高的竟然是一只吃货,每餐顿顿山珍海味,自己只能吃他剩下的。更不曾想这只吃货竟然还是一位心机婊:皇帝面前装疯卖傻,皇帝背后招兵买马,一脸“老子就是要反”的模样是几个意思?更不曾想这人夺取皇位后,竟然不要了,有病吧?某男:我是怕以你这智障的智商对付不了一大堆胸比你大七八倍的美女好吧?“......”诶?自己这是被虐习惯了吗?为毛还有点小感动?可当一切归于平静,真正的挑战,这才来临......
  • 你是我轮回的爱

    你是我轮回的爱

    关于美妙的感觉狰狞,什么时候烙在了心底?在轮回于世里,刻苦铭心的爱,你我之间是否可以白头偕老,陪伴今生。
  • 烧不尽的青春

    烧不尽的青春

    我倾尽全力,不为书写我的青春,只为我们共同的青葱岁月,那些青春里的懵懵懂懂。
  • 云锦万荷莲

    云锦万荷莲

    我,濯昕,荷莲山荷帝的幺女,四海八荒之内最有灵气的小玉兔,家中小六,上面有四哥宠我的哥哥,还有一个温婉的姐姐,跟一酒鬼老道修习仙法数年,师傅爱我如女。他,苏安,是天族四皇子,自幼丧母,父亲不疼。邪佞顽劣,放荡洒脱,却无人疼爱,与其交心。我和他相遇是注定的缘分,冥冥之中,天差地别的个性彼此相吸,但这缘深缘浅,缘来缘去都又不得我们,最终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留下些许涟漪。最终是谁欠了谁一滴朱砂泪,早已纠缠不清。云锦舒涌,荷莲再开之时,你可在我身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