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585700000024

第24章 浅谈传播学的学术定位与学科发展(1)

——一个新闻学者的传播学观察

题注:本文尝试以新闻学者的视角来观察传播学,力图对传播学的学术定位和学科发展问题谈点意见。文章分析了我国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实现科学发展,传播学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术定位,同时需要在实现“本土化”和“个性化”上下工夫,另外还需要处理好与新闻学的关系,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实现并进双赢共荣的效果。

本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9期。

一、我国传播学的发展现状

西方传播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之后,很快便以它那全新的知识框架、理论模式、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生动案例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激发了不少新闻学者的学习冲动和研究热情,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了传播学的研究队伍之中。

这是我国独有的一个奇特现象——最初研究传播学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新闻学者,而最早引介传播学的也是几位大学新闻系的老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张隆栋先生和复旦大学新闻系的郑北渭、陈韵昭先生。这和西方国家首先是由一批政治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开展研究,并由他们进行传播学的学科理论创造是完全不同的。

笔者本人接触传播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读研究生时。记得后来我还有幸在人民日报社,听过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的讲座。但真正去作研究则是在1987年。当年为参加在郑州召开的“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我撰写了一篇论文《新闻传播控制论系统探析》,尝试用传播学、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新闻传播中的控制现象。遗憾的是,那次研讨会后来未能举行,这篇论文只好投给了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办的《新闻传播》,在当年的秋、冬季号上连载发表。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传播学的学术研究在不断深入,研究成果在不断积累,社会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学科地位也在不断提升。1997年,传播学与新闻学一道共同被国家确定为并列的一级学科,冠名为“新闻传播学”(其实这个冠名不够准确和贴切,它容易使人感觉新闻学只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如果用“新闻与传播学”会更加规范)。

仅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新闻学奋斗了数十年才争取到的学科发展目标,传播学的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其学术魅力不可谓不大。

传播学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以笔者之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多涉及社会共同性问题,社会适用性强,扩散力和影响力大,容易引起社会关注。而新闻学却主要囿于本学科的专业范围之内,不易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传播学研究队伍发展快,科研成果多,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渐成气候。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一批赴美国和欧洲学习和研修传播学的高层人员(多获得博士学位)在中国香港、台湾以及内地的一些新闻院系成为教学队伍的主体和骨干,使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队伍迅速扩大,影响力日盛。

三是由于种种原因,新闻学作为“老学科”(相比传播学而言),在学科创新和学术突破上难度较大,从而使得许多新闻学研究者纷纷转入传播学研究,这样一来,传播学的力量壮大了,新闻学的力量却相对弱化了。

传播学快速发展而掀起的一股股“传播学热”,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它可以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带来机遇;“忧”的是,这一现象对其深入发展也可能会带来某些“隐患”和负面影响。

本文正是从这一视角切入,试图提出一些当前我国传播学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中所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以引发传播学界朋友们的关注,并希望能对传播学今后的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二、传播学的学术定位

传播学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其学科地位的提升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传播学的过度“膨胀”和盲目“扩张”。这些年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使人们有时真不知道,到底应当怎样来看待和评价传播学,怎样来对其进行准确的学术与学科定位?

1.“百货筐”?“汇贤堂”?

“怪现象”之一,传播学似乎成了一个“百货筐”,好像什么都可以往里搁,往里装。

近年来出现的“传播学热”,使得许多领域的研究者们都想往传播学上靠,希望借助传播学来拓展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于是乎,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都被纳入了传播学的研究范畴之中,各种各样的传播学“分支”不断涌现。比如“政治传播学”、“文化传播学”、“艺术传播学”、“科技传播学”、“军事传播学”、“体育传播学”、“卫生传播学”,等等,当然也包括“新闻传播学”在内。

不是说这些研究不该作,也不是说它们没有学术价值,而是说如果把各个领域的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都视为传播学的内容,如此“扩张”,无形中可能会导致传播学本身核心观念和本体理论的“迷失”与“混乱”。因为这些研究成果,充其量只能说是某一研究领域与传播学相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它们毕竟还不是传播学“本身”。更何况还有一些根本与传播学不搭界的东西也冠上了“某某传播学”的名称。

“怪现象”之二,传播学似乎成了一座“汇贤堂”,好像哪路“圣贤”都可以往里请,往里进。

“传播学热”引发的另一种现象是,近年来随着作为一级学科的“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别作为二级学科,其下属的三级学科也都在急速扩张。这其中,传播学似乎更容易被认可,其“包容度”似乎也越来越宽泛。在划分二级学科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把许多原本归在新闻学范畴内的一些三级学科纳入传播学之中,如“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等。其实,按教育部的学科目录,它们都属于“新闻学”的范畴,但是现在许多新闻院校已经将它们归入了“传播学”之中。而新建立的“网络传播学”,以及新发展起来的“传媒经济学”、“公共关系学”等,也大都被划到了传播学中。

应当说,在目前状况下,这种划分对于新闻院校整合与平衡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的资源及力量,保持两个学科的均衡与协调发展有着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无形中它也会模糊和混淆传播学本身的学科范畴与学科界限,不利于传播学的准确定位和科学发展。

2.“圈占地盘”?“固守疆土”?

分析上述两种现象,其实很多情况并非出自传播学的自愿,而是其他学科出于学习和借鉴的需要,自己往传播学上“靠”的结果。不过有些情况似乎也像是传播学在主动“圈占地盘”。例如,前些年有的传播学者片面强调“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分支”,并提出要“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就给人这种感觉。

其实,作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新闻传播学”,将其视为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可以的,因为它同时也可以作为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进而得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结论就难免显得偏颇。

另外,像“传媒经济学”,也不一定非要归在传播学里,因为新闻学同样可以从传媒业管理和经营的角度去研究传媒经济现象。

我想,如果确实是出于自身内涵发展的需要,去拓展学科范畴,扩大学科影响,这应当是无可非议的。但若从传播学学科发展的角度看,盲目地“圈占地盘”,不如立足于“固守疆土”,努力把好自己的“门”,守好自己的“土”,练好自己的功,办好自己的事,真正把属于学科自身范畴内的,能够确实体现自己的学术品质和学科内涵的东西琢磨透、研究深,特别是多在实现中国传播学的理论创新和本土化上下工夫。

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当说很多并不是传播学自身的问题,因为传播学自己并不一定想要成为“百货筐”和“汇贤堂”,任凭人家什么都往里“装”,往里“进”;也不一定非要急着“圈占地盘”,扩充领域,硬是要把人家往自己的“地盘”里“圈”。

以笔者之见,为学科的科学发展计,传播学自身应当注意分清哪些是属于学科本身的,或与学科相关的、有联系的,可以往自己的“箩筐”里“装”,往自己的“殿堂”里“进”,往自己的“地盘”里“圈”;哪些是不属于学科本身的,或与学科不相关的、没有联系的,不该往里“装”,往里“进”和往里“圈”。总之,要注意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术品质和学科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和定位,要防止让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混淆”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淡化”了自己的学术品质,“曲解”了自己的学科内涵。

同类推荐
  •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史

    国际传播是国家间的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开始对传播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注意。国际传播空间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分哪些层次?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传播分哪些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哪些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中国的国际传播史该如何认识?《国际传播史》从国际、国家和媒体的不同角度对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颇具可读性与启发性。《国际传播史》由刘笑盈和何兰主编。
  •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闽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每天一堂情商课

    每天一堂情商课

    情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察觉、评价的能力,是一种情感发泄的能力,是一种调节情绪、帮助智力发展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在面对爱情与婚姻时,能够理智对待;在面对感情危机时,也能尽快调整自己,防止自己一蹶不振;在面对家庭问题时,他们不仅是称职的父母、孩子的榜样,还是孝顺的子女。所以,只有提高自己的情商,才会有爱情、家庭、事业三丰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情商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古往今来,并不是所有高智商的人才都是成功者,或许你身边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以后也会变成万众瞩目的明星。
  •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努力体现新世纪新阶段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思想道德要求。
热门推荐
  • 那些人那些事2010

    那些人那些事2010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值得怀念的学生年代,高中往往师求学年代最值得珍藏的那一杯酒。
  • 天河奇缘

    天河奇缘

    一个屌丝带着系统穿越到一个科技、武术、异能兴盛的世界,他将如何生存……他的故事将在这里书写。(本文纯属虚构,如有巧合,切莫当真。)
  • 万宝天宗

    万宝天宗

    韩飞得到一本古朴的《万宝典籍》,典籍孕育成灵,告知他完成典籍中的任务,就能开启新的功能,直到任务完成,便能成为典籍的真正主人。相反,不能完成或者放弃,将收回他所有的能力,韩飞会再次成为一个下人。感受到《万宝典籍》带来的逆天能力,韩飞决心要成为它的主人,去完成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个周家的奴才,经过典籍的试炼,最终踏入巅峰,随被册封天宗,成就无上威名。
  • 纳斯海神

    纳斯海神

    这不是真正的十字军,我绝不认可!海盗也好,私掠舰队也罢,大海需要一个仲裁者,一个审判者。混乱时代的来临吗?那就来吧,我会征服这片海洋。我不能死,我还要带着死去同伴的信念,继续下去!谁也不能阻挡我的道路!你,后悔吗?瑞尤斯......
  • 刘三哥遇案集

    刘三哥遇案集

    一个电厂运转员在旅途中巧遇一桩离奇谋杀案,凭借职业素养找出真凶的故事
  • 意识末梢

    意识末梢

    你有没有想过,星球有自己的意识。。周祇最近总是听到一些声音,不,不只是声音,还有一些画面,还有一些无法形容的感觉。第一次,这些感识隐隐约约模糊不清,周祇只当是自己成天开脑洞带来的错觉;第二次,有些东西变得真实且难以忽略,周祇怀疑;第三次,周祇已经习惯了这些事情,就当自己有特异功能吧,反正牛批就完事了,反正,有奇遇的话迟早会触发的。。。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是一盏盏智慧的烛光,照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名人的语录是一粒粒健康的种子,催发每一颗思想的萌芽。繁华尘世中,在心的行囊里怀揣一句语录的智慧,那么你也就比别人多拥有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的属于自己的精彩。
  • 未来生物崩坏时代

    未来生物崩坏时代

    方开元原本是人类聚集区凉州的州长,他正在进行自己的研究,然而,却被机械人的谈判团请到了谈判桌上,让自己成为他们奴役之下的员工。实际上,在机械人统治下不是无休止的工作到死,就是被送给托利威亚人当食物。方开元直接拒绝,并且杀死这个谈判者。随后,他赠与凉州居民他的星光符文,自己则夜间离开。离开的时候,被天人黄思维追击,方开元直接大败,改造他,带他一起上路,前往庇佑之城。
  • 情场谋略

    情场谋略

    初入职场的夏冬对爱情迷糊,在职场腹黑。机缘巧合救下了一个倒在路边的老奶奶,改变了她平淡的生活。桃花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虽然夏冬平时看起来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却极少有人能看出她骨子里的淡漠,那么最终谁会抱得迷糊腹黑娇妻归?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