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82600000032

第32章 乞丐·镜子商子雍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记得这是《贞观政要·任贤》篇里的话,一向被中国人视为修身的格言。用这句格言来审视本文的命题——乞丐虽然不名一文,生活困窘,沦落于社会底层,但他们同样是人,在人格、人权上和达官显贵、富翁富婆是完全平等的。也因此,以乞丐为镜子来照照我们自己,精神境界的优劣高下往往就能显现得清清楚楚。

倘若有人对此说不信,则不妨请他了解一下最近发生在上海的一件与乞丐有关的新闻。说的是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永嘉路上有一栋商住两用楼,居住着十二户人家。据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里是高档楼盘,业主的层次比较高。”而居委会主任也有类似表示。我毫不怀疑以上两位负责人之所言都是有据而发,绝非信口胡说;但同样不容置疑的是,他们眼里的“层次高”,好像主要是说这十二户人家都挺有钱的,属富人行列。

当然,他们所说的“层次高”,同时包含着对住户精神境界的评价。果真如此,尽管我一向对各种级别的负责人都尊重有加,这一次却不得不斗胆大摇其头了。

要知道,有钱与否或钱多钱少,从来就不是判断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低的准绳;更何况现实社会中,那些最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坏事,如买官卖官、权力寻租、以权谋私、荒淫无耻等,又有哪一桩、哪一件与乞丐、下岗工人、贫苦农民有关呢?不过。

这么说也绝非认为但凡有钱的富人便皆是垃圾、渣滓,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座高档楼盘的十几户人家,也仅仅是在一位乞丐突如其来地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面镜子之时,他们才显现出了精神上的某些瑕疵而已。

这件事就是去年八月才人住这座富人楼盘的一对美国夫妇,竟然同一位名叫马维华的残疾乞丐(膝盖以下截肢)交上了朋友。

最初,他们只是在马维华行乞的衡山路教堂门前给他钱,后来又请他到街上的餐厅吃饭,继之领马维华回他们家洗澡、换衣服、住宿,最后干脆给了这位乞丐朋友一套家里的钥匙……巧得很,在我从平面媒体读到这则新闻的时候,CCTV正在播放全国扶残助残表彰会召开的消息。

于是不禁莞尔一笑:“这两个美国佬,倒算得上是扶残助残的先进人物!”不料接着读报,却发现在我看来绝对是反映出一种高风亮节的这一对美国夫妇的扶残助残行为,却不被他们的各位高邻认可。高邻们不但公开表示对美国夫妇的做法“想不通”,而且频频向居委会、物业公司反映,要求“查一下这个人的身份”。至于为什么要查?

居委会主任是这么说的:“这栋楼里居住的人层次都蛮高的,突然来了这么一个人,感到很不放心。”请看,他说得多直截了当、多清楚明白——高邻们之所以对美国夫妇不满,倒不是由于他们给家里领来了一个外人,而是因为这个外人是一个“层次蛮低”的残疾乞丐。

请设想一下,倘若马维华不是一个乞丐,而是一位衣冠楚楚的“高等华人”,甚或干脆就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那这座“高档楼盘”里的“层次蛮高”的住户们还会寝食难安吗?大概不会。因为让他们感到不放心的显然不是有钱人,而是像马维华这样的穷人。

中国的富人钱包胀满,住进高档楼盘才几天,怎么这么快就如此严格地和穷人划清了界限,摆出一副“汉贼不两立”的架势!别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的穷人都当贼防,好不好!当然,或许有富人会辩解道:“‘饥寒起盗心’是古训,我们不得不防。”不过我要反问:“‘饱暖思淫逸’也是古训,是不是我们就把你们这些有钱人统统都视为****糜烂呢?”

故事的结尾,那一对美国夫妇这样回答前来采访的记者:领马维华回家“是我们的事,我带什么样的朋友回家与别人无关”,“但我们居住在上海,我们应该尊重这里的文化,所以我们让马维华搬走了”。值得中国人深思的是,敌视穷人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作品赏析】

《乞丐·镜子》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敌视穷人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我只能这样回答:这可能只算是反动的文化。

这问题令我有许多感慨。为什么每件事都是外国人先发现才引起我们社会舆论的关注,而偏偏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呢?难道偏得外国人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才让我们去了解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敢视造就愚昧。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穷人,整天坐在街头巷尾,身穿破烂不堪的衣服,手里捧着一只破碗乞讨。一位富人走过你的身旁。从他的裤头里抽出一毛钱。这时候你会怎样想?也许你觉得他很吝啬:又或者你只会抱怨这个无情、冷淡、不公平的社会。乞丐这种生活你愿意过吗?当然,你肯定不会想,因为你从来都不敢想。

一个好的材料就是一篇好的杂文。“选材精当,文章一半”,这句话又一次在此文中得到了印证,此文的选材非常典型,内涵丰富。富有启发意义。一千句谎言盖不住一个事实,我们中国确实存在着贫富分化的现象。消灭这种分化的关键在哪里?也正是当前党和国家大力着手建设和谐社会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

    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

    《小窗幽记》: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本心先生: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欣赏最好看的、最好听的、最好吃的。蔡澜先生:从小不用好的东西,长大之后眼光就不够;也说“那些是身外物”,我已经不买贵的,但丑的绝对不用,所以说我容易满足,又不是那么一回事。本书是蔡澜作为旅行家看尽的好山好水,作为生活家欣赏过的好花好草,作为美食家品尝过的人间至味……好看好玩,尽皆眼前,我喜欢的是欣赏。世间好物让人上瘾,有趣是这世上最美的灵魂。慢慢走啊,欣赏啊。培养自己的眼光,去欣赏那些真正“有品格”的东西。
  • 一号楼

    一号楼

    离开诗坛再次回归,写诗已经成了最安静的事。褒贬诗歌少了,关注新人也少了。诗歌于我已经不带有任何世俗的色彩和诱惑,它更像我心中雨后的一抹彩虹,美得短暂,更美得珍贵。与诗歌多年断断续续的情缘,让我只想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它带给我的心灵的滋养。
  • 王蒙说—艺文味道

    王蒙说—艺文味道

    说到底,王蒙对文艺的把握就是对生活的把握,对生命意味的把握,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经验的人对于艺文味道独到的见解和体悟。《王蒙说:艺文味道》分三个专辑:艺术味道、文学味道、经典味道。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电影、戏曲、广告等方方面面,智趣幽默、才情横溢,极富见地。如此分主题地编选王蒙的散文随笔集,于作家也是首次。
  •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对名著的速读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速读使你能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具体到本书来说:假如你想了解作者的情况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你可以阅读“作者简介”和“作品档案”部分。假如你想了解一部名著的主要情节,你可以阅读相关篇目的“内容概要”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中的主人公,你可以阅读“主要人物形象”部分;假如你想了解名著本身的艺术成就与名家对作品的评价,你可以阅读“文学成就”和“名家点评”部分;假如你想记一些名著中的精彩篇章,你可以阅读“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假如你读了这几部分而起了阅读原著的愿望,“名家点评”“精彩篇章推荐”部分则指明了原著的精华之所在。
  • 陪着孩子走过高考

    陪着孩子走过高考

    该书是作者教育随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一个中学生父亲的教育手记》出版后,在国内引起过一定的反响,曾被几百家网站和十几家报刊选载、连载和推介。也曾被很多读者誉为2005年最热的帖子之一和父母必读之书。
热门推荐
  • 九州红包群

    九州红包群

    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张宇准备洗澡去学校报名,却不小心把手机掉洗澡盆里……进了一个九州红包群,群里竟然全部都是神仙!“叮!恭喜抢到齐天大圣的红包!”“叮!恭喜抢到万兽山门主的红包!”咦?万兽山门主是什么东东?QQ群:594718805答案随便答,欢迎喜欢本书的宝宝们进群交流。
  • 侠动风云

    侠动风云

    江湖,从来不缺厮杀,或为名,或为利,又或是因那爱恨情仇,总会有人在江湖上搅弄风云,侠动风云起,仗剑论恩仇。
  • 名门丑女:太子弃妃很妖娆

    名门丑女:太子弃妃很妖娆

    一朝穿越,还没搞清状况便先失了身!悲催的人生不会因此结束,饭得照吃,日子还要照过——可那些关于她的奇葩传闻,是要闹哪样?传闻,她天生貌丑,恐怖异常;传闻,她爹不亲、娘不爱,家中恶狗也要绕道走;传闻,她自幼被亲爹送入玉兰苑,美其名曰受美气熏陶,实则变相抛弃;传闻,泫氏石碑早有记载:“得慕芊雪者得天下”——所以自她出生,便与当朝太子,定下了一纸可笑婚约……大婚在即,太子却送来一纸退婚书。冒着被废黜的风险,也要退婚的理由竟是……你个太子好样的!好在她慕芊雪也不是吃素的——就算背着“弃妃”名号,她也照样可以风生水起,倾尽天下!!
  • 下一站冠军

    下一站冠军

    他们是最年轻的职业选手,他们也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的巅峰王朝。
  • 六十种曲龙膏记

    六十种曲龙膏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人和一只猴

    一个人和一只猴

    爸比,我睡不着!乖儿子,我们来数羊:1234,2234、3234、ok,简介字数凑够了,哈哈,不好意思啊,各位见笑了!
  • 碎冰撞爆冰

    碎冰撞爆冰

    某采访节目:亓先生,你跟亓墨小姐最甜的一件事是什么?记者问道。大概就是我天天照顾她,对她好,她却要跟喜欢的人表白,气得我把他送我的小皮筋扔了。啊,这有什么甜蜜的啊?因为他要表白的人就是我啊。
  • 不灭蛮荒

    不灭蛮荒

    我以我血化蛮荒。我以我身成天地。蛮荒不灭,天地永存。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愿望茶铺

    愿望茶铺

    愿望茶铺,怨望茶铺。一盏焚心,一曲招魂。遇怨灵,渡孤魂。恨不灭,情难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