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7400000022

第22章 青春驿站(4)

本文至此本该打住了,但在这里我要特别提一下“吉祥三宝”一家与子尤的友谊。在子尤去世前,一位知青朋友介绍“吉祥三宝”一家与子尤相识。在布仁巴雅尔眼中,子尤是个天才,是个英雄,一个特别可爱的孩子。初次见面,他们去探望正在接受化疗的子尤,在那间不大的病房里,布仁巴雅尔没说话,眼睛盯着子尤,张嘴就唱。子尤深深记得那一幕,说“非常过瘾,这才是歌唱的本质”。布仁巴雅尔和乌日娜的女儿诺尔曼(不是舞台上那个奶声奶气地唱《吉祥三宝》的英格玛)与子尤同龄,诺尔曼也是个音乐才女,8岁时就曾创作了歌曲《乌兰巴托的爸爸》。自此,子尤成为诺尔曼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伙伴。通常是她刚把子尤的某一首诗谱了曲,就立刻打电话唱给他听,电话一打就是一两个小时,诺尔曼唱,子尤静静地听,他偶尔会发出感叹:“你就是为音乐而生的。”两人合作的作品,我知道的有《秋雨沙沙落》《烛光》等。我一直珍藏着着一首保存了子尤和诺尔曼原声的《秋雨沙沙落》,在我看来这是珍贵的音像资料。听说诺尔曼已经创作了几十首音乐作品并出版了自己的专辑,不知其中是否收录了她和子尤合作的那些歌曲?

如今斯人已逝,原本可以成为黄金创作搭档的一对天才小儿女,双翅折其一矣。呜呼!天不佑英才哉?

2010年10月24日

附:秋雨沙沙落

词:子尤

曲:诺尔曼

秋雨沙沙落,

落在我心上。

昨夜你在做什么?

月色影迷茫。

迷茫处迷离,

迷离独神伤。

你笑着摆手去远方,

梦我在枕旁。

电话不再响,

倾吐含唇上。

你笑着摆手去远方,

远方的远方。

梦中见到你,

侧影明又亮。

昨夜你在做什么?

让我好烦忙。

乌尔根杜鹃

题记

杜鹃,又名布谷鸟。每当春夏之交,在山野、林地,常能听到杜鹃婉转清脆的鸣声:布谷!布谷!像是催促人们及时耕种、播撒五谷。

1988年暑期,应内蒙古同行的邀请,我和几位老师到自治区东部的乌尔根去讲学支教。在这地处偏远的东蒙地方,我意外遇到了一位北京籍的女教师,她的名字叫杜鹃。

乌尔根是个蒙汉杂居、半农半牧的地方,交通不便,教育也相当落后。县里的同志把我们当做“上方大国”的使者一样接待。我们先在县里为教师们集中讲课,几天后就分别到各基层学校去。我要去的地方叫白音塔拉,县教育局的一位同志告诉我说,白音塔拉中学的校长是你们北京的同乡。听说是北京人,我不免多问几句,这位同志介绍说:“她叫杜鹃,是1969年来我们这里插队的北京知青。她是个办教育的热心人,如今扎根这里快二十年了,已经是我们‘乌尔根的杜鹃’啦!”

原来是这样。十几年前,随着返城的浪潮把数百万知识青年卷回城市,“知青”、“插队”这些字眼已经如同历史陈迹,快要被人们忘记了。现在,在这千里之外的边远县分,忽然又听人说起北京知青的事,不由使我产生一种好奇心。

那是个雨后初晴的下午,一辆吉普车在泥泞的土路上跋涉了七八十里,把我们送到了白音塔拉。在这个乡镇唯一的一所中学里,我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当杜鹃校长有时间坐下来和我谈话的时候,我开始仔细打量她。她已经不太年轻了,按“老三届”的一般情况推算,她该是三十多岁的年龄。我发现,除了乡音未改之外,在她身上已找不出一点北京姑娘的痕迹。二十年的风风雨雨,让她从外貌到气质,都俨然成了草原儿女。尤其是那通红的脸颊,那是塞外的劲风和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造成的,是草原上的人们特有的标记。千里之外遇上同乡,彼此又是同行,谈话很快就没有了客套。

“您问我怎么干上这一行的?很简单。六九年刚来时,我和大家一样干活。我插队的地方叫七星泡子,离这里还有三十多里,我在那种地、放羊,什么活儿都干。后来大家听说我的父母都教书,按村民们的想法,职业也是可以遗传的,于是队里就派我当了民办教师。那时村里的一二十个孩子正没书念,原来的教员是县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因嫌工分少,后来辞职不干了,我就补了他的缺。

“我到了小学校,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所谓学校,就是两间四面透风的草房,一间做教室,一间是我的办公室兼宿舍。课桌呢,就是埋在地上的几根桦木桩,上面架上木板,低一些的就是凳子。我带着孩子们打扫了两天:用塑料布钉在窗户上代替玻璃,用夹了草的泥巴堵住透风的四檐,刷白了墙壁,清理了门前成堆的垃圾——这才略像个读书的地方了。

“农村教育落后,我早有所闻。不过像你说的这样,却超出了我的想象。”

“这只是物质上的困难,还有别的。十几个孩子年龄有大有小,程度有高有低,你怎么教?我们用的是‘复式编制教学’,几个年级的学生都在一个班里上课,这教法你没听说过吧?”

“几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里上课,难道不怕相互干扰吗?我真是想象不出来。”

“当然会有干扰。不过这里条件如此,你不能用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我们村有一所小学还算好的,农牧民的孩子长到十几岁,不识字的也很多呢。这里的孩子没见过世面,他们真的没见过火车,也不知道什么是公园和柏油马路。但他们朴实得很,不管外面批什么师道尊严,他们却始终把老师当圣人。我教他们识字、作算术,也教他们唱歌、做体操。我既是老师,也是校长,还是勤杂工。和孩子们在一起,我过得很快乐,这是我亲手开辟的一块园地。

“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我的辛劳从孩子们身上得到了报偿。不管是大的、小的,无论男孩子、女孩子,他们都离不开我。有的晚上也不愿回家去,和我挤在一间宿舍里住。孩子们叫我老师,他们的家长也叫我老师,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这样,好像我成了全村人的老师。”

说到这里,杜鹃的脸上带着点自豪,兴奋得眼睛里熠熠闪光。

“不过我跟你说实话,大返城那年,我也动摇过。我符合困退条件:父亲在我下乡后的第四年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母亲和上小学的弟弟。我闲下来时也想,上了年纪的母亲该是多么惦念我这远在天边的女儿,父亲死后她的生活又是多么孤凄……再有,我们从北京一起来的七个同学,那年有五个回了北京,还有一个辗转去了河北投亲靠友。我那时孤零零的,心里确实很不是滋味,有时竟无缘无故向学生发脾气……”

“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后来,决定命运的时候到了。母亲为我办好了返城的手续,寄来了迁移户口的证明。你要知道,这一纸证明在当时是太贵重了,我知道母亲为它付出了多少辛劳。但面对这个能改变我命运的东西,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此时我忽然似有所悟:九年的塞外生活,我的心已经离不开这里的土地和孩子们了。

“虽然我还没有做出决定,消息却飞快传开了。村里的人们都说:杜鹃要远走高飞了,庙小留不住大神仙啊!似乎我回北京成了定局。”

说到这里,杜鹃停了下来。我知道她不是故意卖关子,而是在记忆深处仔细地搜寻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杜鹃才接着说下去。

“有一天,我心神不定地来到学校,一进门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头。孩子们都不说话,好像有什么事瞒着我。有几个孩子的父母也来了,他们只和我打了招呼,同样不说什么,这使我莫名其妙。这时一个孩子的母亲打破了沉默,她大声对我,也像是对所有的人说:‘老师,这些年你够辛苦的了,把孩子们都教成了有出息的人。你想,过去村里能有几人去县里念书?现在我家大妮在县高中快毕业了,说不定还能考大学……’一个孩子的父亲接过来说,‘看看这些孩子吧,他们刚到你这儿的时候,脸上是灰,脚上是泥,衣服上鼻涕抹得油亮,小手伸出来是黑的。现在呢?女孩子头发梳得光光的,男孩身上也没了虱子。’最后他总结似的说:‘这些,乡亲们都不会忘记。可如今你要走了,让你空空地回去,我们都觉得对不住你,所以……’他好像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向他的儿子努嘴。这个叫周舍旺的孩子拿出一个布包站了起来:‘爸爸说,这是送给老师的羔皮,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是爸爸挑选的两张好秋羔……’我才要说话,又有一个女孩站起来说:我妈给老师捎的蘑菇……说着就从她的布书包里往外掏。接着,又有好几个孩子都在掏他们的书包,有的拿出榛子,有的拿出木耳,甚至有小米、黄豆这些东西。你要知道,那些年,家家一年到头吃的是玉米碴子加土豆,拿出这些东西不容易呀。我的眼睛湿润了,但却说不出话来,在这些纯朴的乡亲和天真地孩子面前,似乎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这时,一个大些的女孩挺难过地说:‘我们没有什么东西送给老师……’我赶忙劝止她:‘老师不要,什么也不要!’但她忽然眼睛一亮,说:‘我们给老师唱一支歌吧,就唱您教给我们的《美丽的白塔》’她指的是一首早已过时的老歌,其实那歌的名字叫做《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为什么教他们唱这首歌呢?因为孩子们都没有去过北京,他们总是问我,北京是个啥样子?我就说,我教你们唱个歌,这歌就唱的是北京——那里有公园、白塔,还有古老的宫殿……于是孩子们就学会了这首歌。没想到,他们现在竟然用这首歌为我送别。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

孩子们唱的说不上好听,甚至音调也不准。听着他们稚气的童声,不知为什么,我脑海中浮现的并不是绿树红墙和美丽的白塔,而是两间破败的草房和一群失了学、没人照管的孩子!我再也忍不住满眶的泪水,抱起两个最小的孩子,用力在他们的面颊上亲着,恣情地把热泪洒在他们通红的小脸上……”

说到这儿,我的眼睛已禁不住湿润起来,而杜鹃的眼里也隐约闪着泪光。

沉默了片刻,我问:后来呢?

“后来我当然没有走。在全国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海拉尔师范学院。”

“哦,原来你上了大学。对你来说,这是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可是,你怎么又回到乌尔根来了呢?”

“这是我的选择。我读的是师范,而乌尔根又是多么需要教师!我们白音塔拉甚至还没有一所初级中学。我在毕业前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在白音塔拉建一所中学,使偏远乡村的孩子不用远去县城就能读完初中。

“不过,从无到有建一所正规中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吧?比如资金、编制……

“当然,我遇到的困难很多。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跑财政局、跑教育局,奔波了一年多,终于感动了‘上帝’。我还得到了母校的大力支持,他们积极动员毕业生到乌尔根来,解决了我们的师资问题。你看,我的愿望最终不是实现了吗?”

“怪不得县里的同志说你是办教育的热心人,果然名不虚传。你现在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你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打算吗?”

“学校发展的关键还是师资问题。我们是乡镇学校,留不住人才,很多分来的大学生后来又走了,我们缺少教师。说到学校的发展,我想告诉你,我的目标是办一所师范学校,让它成为推动全县教育发展的动力,彻底结束乌尔根教育落后的历史!”

“你的决心和实干精神使我相信,你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我想,你虽然没有像大多数知青那样回到北京工作,但你在乌尔根,在白音塔拉,照样干出了一番事业。对了,听说你已经成了家,能谈谈你的家庭吗?”

“哦,我忘了告诉你,我的丈夫道尔吉,是蒙古族,我的大学同学。他本来可以留在城市工作,是我把他拉到乌尔根来的。”杜鹃愉快地咯咯笑着,像是掩饰不住内心充溢的幸福。

“他是个好小伙子。朴实、乐观,这是蒙古人的天性。我们的儿子四岁了,像他爸爸。我们给他取了一个蒙古名字——朝洛蒙。”

“那是什么意思呢?”

“在蒙语中就是启明星。”

“好漂亮的名字,希望他以后成为草原上一颗耀眼的新星!”——我听说道尔吉老师也在这里,是吗?

“是的,现在是我们学校教学上的骨干。”

“这么说,你是他的领导呀?”

“不过,在家里我还是愿意接受他的领导!”杜鹃爽朗地大笑起来。

那天我们的谈话就在这里结束了。以后的几天里,杜鹃几乎没有时间再和我长谈。在白音塔拉,她像是一个中心,又像是一个热源,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家都乐于接近她。她身上仿佛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周围的人。

两个星期的讲学很快就过去了。我离开白音塔拉的那天,是个晴朗的好天气。师生们采来各种颜色的野花,编成一个美丽的花环送给我。此时,我对白音塔拉还真的产生了一种留恋。

汽车在草原公路上疾驶。夏天的草原是那样美好,远近开满了一簇簇斑斓的野花。乌尔根河像一条闪光的缎子,画着优美的曲线,从散发着芳香的大草甸中流过。河滩上几株秀丽的白桦树,像是绿衫白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这时我看到一只美丽的杜鹃从远方飞来,它落在一棵白桦树上唱着:布谷!布谷!

听当地人说,杜鹃本是一种候鸟,但由于乌尔根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本地的斑背杜鹃却是一种留鸟——冬天也不会飞到南方去。我想,白音塔拉的女教师不也正像一只乌尔根的杜鹃吗?她催促人们耕耘,到处播撒知识的种子。

哦,乌尔根的杜鹃……

同类推荐
  •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学生作品选

    本书是面向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的“我们都是追梦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作者从个人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出发,联系家人、家庭、家乡、学校和社会生活实际,以“亲历者”的视角和口吻,生动描述对70年来党和国家走过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真实感悟,用文字记录和展示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精神,书写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追梦历程与青春斗志、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
  • R城寓言

    R城寓言

    《R城寓言》是作者近二十年诗歌写作之精选。这是一部深沉、辽阔的诗集,集青藏高原之苍茫、故乡之疼痛,以及寓居之城的奇特于一身。诗人且行吟且沉思,用各种诗歌方式挖掘地域的诗意。将昌耀、海子那类大地歌手的抒情长调,跟一种波德莱尔式的现代诗意混合杂糅,用超现实图景揭示一座城市在现代性语境下的历史与现实。用狂欢化语言抒写世界的真实,以此隐喻人类面对全球化的共同命运。
  •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现代性:批判的批判

    本书对十余年来活跃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现代性批评话语提出了一系列的质疑,并且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与方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反思和追问,并提出了重新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框架。
  • 亨利四世(上下篇)

    亨利四世(上下篇)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 莎士比亚情诗录

    莎士比亚情诗录

    本书收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全集》等书中的情诗录百余篇。书后还附有莎士比亚年谱。
热门推荐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 三界直播间

    三界直播间

    李睿本来不过是整天守着直播看美女的穷屌丝,却无意间闯进了三界直播间,从那里学到各种仙家技能,成为了娱乐圈的天王,商业界的大亨,命运从此改变,美女接踵而至……
  • 无限进化之从杂草开始

    无限进化之从杂草开始

    吞噬一只行军蚁,进化点+1。吞噬一只果蝇,进化点+1。吞噬半颗从树上掉下的腐烂果实,进化点+1。…总有一天,我要把根扎到天上那颗闪闪发光的太阳上!——陈凯!
  • 飞花咏

    飞花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火传说:星空狂战

    天火传说:星空狂战

    南宫望,一名普通公司的职员,却在唯一的一次酒醉後,得到了一枚来自外宇宙的晶片,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他是幸还是不幸?
  •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可以和儿子一起做的事

    爸爸对孩子的最大影响,在于生活态度和人格倾向。好爸爸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做为家庭顶梁术的爸爸,需要多花一些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您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玩泥沙、踢踢球、爬爬山、放放风筝……这些小事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 我就是异界最凶的幼崽

    我就是异界最凶的幼崽

    谁告诉我逃个网课竟然能逃到异世界穿到游戏世界也就罢了竟然还多了一个NPC爸爸!!!菲迪罗:宝宝过来抱抱(??ω??)??谁能告诉我菲迪罗不是的个暴走黑化的boss吗?这是个什么东西?!还有谁是你宝宝!(╯>?<)╯?┸┸)`ν?)
  • 小船,小船

    小船,小船

    本书为黄蓓佳的儿童短篇小说集。作者以不同的形式,叙述了少年儿童在成长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痛苦、欢乐、惆怅、幸福构成了生活中的多彩画面,从中给予孩子们朴实、善良、勤奋、向上的美德教育。作品语言朴实,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霸天纵横

    霸天纵横

    李青阳,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本无争霸之心,只想与家人安静的生活,怎奈树欲静而风不止,最终他还是让这片大陆记住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