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98500000017

第17章 闲话自由(2)

为“草根”立言的话语原则

平民也好、草根也好,虽人数浩大,声音却是微弱的。若媒体去追究某名人家养了三条狗还是五条狗,是很有一批忠实观众的;若就民间生活、草根生活的一个片段开谈,如街边的电话亭为何频频被砸碎,观众不仅少一些,那仅剩的一批也不过跟着喊喊道德口号。

直观的印象反而是:草根们并不很关心其他的草根,倒对那些地平线上遥不可触的参天大树伸长了脖子瞭望。草根阶层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得过且过,火不烧到眉毛——烧到胡子都还可以等一等。电话亭之类莫说烧胡子,挠痒痒都不算。对名人们的轶事,其实也是得过且过的心。研究媒体传播的就经常说:不要怕,不要着急,关注度总会过去。官场传统,叫“事情凉一凉”。草根是不较真的。别看微博上杀声震天,真的叫他去主持正义,做点实际的工作试试?而那些真的行动者,即已不是草根。

人类都是左派的远亲,尤其中国人。动不动“老百姓怎样怎样”、“公共利益怎样怎样”,儒家文化的关系,道德感还要赶来不停添柴。现在为草根立言,甚至自称草根,以草根形象营销自己的是越来越多了。鲁迅有一段不太出名的话:“先前以‘士人’、‘上等人’自居的,现在大可以改称‘平民’了罢;在实际上,也确有许多人已经如此。”放在今天尤其合适。先前是标榜“精英”,讲究超凡脱俗;如今频频往雪白的脸上抹泥,张口闭口要“接地气”。草根究竟需不需要被代言?

如果草根只是一群得过且过,没事看看热闹、交递下不要钱的口号,于实际行动阻碍大于推动,那教他们继续沉默下去也罢。草根状态是人们都会有的,人生那么长,起起落落;草根心态要不得,境况再差也要不得。那些为草根立言的人,究竟根植于草根状态还是草根心态呢?如果只是嫌看热闹的人不够多,自己换一身小丑的行头,混进狮子老虎、空中飞人独轮车里卖力表演,多吸取点闲看闲论,这种立言全是为自己的门票收入算计的。当然,草根们也懂,愿意交这份钱。我所谓草根心态,不在于他们不懂,在于他们不真正关心。这些草充满水滑,你弹一个火星上去,休想点着他们。不要以为现在的中国社会多出很多建设者、奔走者,砸石头的声音大了、鞋底拍地的声音大了,但盖房子、持续不停走下去的还是那么几个。

我的一个看法:不能惯着草根,让他们觉得围观有理,仿佛围观就是舆论,舆论就是一切。基于这一点,立言者说话不能太中听,不能太好听,不能让人热泪盈眶。为草根立言起码是有两个方面的。其一,把草根的意见整理出来,说出来。问题是:整理好了之后,谁去读呢?权力阶层当然会读,为了体察民情,更为护理权力。但更主要的读者还是草根。就是说:立言者把说法从草根那里拿过来,再送回草根那里去,相当于借别人一个篮球,自己打一打,球再送回去。这里面更多的是技术问题:如何令草根读到自己的话而仍有启发?办法无非是:综合言论,把信息尽量收集齐全;扩展言论,把草根还没说出的那些话继续说下去;清理言论,把那些据自己的判断比较糟糕的话剔除掉。总之,取自草根而用之草根,立言者必须有熟练的语言技术和高超的结构驾驭能力。草根丢上来的东西是碎片状的、情绪化的,如何既保持真实又赋予真实以体系,或引导真实以进入体系?是立言者要达成的一项要求。

其二,必须和草根黑一黑脸。尽管整理草根的言论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把这件事做好已足够称得上精英,但立言者必须有真正的见解。所谓立言者的见解,必形成对草根的反对。这是由群众话语的局限性决定的。草根的言论,可取之处主要在于其所反映的民意倾向和当世当时的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材料性的言论,一种记录性的言论,本身不具有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思辨。当然,逻辑和思辨必须是基于记录性的言论的。问题只在:记录性的言论本身不会自发地逻辑化,并思辨下去。所谓民意、草根的意见一定有其重大的缺陷,有其不完备、褊狭的地方。对此也有两种态度:熟视无睹和严肃地指示出来。所谓熟视无睹,在今天看,尤其以那些赚门票收入的立言者的眼睛看,是他们装傻充愣,有意为之。其实草根阶层如果拆开,各人回到各人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马上会丰富许多,而水准立即攀升;何况那些专门研究社会、政治、文化等科目的学者,他们在民意的过山车上毫无回头之意,只在于自己闭上了眼。

对大众犯的错误,尤其言论中间的错误,负责任的立言者,如果真为了草根们好的话,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这当然是很困难的。和草根打对台戏,没有获胜这回事,永远有人指责你居心叵测、水准低劣。“为草根们好”,其实是对得起自己的学术良知和做人的良知。我们并不必然对大众负有责任,但起码有一件事,是贯穿一辈子而必须去解决好的,即“无愧于心”。无愧于心只在于无愧我心,而不在无愧天下人之心。立言者愿意对“我心”负多大的责任,愿意为自己预备下多大的耻感,才决定了此立言者的真正水准。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立言者指出草根们的一些不痛不痒的错误,主要干的还是奉迎的勾当。先不忙批评他们。很可能由于:这些立言者的水准就很低。他们对“我心”的那一点要求已经达成,在落了灰的桌面上随便蹭几下,实在已拿出了他们的全部洁癖。除去政治实践,没有“民意不可违”这回事。一切有瑕疵的东西都是可以被审视并应该接受砍价的。不能因为民意的基数太大,对民众话语权力寻租的收益太大,就放弃为草根立言的原则。

我常读一些立言者的文章,心中疑问是:你们的话语高度在哪里?常常扯几页纸,大几千字,但并不比很多草根说得精彩、透彻,仅仅因为你是某个领域的成功者,草根们就要把你的光环带入所有领域。话语高度起码来自于你有没有真正的见解,其次才是技术水平。把那些“张三说”、“李四说”拿掉,“王五定理”、“马六主义”也拿掉,很多立言者的文章便就剩下黑黢黢的中文皮肤,没有光泽、没有气味质地,更没有一根自己的骨头。再仔细看,那些张三李四,不过是他们扯的一张包装纸,把粗陋的民间言论一裹,双手奉还给草根,令草根们越发觉得自己递出去的是好东西。韩非子记载过一个“买椟还珠”的故事,我佩服那个只把盒子留下的郑国人。现在去读很多立言者,也只好买椟还珠,在他们的包装纸上谋一点学问。切勿令“立言”成为彻底的包装学。

但对“包装学”,我们也应保持一定的敬意。有一路学者是专门做“包装学”的,他们就一些并不稀奇的观点建立论证,极尽详细和周密。这么做的好处是把一些观点真的坐实,同时开拓它们的内部格局。但是这路学者的对话人群一般不是草根,草根并不必在实证方面下这么大的功夫。之所以提一提这路学者,在于另有一些立言者是以观点之奇怪取悦大众的。

人群除了不善深入思考,还有明确的受虐倾向。巨大的虐待砸下来,大家一人分走一点,并不很疼。而施虐者另有一番神秘的感召力,是人群乐于接纳的。基于这一特点,有些立言者故意做出和公众血战到底的架势,民意浮上什么,他们偏就打压什么。草根们当然对这些人怨声载道,但他们的支持者也很多。哗众不都为了直接取宠,高一筹的哗众者以栗骇间接取宠。他们往往不重视整理草根们的记录性言论,上来就抛所谓的真知灼见。我始终以为:谬论不怕,怕的是连谬证也没有。奇谈怪论,他只要能论证通畅,当然可以看一看;若敷衍着论证一套,而旨在推销自己的醒目标题,那又是一种亲身参与表演并卖门票的行为。

话到最后,做一个立言者是非常之难的。他必须在民间扎一条根,又决不能去娇纵大众中间的草根心态;诚意、智力、品德、眼光都要具备。个体的人的发展并不很遵循进化论,现在找不到比苏格拉底、老子更有智慧的人;相比之下,群体的人的发展更容易用进化论解读,一个民族是可以渐渐变得成熟的。这么一来,并不比古希腊、古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更杰出的立言者,要面对比那个时候的希腊人、中国人更成熟的对话人群,立言者的挑战无疑是越来越大的。

不同水准的立言者、相同水准里不同立场的立言者、相同立场上不同语言记号的立言者……草根们呢?恐怕分类可以更多。关于草根,亦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界定他们。比如有钱的人就不应是草根了,但郭德纲、赵本山还是被很多人作为草根英雄,他们脑袋上的草帽只是换成一顶金子做的,但形状还是草帽。

两方都变迁着,也不变着。起码目前的主流是鼓励大家参与进时代的。如此,只好满眼的“他们”、“我们”,列席者、离席者、发言者。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3年3月28日星期四

孙志刚十年祭

2003年3月17日晚,因未携带“暂住证”,湖北人孙志刚被广州警方以其为“三无人员”强制收容。3月20日,牢门洞开,得孙志刚尸体一具。

孙志刚墓志铭全文:

“逝者已逝,众恶徒已正法,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此为鉴,牢记生命之重,人权之重,民生之重,法治之重,无使天下善良百姓,徒为鱼肉;人之死,有轻于鸿毛者,亦有重于泰山者,志刚君生前亦有大志,不想竟以生命之代价,换取恶法之终结,其死虽难言为舍生取义,然于国于民于法,均可比重于泰山。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湖北黄冈;二零零一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二零零三年二月:就职于广州,任美术平面设计师;同年三月十七日: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同年三月二十日:死亡,终年二十七岁;同年四月十八日:经法医鉴定其系遭毒打致死;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同年四至六月: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各媒体,民众呼吁严惩凶手要求违宪审查;同年六月五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同年六月二十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同年八月一日:一九八二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以生命为代价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值得纪念的人———孙志刚。”

我们极少人会给自己写一篇墓志铭,一瞑之后,言行两亡,随且死去。说三道四是活人的事。如鲁迅所虑“连死尸也成了他们沽名获利之具”,更无办法。十年后祭奠孙志刚,倒觉得:中国人不妨给自己写几句墓志铭。不必如司汤达“写过,活过,爱过”,不必如卢梭似的那么“热爱自然和真理”,甚至不必如我们更为亲切的张思德、白求恩,非得为国家民族狠狠存在过那么一下。我能想到的几句话是:

“谢天谢地,我就这么死了——

在一张正常的床上。”

有多少孙志刚,纵以其被戮,也没能换来社会、政治(遑论文化)的一点点前进。凡人跨过他们的死尸,还要撇一撇嘴:“怎么死在这里?”凶手及养护凶手的摇篮,毫无所谓地一天天在那里。死讯即便发出去,声讨即便喊得聋子也能听见,得不得活仍要凭施恩者开恩。此不独中国之悲剧所以接二连三,在于人性之慵懒、短视、残酷及对残酷的麻木。记性太好的人是痛苦的,“适者生存”故,我们磨练出一副好忘性。年少的中国人,几人记得你孙志刚呢?历史还要不断轮回,乐此不疲地轮回下去。

他本该同我们一样做旋荡于历史车轮间的一粒沙,而他这粒沙却钉在车轮上、很偶然地卡在那里。没有谁愿意主动做这路英雄。英雄执笔的算账簿,也不会为这路人留多少空格。孙志刚死后,哀悼、纪念、宣言,甚至荣誉,“感动你我,感动中国”,大家争相抛花瓣在他的坟墓上。凶手杀掉了。凶手哪里去了?祭奠的人热泪盈眶着,或台上勉强念着讲稿,谁敢说他们(我们)其实都有罪?

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时间。做错了事,甩下一句 “我当初不懂事”,一盆脏水往身后一泼。那些后出生的人有福了!你们准备好哀悼、纪念、宣言、荣誉,或只需不停更换花瓣,前面撒一撒,后面的脏水地上再撒一撒。不忍去闻双手“余香”。

会有人记住孙志刚。会不断有人不幸做了这路英雄。文明的代价就是逐渐埋掉不文明。最好活埋。不文明已原原本本死在那里,你去顺手埋掉,不过免它继续臭下去。旁人还要念你顺手埋掉的大德。

写于Swansea山中寓所

2013年3月20日星期三

无处不在的道德干预

曾拿一段视频给一波兰小伙看,是中国某选秀节目里一独腿男孩跳街舞,评委激动得语无伦次,观众更拍巴掌跺脚,眼看要放火。哪知这兄弟并未被“陶冶情操”,一声不响地看完,很不屑地说:“我不喜欢一条腿的人跳舞,一点也不美。我宁愿去看夜店里那些人乱扭一气。”我想反驳,告诉他这个多有“教育意义”,满满的“正能量”云云;又一想,他只说这个“不美”,并没有否定这是件挺高尚的事。

同类推荐
  • 不管怎么样,这就是20岁的我们

    不管怎么样,这就是20岁的我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你成了社会的灾难,微信话题的终结者,别人眼中的啃老族。你怀念那个不懂YSL也能追到女孩的年纪,但是最让你放不下的是让你认识YSL的她。你以为长大了,终于不用再躲避爸妈和班主任,却发现什么都躲不开了。你觉得自己可以义无反顾地去追逐梦想,直到发现自己的父母把美式快餐当作奢侈。你在试图弄懂这个世界,却发现已经弄不懂自己了。他们说,年轻人应该找一份好工作——一份体面、清闲、收入稳定的工作;他们说,你要找一个好的伴侣,男的要能赚钱,女的得能持家;他们说,你要按照他们说的去做,这样你才能有车子、房子、伴侣、孩子……但你和我都知道,这些,都不是你想要的,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给不安于现状年轻的你们!
  • 文学的演练

    文学的演练

    《文学的演练》内容简介:杨利景的研究总是情不自禁地有一个文学史的背景,更注重学理性,文字风貌以冷静和求实见长。追求客观性、求实性,注重言说的逻辑力和层层递进的说服力,使文字通向事物的真相和问题的实质,并且流露出一种公正的气质。杨利景的另一优点是时刻关注文学的现场,立足点比较高,因而他能够摆脱就事论事,为文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敏锐性。而他对文艺评论的功能、性质的认识比较全面、深刻,并不板滞。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用闲适对付人生: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年少起步正当时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年少起步正当时

    在众多作家里,柳萌先生是不可以忽略的。他的散文,于时下斑斓的散文林地,犹如皎洁的白桦,清健自然而以本色擅长。作者以本色的文字,表现出一派天然的率真。与其说是读散文,不如说是读他的人生,读他独有的性灵。
热门推荐
  • 武之大陆之武圣

    武之大陆之武圣

    悠远的龙吟歌唱出悠远的战歌,遥远的是魔域谱写出古老的传说,武之极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武撼山林爆发出圣的希望,一代武圣笑傲天下雄!
  • 流水与落花

    流水与落花

    青春像是漂浮在流水上远去的落花,还来不及把它摘下就丢在了天涯。从枯枝烂叶中看到的嫩芽,能走过几个初夏?
  • 吴亦凡:你好,不凡华

    吴亦凡:你好,不凡华

    夜间路上的偶遇,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叫吴亦凡,她叫洛华。他是人,她是鬼。养鬼技能大爆发,亲亲抱抱举高高。你知道鬼吗?彻底颠覆你对鬼的观念。暖心治愈系陪你走过别样青春……
  • 夺朱纪

    夺朱纪

    一本破书,一夜屠城。无人认得的字,是不破不立。无人记得的城,叫不毁不生。一无所有的少年,背负着死亡,踏上寻找秘密的征程。向谁问:盛世黄昏,蝼蚁焉存?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仙幻奇缘

    仙幻奇缘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颓废了很多年以后徐路终于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许多得到奇遇的人不一样徐路不想出风头,不想做11,也不想争霸天下……徐路想要的,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平淡,轻松,幸福。----------------------------如果觉得本书还凑合,请移动你的鼠标,点一下推荐,谢谢。
  • 不坑队友的圣母不是好外神

    不坑队友的圣母不是好外神

    当boss即将袭击npc时,福尔图娜勇敢上前伸手阻拦:“别打她,她好可怜的。”云白鹿星星眼:“姐姐说得对。”队友:“快放手!npc要被她弄死了!完了救命啊啊啊啊啊!”梦境游戏,不吓人哒,信我女主是真的圣母,中立阵营。
  • 败家子任务

    败家子任务

    “叮!完成任务,是否接取新任务...”看着手中的手机白锦胜知道自己逆袭的时候到了。特么的,劳资再也不用看你们的脸色了。美女,金钱,嘿嘿嘿。
  • 穿书女配只修仙

    穿书女配只修仙

    一觉醒来穿到一本修仙文了,自己还是个女配N号。叶浅表示不慌不慌,咱当个小透明,不掺和主角的事,慢慢修咱的仙。直到女主找来说:“你是我妹妹。”啥?no!不!我不是,我只是个小炮灰,别打扰我求仙问道。我是不会跟你走的。
  • 武劲争锋

    武劲争锋

    在无垠的星河之中,一个地方名为玄尘大陆,这里种族林立,群英荟萃,以武为序,以武为尊。一次偶然的际遇,少年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他举手投足平定天下乱世,睥睨之间笑尽天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