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6000000036

第36章 海子(中国·当代)

传略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在海子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8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海子的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以及各类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教材。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海子之死1989年3月26日,第三代诗人中的怪杰海子怀揣《圣经》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死时胃中只存几瓣橘子。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一个诗人自杀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对诗人自杀的原因。人们有许多解释。有人认为他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他的死是殉诗,有人说他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他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

有关海子之死,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另外,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表现了西川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西川在《死亡后记》一文中对海子自杀原因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考察。他认为,导致海子自杀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自杀情结。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他曾于1986年自杀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诗作中(如发表于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甚至,海子还与其友人谈过自杀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象、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并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海子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理想爱情执著。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对人世间的温情和生之乐趣感受少了。

(4)荣誉问题。和所有中国现当代诗人一样,海子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中某些人对诗人的不信任,以及某些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过不少的诽谤和攻击。

(5)气功问题。练气功练出了海子身体上的一些问题,出现幻听、幻觉等,影响了他的写作,破坏了他的心情,这对于一个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人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

(6)自杀导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爱情生活或许是导致海子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7)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海子那一种燃烧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写作,把他自己推进了一个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的黑洞里去的。

正如西川所说,海子是一个有着自杀情结的人,死亡的意象是他的诗中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表现其最后自杀意识尤切的,无疑是他自杀之前的最后几首诗之一,也就是作于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

美国学者奚密对海子之死这样评价:“是否这个雄心万丈的计划损害了这位青年诗人的身心健康?是否为了创造这篇超级史诗,他加给自己难以承受的压力?是否孤独离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是否,如西川向笔者透露的,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言?”

成就因其诗歌的杰出成绩,海子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项之一——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2001年,其被广为传诵的明快亲切的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高中语文课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选入另一篇经典代表作《麦地》;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读的60首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入选而跻身于几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国当代诗坛,海子常常被评价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和“我们祖国给世界文学奉献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坛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他的诗影响了一代人的写作,成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的优秀抒情短诗是继“朦胧诗”之后独特而又诗艺出众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诵性和先锋性风格,被给予极高评价,有关海子诗歌的深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魂归海子的墓坐落在安徽省安庆市,墓的风格朴素,大方,一条黄龙盘在墓碑的顶端,墓身正面有两个小龛,海子从西藏背回来的那两块玛尼石,被他父亲镶嵌在右边的佛龛里,那两块石头重约20公斤。父亲深知那是海子的深爱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时无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儿、侄女的名义立了墓碑。按照当地的风俗,自杀是不吉利的。村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远千里,来此祭奠、缅怀一个自杀的人。

2008年,海子故居被当地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政府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瞻仰海子故居,凭吊海子墓,召开“中国·海子诗歌研讨会”。

追怀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学第十届未名诗歌节开幕式暨海子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

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诗人,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每年都选在海子忌日举行。2009第十届北京大学未名诗歌节的主题是“半完成的海”,主办方取海子最后一首遗作《春天,十个海子复活》之名请来王家新、姜涛、胡续东、臧棣等10位诗人。在名为“春天,十个人读海子”的讲读会上朗诵并讲读诗歌。

诗人王家新第一个上台朗诵了海子的诗歌《黑夜的献诗》。在他看来,诗歌从没死亡,海子也没有死,20年了,人们一直在纪念海子。“20年了,有人还在问,海子为什么而死。有些人就是这样,不问自己为什么活,却问别人为什么死。海子是为诗歌而死,他的死不是出于绝望或者活得悲惨,很可能正相反,在他的最后一刻,幸福的闪电为他闪耀。诗歌永生,海子也永生。”

对于一些过分崇拜海子诗歌的读者,王家新也给予提醒:“昨天我听说一些海子的诗迷在为海子扫墓时,在海子墓前磕头磕得头破血流。还有的女生,人还没有走到海子墓前就已经激动得晕过去了。海子需要这样的朝拜吗?喜欢海子的诗歌不是错,但我们应该理智。在纪念海子的日子里,希望年轻的朋友不仅意识到海子的天才,也认识到他的局限性。任何人都有局限,但这种局限性并不影响他的优秀。”接下来,歌手周云篷演唱了以海子诗歌《九月》为词的歌曲,学者谢冕回忆了自己与海子相识的过程,臧棣、西渡、孙文波、胡续东等分别朗诵了海子的诗歌。

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海子的纪念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北京南锣鼓巷的江湖酒吧上演话剧《太阳·弑》的片段,盲人歌手周云蓬也用自己的音乐纪念海子。

在上海,晚7点30分,诗人郁郁和一群诗歌爱好者聚集909咖啡馆,以“909诗·歌会:海子廿年祭”为题纪念诗人。复旦大学也举办诗歌沙龙和诗歌朗诵会等系列纪念活动。

同类推荐
  • 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

    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

    本书为资深鲁迅研究专家陈漱渝的自述文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回顾自己的一生。本书的前两版书名为《沙滩上的足迹》,此版为其增订版,更名为《我活在人间:陈漱渝的八十年》。“我活在人间”五字取自鲁迅《华盖集·题记》。读者可以从作者的人生经历中看到不同时代的投影,以及不少著名现当代学者亲切的面影,书中也保存了文坛是非恩怨的记录。同时对于学人而言,又能从中获取中国当代学术转型期的一些历史资料,特别是当代鲁迅研究史的第一手资料。
  • 英国诗选

    英国诗选

    英诗可以说是英国文学中整体成就最高的一种文学体裁,甚至超过了名家辈出的英国小说。诚如E·M·福斯特所言:英国小说若跟某些其他的民族尤其是俄罗斯相比,格局就小了很多,犹如小小的华屋之于宏伟的大厦,英国诗歌却“自可以睥睨当世——不论是质量还是数量”。的是确论。中文版《英国诗选》由集中国现代诗人与英诗研究权威于一身的王佐良教授主编,将上起古英语时期的史诗,中经中古英语时期的故事诗,一直到近代英语时期一千五百年的英国诗歌尽收眼底。毫无疑义,《英国诗选》是迄今为止由国内专家编选的规模最大、涉及年代最长、选篇最有代表性、译本也最为权威的英诗选本。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热门推荐
  • 舞蹈鬼才闯江湖

    舞蹈鬼才闯江湖

    她,出身于舞蹈世家,以舞蹈鬼才之名游走于各个舞种之间,用惊人的舞蹈天赋诠释不同的舞蹈,并不费吹灰之力稳居各舞蹈排行之首。她,习惯于万众瞩目,生活于低调奢华,爱好于奢华享受,身处于高高在上。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她不能就这样一直以世人嫉妒的身份生活下去,总要经历些磨难。可怜的是,上帝的磨难竟是,穿越。舞神是接受封建社会的包办婚姻,还是继承新世纪风貌自由恋爱?舞神是爱皇亲国戚还是爱风流少侠?看一代舞神——水晨雅如何掀起江湖浪涛,在古代当新世纪女性
  • 最后的地仙

    最后的地仙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仙人么?”“不!这不科学!”“嗯!有点道理!不过……哎!”“……”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 那就先这样吧

    那就先这样吧

    只是想写一些东西,最近很迷茫,各位观众姥爷看看就算了,不必认真,因为我可能也不太认真,因为认真就输了!
  • 离火重燃

    离火重燃

    本文全面修改中,作者强迫症,基本等于重写,但故事不会改变,大概半个月左右会改好。谢谢大家——风沙里有歌的声音。某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里黄沙漫天,狂风呼嚎风中隐约有歌声传来在耳边低声吟语一段相互救赎的故事反派大佬男主×自我放逐女主
  • 陌世管家

    陌世管家

    如此开启知识的纪元。都市中屹立的古老战场,一群附身人类上的英雄,手持狂战,身披希瓦,腰别跳刀,脚穿飞鞋,DOTA之战,不再虚幻。新书,求推荐。
  • 傲娇王爷萌宠妻

    傲娇王爷萌宠妻

    昔日负心汉,今日追求?Areyoukidding?我不不喜欢看颜值,我拿智商赢你们,那啥夜王爷,你来当本宫的后宫
  • 丛林神探

    丛林神探

    在一片大森林中,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快乐小镇。人们都生活得很幸福,可是有一天,恐怖分子盯上了这里,“蜂王遇刺事件”,“餐厅中毒事件”……条条线索都指向了一个神秘的恐怖分子,他是谁呢?“惠通”神探将烟斗叼在了嘴中,真相正在慢慢揭开。
  • 战帝妖狼

    战帝妖狼

    战武大陆上,烽烟四起,宗门林立。在大陆北部不起眼的小国炎武国中刚出生便被灭门,在父亲好友拼死之下方才活下来的孩子楚凡,为了给族人复仇,开启了修炼之路。修炼之路困难重重,却泯灭不了少年的心······
  • 我是有后台的人

    我是有后台的人

    池悠从地府回到现实生活中后,得到了两件东西。一件是支毛笔,一件是个玉葫芦。毛笔开地府,玉葫芦还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