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46000000057

第57章 安妮·塞克斯顿(美国)

传略安妮·塞克斯顿(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出生在马萨诸塞州。1945年,她进入罗杰斯·豪的一个寄宿中学读书,做过时装模特。后来,她在波士顿的伽兰女子高级学院就读过一年。20岁时和Alfred Muller Sexton结婚,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于1973年离婚。1954年她第一次精神崩溃,1955年二度发作,遇到了马丁医生,从此他成为她的终生治疗师。1957年,她参加John Holmes的诗歌培训班。1958年,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她与另一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一起参加了美国自白派诗人罗伯特·洛威尔在波士顿大学办的讲习班,走上“自白派”的路子。1959年夏天,她以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联谊会会员的身份参加了布雷德洛弗作家会议。

1960年,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去精神病院的路上中途而返》,其中第一首诗就是《你,马丁医生》。她对马丁医生完全信任,在第一次的心理治疗中,她对他说自己什么也不能做,唯一的才分是做妓女。而马丁医生后来对她说,根据自己的分析,他觉得她具有创造性,于是鼓励她写作。于是她报名参加了一个写作班,写作成为她日常心理治疗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没有受到过多少学校教育的她,作品还被发表在《纽约客》等著名杂志上。后来所谓的自白派的最经典的意义,也就显示在自白和心理治疗具有一致性。在所谓的“自白派”中,塞克斯顿是唯一承认这个命名的,而且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这个流派的诗人。1957年她在一个作家研讨会上遇到了斯诺德格拉斯,得到他的鼓励,并成为好友,他的《心头的针》给她很大的影响。

同年,她参加了几个写作小组,结识了玛克辛·库明,并在罗伯特·洛厄尔的写作班里遇到西尔维娅·普拉斯,成为终生好友,她们俩经常彼此写诗论诗,塞克斯顿也最信任她的意见。1967年,她的诗集《生,或者死》获普利策奖,并于同年荣获美国诗歌学会颁发的雪莱纪念奖。1968年,她被选为英国皇家文学院研究员。同年她组织了一个叫做“安·塞克斯顿和她那般”的爵士摇滚乐队。1969年,她写的戏剧《慈悲街》在准备和演练了好几年以后终于在纽约上演。1968年至1973年期间,她曾获得过哈佛(1968)和雷德克利夫(1969)大学的菲伯塔联谊会荣誉奖及塔夫茨(1970)、费尔菲尔德(1970)大学和里吉斯学院(1973)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1974年10月4日,她和库明一起午餐,回家后,她躲进车库,发动汽车,用一氧化碳自杀。死时,她是波士顿大学的创作教授。

安妮·塞克斯顿的主要诗集有:《去精神病院的路上中途而返》(To Bedlam and Part Way Back,1960年);《我所有的美人》(All My Pretty Ones,1962年);《生或死》(Live or Die,1966年);《情诗集》(Love Poems,1969年);《变形》(Trams formations,1971年);《死亡笔记》(The Death Notebooks,1974)等。

“凭借写诗照看了那‘活的’部分”——安妮·塞克斯顿之死1974年10月4日,美国自白派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在与好友玛克辛·库明(Maxine Kumin,也是优秀的女诗人)一起用完午餐后,在波士顿她自己的汽车间吸一氧化碳自杀。

对于安妮·塞克斯顿而言,诗歌是她用来抗衡自杀念头的武器,是她在精神崩溃的绝境中求得生存的寄托。她曾对心理医生说,“你瞧,我凭借写诗照看了那‘活的’部分。”

她的医生马丁·奥尼一直鼓励她用诗歌来调整崩溃的精神,“他说我的诗棒极了,于是我不停地写啊写啊,然后全部交给他……我坚持写作就是为了让他满意”。1960年塞克斯顿的第一部诗集出版了,标题就是《去精神病院的路上中途而返》。

她曾和普拉斯一起讨论自杀问题,她说:“自杀毕竟是诗歌的对立面。西尔维娅和我常谈论对立面,我们热切地讨论死亡,我们俩被死亡吸引如同飞蛾扑火,牢牢地被吸引了!……死亡吸引我们的那一刻,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我们谈论死亡,这对我们来说是生命,不管怎么说是永久的生命,或者更好的生命,我们目不转睛,手指紧紧抓着玻璃杯……”在《死亡宝贝》一诗中,诗人笔下的死亡意象娇弱而泛着神秘的光,她写道:“死亡,/你躺在我的怀里像一个小天使,/如面团一般沉。/你奶色的翅膀一动不动,像塑料制成。/头发软似音乐,泛着竖琴的色彩。/眼睛是玻璃的,/脆如水晶。/我每次摇你时/都担心你会破碎。”

1974年2月21日出版的《死亡日记》被安妮·塞克斯顿戏称为她的遗作。这本书出版之后,塞克斯顿接到了很多个人出场的邀请,当年她出行的地方有马里兰、宾夕法尼亚、新泽西(三次)、纽约、康涅狄格、德克萨斯和缅因,并且在波士顿周边地区作了大量的朗诵。她最成功的一次朗诵是在哈佛文学俱乐部的那次,她在开场白中说:“我愿意把这次朗诵献给一个无名的妇女。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种类的爱——女人对男人,母亲对孩子,女人对女人,男人对男人,上帝对我们……”而奇怪的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话是针对自己的,在安妮死后,巴巴拉·施瓦茨听到很多朋友对她说,“你记得安妮在桑德斯剧院的朗诵吗?那是献给我的……”

安妮·塞克斯顿自杀的日子和方式是经过慎重选择的。10月3日,星期四,她在GOUCHER学院成功地举行了报酬颇丰的一次诗歌朗读,在波士顿大学按时上完了她的诗歌讲习班的课程。意外的是,全班学生都来机场接机。车子驶进波士顿的一路上,塞克斯顿都在讲述她如何应付她朗诵时穿的红色长裙的纽扣,它们仿佛随时会从上到下地裂开。她的话让学生们乐不可支。

第二天早晨,路易斯·科南来与她一起吃早餐,她时时中断话头,注视着在窗边喂食器里吃食的山雀。十点她去坎布里奇,赴她和巴巴拉·施瓦茨例行的约会。她和路易斯温柔地告别。

在她的皮夹里她放了新诗《绿房间》的抄本,是写给施瓦茨的。10月4日是一个重要的周年纪念日:她们九个月前的今天第一次约会。塞克斯顿感激母亲般的施瓦茨在那九个月中所给予她的一切。那个早晨的见面,施瓦茨并没有直觉到什么,但在她走后,施瓦茨发现了她的香烟和打火机留在了她办公室的菊花后面,这其中似乎含着什么意味,因为安妮没有了香烟就不能思考。

塞克斯顿与玛克辛·库明约好中午一起吃饭;她们要修改计划1975年3月出版的《朝向上帝的可怕航行》的校样。她还给库明看了《绿房间》。库明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傻呵呵、快活的午餐,我记得自己曾经想,她的状态显得多么好啊,”一点三十分,她们修改完了校样。库明那天下午要去取护照,她不久就要和丈夫一起去欧洲、以色列和伊朗做长途旅行。库明陪她走到她的车前,看着她开走。

安妮驱车回家,家里一派宁静,她打电话定晚上的约会,改变会面时间。此外她似乎没有和任何人说话,也没有写下任何的字条。她退下手上的戒指,丢在大钱包里,从衣柜里取出母亲的旧裘皮大衣。之后,塞克斯顿走进车库,把门在身后关上。她爬进驾驶座,将车发动,并打开了无线电。安妮·塞克斯顿就这样告别了这个世界。“当死亡找上一个人,却被击退,这是一个男人。如果选择自行了断,这就是一个女人。”她在诗中写道。

悲情塞克斯顿比普拉斯稍长,两人都是来自波士顿的大才女,同样的美貌、敏感、文笔精湛,同样的受到精神病的折磨并试图从中挖掘创作灵感。她们曾结伴参加洛厄尔的诗歌研修班,一起在旅馆喝得大醉,她们甚至互相讨论过自杀的方式。她们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情谊,也有微妙的竞争关系。1963年,普拉斯自杀后,塞克斯顿在悼诗《西尔维娅之死》中写道:

小偷啊!

你凭什么爬进去,

自个儿爬进

我盼得那么苦又盼了那么久的死亡。

作为洛厄尔的学生,导师的经历在塞克斯顿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1959年春,洛厄尔在课堂上发病被送进麦克林医院,后来塞克斯顿在《教室哀歌》一诗中写道:手脚笨拙的洛厄尔“像一只大青蛙”——

尽管如此,我必须称颂你的技艺。

你的疯癫是如此优雅。

我们在平板座椅上烦躁不安

并假装着整理

我们对你的魁梧妖术的记录,

或者忽略你浮肿无光的眼睛

或者忽略你昨天吃掉的那个王子

不管他多么明智、明知、明指。

谶兆在美国波士顿郊外有一家精神病院,它既不是美国最老的医院,也不是全国最好的精神病医院,而是美国最具贵族气质的诗人精神病疗养机构。同时,也是美国最具文学特色的机构之一——麦克林诗人精神病院。它属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医院的一部分,近150年来,这座精神病院不仅成为专治诗人精神病的地方,也成为培养和造就著名诗人的圣地。

多年来塞克斯顿一直对麦克林医院抱有一种好奇心,她也想进麦克林医院,因为洛厄尔和普拉斯都到过这里,她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她曾对好友洛伊丝·阿姆斯说:“我真想获得麦克林医院的奖金”,那种口气就像她是在谈论美国文学院的大奖。但奥尼医生不让她去麦克林医院,因为那里的费用太高了。

1968年,塞克斯顿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接受麦克林医院图书馆的邀请,为该院患者开办一系列的诗歌讲座和学习班。诗歌曾经让塞克斯顿绝境逢生,她也希望其他病友也能得到同样的帮助。尽管塞克斯顿并无教学经验,而且面对满屋子情绪失控的疯男疯女,她一点把握也没有。

学习班每星期二晚在医院图书馆上课,通常,塞克斯顿会先让大家阅读讨论几首当代诗歌,然后布置作业。课程比较随意,课堂上的气氛跟病人的情绪一样,有时热烈有时平淡。馆长玛格丽特·鲍尔负责把每周的习作收上来,交给塞克斯顿。学习班一直持续到1969年6月,当年的具体课程内容已无从查考,只有一些零星的回忆让我们可以想见这个特殊课堂的情景。

病友埃莉诺·莫里斯说:“在我印象中,塞克斯顿靠着一架钢琴,我们则围坐在椅子上。她给我们布置了习题,然后你必须得朗诵自己的诗,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最记得那双湛蓝湛蓝的眼睛。她的双眼对我来说是每个星期的希望,它们让我有信心去做些事情。”

尽管塞克斯顿深得病友们的喜爱,但她对自己并不满意。1973年12月,她把有关麦克林医院讲座的一些材料装进一个档案袋,封口处写着:“我的第一次写作教学——1969年,非常艰难,因为我对控制人群的经验不足,以及学员变动频繁和护士干扰授课——我需要更多实践才能教得好”。但另一方面,塞克斯顿的精神状况却在急剧恶化,她再也没有回到这个讲台。

埃莉诺·莫里斯还记得,1974年10月5日清晨,她被闹钟收音机上的一条新闻惊醒,播音员宣告了安妮·塞克斯顿的死讯。莫里斯说:“收音机只说她死了,但我知道她是自杀的,我哭了整个早上。”她珍藏着塞克斯顿在一次讲座后送给她的诗集,一本1966年版的获奖诗集《生或死》,塞克斯顿在扉页上写着:“我的决定是‘生’——赠埃莉”。

同类推荐
  •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每条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

    《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汇集了福建元明清三代文人的戏曲作品,以剧作家时代先后编排,每一剧作家先小传,次剧目编校说明。剧本前后题诗、序跋,《福建文人戏曲集:元明清卷》照录。包括:陈以仁、林章、陈梦雷等剧作家。
  • 佛眼

    佛眼

    本书收有“厮守”、“独自跳舞”、“永无承诺”、“崇拜城市”、“名人的尴尬”、“女人的散文”、“婉约江南”等随笔。
  •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本剧是前身为莎士比亚纪念剧院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演出频度最高的剧目。世界著名悲剧之一,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瑟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热门推荐
  • 灵者帝尊

    灵者帝尊

    少年凌凯,闯荡未知世界,习得绝世武技,结识绝色美女,义结最强兄弟,奇遇不断,挑战不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要做天下最厉害的人。
  • 扶尘挽歌

    扶尘挽歌

    原本一个平平无奇的千金小姐竟便成了许多人眼中的眼中盯,只因她嫁给了他……
  • 我买下一座城只为养龙

    我买下一座城只为养龙

    一夜间我从泥潭中爬出,竟是因为一条龙!??(本作品可能存在大量海字数现象)
  • 穿越之罪恶之星

    穿越之罪恶之星

    罪恶之星,种族林立,凶兽遍地。且看猪脚是怎么样一步步强大到令敌人震撼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作死团之绝望的列志文山

    作死团之绝望的列志文山

    话说列治文山风云变幻,一场关乎荣耀的比赛即将展开!60名参赛者签下生死状,进入一个和列志文山完全相同的模拟空间相互厮杀,胜留败落,最终只有八人能突出重围,加入总决赛,代表列志文山赢得无上荣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在洪荒搞绿化

    我在洪荒搞绿化

    迷糊的作者,写下的迷糊的作品,迷糊,糊涂没有系统,没有套路。
  • 夫君竟是太监总管

    夫君竟是太监总管

    她中医按摩小能手,一朝穿越成了宫女,竟还直接嫁了!夫君俊美无双,身材挺拔,只是……夫君的身份竟然是太监总管。“夫人为何如此愁眉不展。”“尚书夫人要生了,刑部侍郎夫人也要生了……”“哦?夫人是想要孩子了?”百里顾言妖孽般的脸一点点靠近……
  • 穿越时空去爱我的帅气皇上

    穿越时空去爱我的帅气皇上

    一个女孩穿越回到过去,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并留在那不回来了?她自己明明可以穿越时空,回到现代的而她选择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