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47100000037

第37章 近代小说作家的现实超越(1)

与侠义小说

第一节文人与侠士之精神通缀

文人以笔反映世界,表达感情,侠士以武力表达意愿;文人大多文质彬彬,弱不禁风,而侠士则孔武有力,是勇与力的体现,“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两者截然不同。

一、侠的概念和类型

“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一书。韩非子对侠很反感,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他在《六反》中说:“行剑攻杀,暴傲之民也,而世尊之曰廉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名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他将侠和儒都划为社会“蠹虫”之列,主张以法制乱,禁止私斗,反对侠客。在这里,韩非子指出了社会上具有侠客存在,并没有展开说明到底什么是侠,侠由哪些人组成。但是,从他对侠及其危害重视的程度可以看出,最晚在战国时期,“侠”是很普遍的社会存在,“侠”的概念、形象和精神特质已经确立。

事实上,当时很多学派都注意到了侠,对侠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这些态度对侠的影响也不相同。与法家相反,墨家和儒家都崇尚“侠”,而当时显学墨家思想对于侠义精神的形成影响最大。正如鲁迅所说:“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闻一多说:“所谓侠者,不又是堕落了的墨家吗?”墨家学说的基本命题是“兼相爱,交相利”,要求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应互相关爱、相互帮助,“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种“兼爱”是双向渗透,对等互报,互利互惠的,是所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家希望树立互助友爱的社会准则,构造出一个兼爱、交利的理想的大同社会,也就是侠客倡导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彼此间以兄弟姐妹相待的乌托邦式的“江湖”世界。墨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强者不劫弱”等思想,在后世发展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同生死,共患难”“劫富济贫”“扶危济困”“扶弱除强”一类仗义而为的人生道德信条,为下层大众所接受、所追求。墨家讲义气:“万事莫贵于义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侠”为了行“义”,不惜杀身以殉,说明“义”远比自己身体和生命重要。墨家还提倡言行一致原则,其“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的主张与侠客讲信义、重然诺的精神是一致的。

墨家的人格理想是赖力自强,因强进取,仗义而为,用自己的力量和努力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提倡自我牺牲精神。墨家将这种人格品德称之为“任”,“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后世“任侠”的人格风范便发端于此。无私的任侠不避牺牲(为民为天下而不是为君主),赴汤蹈火、解民于倒悬、胸怀从容的牺牲精神是任侠的前提。

墨子自己身体力行,以大禹为榜样,能吃苦耐劳,比较接近劳动人民,是“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他一生“坐不暖席”,“劳身苦志以振世之急”。庄子说墨子“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孟子说墨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荀子说墨家“大俭约”。他们的话中充满了对墨子(或墨家)的赞扬之情。墨子曾经冒险“止鲁阳文君攻郑,绌公输般以存宋,而辞楚越书社之封”,可见其济弱扶倾之志,俨然是一个侠者的风度。

儒家也尚侠,其思想许多方面与侠义精神相同,正如章太炎说的“世有大儒,固举侠士而并包之”。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中,“义”的解释与侠之文化结构中“义”有一些类似之处。孔子说:“与朋友言而有信。”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这表明朋友之交不单注重信,更要重义,只有这样才能实践诺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义”与“利”,表示出一种与侠一致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儒家提倡崇高的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如孔子“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见义勇为、刚正不阿的大丈夫之气都与侠者精神相一致。

儒家所尚之侠,是文士之侠。战国时期,列国纷争,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在斗争中不被对方消灭,于是各国贵族纷纷广交门客,招揽死士来为自己服务,形成了一股养士之风。因为“侠”者既重义气,又讲信用,忠于职守,“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自然就成了各国贵族网罗的主要对象。他们招致大批的侠士(也称“食客”),并给予比较优厚的待遇。这些门客为了报答主人,可以不遗余力,死而无悔。当时许多大贵族所养的门客,动辄千数,着名的“四君子”,各有门客三千人。这些门客中,不乏儒者,“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名显诸侯。”养士之风的盛行,造就了大批的侠者,以至逐步形成一个“侠”的阶层。

有意识地、比较完整地记载侠的事迹,并为侠“正名”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与韩非子极力反对“侠”的态度不同,司马迁却充分肯定侠客行为,对侠客充满赞赏艳羡之情。因感叹“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暴豪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所以在《史记》中专列《游侠列传》《刺客列传》等篇章,对先秦至汉不同时期的尚侠风气和“侠”的生存状况作了最为详细的记述。他因此而摘得为侠客作传第一人的桂冠。需要说明的是,一方面,作为历史学家,他要“实录”侠客的行迹包括劣迹,如“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其实皆为财用耳”;另一方面,作为富有个性的文人,他又对侠进行“去历史化”的阐释,以特殊的价值判断,尽量淡化或消减了侠的负面效应,从中抽象出特定的范畴诠释侠,有条件地肯定侠,作出与当时通行的观念不同的评价,从而使“侠”附上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他的解释是:“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他将“侠”定性为:对于社会中存在的普遍不公道、不正义的一种补偿和对抗。因此,“侠”独立于现实秩序之外,不守律法,但急人之困,具有一诺千金、杀身不悔、救危济困、不图报答等品行。这种定位使“侠”一扫“原侠”身上的沉病积习,成为卓然特立、匡扶正义的英雄人物,既寄托着人们所向往的人格,也成为人们借以宣泄不平之气的“载体”。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阐释模式对“侠”神话的形成影响深远。

司马迁《游侠列传》中论述了“侠”的类别。他说: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

按照曾国藩的说法,司马迁实际上把侠分为三种:“布衣闾巷之侠,一也;有土卿相之富,二也;暴豪恣欲之徒,三也”。其中,“布衣闾巷之侠”对应的就是游侠;“有土卿相之富”对应的是卿相之侠;“暴豪恣欲之徒”对应的是刺客之侠。这三种侠中,他特别推崇混迹于陋巷、出身为布衣的侠客,在他看来,“布衣之侠”就是真正的游侠。

1.游侠

司马迁说:“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

能够辅翼其世主的宰相、卿、大夫固然应当称道,而那些“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曾闻达如季次、原宪者,能够始终“怀君子独行之德”,坚持正义而不与世俗苟合,他们就是一种值得称道的侠义行为。

从先秦至汉武,历史阶段不同,“侠”的行为方式和精神特征有很大不同。先秦时期,在各国贵族的笼络之下,侠客忠心耿耿地为贵族阶层服务,虽因此而得以“名显诸侯”,但却因此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在战国时代,他们一般都远处江湖,并不固定依附于某个贵族,与先秦时期的侠者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继承了先秦侠客的济弱扶倾、注重忠信、遵行道义的传统,敢作敢为,特别注重义气;他们的侠义行为,往往有铲除强暴、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的一面。汉代侠客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司马迁说: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虽时扦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

尽管这些人“不轨正义”,对封建法纪无所顾忌,对世俗规范约束熟视无睹,常常“以武犯禁”,做出有违纲纪的事来,或者因招来杀身之虞而隐身江湖,但他们的人品值得称道:

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

他们“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重名节,重道义,轻财利,为了救危扶困,不惜牺牲生命。虽能使人亡而复存,死而复生,但从不自夸其能、炫耀己德,“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所以《游侠列传》极力称赞他们,赞扬朱家:“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称赞郭解“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和“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司马迁看到了他们身上的特点——济人急难而不矜其功,时犯法禁而廉洁退让,并深深折服:“(游侠)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背言,义者有取焉。”“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先秦的游侠远离庙堂,不参与政治纷争,只过问民间不平、江湖是非,快意恩仇,横行江湖,正如宋人晁冲之说的“君不见夷门客有侯嬴风,杀人白昼红尘中。京兆知名不敢捕,倚天长剑着崆峒”。在社会上,人们对侠客的崇拜达到了狂热的地步,侠客们望高誉隆,一呼百应。朱家“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郭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当时的少年仰慕他们的为人,如有触犯他们的人,“亦辄为报仇”,并“不使知也”。有个儒生说侠客郭解“专以奸犯公法,何谓贤”,便被人割去舌头,送了性命;郭解被官府徙往茂陵,“积人杨季主子为县椽,举徙解”,便被郭解的侄子杀了。

但是,从战国四公子养士到汉代任侠者的豪强化群体化,尚侠之风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史记》中记载了许多“侠士”或者具有一定“侠”气的豪杰。如张良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失败,“亡匿下邳,为任侠”;季布“为气任侠,有名于楚”,等等。班固也认为:“(韩)信惟饿隶,(英)布实黥徒,(彭)越亦狗盗,(吴)芮尹江湖。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就是说,这些人都是来自下层社会的任侠者。西汉至东汉期间权臣公卿出于争夺权力,打击政敌的目的,私自养侠,尚侠之风日隆,这正如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分析的那样:“及汉祖仗剑,武夫勃兴,宪令宽赊,文体简阔,绪余四豪之烈,人怀陵上之心,轻死重气,怨惠必仇,令行私庭,权移匹庶,任侠之方,成其俗矣。”这时期的游侠,是“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其“结私交”、“作威福”、“以立强于世”的特征,已经具有鲜明的政治品格,丧失了先秦游侠的根本精神。

2.刺客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概括其精神特征为“士为知己者死”。先秦时期的刺客“重然诺、轻生死”,甘愿牺牲自己性命去报恩,实现人格信念和道德理想。这种“重名好义”的精神与游侠是一致的,但司马迁并不认同刺客就是游侠。因为游侠在立身行事的动机上是施恩以仁,并不只为了报恩,这是游侠与刺客的本质区别。

同类推荐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

    本书是2008年浙江省社科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将卡夫卡的文本世界及其背后的隐在世界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其“迷宫”式的形态,人的经验世界如何得到展现,拼贴与变形,以及这种变形的意义,从中体现卡夫卡对人与世界的命运、对文学艺术的功能的思考。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经典诗文集-长生殿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
热门推荐
  • 我在日本拍抗日

    我在日本拍抗日

    他的《亮剑》风靡岛国!他的《永不磨灭的番号》受到岛国人民的极力追捧!他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被岛国人民奉为经典!他就是叶明,他在岛国拍抗日!书友群:108163995,欢迎加入!
  • 十恶一神

    十恶一神

    五方龙帝四镇海,唯有一帝天上应。龙之九子各不同,唯有一后是女子。
  • 冥王第九子

    冥王第九子

    地府有冥王,冥王有十子,统称十殿阎王。冥王第九子——陆,千年前飞跃冥海,以血为媒催落女娲圣石,导致魔甬破碎,妖魔四溢,地府大乱。冥王一怒之下,把第九子投入冥海,永受苦寒地火焚灼。千年前的因,结下千年前的果。Ta被天界投入六道轮回,历经十世轮转,只为偿还千年恶果。有一魂兮,忘川河畔徘徊千年,手执曼珠沙华不堕轮回,等Ta冥海而归。有一魂妖,愿受罚于曝寒雪峰,静守千年睡莲花开,等Ta十世轮回苏醒。冥王悲悯,曰:“汝等,何不人间寻去?”
  • 道士我可是业余的

    道士我可是业余的

    毛小鱼穿越到了一个洪荒之后的现代世界……
  • 魔星灭世

    魔星灭世

    故事发生于人魔大战后,魔神肉身被毁,其元灵逃走,借一孕妇腹中胎儿身体重生,想吞噬婴儿灵识,婴儿长大后,机缘得到上古功法混沌决,修炼至高功法,如何于魔神元灵对抗,最后反吞魔神元灵,一统人魔两界,然而,事情并未了解,神界忌惮少年功法,并派兵围剿,最后少年何去何从?尽请关注:魔星灭世。
  • 一念青云

    一念青云

    完全纯正的凡人流修仙小说,主角天赋平平,不开金手指,不靠奇遇与运气,修行突破完全靠自身的努力与时间沉淀,做不到越级战斗,甚至会被天才越级击败,在这个人吃人的世界,且看一个平凡人如何经历无数磨难到达巅峰!
  • 淮南一梦

    淮南一梦

    “我原本以为,活下去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苏孟双眼充血,对刘熙淮狠狠说道,“但时至今日我才认清现实,从我出生开始,我的性命,一直在他人手中,是生是死,都不由我!”本是千金贵体,在遭遇一夜灭门后,她却沦为他人棋子,为敌人编织美丽的陷阱;从未奢望过能够拥有一段爱情,却在遇到心动之人的瞬间摇摆不定,是努力逐爱,还是狠心断绝尘缘;过去的她只想做一只咸鱼,独善其身,有吃有喝有人陪,但是经历了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后,她意识到,只有坐到那个位置,她才能完成心愿。但是,坐到那个位置,她就真的能如愿吗?等待她的,或许是另外一个阴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妻不可欺

    娇妻不可欺

    冰与火的交融,爱与恨的交织,让季霖森的灵魂一分为二,一个要爱,一个要恨。当爱中生了恨时,潜伏在灵魂深处的影子取代了她,成为了另外一个她。可那份恨中最终还是生出了爱意,苏醒的她却发现自己最大的情敌竟然是自己。
  • 夜半秋凉炎暖心

    夜半秋凉炎暖心

    沈元瑶从生下来就有一种怪病,需要一个天生血热的人来相融血液,来达到两个人的生命平衡,而韩陌城就是这样的人,世间仅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