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18

第18章 买房置地(3)

鲁:为给我们兄弟几个盖房,我爹我妈几乎耗尽所有积蓄、耗尽全部精力。轮到给我盖房,我已经上了大学,未来的工作去向未定,那么我特别需要在村里的几间房子、一处院子吗?但老爹老妈不容分说,非要一视同仁给我们三兄弟盖起院子不可。

那一年土地局来人丈量宅基地要办理土地手续,填写四至尺寸、进路几米等等内容。发放土地使用证的时候,三份使用证,一律写上了父亲的名字。父亲心安理得地把那三份土地使用证收藏起来,我觉得挺好玩。我太理解老人的心思了,这与把持家产财权并无关系,这就和盖房上梁时大梁那里写上父亲的名字一样,那是他身为父亲完成了自身使命的一份自豪与荣耀。他将在适当时候,将写有他名字的土地使用证交给我们,那将会有个郑重的仪式,那将是做老人的最庄重的一份赠与!

古来文人说到“求田问舍”,贬斥那是不求上进没有出息的表现。辛弃疾在他的《水龙吟》中写道:“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但祖祖辈辈的农民们,温饱之外,不求华堂广厦,几乎要拼尽一生的汗水力气,建造属于自己的庭院房舍,看去并不那么华美的屋宇下,容含放置了多少平头百姓的人生理想?

民居形制,自然是因地而异,但大家源自内心的那种热情和希冀却毫无二致。咱们省代县、五台、定襄一带,佛庙林立,当地多有能工巧匠,匠艺世袭,代代相传。当地百姓将盖房起屋视为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事件,又有建筑参照、匠艺支撑,当地民居质量就相对较高。房舍大都按中国传统营造法式来建造,正屋起脊双出水硬山抱厦明三暗五开,东西两厢卷棚三间开,南房称为“倒座”,略低于正房,但也是抱厦出檐;大门称为“廊门”,硬山出檐,搏风兽头,砖雕照壁,格外讲究。这样的房子,这样的华堂,放置在一个乡下少年的梦里头,这个梦一做便是三十年四十年,大致到他当上家主娶儿嫁女时才可以实现。为了这个梦中的华堂变成现实,日常的生活节约用度俭朴到极致。所以那一带的老百姓说自己,“住的是庙,吃的是料”。俭朴的现世生活对应了奢华的梦想,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因果逻辑?

张:其实,顺民你提出的疑问其答案就在你的叙述中。说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一个所有制的问题。流尽血汗、花光积蓄,用来买房置地,因为他坚信这是他用劳动得来的私有财产。有如环环相扣永不断裂的链条,从父辈继承来的土地房产,将通过自己的手,遗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辈。

帝王事业,一统天下,乃至让什么思想的光辉照遍全球,那是伟人和政治家的梦。生生不已的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想不了那么多那么伟大,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就是自己用血汗换取的这点私有财产不受剥夺侵犯,能够传给自己的子孙。一辈子省吃俭用,也要盖起一处看得过去的房舍,这是为什么?他们凭什么不去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因为挣下的和省下的,原来都是自己的。

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这点梦想,可以评价他平庸,贬斥他自私,可以不断念诵语录教导他们“要狠斗私心一闪念”,事实证明绝对没有用。违反人性,违背天理人情,任何狂想都将破产。

民居的礼法秩序

鲁:山西内陆相对干旱和封闭,村落古建保存相对完好。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半径与轨迹不同,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西、晋南的民居可谓各有千秋,体现出博大的开放胸襟与吸纳姿态。如果付诸讨论,将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而且是一个大话题。

我特别想强调的是,山西众多的古村落无一例外给人一种自成格局的秩序感。村落整体规划,单体院落排列,公共设施布置,给水的水井,排水的龙道,公共通道的街巷,无论是山间一姓村落,还是动辄千户的大镇,那种严整的规划性与秩序感往往让人瞪目结舌。任是朱门豪宅,还是寒门小户,都自觉地维护着这种秩序,谁都不会多占谁一寸,多抢谁一分。尤其是公共设施,比方庙宇、戏场、龙道、街巷,更不会有人打主意。不必往深里推究,维护这种秩序的,当然是宗族、行帮、商会的力量,其实更主要的怕还是房屋与村落的归属权问题,每一个村落就像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公共设施与私家宅院之间的关系被处理到恰到好处。

张:山西的民居,相对华美一点,具体到村落布局,相对规整一点。但放眼全国,你说的那种整体秩序感是所有中国乡村的共性。正如我们常说的锦绣中华,敢说何处不锦绣?那是农耕文明自身生长出来的秩序。一个村落,构成了一个自成格局的乡村社会。从礼仪规矩到建筑布局,从心理层面到社交规范,体现出的或共同维护的是社会结构的和谐。传统乡村社会的和谐是什么?首先是一种善,一种相濡以沫的大善,由大善进而生出大美。

古来乡村,家庭与家庭之间有没有贫富差距?恐怕那是必然的,甚至是绝对的。你富裕,只要你的财产是祖上遗传或者是居官经商得来,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节俭积累而来、并非巧取豪夺而来,你就应该富裕。富裕不是罪过,倒恰恰是一种荣耀。如果你不是为富不仁,而是富而有德,你将受到村民邻里的尊重。你可能变成一位乡绅,为人处世处处做人表率,从而赢得了领导村落风气、臧否人物、调解纷争的权力。你贫寒,这也没有关系,只要你穷而有志,奋发努力,照样会赢得村社的尊重。

鲁:咱们谈的是买房置地,一个房,一个地,包藏了太多的秘密,蕴涵了太多的文明基因。

从小处而言,比方说你说的盂县当年盖房要请风水先生进行测量,大到一个村落整体规划,小到单体宅院房屋布局,风水观念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村有一条自古就有的龙道,用于雨季泄洪之用。关系到全村家家户户的雨季安危,几十年没有人打这条龙道的主意,有的倒是一种自觉维护。那一年,龙道近边一户人家自作主张,贪占便宜,随便扩展院墙将龙道包了进去。虽然没有影响龙道排水,但这般行径破坏的是一种乡村规范。结果是舆论大哗万人指斥。第二年,这家的户主,莫名其妙淹死在茅坑里。村里阴阳解释说,那宅子压了龙道,正好压在龙尾巴上面,龙摆尾,不得了。后来,他家赶紧把院墙后退回原址,这才从此一家安宁。

张:所谓风水堪舆,古来是一门大学问。究其根底,那是北温带气候条件下农耕文明具体化到居住文明的理念体现。风者,讲究背风向阳,水者,既要水流畅达又要避免水患。这一套又与天人合一、仁道和谐结合起来。阴宅、阳宅,大致一个道理。所以,古来任何风水堪舆著作,其开宗明义都要强调:欲求阴地好,先要心地好。

只是,这样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被一般风水先生给简化了或者是神秘化禁忌化了。看似没有道理的乃至几分迷信的说法,背后隐含着大道理。

鲁:讲究风水仅仅是维持村落建筑格局秩序的一个因素,应该还有其他因素。正如你所说,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年,没有庞大的乡村政权机构、没有强悍的城管队伍、没有暴力拆迁,那样和谐的秩序仿佛来得有些不可思议。显然,这里确实有一个财富归属的顺序问题,是先私后公,还是先公后私,是私有基础上的公有,还是公有范畴里的私有,体现出的秩序大不一样。网上经常披露,什么地方的村镇机关办公楼,往往耗资上亿,豪华排场堪比白宫、白金汉宫,孩子们却在破烂不堪的危房里读书。这叫什么秩序?叫人如何评价?这又将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张:一家一户的院落,鳞次栉比,经由街道网络有序组合成一个村落。这样众多的村落,无论贫瘠偏远还是富庶集镇,各自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而所谓城市,城也市也,城阙伟岸标志着农耕文明托举的辉煌,市场应运而生便利着人民的商品交换、文化交流。城市格局,实在就是村落建筑规制的放大罢了。

除了村社建筑布局的整体和谐,具体到每家每户,血缘家族,中国式的典型民居四合院或者高第连苑、家族堡寨,其内部的建筑格局也无不与宗法社会的礼仪秩序极其吻合、相辅相成。

还拿我们老张家来举例说,新院落成,由我父亲主持家族内部重新分配住房。四伯、五伯留在老院。几孔窑洞是上房,分给五伯;东房曾经是太奶奶的住处,供着家堂神主,四伯住下也很风光。西房一分为二,两家分别做了厨房。那眼窑洞还是牛圈,牲口算大伙的,四伯是张家赶车扶犁的把式,负责照顾牛驴。

上街的新院,大伯负责供养奶奶,在奶奶属于“夫死从长子”,大伯自然住了大正房。长孙宝山结婚成家住在正房西侧的耳房里。往下,东房为上,分给二伯;西房为下,分给三伯。七叔是小儿子,住了南房。

三间大正房,内部格局也分出了档次等级。房间里靠西,用通高雕花隔扇隔出一间内室,作为奶奶的上房。别家的火炕,一律烧柴;只有奶奶的火炕,专门盘了地火,是烧煤的。普通农家,说是显出了尊卑有序一点都不过分。

我在奶奶身边生活了十年,就一直睡在奶奶旁边。大伯叔叔,婶子大娘,对奶奶的孝顺是村里出了名的。这样的状况与后来的孝道崩毁不可同日而语。我好生想过这个问题,孝道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吧,孝道的存留与否,说到底还是所有制的问题。老张家当年拢共有七十亩土地,爷爷掌家,村里习俗老人在世是不兴分家的。兄弟妯娌,没有分到土地房产,谁个不得好好表现?当然,另外的道理“老子养儿,个个有份儿”,爷爷故去后,土地是一个儿子名下十亩。好儿赖儿,一视同仁。

奶奶活到1964年,村里早已合作化。但奶奶威风不倒,儿子媳妇照样孝敬。这中间确实也有个经济基础的缘由。我父亲为主盖起的二十间新房,包括老产,房契始终把在奶奶手里。

近来,几乎是全民关注社会的养老问题。

国家占有太多的资源,就只好将所有的问题都扛起来,必然出现的是大政府、小社会,乃至将民间社会挤压到几乎不存在,民间自组织能力消失殆尽,这个问题就更加复杂,极难解决。

买房置地,天经地义

鲁:“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教科书里的这句话值得探究。

前些年,我曾做过很长一段时间1947年晋绥地区土改的田野调查。调查的过程,也是我渐渐看清土地制度症结所在的过程。曾有的土地制度,维护自古而然的“耕者有其田”。谁家有了积累,尔后买房置地,属于天经地义。

从太原往西,过黄河不远陕北的米脂县有个杨家沟,是陕北“财主”集中的一个村落。这是一个以马姓为主的大村,全村全族竟然有55户大地主。1942年张闻天到村里进行调查的时候,这个庞大的家族已经延续到第五代。杨家沟有一个马醒民,他是上世纪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大学毕业,恰逢陕北持续数年的大旱,这个时候,马醒民开始按新潮的建筑学理念来指导兴建自己的宅院。中式窑洞,西式结构,整个工程从1927年一直建到1937年,一处宅院建了十年时光。要不是抗战军兴,工期可能还得拖三四年。后来大家才恍然明白,他之所以把工期拉这么长时间,纯属故意,为的是让周围乡亲们每天至少能够在工地上有一口饱饭吃。这是一种类乎以工代赈的善举。当然,与许多为抗日战争付出惨烈代价毁家纾难的开明士绅一样,马家的善举非此一端。所以到土改时候,村里人都叫他“恩德财主”,连贫农团都拒绝斗争他,马醒民幸运地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这个家族和山西许多大院家族一样,说是大地主,其实并不拥有多少土地,都是连续几代因经商而致富。致富的同时,不仅造福一乡,而且大多供子弟读书求学,极具新潮眼界,思维开明。当然,许多大院家族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外头发了财之后,无一例外都要回到自己的故乡不惜血本起房盖屋。这无疑印证了你关于国人财富观念的论断。中国人好说“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说起来那叫底气十足。富可敌国的豪商,功高盖世的巨宦,在外边挣下金山银山,都无一例外要回自己的故乡投资。用根呀脉呀这些浮泛名词怕是解释不了此种现象,这里头蕴涵着非常复杂的一以贯之的乡村财富私有观念。推而及之,如今一般百姓都没了土地,唯一能够传给子孙的不动产恐怕只有他手里盖起来的房产,那么大家对于起房盖屋的无比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在大政方针制定之初,为了国家工业化而行“剪刀差”,包括党内的经济学家,对此也早有不同意见。人为划出一道鸿沟,割裂乡村与城市,只夺只取而不思回报反哺,教训太多。而自古以来,广大乡野托举起辉煌的城市文明,城市对乡村的反哺则是同步进行的,几乎是一件事情不可分割的两面。古来四民,是为士农工商,农民受过后来这般歧视吗?古来官宦致仕,归老林泉,或者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高唱归去来辞,他们的根,他们的身心归宿之处,是我们看到的当代农村吗?

同类推荐
  • 老脚印

    老脚印

    你留心过老脚印吗?你可能对领袖、英雄乃至歌星、影星等名人的辉煌足迹有着浓厚的兴趣,可能对你的王子、公主蹒跚学步的身影欣赏入神,但对身边那些行将入土的普普通通老人的脚印,也许从来就没有留意过。然而,你我都不得不承认,华夏辽阔的大地上密密麻麻的脚印之中,充盈视野的恰恰是这些你未曾留意的一代一代老人的沉重履痕。
  •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

    《话本小说》主要内容分为话本小说概述、宋代话本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章节。“话”在古代有一层含义是“故事”,这种释意在隋代就已经通行了,唐、宋、元、明都沿用这一意义。
  • 再见故宫

    再见故宫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故居

    故居

    《北仑作家文丛(第2辑):故居》主要内容包括:可爱的孩子、我们都是薛宝钗、敬爱劳模、河边一村、烈士墓、搓麻将、橘树林边、大学生活、我的初恋、快乐往事、古桂花树、遥远的芳邻、花事、故居、故国情思、清明随笔等。
热门推荐
  • 王风

    王风

    为王者,当心怀天地,睥睨九州;内可驾驭群臣,行仁政以泽万民;外当开疆扩土,挟威仪以震八方;如是者,方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受百官朝拜,获万民敬仰,青史长存名,万古永留芳。且看考古冒险者王风,如何在异界一统江山,尽显王者风范!【起点二组签约作品,敬请收藏、推荐。】
  •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贯斗忠孝五雷武侯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八月的雨

    八月的雨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和同学一起来到深圳寻梦......八月的雨,下在心里.淡淡的忧愁,深深的无奈......
  • 嗜血魔医

    嗜血魔医

    杀者嗜杀,以杀养身;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当杀神与神医融合,绝世的医术沦为杀戮的工具,生命的序章依旧延续,梦魇却已无情的展开;步帆,以逆天的医术和邪恶的施医原则三年内迅速崛起,成就魔医之名,三年后,再度回归,仇恨的火焰席卷整个华夏。
  • 天才大小姐王爷爱入骨

    天才大小姐王爷爱入骨

    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莲曦,孤傲冷清,她亲手杀了那个将她带入地狱的男人后,意外陨落。再次睁眼,化身青鸿大陆将军府大小姐,草包?废材?不能凝聚元素之力?呵,看她莲曦如何在这片大陆崛起。
  • 时空的窃贼

    时空的窃贼

    永无止境的星空,无尽的世界,一所以星球为基地的时空学院,一群疯子的乐园,平凡的日子,却有了在也不会平凡的人生,随意篡改的历史,不会停息的精神与疯狂,过去的与未来的时间,无意中衍生出的超级力量,是做神还是魔,取决于自己……
  • 女配的马甲又掉啦

    女配的马甲又掉啦

    本想合个群玩玩女配剧本,却犯了全天下配角爱加戏的错陷其中,乱世中风起云涌,搞的男主爱女主喜其他配角忙误杀脱马甲终告失败,大彻大悟,干脆一不作二不休,携手登上巅峰金陵百年,你许我一世樱花,我还你一世相伴
  • 十方阁之收魂师

    十方阁之收魂师

    一个刚刚学习抓鬼技术的两个人,在抓鬼这件事上越走越远,抓了一个有一个游魂,失去越来越多,痛苦越来越深,到最后在也挥不起手中的兵器。故事的结局不是大团圆,而是无与伦比的孤独。
  • 神与魔的斗争

    神与魔的斗争

    时光岁月,日月穿梭,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这里是一个充满魔力而有美丽的世界。。。有一股力量叫做神力,这片大陆叫做神源大陆~~~~
  • 靖国乱

    靖国乱

    孤儿易涵本是垂死之身,不想转世来到一个新世界变成刘睿,拥有前世记忆的他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这是一个幸福的世界,还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战鼓遥疑天上闻,不亡家国幸亡身。谁知靖节当时事,从来南国名佳丽。九维鸣凤乱啾啾,风袅条兮离平流。如何咫尺仍有情,拟绝天骄拔汉旌。生逢此世,应当平靖国乱,护境安民。既获新生,当走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