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39

第39章 尊师重教(2)

这样一位文弱书生,在我们那样一个文气淡薄的村庄里享有如此高的威望,看似不可思议,实则有赖于乡间自古而然的传统。

张:我们红崖底究竟出过秀才没有?成了一件疑案。村人有的说,当年某某先人是进过学的。有人则说,某某先人进学是进学了,但县学派出前来报喜的公差却没有进到村里来;原由呢,是外村妒忌使坏,吓唬那公差说沟里有老虎。我仔细看过本村若干庙宇的古碑,寻常村中重修庙宇立碑,撰写碑文者一定会写明他的功名。然而我从来没有发现过冠以“生员”的人物。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村当年就没有读书人。一定有少数家境较好的户头,子弟们下过读书工夫。没有考中秀才,或能求得一个反证:当年考取功名相对严格,决无滥发文凭的弊病。

拿我们老张家这样普通农户来说,我的曾祖父曾经是我县最大字号“大有乾”的掌柜。我的二曾祖,毛笔字写得非常好,在盂县和平山买卖行都是写过牌匾的。家传的褡裢、口袋上,有他留下的字迹,那真是有如官版雕刻的一般。大姑留下的花样上,奶奶保全的祖传契约上,都有先人们当年的字迹,毛笔字的功力只能用令人惊叹来形容。曾祖父当掌柜的那家生意,后来却是破产了。根究乡间若干家族的历史变化,实在能够折射出清朝帝国的败落趋势来。

我父亲读冬学,追述时光该是1930年左右。先生是从苌池村请来的一位老秀才。老秀才乳名“黑子”,人称黑先生。孩子们上冬学,遵从私塾老规矩:书房当央供着孔夫子的牌位,大家要先给夫子牌位鞠躬行礼,再给先生行礼,然后就座。大家读书读什么?就是传统的“三百千”。当时的民国政府,开办新学,是不许读经的。但黑先生不管那一套,村人也反对那一套。红崖底的冬学,虽是民间私办,但国民小学又寻常要来审查课目。所以,家家还得给孩子们买到新学课本,上级机构来人审查时,大家咿咿呀呀念几句白话课文。白话课文,也有效用,比方我父亲就记得课文上有这样的话语:“香港是我们的领土。”

我小时候无书可看,堂兄们的小学课本早已替他们背会,剩下的就是奶奶保存下来的一本古版线装《三字经》。保全这样读本的,绝非我们一家。于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农民,都对孟母择邻、孔融让梨、黄香孝亲、苏老泉二十七发愤读书、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之类故事,耳熟能详。

到我念书的时候,教材早已焕然一新,教书的老师也不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先生了。但农民崇拜文化、尊重文化人的风习依然。破坏这种良好风习,让善良的农民渐渐醒悟最终彻底寒心,那是后来的事儿了。

“无人不入校”

鲁:张老师你说当年红崖底办小学,你父亲等人买回洋鼓洋号,置办那样的教育设施,在山村小学可谓足够隆重。折射出的是村人对教育的宗教般的敬重情怀。

我参加工作之后,所在的学校,听说最早是当年一所德国教会办学的旧址,后来做了民国的完小,贺先生就曾在这儿教过书。虽是旧址,能够看出那时候办学的华贵隆重。两个教研组共占一进四合院,四合院不大,但很标准,院中间有花台,东房檐下植有一棵国槐。因为要建新教学楼,旧院拆迁,我们整理里面留下来的东西,除了旧课本之外,有成捆的法币,有许多理化实验仪器,竟然还有一架废弃的钢琴。时在1987年,老师们居然没有一个人认得出那是一架钢琴,摔来摔去的,我看到一排琴键才认出来。

看到民国时候的小学教育设施,真是让人惊叹而感慨。

去年力群先生去世,张小苏老师写文章纪念,说力群晚年好打网球,打得非常之好。小苏老师从来没见老汉练过网球,问他什么时候学的,是在上海还是延安?力群告诉他说,是小时候在灵石山村的国民小学上体育课学下的。

这是题外话,但可一窥当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过去一直以为,我们那地方莫说大知识分子,就是识字的人也没有几个。后来才发现错了。我们县在民国时期,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人有的是,读山西大学、并州大学的更有几十名。像贺章甫先生选择去读国民初级师范,已经是贫寒子弟的选择,县里还有像徐向前那样远赴南方去上黄埔军校的。

张:历史由一代又一代的人来建造,又由一代又一代的人来见证。我算哪一代人呢?曾经的概念表述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于是,上面几代人的叙述,与我自身的目击体认,就组织结构成为我对某段历史的全部证词。

一个从来不曾出过一名秀才的山村,都有那样浓郁的尊师重教的风习,集镇地面、县城省城当年的文教状况可想而知。

村里人一般有个头疼脑热,多是民间自我医疗。放血、针灸、刮痧、拔火罐,行之有效的自救措施几乎人人都会。觉着是个病了,这才会请医生。医生都是中医,也无须谁来颁证认可,老百姓在实践中考验出来真能治病的,就是医生。医生称作先生,患者多半不是到先生那儿瞧病,而是一定要非常隆重地将先生请来诊脉开药方。请先生,我们老家又流行一个相当新潮的词汇,叫做“瞧先生”。瞧先生,将先生请来,一定得动用车马,至少也得备一匹毛驴。清扫那匹驴,摆鞍韂、搭被褥,不敢草草。见了的会问:这是做甚去呀?哈哈,瞧先生。拿甚瞧去呀?这不,毛驴!——“瞧”,完全转换成动用车马“请”的意思。

风习之下,自我记事,红崖底小学的老师开学放假,村里都要备驴迎送。梁贵明老师的家乡在我县北端滹沱河边上的梁家寨,有七八十里远。两个假期,四趟往来接送,必不可少。老师离村时分,村干部和长老头面,都要礼送到村外;村人老少,则伫立在村口目送,直到驴子走远拐过山嘴,看不见人影为止。老师则礼貌拜辞,不肯岸然上驴,只有走出人们视线,才会乘骑。

村人的敬重,那样的氛围,又反转来塑造着老师的形象、约束了老师的言行。他们的行为举动、出言口语、抬手动脚,无不极力斯文起来。便是服装发型,极尽严整庄重。老师偶或在村街上走过,见了老者必是礼貌招呼;路过女人堆儿,目不斜视,端然走过。老人们夸赞连连,女人们窃窃私语:看看人家先生,啧啧,人家那么走;啧啧,看看人家那头!

何为斯文,何为君子,村人与老师本人,就共同塑造出了一个具象。

鲁:事实上不可否认,古来的尊师重教传统,在民国时期得到了非常好的延续。

民国时期阎锡山治理山西,教育是非常突出的一大块。他的口头禅是上大学要“学甚做甚”,上职校要“做甚学甚”。1937年之前,中华民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共开过六次,在山西就开过两次。风气所及,偏远如河曲、保德、兴县这些晋西北贫瘠的县份,现代教育进入非常早。兴县在牛友兰先生的主持之下,上世纪20年代就办起了初中学校,到抗战军兴的前夜,甚至有了高中班级。

后来我分析阎锡山这个人,他虽是留日学生,但出身小生意人家,知道生存不易,也知道生存关窍,他切身知道怎么去教化民众。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生存教育,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太谷的铭贤中学和农业专门学校,山阴的农牧专门学校,太原的工业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相当于今天的职业技术学院,延请的教授都是留美留日的顶级人才,或者干脆聘外国人。扎实的学以致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对山西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比方山西农业专门学校,好多高产的玉米、小麦品种,就是他们引进和培育出来的。1940年太行山根据地八路军被困在大山里,少吃没穿,开展大生产运动,派人到太谷取回小麦一六九和玉米金皇后种子,一下增产百分之三十。

你上面所说盂县山村民办的冬学,应该就是在这种具体背景下得以传续的乡村教育的一部分。农民教育作为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的一个重要部分,冬学在我们山西乡下非常普及,风气之下,乡人以识字为荣、以尽力供孩子们读书为荣。

张:我的预期果然有道理,顺民你的历年乡土调查包括对山西民国教育状况的研究,是下了工夫的。我的工夫则是积年留心,但凡我觉得有益的或感兴趣的史实,听闻一过,有点过耳不忘的能力。比方阎锡山治理山西,我父亲给我讲述过当年省府的施政纲领。作为便于民众了解的宣传口号,是口语化的韵句:

无山不种树,

无田不水到;

无人不当兵,

无人不入校。

涉猎环保绿化,种植导向,水利建设,全民皆兵和全民教育。至于全民皆兵,正因为阎锡山的留日经历,他看穿了那个东方岛国的军国扩张本性,坚信中日之间必有一战。他在我省惨淡经营的现代化工业和兵工企业,其实力规模与先进程度,在中国整个现代化布局中名列前茅。重视教育,从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上抓起,阎锡山做了大量有益的开拓性工作。直到建国前后,山西乡野尊师重教风习浓烈,应该说所来有自。

我还不曾正式入学,记得奶奶就经常要安排请客,专门请先生来家吃饭。过上一段,奶奶会突然说:有一程子啦,咱家该请先生吃顿饭啦!掌家老太太说了话,家里要整备细粮,奶奶从竖柜里取出海带、木耳、金针、虾皮等过年待客才动用的稀罕物品,甚至差我大伯到镇上割一块豆腐回来。宝山带领我,要提前到学校去安请老师。每逢这样时刻,奶奶还要逼着我俩洗手净面,上衣的扣襻要全部扣好。嘱咐我们见了先生,先要鞠躬施礼。宝山整日爬崖上树,野马似的,此时也得装出一点文明样子;我还不懂事,见了先生照样撅着屁股鞠躬。

安好先生,家里气氛便几分隆重了。炕桌、餐具,务必整洁,地下院里,扫得纤尘不染。奶奶也要取出过年的衣裤穿了,头发梳拢严整。放风瞭望的孩子们奔回来报告:我们老师来啦!大伯要迎出院子,奶奶则伫立在正房屋檐下迎候。如此礼仪,我们年轻的老师会紧走几步,对奶奶连连点头,说些寒暄话题。

进了堂屋,奶奶居住的隔间,此时特定名堂称作“客房”,大伯连连招呼:先生请到客房坐!把先生延进隔间,我们的老师会一再谨让,不敢就座。终于脱鞋上炕,盘腿坐了客位。奶奶端坐主位,先生一定是在上首,大伯坐在对面下首作陪。宝山先要奉茶,一定是双手捧端了。平常家里用饭,我算小孩子,总是挨着奶奶坐炕的,今番我也要秉持学生之礼,立在里外间的门框那儿,屏声静气地看老师用餐。老师吃罢一碗,我得长眼色,目光示意候在外厢的大哥宝山,宝山连忙另端一碗,脚步无声,还是双手捧上。

教书先生嘛,端碗执筷子,都得中规中矩。面食河捞,自是不能农民似的,吸溜出声。吃到半饱,一定要推让一番。奶奶大伯则一再奉劝加餐,苦让数回。到终于用罢饭食,礼貌告辞,绝无随便剔牙等不雅动作。我负责将老师脱在炕沿根底的鞋子摆顺方向,方便穿着。往下送客,奶奶依然送到正房屋檐下,大伯连连揖礼,还是送出大门以外。然后,轮到我们吃饭,不期然之间,端碗执筷子也几分人模人样起来。

有孩子在学校读书,竟然多日不曾请过先生吃饭,那便是失礼,村人会有议论。谁家女人不干净,锅头水平太差,还得请村中精干女人来主厨。安请先生吃饭,于是成为风气,不仅饭食整治,包括席间礼数,谁家做得不错,乃至锁爷别无褒贬,会非常自豪。

至于村人谁家迎亲嫁女,红白事宴,那是必定要请先生出席的。不请,是为失礼;请不到,那就是非常丢面子了。

——曾经的真实,不算笑话的笑话,老师听说谁家要安请吃饭,给谁家孩子判仿都会少打杠子多画圈。一者,或是人情如彼;一者,老师在适宜的时候给学生一点面子上的鼓励,也并非坏事吧。

一定是认字识数才算教学目的吗?安请先生的种种礼数,让孩子们习染斯文,不也是教书育人应该的标的吗?

碾盘上的复式班

鲁:说到乡村里对待老师一节,我想说说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乡村基础教育模式。这里面,有古来传统的接续,也有某种令人担忧的变异。

小时候,假期到姑姑家里,第一次见识到“复式班”这种教育方式。三四百口人家的小村子,一所小学校;三间房,一间教室,一间老师办公室,一间库房;收纳全村三四十名适龄儿童,大家都吵吵嚷嚷聚在一间教室里。语文、算术虽是两位老师分开来教,但是每一位要把一到五年级的课程全部承担起来。教室里分五排,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按个子高低顺次坐定,一位老师教完一年级的语文,另一个老师进来教的是五年级的算术,一年级正在上课,三年级的埋头做着作业。每天就是这个样子。

村里给老师的待遇尚可,分粮按社员的口粮来分,另外还把工资折成工分年底有一份“跟工粮”。每天吃饭都挨门挨户派到学生家,村里人淳厚,派来老师吃饭,当然不比平常,菜里多一点油,饭里多一片肉。孩子生日,红白事宴,要延请老师为上宾。分田到户之后,学校也没有倒闭,给老师分一份田,由村里人代耕。

记得当年那个老师姓王,浓眉大眼,面目俊朗,每星期六骑车回家,到星期日下午准时到校。待他一进村口,地里锄地的农民都停下手里的活儿跟他打招呼,村支书则从地里走出来要跟他说很长时间话。还有一个女老师,女老师有一个女孩子,花裙子蝴蝶结,简直就是阖村男孩子们拥戴的女王,一家人的举止包括日常穿戴,是乡村里时尚的标杆。

同类推荐
  •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改革开放40年系列)

    1978-2018中国优秀散文的出版,旨在展示当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典读本。
  •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原来三国演义可以这样读

    本书采用七言诗的形式,把《三国演义》全部重新改编,用简洁、轻快、整齐、优美的七言押韵组诗,把《三国演义》重新呈现出来,是一种全新的创作。
  •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

    《普通读者(I、II)》内容包括:帕斯顿一家和乔叟;不懂希腊文化;伊丽莎白时代的栈房;伊丽莎白时代剧本读后感;蒙田;纽卡斯尔公爵夫人;漫淡伊夫林;笛生;无名者的生活;简·奥斯丁;现代小说;《简·爱》与《呼啸山庄》;乔治·爱略特;俄国人的角度等等文学评论的经典名篇。
  •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鲁迅著作分类全编: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本书是《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其中的一卷。《鲁迅著作分类全编》共十五卷,收录了目前为止全部鲁迅小说、散文、诗歌、杂文、书信、日记、古籍序跋、译文序跋、科学论著、小说史略专著及经过论证的鲁迅佚文。《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表现了鲁迅的文艺思想就是不依附政治,要独立思考。而“独立精神”是鲁迅的一面旗帜。鲁迅特别强调文学的批判性和战斗性。鲁迅觉得政治希望社会统一,文艺希望社会分离,而只有分离,社会才能进步。
  •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有风穿越我的泱泱四季

    如果这些文字收录在一起就叫书的话,这本书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因为,这都是些口说我心的文字。除了记录自己一长串连绵不断的日子以及对日子连绵不断的真实感受,我的指尖敲不出任何曼妙华丽、惊心动魄的故事。尽管,我很想写小说。其实较之诗,我更喜欢散文。就像我更喜欢散漫慵懒地坐在水边或山上,看那些明亮的阳光播洒在自己的年华里,匆匆走过,又匆匆回来。我的内心,是惆怅地舒展着的,只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打瞌睡。因为我只有一颗心,我想保持上苍给予她初来时的灵动和鲜活,我不想让她丢失在茫茫然处,失去知觉,无法找寻。
热门推荐
  • 江山如画,红颜堪夸

    江山如画,红颜堪夸

    她,轻晨,一个普通的现代女孩。父母早逝,她坚强乐观,悠然自得,淡定从容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眼神坚定,偶尔有狡诘的可爱,没有飘忽、游离和浮躁。唯一的叔叔,为了争得财产,谋害了她。重生于盛世王朝海天的她,成了左相府八岁的嫡亲小姐——戴觅尘。他,归海莫烬,与她结识与雪夜小寺。他冷然道:“那女孩你便是杀了又如何?”心中却为她的镇定和聪慧喝彩!他与她结识时,她是八岁小女孩儿,却美丽,聪颖,淡定……他已是海天战神,冷情,凛然,沉寂。他,归海莫啸,男生女相,妖魅无双。多年前六哥的死,让他性情大变,嚣张邪肆,性格极端。他,邹苑曦,右相公子,海天文豪。
  • 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口语艺术实用教程

    口语艺术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自身的口语艺术水平,有助于我们的工作、事业、社交和生活。本书是一本针对口语艺术训练的教材,包含了说话、演讲、朗读、朗诵、播音和配音等。本书的特色是:循序渐进的训练课目、案例教学、教学模块的设计,并配有相关教学内容的视频光盘。适合于各类大专院校学生和意欲提高口语水平的广大读者。
  • 老子走路就变强

    老子走路就变强

    徒步大佬一朝穿越,成为沦落的废材,好在金手指在手,走路就变强,越走越牛逼,从此天下无敌。那个某某天才,听说你修炼很牛逼,能不能走两步就升级?啥?没人做得到?你看老子表演,走一走,精神百倍,实力翻一翻。
  • 小学期2困兽之斗

    小学期2困兽之斗

    接第一部作品,换一个视角,2个案件贯穿全书
  • 穿越之同乡再见

    穿越之同乡再见

    本想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但是谁知十四岁那年突然掀起的风起云涌,把她卷入其中让她挣脱不得,好吧,本来还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既然是这规则这样她也只能顺势而行,宫斗阳谋通通放马过来!管谁如何她就守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敢犯者死!!!
  • 深井里的蛇

    深井里的蛇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行规

    行规

    “今夜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选自刀锋1937)三位绝色丽人,与“双X”组合共同被黑街追杀,途中一些列灵异事件令几人不寒而栗。男猪脚的身份。亡村的奥秘。帝尸的诅咒,究竟是皇朝龙脉作怪,还是血色嫁纱一梦。种种恐惧尽数侵袭。巅峰对决在此上演。鬼是超越科学的存在,但人是科学的主宰。终极逃杀,纠结爱恋,虽似梦一场,但传奇永远......
  • 马多的前半生

    马多的前半生

    本书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90后男青年马多的故事,小时候他是父母眼中的老实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高中时变成了网瘾少年,他进入社会后,又是什么样工作和婚姻在等待着他呢,在他平凡的半生里,也许你能看到熟悉的影子
  • 却待长街新雪时

    却待长街新雪时

    家人宠着,朋友惯着,青梅竹马娇纵着,出生便处于人生巅峰。绿茶婊炮灰了,白莲花被男主一二三四五度嫌弃了。欢乐成长,顺便虐渣,人生得意须尽欢。直到有一天,前世记忆恢复,方知此乃梦幻一场。忘川河畔,彼岸花开,曼珠沙华天命姻缘,守护一生,相伴一世。她是无忧,他是无双;她是曼珠,他是沙华。而他是六界之主慕瑾,找寻魂魄偶经忘川河畔,乱了三个人的姻缘。谁是谁的劫,谁是谁的怨?
  • 统治从荒岛开始

    统治从荒岛开始

    圣元大陆以元素之力为尊。一个少年穿越到了这片大陆的某个荒岛上,并得到了圣元系统,从此踏上统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