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5500000006

第6章 生生不已(1)

礼失求诸野。确定的文化坐标都在我们身后。礼崩乐坏,一定是比照过往而言的。

当代的礼之失,至少有两重缘由。

百多年来的中西碰面,从被迫到自觉的现代化进程,有器物之变,更有内在观念以及由之带动的外在礼仪法度的变化。于是,有其一:这是客观为主因的一种礼之失。

几十年几乎不间断的人为强化的阶级斗争,一竿子插到底,覆盖了整个社会、占据了太长时段。曾经维系乡间社会秩序的民间自治组织遭到极大破坏,与之同时,维系人心公德的传统教化礼之四维“礼义廉耻”,更遭到残酷的诋毁与践踏。于是,有其二:主观人为的“人祸”,更是礼之失的首要缘由。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却在黄河下游造出了广袤的华北平原;中华古文明的流失,莫非只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坍塌、减损?在废墟上,古老的种子还能否萌发新芽?

这一回,对谈的话题是“生生不已”。中国老百姓敬天法祖,敬畏大自然,从来没有达到宗教迷狂的程度。“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夫子的仁学其出发点是人,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老百姓骨子里特别看重香火延续、子嗣流传,将人类传宗接代的本能上升到种属繁衍的神圣高度。华夏民族,血脉旺盛,道统绵延,生生不已。

催生与庆生

张:近年,不知别的城市状况如何,在咱们省城太原,除了家长为儿女操办婚礼、子女给老人祝寿,还兴起了给孩子们举行“十二岁开锁”的活动。开锁,是传统习俗之一。若干古老的民俗在城市复苏,证明传统习俗的顽强生命力。不过,城里的开锁活动,尽管搞得相当盛大隆重,大摆宴席来宾上礼什么的,总觉得有点变味。徒具形式而短缺其中本来富含的庄重的传统礼仪文化意味,至少显得有些突兀隔涩,不像村里那么自然。开锁,应该是乡间的成丁礼。在孩子十二岁生日的时候,通过这样一个仪式,告别童年,宣布成人。它是传统文化关注生命的诸多古老仪式的一个节点。给新生儿过三天、做满月、过百日以及每年庆生,那是一系列连续性的关注。而且,具体到“开锁”,在它之前一定还有一个“上锁”的仪式。城里的开锁,难免让人提问:家长们曾经给孩子上过锁吗?

当然,我们能够确定的文化坐标都在身后。诸如开锁这样的传统仪式的复苏,毕竟打开了通向传统过往的一扇窗户。参加过一两次朋友们为孩子举办的开锁活动,每次都勾起了我对乡间生活的温馨记忆与美好怀念。

鲁:我们过去的宣传,总是爱用一句“万恶的旧社会”将1949年之前的整个民族史抹成漆黑一团。其实,传统社会、民俗文化对“人权”这一当代概念有着自己具体而微的古老阐释。我觉得,家庭家族出于血缘亲情对子孙后辈个体生命的呵护关注,是儒家观念“仁者爱人”的朴素体现之一。

张:鲁迅自称看清了中国传统文化,说是一部大书字里行间写满了“吃人”,那只是他的一家之言罢了。五千年不曾断裂的华夏文明,生生不已血脉旺盛的华夏民族,如果是因为“吃人”而成就,那也太匪夷所思了。他其实没有看清:笼统的传统文化之中,帝王号称“王霸杂之”的独裁统治文化与士子坚守的民间立场的仁德文化是根本对立的。

鲁:这一两年张老师你在不少场合都讲到了鲁迅。任何人,谁能自外于传统而存在?你说鲁迅读了几句日语,就把自己摆到救世主的位置上,要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他所夸赞的日本孩子如何阳光、如何健康,那些孩子长大了正是南京大屠杀奸杀中国妇女的凶手。这些话我觉着非常新鲜颖锐。其实,鲁迅在他的《社戏》《闰土》等作品里,流露出的也是对乡土文明的美好记忆。不知他为什么会那么偏激?打破对鲁迅的这种当代迷信让他走下神坛,这要一点勇气,更要一点识见。

张:咱们打住,扭回头说咱们的话题。与城里开锁活动的兴起同步,在乡下在我们老家传统的“催生”活动也在复苏,并且有日趋隆重的态势。催生是什么?可以说,那是对某一个体生命最早开始关注的一个民俗仪式。一个女孩子出嫁了,话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了,但整个家族特别是父母对女儿的关注没有减弱,只会更加强化。女儿怀孕了,快要生产了,这时就要去“催生”。这是对面临生产关口的女儿的关注,同时也就有了对那个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的祝福。

早年间,农业社时代,人们生活拮据,过得非常憋促而压抑,我记得的催生很简单。就是母亲,有时是姐姐、嫂嫂替代,一只篮子里上六个八个鸡蛋,不声不响的,去探视临产的女儿。称不得什么活动,只是一次亲戚之间的走动。如今,恢复了古来礼仪的原样,成为女方整个家族的一件大事。母亲、姐妹、嫂嫂、婶子、大娘、近支远亲七大姑八大姨,要集体出动。大家要带上礼品,也有现金代礼的,租上面包车乃至小轿车,大张旗鼓地去催生。

催生过后,如果男方要给新生儿“过三天”“做满月”“过百日”或者“做周岁”,那么女方家族必定还要隆重出席。只是,催生要相对个别一点,那是专属女人们的一次盛会。它所负载的意义也相当丰富。有对女儿的关心,有亲戚之间的沟通,有对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的祝福,女人们群雌粥粥,七嘴八舌谈论相夫教子、主内持家、哺乳育儿乃至炕头床上等等隐秘话题。

鲁:催生,我听着是个新鲜话题。在我们那一带,历来是对过生日比较重视。人们未必时时在意自个的属相和年龄,但对本家近支和亲戚六人每一个人的生日,却互相牢牢记着。到某人生日那一天,并不刻意通知,亲戚们会自动陆陆续续赶来共同祝贺。祝贺的语言一概含蓄,不事夸张,只讷讷地说点什么。生日,在我们那地方叫做“生儿”,亲戚赶过来,叫做为某某人做“生儿”。老幼皆然。不时不节的,如果看见谁家的烟囱上早早升起炊烟,院墙外闻到炸糕的香味,大家就都知道那家院落里肯定有人过生日。

过生日,要吃油糕粉汤。糕者,高也,一盘炸糕,寓意上进。粉条顺滑绵长,一碗粉汤,希望顺遂。在我们河曲,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物质如何丰富,粉汤炸糕是这一场家宴永远的主食。

并不复杂的饭食和相对隆重的聚会,将过生日的那个人置于主角地位。然后大家必然谈起他的成长,他的性格,他与人们的相处相交中的天真与有趣,以及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优长。每一年如期而至的这个生日宴会,将会持续到一个人去世之后。所以,我觉得晋北地区的丧仪类似于更大规模的一场生日聚会,只不过,那个被谈论的主角此刻静静地躺在那里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张:顺民,你们老家我看单从饮食上就能看出边关遗风。包括黄河那面的准格尔旗和托克托县,人们的住宅,简陋粗糙,没法和内地相比。但老百姓整只煮羊,大块吃肉,烹饪称不得讲究,却格外舍得吃喝。无论守边屯垦还是移民定居,地处边鄙苦寒,大家图个什么?先得混饱肚皮再说。

我们盂县,现在生活好了,家家寻常都是白面大米。我记忆的年头,本地不种小麦,一般人家只在过年才吃一顿白面饺子。在我爹的记忆里,富裕户头,到八月十五才能又吃到一顿白面。不是笑话的笑话,那人端了海碗上饭场,碗口朝外,面条挑得高高,极力显卖,嘴上还要自诩:大年初一刚吃了扁食,八月十五紧跟上又是一顿!

小时候无论家里谁过生日,首先都是吃糕。这一条和你们一样。但没有什么粉汤,粉条各家腊月里买一点,过年用掉一部分,剩下的待客。当然也要吃长寿面,是玉米面河捞。盂县家耍玉米面那是一绝,全凭一把榆皮面,河捞整治得又细又长,挂面似的。其中寓含着高升和顺遂的意味自然是一样的。

我奶奶主持家政多少年,但凡过节,初一十五,包括过生日,多是吃糕。糕团有两种,一种是包豆馅的,一种是包蔬菜的叫做菜糕。过生日吃糕之前,一定先要祭祀。祭祀有讲究,一是只拿豆馅糕来做供品,不兴用菜糕。二是供品不用油炸糕,专要用素糕。我小时候心里会想:人们吃油炸糕,供神偏偏是素糕,知道是讲究,弄不通属于哪种讲究。

土地神跟前,天地水草牌位前,烧一炷香,摆放一碟供品。碟子,是殷实人家都有的那种上漆的木碟。一碟供品五只糕,下面匀摆三只,上面摞放两只。生日祭祀,记得隆重的仪式是在院里举行。当院,摆放一张矮脚方桌,面北祭拜。没有香炉的话,要有一只香升子。里面盛半升米,好插香。高粱秆中间劈开,夹一张空白黄表纸,也插在香升子里。供品糕团排列三份,叫做大三份。一摞三只,如此三摞做底座,上面再摆一摞。这样一份是十二只。三十六只糕团的供品摆好,奶奶颤颤巍巍地当先跪下来,侧面一点,过生日的主角,我,随即跪在正中,叩头作揖,行礼如仪。奶奶祷告一番,祈求老天爷保佑我无灾无病,快快长大成人。奶奶的那份真诚,毫无做作,自然流露,就像承载我们的大地那样朴素、覆盖我们的天穹那样无私,笼罩了我,缓缓渗透到我的全副身心。

或许是如今物品丰富而信仰缺失的缘故,当初过生日吃什么虽然也还记得,但唯有那祭祀礼仪、伴随着祭祀礼仪的那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记忆,才更加切肤入骨。如果说,过年让人对时间有了概念,那么过生日让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成长有了体察。

关乎生命的礼仪

鲁:中国古来是礼仪之邦,人们对自然有礼,对人生亦然。小的时候过生日时的羞涩、紧张和被推为主角的那种兴奋至今记忆犹新。想说的是,生日当然对人的一生显得格外重要,它就像日影移动,有如春夏秋冬,人生亦有四季。每一年过生日,都促进你产生一种反省和总结,每一年的生日过去,人生况味的体察就会深一层。圣人讲,吾日三省乎吾身。凡人每日不可能省己身,但一年一省显得非常必要。

生日礼仪,中外皆然,是人类都有生日。但中国乡村的生日是不是与其他人类生日有区别?或者说蕴含着不同特质的意义?我想肯定是有的。乡村社会讲究长幼尊卑秩序,生日的主角在过生日的那一天其实并不轻松。接受祝福勉励,跪拜长辈红包,同时,睦亲敬邻、敦伦守德这一整套训练在这一天得到强化。当一个孩子在某一年生日那一天突然对客人寒暄问候,开始懂得迎来送往,家长会露出由衷的喜悦,说这孩子长大了。长大了的标志,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懂得了“仁恭礼法”。

仁恭礼法,这个民间俗语没有见到被哪一个词典收进去,然而它却来得特别古朴,这里头包含着非常明确的儒家处世原则。

张:这个四字俗语或曰四字成语,我们家乡的老百姓也常说,算是寻常口头语。林鹏先生特别著文说过,像“仁者无敌”这样饱含华夏文明精髓的伟大的成语,竟然各类辞典不录,我们丢失了自己的瑰宝。仁恭礼法,具体是不是这四个字?仁恭,莫不是“仁躬”?前两个字说自身修养,后两个字说人际交往,恐怕我们需要请教专家。这个成语确实是老百姓常用的口语,内含丰富、意义明确,当然希望辞典收录。但我看它不会丢失消亡,千百万老百姓对这个词语内涵的日用常新,就是永恒的生命力。

鲁:我有一个同学的父亲,大约在十年前,我去看他。老人在过去是一位非常严肃的家长,他在他们那一茬人中间威信很高。说起我的那位同学,也就是他的儿子,他说:今年过生日,人家忽然开始说我了。“说”,在我们那里日常生活中是一个程度很严重的词了,有指责训斥的意思在里头。老子说儿子,谁都觉得正常;儿子反过来说老子,大家会认为这是忤逆之举。但老人说起这件事,并不以为忤,反而很欣慰。他说:这孩子,是有自己主意的人了!老人接着给我讲了《孝经》里的一段话。如果长辈有错却视而不见,或者因畏惧而不加指出,是陷长辈于不义之地,乃大不孝。

这是对成长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实在让人感慨。

对自然的崇拜通过民间宗教循四季旋律展开,而人生礼仪则要伴随人的一生。如果说生日是人生礼仪经线上的重要节点,会伴随人的一生之外,还有一整套为人的一生设计的民间礼仪制度,会将人的一生分为若干个片断。

出生要“洗三”,出生三天,要为孩子沐浴,宣示一个生命已经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然后过十二天,满月,百天,周岁。周岁要上锁,戴一只银锁,一只银做的锁佩,一直要戴到十二岁“开锁”之后才能解下来。在漫长的一生中,童年时期的人生礼仪被安排得如此之密集,而且无一例外都格外庄重,很容易想到农事之前的制种过程,可以理解为对生命开端的重视,对个体生命的理解与寄寓的希望有多大,可想而知。

张:我们当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但具体到给我们过生日,牢牢谨记、挂心操办的是母亲,是奶奶和姥姥们。相比每年寻常过生日,年满十二岁这个生日最不寻常。就是要举行开锁仪式。

我1947年出生,到1958年满十一周岁,但奶奶就在这一年给我开的锁。因为我们出生落地就算一岁,母亲怀胎十月,我们已经有了生命。当年的朝廷律法是不兴让孕妇坐牢的,因为那等于让一个生命一个无辜的胎儿也受到惩处了。而我是在太原出生的,满月的时候,父亲按传统做法给我买过一只银锁,具体是否上过锁?是否有过上锁的仪式?父亲说,兵荒马乱的,又在城市里,把银锁给你挂在脖子上也就是了。

同类推荐
  • 乌有栈

    乌有栈

    《乌有栈》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节选;野餐节选;相遇,发音节选;想象,时光节选;隧道,幽灵节选;答无人问,关于诗或一首诗等。
  •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

    《写给天空的情书》:她是一位年届八旬的老人,退休后,一直生活在乡下的篱笆院里。她似乎并不缺少钱花,只是在闲暇的时候,侍弄些花草和果蔬……由朱丹崖编著的《写给天空的情书》共6篇,主要内容为花开是最好的借口,有月光,我们就不慌,不要等到机遇的柿子成熟,整只整只的忧伤,微喇的时光,有一种爱像海绵。
  •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本书收录了致母亲;秋声小赋;蝴蝶敲门;画堂春我们叫它词牌名;蝉鸣心更幽;雾锁西山;阳光下的残雪;母亲;乱雨;照破山河万朵等内容。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上)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好好告别

    好好告别

    一个女孩会永远记得她刮过的第一张死人脸。在她的人生中,比初吻或失贞更尴尬的,大概只有这个了……身高近1米80、毕业于中世纪历史专业的凯特琳·道蒂,是别人眼中又酷又怪的女孩,当同龄人都在为恋爱、护肤,变美和追星而疯狂时,她却一股脑扎进殡葬业,当起了一名殡葬工,每天和死者打交道。从第一次尴尬地为死者剃须、小心翼翼地和同伴一起上门敛尸、日渐熟练地操作起庞大的火化炉、把人体碎骨研磨成粉末、入殓、给尸体防腐,到想尽办法完成遗属心愿、给水肿的老人穿上精心准备的华服……凯特琳坦率真实又妙趣横生地记录了自己在火葬场工作6年的生活,讲述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生命故事,还有所有人都要面对却不愿说起的一切细节,更有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体悟。难得的是,凯瑟琳不猎奇、不逃避、不畏惧,像是个现代小女巫一般,带领我们直视死亡,也直视生命。
热门推荐
  • 极品废柴痞少

    极品废柴痞少

    他,社会屌丝一枚,没有多大志向,只要多赚点钱够他找个女朋友,亲亲热热生活就够了。美女在怀,还有比这更舒适的吗?但是,这美女到了,为何他自己飘了呢!靠!贼老天,你逗我玩呢!当废柴不努力,屌丝不进取,却不想天才美女一个接一个而来——尼玛!老子没想逆天!贼老天你果然在玩我!
  • 汉末之靠酒楼发家

    汉末之靠酒楼发家

    刘牧觉得这个剧本不对,穿越的基本标准不是屌丝吗?他作为高富帅配穿越吗?来到汉末的刘牧心情不好,家里的钱也没多少就剩一家酒楼,刘牧打算经营酒楼致富!前世不愁钱的刘牧对做菜很有研究,先定一个小目标将酒楼开遍大汉!手下:天下乱了,有人砸我们酒楼刘牧:揍他!最后刘牧发现诸侯都被他揍趴下了!手下:主公,请登基!
  • 从狩猎开始的英雄之路

    从狩猎开始的英雄之路

    近日,一则关于【蜥蜴侠】的帖子在网络上火了。蜥蜴侠的出现让民众深刻的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着超级英雄。而蜥蜴侠也被民众视为“守护者”“逆行英雄”“追凶奇才”,且拥有一双能洞悉真相的眼睛与亲民的态度深受民众的爱戴。然而,当武玄泽看到自己已经火了,却一肚子的苦水,无人诉衷肠。满屏弹幕的蜥蜴侠直播间,武玄泽面对几百万的观众,大吐苦水。“你们根本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还有,我真不是蜥蜴侠!”
  • 不是和尚不是妖

    不是和尚不是妖

    一千年前她是妖精。再五百年就可以飞升,因此她一心修炼。奈何魔神现世,三界不休。她只想帮忙打到魔神继续修炼。可却遇上了他。一千年前他是和尚。一心侍佛,心无旁骛,布道讲经教化人间。奈何魔神现世,苍生无救,他只想用手中金杖为世人博出一条血路。可却遇上了她。他以为她为虎作伥,助桀为虐。差点将她乱杖打死。可她却损耗自身修为救人,施善。最后他们联手将魔神封印。她却真气耗尽,踏上黄泉。她死前,用尽余力,把自己抛离妖路,只希望下辈子,不再为妖。他的余生,也只有孤灯相伴。圆寂前,向佛祖发愿,下辈子,不再为出家人……什么?太惨了?没关系,一千年后咋们再从头来过。这一世,她不再是妖精。而他,也不再是和尚。
  • 怪兽乱穿

    怪兽乱穿

    “自从变成了怪兽,我发现……还蛮不错哟~”“我可以连续打七天七夜的游戏,却不会累。”“我也可以不用每日三顿饭,因为我吃一顿能顶好久。”闪亮的高台上,王黑拿着话筒,望着下方妖怪,神明,魔鬼,怪兽,人类等等。“各位!准备好狂欢了吗!”
  • 快穿之绝对攻略系统

    快穿之绝对攻略系统

    紫矜寒为了复仇,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快穿的不归路,结果阴差阳错得到了一个吊炸天的系统。本来以为王母娘娘终于宠幸了自己一次,让她得到个吊炸天的系统。却不曾想过系统是个坑比,一个绝世无双的大!坑!比!从此,紫矜寒踏上了稳掉节操的道路。刚从这个坑里爬起来,又一头栽向进另一个更深的坑。紫矜寒满脸泪水的说:“你知道什么是绝望吗?”系统喝了口水,平静的说:“下一个攻略世界是龙族,龙性本淫。”……紫矜寒卒。也罢,这脸,不!要!也!罢!!!【1v1,绝对宠文,校园√黑道√吸血鬼√原始社会√人兽√龙族√修仙√修真√机械√未来世界√宇宙√主角无下线无节操~欢迎各位读者大大观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界之任务网

    万界之任务网

    我有个任务网……(之前的简介,他们说有劝退属性,所以干脆就简单点。)
  • 麻瓜小魔女:永恒天使

    麻瓜小魔女:永恒天使

    水晶天使元亚吟唱出古老的歌谣,苏浅浅一行跌落历史博物馆的时光之井,神秘的冰雪王国里危机四伏。究竟要付出怎样的牺牲,才能解救能够唤回春天的王子,让冰封王座再沐日光?冰封魔咒即将开启,仇恨与贪婪交织出滴血的阴谋……
  • 花间辞

    花间辞

    女主泪凝是仙后与妖王所生的女儿,仙后是天帝的妹妹因触犯天条,仙后不得已把泪凝丢到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