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81400000081

第81章 琐忆

张先

进城十多年了,还时常梦见朔师的旧校址。

那是一座庄园式校园,用“漫漫”二字形容毫不夸张。南北大门遥遥相对,从南到北,至少也有三四里路程,东西相距也不相上下。北大门外是新安庄村落,瓦舍绿树,场圃菜园;南大门外是新安庄的一望无际的田地,水渠阡陌,天际远山。这个介之于村落与田野之间的校园,绿树与庄稼环绕,空气特别清爽。

在偌大的校园中,以南北大门为中轴线,东西两边是互相对称的建筑。比如,一进北大门,矗立在眼前的是高大庄严的图书馆,尖顶拱形门窗造形与穹庐式的顶部结构,呈现了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据说为上世纪初意大利天主教传士修建。图书馆两边,东为杏树院,西为柏树院,两院对称,一样大小。从这两个院落分别向东南、西南延伸,眼界始大,境界遂深。

柏树院前端为学校行政办公区域,由十几间自带走廊的旧式平房和房前一座大园子组成。这排房子虽属旧建筑,却比别处房子高深厚重。行政办公区西面与西南面为后勤区域,包括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大饭厅、小礼堂、总务处、校办工厂等。前后有序,错落有致。

杏树院南面与东南面为教师宿舍与学生宿舍,也是由一排排的平房组成。再往南便是宽阔的教学区域,包括教务处、教研组、教室。最南端为外围直径一千米的开阔的操场,教室与教研组就在操场的边上。

每个区域与每个区域各自独立又互相贯通,宽有阔道,窄有曲径,随处都有树木掩映的甬道。槐树、丁香树、松树、柏树、榆树、杨树种在前排与后排之间,种在操场边上,道路两旁,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之致。

每当春夏之际,是朔师最风光的时候,也是朔师人最陶醉的时候。杏树院的杏花、李花、桃花次第开放;每条通道两边的丁香花虽不艳丽,却清香袭人;柏树院的松柏也一改冬天斗严寒抗风雪的冷色调,换上了葱茏的青翠;办公室前大花园里的玫瑰花,牡丹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各领其韵。总有习琴的学子身穿雪白的春衫,身挎手风琴,站在桃李树下,悠扬地拉起来。届时花雨缤纷,琴声飞扬,满校园涉步成趣,触目即诗。五月底的时候,树上的果实快熟了,每个老师可以分上三四棵,组织学生一起收获,一起分享。

就在这个非村非城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批才子曾执教于此,成就过朔师蔚为壮观的文化气象,成为朔师历史上的佳话。

1983年,我们一行人作为毕业生被分配到这里。那时,朔师的“名人”已走了一大半。比如“数学台柱”刘天柱,哲学才子陈扬炯(出版过著作《哲学漫谈》曾获全国大奖),北师大高才生心理学名师张同英,地理名师郭绍锦,历史名师赵占国等。不过,那时还有一部分堪称人物的教师尚留在学校。有应邀参加全国高考命题的教务主任许生亮老师,有美术作品常被报刊选登的美术教研组组长王桂云老师,有蜚声山西教育学界的王运才老师,有语文名师高济民老师等。他们大多是外地人,有的甚至来自大都市,如外语老师罗启东是北京人,物理老师吴美兰是天津人,还有四川籍的周宗仁老师,银川人贺久杰老师。由于历史的惠顾,这些人来到这里,不仅把学识才华挥洒在这里,且把每个地方的文化带进了校园。

罗启东老师京腔浓重的普通话,讲起德语来地道、纯正,高雅大方的北京装束让人感到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吴美兰老师一米七的高挑身材,白净的脸面,任塞北的风怎么吹也吹不黑,她从不穿崭新的衣服。多是知青时的咔叽蓝上衣配上洁白的衬衣,干净利索,冬天常披一件栽绒领蓝大衣,但只要往那儿一站,就会给人气质如兰的感觉。

儒雅的政治老师刘志文,纯美的音乐老师靳翠芬,他们二人在新年晚会上的男女声二重唱总是把人带回到美好的青春年华。王运才老师的扬琴演奏、篮球高招总是让人叹服那个时代人的多才多艺。那时,东西文化交融,南北学术荟萃。这些老师在不同的大学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即使是同一学科,也各有特色,各有风格。

同教数学课,许生亮老师的快节奏高音教学,让学生耳不暇接又痛快淋漓;李亚华老师慢节奏低音教学,使学生全神贯注,如坐春风。这夫妻二人风格各异,一张一弛,相得益彰。我有幸聆听过李亚华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讲的是三角函数,那清晰的坐标图,那循序渐进的推导过程,那表述准确的教学语言,那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还有刚布置完作业应声而响的下课铃声,都让人心悦诚服,佩服其深厚的数学功底和严谨的教学态度。高济民老师可以代表当时朔师语文教学的最佳水平。他的语文课,总是在学生的期待中展开,兴致所至,滔滔汩汩,引经据典,妙语连珠,融文学、趣味于一体,共人生、课堂于一炉、让学生在语文世界中品味艺术的美丽,体味人生的真谛。美术老师王桂云,低个子大嗓门,说起话来“叭叭叭”,直率,急速,平素不修边幅,夏天不喜欢穿袜子,穿双简便的凉鞋,走在校园里,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但作起画来,一埋头,就是几个小时,一丝不苟,技艺精湛。名师出高徒,留校任教的赵林老师、党恂礼老师都是她的学生。

那时的教研组长是本学科的领军人物,用俗语说,都有“一拿”。新教师上岗,教研组长要安排听课,先是本组听,然后是教务处听。如果不过关,就三番五次地听,不给喘息的机会,我就曾让连听三次。

记得,第三次,我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忽然,从教室里走出教务主任许生亮,我以为他临时有急事而不能听课了,出乎意料地他走到我跟前,嘱咐我:“不要紧张,放开讲。”说完又返回教室。尽管在评课的时候,近乎冷酷无情,连板书中不规范的字都一一指出来,但还是让我感受到这个学校的一种品格。

在那样的崇尚学识的氛围中,年轻人唯恐才疏学浅,休闲的极少,勤勉的居多,1985年前后,从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中,先后考上研究生的有刘斌、宋新海、马国章、张占彪、项利、陈满荣、王振兴等。

同一教研组中,长者如邵裕仁老师,善钻研,屡屡有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上;小辈如韩尚芾,夜以继日地进行小说创作,屡屡有小说发表。常记有一篇叫《在山那边》的短篇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当时韩老师也刚二十四五岁还引来了一位东北的读者,在朔县城下了火车,徒步到新安庄慕名拜访。

这些教师用艰辛拓宽自己的人生道路,用勤奋提升自己的人生坐标,默然中,为学生当了向导,做了楷模。

学生也是雁北十三县中的优秀中考生,他们尊师而不盲从,重教而不苟同,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思想。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常是教师备课中猝不及防的,一时解决不了,年轻教师就坦诚地告诉学生,等到寻好了可信的答案,方敢讲给学生。这样的学生常让教师“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那一次,我批改完一个班的作文后如期发给学生,等第二次收上来再批改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其中一个学生在我上次评语下面用黑毛笔写下了一行这样的字:“吾乃上进之青年,哪有什么消沉?”我马上意识到上次评语的造次,于是又重新翻到前篇作文,认真地读起来,然后把这位同学请到教研组,一起讨论后,慎重地修改了评语。

那时,座上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书,读倦了,课,备好了,可以走出屋门,在宽阔的校园里踱步。从杏树院南行到操场,从操场出南门外看“有风白南,翼彼新苗”。

一晃二十多年,据说新安庄的旧校址已改作他用。在那里,朔师给当年的一批年轻人留下最初也是最永恒的印象。好像久别的亲人一样,平日里的不好已全然记不起来,留在感情深处的全是美好和感动,因而时常还会在梦中追念。

作者简介:张先,女,1963年生,民进会员,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雁北师专。1983年7月至今一直任教于朔州师范,有多篇论文发表。

朔师赋

王鸿飞

岁逢己丑,时值暮春。东方天际破晓,神州春风荡漾;草长莺飞,未雨绸缪,百业教育为先,朔师初现曙光。雄起恢河之滨,落地米昔马庄。披荆斩棘,群策群力描蓝图,创业雄风激荡;沃土肥田,栽桃种李园丁勤,孔孟遗训弘扬。

朔州教育之树,从此四季常青;雁北莘莘学子,拓宽大道康庄。紫气东来,伯乐具慧眼,兆图腾;朔师有幸,首都群英会,美名扬。吐芬芳丁香含笑,诉衷情硕果飘香。宫商角徵琴音阵阵,诗词曲赋书声琅琅。百花齐放,塞北清华园,欣欣向荣;千帆竞发,朔师艳阳天,蒸蒸日上。物华天之宝,天主堂讲授无神论;人杰地有灵,新农村孕育科教光。

改革开放,惠风和畅。撤县建市,国运恒昌。朔师遇良机,展翅再飞翔。公元一九八九,建新校,耸高楼。几度风雨洗春秋,栽梧桐,栖凤凰。进步与落后告别,原始共文明碰撞。书山通幽径,学海任徜徉。莺歌燕舞,春华秋实慨而慷;柳暗花明,任重道远谱华章。举目远眺,风生水起,绘宏图,胆气旺;阔步前行,日新月异,跨世纪,豪情壮!

新千年,驾长风,谁敢乘风弄潮?登高台,挥巨臂,自有英雄逐浪!六十载春秋,定基调,夯基础,求发展,栉风沐雨,俊杰跨骐骥,看今朝,丽日高照兵强马壮;五千余师生,建大学,兴大业,再跨越,高歌猛进,鲤鱼跃龙门,望明天,无限风光鹰隼高翔。功于当代显,利在千秋彰!苗得雨露枝叶茂,人逢盛世激情长。春风暖心日,醴酒歌唱;人生得意时,马蹄飞扬。披星又戴月,园丁种百花心舒畅;呕心更沥血,幼苗正茁壮做栋梁。锦心铺锦绣,大风扬,鲲鹏飞起,扶摇直上。师德铸师魂,好雨润,理想高远,英姿飒爽。江山如画好驰骋,人间正道是沧桑。朔师步步高,明天更辉煌!

乱曰:吞吐天地之正气兮,为师为范;吸纳日月之精华兮,树德树人;追慕先贤之圣哲兮,薪火传承;启迪后学之智慧兮,功德无量!

荣兮!盛兮!朔师正春!

壮哉!美哉!朔师永昌!

2010年6月

作者简介:王鸿飞,男,1962年生,山阴县人,本科毕业,1983年分配到朔师任教至今。副教授,任学校中文系副主任,荣获“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热爱文学,有多篇(首)诗歌、散文论文发表在各类报纸杂志上,部分诗作被多部诗集收录,曾参加编写《写作概论》和《普通话语音教程》,任第一副主编。

同类推荐
  •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在编写体例上,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兼及诗文体裁,从周秦诗音写起,包括诗经、汉魏辞赋、乐府诗、魏晋六朝诗、唐诗、宋词、元曲。每章先录原文,后是注释,紧接着是赏析文字,以便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诗词曲赋的创作背景和寓意情感。
  •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

    《在夏日里画场雨》收录了闵凡利自创作以来的20年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200余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78篇风格各异的散文佳作,共分《故乡,和我的父亲母亲》、《看看咱的庄稼去》、《开放我们心花的万紫千红》、《人生是一棵爬满猴子的树》、《让狼舔舔你的手》、《阅读的芬芳》六辑。《在夏日里画场雨》中的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象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他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迷茫与希望,剖析了疼与痛的根源,开启了人生的禅机与觉悟,直抵心灵,绽放着感染和感动。
  • 永远的驿站

    永远的驿站

    书中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章15篇,按其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其一为人文景观、遗迹,如《崇武古城》、《封闭与开放的土楼》、《走进四堡》等,作者凭藉这些历史遗存表达了加强国力、走向开放及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热切愿望。其二为历史人物,如《民族英雄郑成功》、《世纪侨魂》、《睁眼向洋看世界》等,通过郑成功、陈嘉庚、林则徐等人物的风云际会,尽情讴歌了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道义精神及神圣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 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感动天地:从唐山到汶川

    本书创作于汶川地震之后,关仁山以唐山地震的幸存者的身份,在掌握唐山地震、汶川地震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采用对比的方式,先后采访了唐山志愿者、深入灾区的记者、唐山地震孤儿等,选择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中闪耀着生命光辉的感人事迹,写成的一部报告文学。
  • 紫露秋黄

    紫露秋黄

    《紫露秋黄》为晋军新方阵第二辑之诗歌卷。全书分四部分:辑一,闪烁的影子;辑二,阳光的味道;辑三,十四行;辑四,鄂邑河。其中有对景物的描写,对亲情的思念,对友情的赞美,对爱情的歌咏。作者把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寄情于热爱的诗歌,忘记嘈杂,忘记丑陋,沉浸在墨香的世界里,保持着单纯,保持着一种心境,在诗中追求着的美好,在诗中抒发着对生活的深情……
热门推荐
  • 风云马超

    风云马超

    马超经过家族情仇和地区争斗,少年成名,成为西凉霸主。他与曹操,刘备等大佬逐鹿中原,经历起伏颠颇。最后终成蜀汉五虎上将,为戍边再立新功。故事根据真实史实展开。
  • 谁制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

    谁制造了房奴、车奴和卡奴?

    金融危机之后,改革国内市场,释放国内需求成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如何改革国内市场?本书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是:从宏观调控角度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反垄断,在稳定基本物资价格,防止通胀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进行大胆的创新,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中心的建设……
  • 大唐地理课

    大唐地理课

    陛下:您想要金矿银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您想要随时播种一年收获三次粮食的地盘吗?您想要为子孙计可以利用千年的资源吗?带好您的文武大臣,且听一堂科学的地理课!
  • 沈万三修仙记

    沈万三修仙记

    一段史书不可能记载的历史!传奇人物沈万三的一生!在生命逝去的一刻,发家宝物聚宝盆带着他的灵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开启了另一段传奇人生!!!ps:(卡莫bb…新人呐,求收藏推荐票…票…票…)
  • 出逃的松子

    出逃的松子

    宋梓阴差阳错与初恋失之交臂,默默等待十年,都说暗恋是低到尘埃里开出的花,她只想说花都快谢了,还等吗?再次遇上心动的“白月光”,她却怯懦起来,只能用傲慢伪装,在“白月光”眼里变成一只高冷的孔雀,饱受偏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必须从“会读书”转变成“会结婚”,面对合适相亲对象,她似乎只好一边顺从命运,一边默默守护“白月光”。经历了生活的意外,使她曾经坚信不疑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她选择放弃“白月光”和事业,逃离那个令人窒息的围城。---“悸动的感觉宋梓经历的太少,可是就因为太少,她才记得如此深刻。像是没有糖果的小孩,偶然捡了一颗,小心翼翼地揣进衣兜,偶尔馋了的时候拿出来瞧瞧,那颗糖纸上写的所有内容都能烂熟于心,却没有拆开尝尝的勇气。后来,那颗糖就过了期。”
  • 谁是谁的亲爱的

    谁是谁的亲爱的

    [花雨授权]都说“相见争如不见”,从一聊投缘,到再聊倾心,他们打死都不相他们的情缘越不过世俗的眼光……这场荒腔走板的网络闹剧到底要如何收场,到底谁才是谁的亲爱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明朝之月下奇缘

    穿越明朝之月下奇缘

    他高大英俊,性格颇有些闷骚,不轻易吐露真心。他拒绝过许多女孩的追求,只因他有一个心病。他的内心深藏一个秘密:几年前他偶遇一个美丽的女孩儿,这些年也一直在想她,甚至梦里也有她。他不懂爱,却盼望着爱。孟灿不喜欢在乌洲银行实习,却不敢跟姐姐说。林水苹的孤独和他的孤独,让两人渐渐靠近,而他却心系梦里的那个她。一日晚上,他画下她的模样,想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

    过往三十年,主持人曹可凡与各界众多大师,往来密切,交往过程中,他观察敏锐,记录详尽,集腋成裘,汇成文字,留下了众多大师不为人知又充满魅力的人生片段。阅读本书,你可以知道:傅聪为什么说“我离开《傅雷家书》已经很久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究竟因何交恶?张国荣真的“很自恋”吗?李敖为何不爱理睬那些流鼻涕的孩子?黄永玉在意大利有怎样奇妙的独居生活?等等等等,数十位文化艺术界大师的精彩往事。了解大师,了解一个时代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