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00700000017

第17章 给有头有脸的人看的(3)

从乡政府借来两千元贷款,孙旭红要去王府井采购托儿所的一应用品。王德贵的脸都黑严了。孙旭红抬腿便走。王德贵蔫不几儿地跟着,也不言声。到了302路汽车站,一个上前门,一个上后门,还是不言声。换乘13路,再换乘104路电车,还是各买各的车票。王府井大街上,孙旭红和王德贵一前一后的不搭话,陌路人一般。可又像一个是另一个的影子,动作协调,心情相契。她走入一家商店,他跟着进。她买好脸盆架,他接过去。她走入又一个商店,他随入。她买几十个茶缸,他接住。寻觅寻觅的,就买了一大堆塑料盆、铝盆、毛巾、肥皂、虾皮、紫菜……孙旭红心里暗笑:你生气,生气生去,叫你拿着!

回到家,王德贵说看来这托儿所办不成也得办了。

两口子砌砖抹泥的,鼓捣鼓捣的把原先两大间敞亮的正房改作托儿所,又七凑八凑地给自己搭出一间住房。王德贵是电机厂的工人,下班后给托儿所买菜做饭装暖气片盖澡堂子安旋转椅……这里掇弄掇弄,那里鼓捣鼓捣,哪天也不轻省。他说,我看她就这么个追求么。

1985年3月,孙旭红自己做主的、北京市朝阳区农村第一个家庭托儿所,开张了。

生产队,如同那回宣告停办托儿所,还是头儿说了算一贯制。如今又说出个新“王法”凡是报名上孙旭红托儿所的孩子队里一律不给报销独生子女费。

人,可不是用钱就能拴住的。孙旭红在60年代,有一回左侧半身不遂了。左手连一根针也提不起,这是当年小香子挑菜苗,肌肉让担子压死了,成一鼓包,又压迫了中枢神经。张家口有个叫孟春的实习大夫,那年她才二十五岁,正好到北京中医医院来实习。孟春说,不把你肩上这块死肉揉活了,我不离开北京。这时是5月,孟春就这么带着春天走进了孙旭红家。她一天隔一天下了班就从城里骑车来,揉上五十分钟又蹬上车。六个半月过去了,经过三伏天到了大雪天,那是一次不落,一个节假日都不回张家口。这天孟春带着一身雪进屋了,大笑着:今儿我一路摔了十一个跟头。要让你摔十一跤,你爬也爬不起了。我棒着呢!

孟春每回忙忙叨叨的还要教孙旭红自己给自己按摩。随部队离京那天,孟春开着车来了:“还能给你揉最后一次,揉完了我开车去追部队。”那得意劲儿,赚了什么外快似的。当然从来不肯收一分钱的。

孟春把春天留下了。孙旭红肩上那块死肉复活了,经络通了,七窍开了,身子眼见着硬朗起来了。她开始给村里人按摩,给自己按摩,刚柔相济。她的心脏病、骨质增生、硬皮症、背肌硬化症、肾炎、胃溃疡,全好了。肌肉也有了回弹力。不把她当人的,没有把她逼死;是好人把她逼活的。老舍写过活死人、死活人、活人死。孙旭红要做一个活活人。活着,生活着,充满活力,活得像个人样儿!人,应该有自己的意志,有独立的精神,有不懈的追求。在一块培养过死活人、活死人的土地上,在尝够了活人死的滋味儿以后,能做一个活活人,多好!

也不知这些年是钱活泛了,还是人活泛了。队里的新“王法”竟是任谁也没卡住。孙旭红托儿所还设开张呢,已经报名了四十九个孩子。可是,队里不给报销独生子女费,你们家长的经济负担不是太重了?旭红啊,重,也信得过你。

那么,累,我也痛快。干一件事用不着又要请示又要汇报了,痛快!

孙旭红托儿所,第一年全是村里的孩子。第二年城乡交界处有居民户口的孩子来了。第三年市里西单、东华门等等闹市区都有孩子来了。城里有的公家托儿所,日托还要交赞助。一百五十元,三百元,几百元的,家长的工资才几个钱?每天接孩子,遇上堵车,去晚了,老师耷拉着脸,明着不说,什么意思那脸上也全写着呢。再晚些,老师走了,孩子寄存传达室。这也不能怪老师。老师是来上班的,有上班的时候就有下班的时候。独独孙旭红是个家庭托儿所,托儿所像家一样。任何一个钟点都可以接送孩子,也可以不接送孩子。上早班的,清晨六点就把孩子塞来了。下夜班的,也有清晨六点来接孩子的。加班的,得了,麻烦麻烦老师了,孩子不接了。

1987年11月,孙旭红要去上海领奖。家长们说,你去吧。有我们照管。我们下了夜班白天来,下了白班晚上来。活活儿一个大家庭。

1988年8月,我走进这个家。正巧有一位挺摩登的家长也在。我问起她的孩子是哪一个。那个,她说,笑着,眼泪花花的。怎么了?

她是离婚的。女儿判给了孩子爸。他为了不让她找到女儿,来回转托儿所。垂杨柳、劲松、东直门……她在北京找了六十八个托儿所,这才找到这儿。头一回来,曲里拐弯地走了半天乡间小道,心说女儿怎么就被送到这么个破地方?这怎么能呆?再一问孩子爸爸已经结了婚,一个月也就来接两回。她冲着门前的河直流泪,真觉得那一河的水都没她的泪水多。但是女儿笑着,说;“妈妈,我现在有三个妈妈了。爸爸又给我找了一个妈妈,孙老师是我老师妈妈,我也叫她妈妈。”

打那以后,错开孩子爸爸来的日子,她下了班常来。擦黑儿来,摸黑儿回去,倒也不用怕走小道--有王德贵送呢。

托儿所还有一个男孩,也是父亲带了他又结婚的。孩子从河北省送来后,半年了,父母没来过,钱也没送来过。男孩对孙旭红说:后妈不疼我。孙旭红说,得了,我当你妈吧,我多养一个孩子吧。过春节,走亲戚,孙旭红上哪儿都得带着他--太小了,离不了大人。孩子洗澡、理发么,有王德贵呢。

孙旭红自制的教具得有一千种。碎布头、塑料盒、树叶、鸡毛、方便面口袋上的图案,全是她的原材料。我拿起她粘贴的两个人问孩子们这是谁。

“贾一宝一玉。林一黛一玉。”

“贾宝玉是什么人?”“是一男一人。”

“哦,那么你们见过贾宝玉吗?”

“见--过。在《红楼梦》里见过。”

在这群小小红学家里,有一个一望而知的先天性低能儿。你叫什么名字?“蓓蓓。廖星蓓。”她立即拿起纸和笔,飞快地写下她的名字,还是一手小楷呢。“蓓蓓写的。”她说。蓓蓓的父母先头送孩子进城里托儿所,都不收。这才打听到孙旭红。弱智儿童就该遭罪吗?“外秧子”也好,弱智也好,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同等的平等的机会。蓓蓓怎么就不能教育?我那对要“回娘胎”的佝偻女儿都能像兔子似的跑呢!

蓓蓓大概遇上了我这个知音了,才智焕发起来,连连做算术给我看。1+1=2,4+4=8。放下铅笔又掰手指头,紧忙活。她已经考上小学一年级,已经背得下一年级课文了。我说你慢慢算吧,我还要和孙老师说说话儿。她说拜拜。

英语也教了。孙旭红对孩子们各有侧重地分个儿教,一拨拨地送上小学。村里人常来托儿所,说旭红啊,真羡慕你。可是呢,也就敢上托儿所说个话儿,真让她们也干,怕了。怕什么?什么都怕。孩子似的让看孩子的看住了。人得先把自己解放出来,得有个追求。要不十几岁的香子们还得退了学去挑菜苗。要不现在全国有多少十多岁的孩子退了学干活、做买卖!

孙旭红办起托儿所的时候,给孩子们买了手风琴。然而,社会一下子就进入电子琴阶段了。家长们抱来了七八百元、一千七八百元的电子琴,说孙老师,你给托儿所的孩子们教吧。孙旭红说,家长的负担太重了。一月百八十元的工资,攒这么个琴可不轻省。家长说,现在物价这么高,你的托儿费该涨钱。你老不涨钱,周围的托儿所不好办了,对你有意见。

唉!家长就那么一点钱,涨钱我心里不好受。涨,家长负担不了;不涨,我负担不了。

孙旭红、王德贵整天价拉套驾辕的,待村里人睡瓷实了,又开始他们一天的最后一道“作业”--洗托儿所的衣物。俩人快快当当儿的,怎么又是凌晨两点了?村里人只看到孙旭红托儿所面向全市,年年先进,还以为她发了财,开口叫她万元户。她呢,人前狂着呢:我反正挣的比你们多!自个儿干还不用受人气;人后那份艰难,全凭一口气在那儿撑着呢!

孙旭红重重地叹一口气。她讲一席话就重重地、重重地叹一口气,好像吐出一颗炮弹似的。当年她带了那双兔子似的女儿到北京一家家医院去,医生问怎么治好的,她也是重重地吐出一口气,然后轻轻地讲一句:说起来很容易。到现在,哪一天是容易的?这双女儿不仅会上学了,还会逃学了,逛大街了……脑袋瓜里挤进了很多东西,就差一点没把妈妈给挤走了。做妈妈的,骑上自行车,找了这个找那个,俩女儿兜圈圈地躲自己的妈妈。把她俩从“回娘胎”的畸形人变成了玉兔似的亲妈妈,女儿可以躲她,她可拼死也得把她们找回来。女儿啊,人不能活得窝窝囊囊的,做人就得像个人啊!

孙旭红重重地吐出一口“炮弹”,又笑了。笑着看一个“回娘家”的男孩。这孩子早就跟托儿所“拜拜”,又上完了一年级了,假期还老惦着从城里回这儿住两天。孩子大模大样地对那帮小红学家说:小朋友,都坐好了。现在,我教你们写字。今天我代妈妈上课。

一个小红学家说:她不是你妈妈,是老师。

男孩说:你们知道什么呀,我叫了几年妈妈了。

孙旭红又叹了口气,吹笛儿似的……

同类推荐
  • 岁月的情帆

    岁月的情帆

    “在一层鹅黄霞影余辉里,一对对归巢的鸟侣飞鸿携翅低吟,又轻悄柔缓地停栖在深灰色的晓夜丛林中。”作者记录下的故事大多是平淡的,夹带着他自己的情感独自品味生活,如他所说“回味人生聚散无常,也恰是这一点,使我们更应该格外珍惜这份心灵默契通达的和悦。”
  • 藏在唐诗里的趣事

    藏在唐诗里的趣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到了唐代,诗的创作更是达到了顶峰。唐代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等,他们在把酒言欢、壮游干谒、宦海沉浮、归隐山林、出征塞外、折柳送别等时刻,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诗人个人的人生阅历、胸襟怀抱,更能看到整个唐代的历史变迁。本书以诗人的生平为主线,用一首首诗及藏在诗里的趣事,细致地呈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历史场景,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唐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这是爱的凭证,也是旅途的记忆,千山万水的行走、春花秋月的情愫、沧海桑田的历程是青花上唯美的线条。十指抚过,有岁月的砂砾落下,如晨钟暮鼓撞击心房……生命没有停止,路依然在脚下延伸,躲在背后的繁华和落寞成为风轻云淡后的莞尔一笑。当逝去的身影化为尘泥,文字里的誓约保留着最初的色彩,在记忆的扉页上题写着我们的地久天长。谁是那长发及腰的女子,谁又是天涯外的风雪夜归人?错失的情缘遗忘的片段是不敢触碰的迷离,在爱的深潭里挣扎,用温情补缺、这座爱的城堡从此留下一个永恒的主题!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李煜词传:梦里不知身是客

    李煜词传:梦里不知身是客

    此书以词为经抒写了南唐后主李煜跌宕起伏的一生,为读者展现了李煜其人、其词、其性、其情。李煜是南唐的亡国之君,一生挣扎于束缚与自由、赤子与权谋之间。该书直抵人物内心,用感性柔婉的笔调,呈现了后主早期轻灵婉约的忧伤、任情任性的奢纵,降宋后人间天上的诡异命运、沧海桑田的无常巨变。是集词和人物生平于一体的传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总裁绝版爱丫头别想逃

    霸道总裁绝版爱丫头别想逃

    片段:“死丫头,你是不是找打?”宫熙冥双眼喷火的盯着她。南璃懿儿无辜的捂着脸,委屈的声音从指缝溢出,“又不关我的事,我也不知道谁放进去的,你凶我干嘛?”宫熙冥将手上的情书,撕得五马分尸,将南璃懿儿搂进怀里,“丫头,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学校,我也是时候去见见你的老师了。”南璃懿儿惊讶的抬起头,伸出小手指无辜的戳了戳宫熙冥的胸透,轻轻的点了点头。如果被她知道宫熙冥去学校的目的,她打死也不会让他去的。
  • 重生之诸天古神

    重生之诸天古神

    在这个修仙大陆实力为尊,王若尘本是一界之尊,而后被自己的弟弟毒杀,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我要这诸天万界都在我脚下颤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辰会落下变成尘埃

    星辰会落下变成尘埃

    就穿越文,讲述一个穿越过来的女性年轻人在古代(不根据真实的历史写)和一个男人的爱情故事,甜不甜看心情
  • 快穿之重谋

    快穿之重谋

    世界很大——纳兰律一直都知道这一点。但她从没有跨出自己所处的这个狭小的世界,甚至因为自身的出色没有得到伯乐的欣赏而被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至死。索性,她并没有真正地死去,她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为实现自己的愿望周旋于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之中。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美味豆制品菜

    美味豆制品菜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往仙录

    往仙录

    仙之一道虚无缥缈,自古多少术士遍寻名川大山,又有多少武者红尘试炼。一世之内,万千生灵,芸芸众生之间又有多少生离死别。于是人们求长生,渴望不灭,仙之根源皆在于此。未久,先有隐世高人羽化登仙,后有尘世炼者武破虚空,莫不都是登上了那不灭之境。自此,仙道永久流传下来,可叹后世者得道之人寥寥,但仙之火种却越发辉煌。
  • 入梦成姻

    入梦成姻

    谢言秋,是个25岁的女生,在一家美容院工作,由于喜欢做梦,喜欢幻想一切不切实际的事件,张妈妈逼迫她去相亲,但却在某天谢言秋说她要结婚啦,问她怎么认识的,她的回答雷翻了全家老小,“在梦里啊,我们在梦里谈的恋爱。”也许我们的相遇没有在灯火辉煌的夜晚,没有在我喜欢的文艺咖啡馆,没有他人恋爱的那样浪漫,梦中相遇之缘,也不能全盘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