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03700000038

第38章 关于《归来的女儿--林兰英院士》的五个问题林雄先生:

大札收悉。现就您提出的质疑答复如下:一是林兰英院士“根正苗壮”问题。先生提到“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认为我承袭了这一“血统论”的观点用来写作。其实,只要多读点我文章的读者都清楚,我一贯反对“血统论”,我自己的例子就是明证:我父母均是文盲,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名作家。描述英雄人物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即“根正苗壮”;起码还有另一种,就是反衬。我可以举众所周知的例子,如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他们都是自己剥削阶级家庭的叛逆者。先生提到拙著中的林剑华“对共产党即使无功,起码也无过,决不是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看法,只要您细读原文,就会发现,那是林兰英的看法,并不直接等同于作者的观点。一个女儿对父亲如此评判,应该是合乎人之常情的。

二是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和作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报告文学的灵魂确实在于真实,因而追求历史的真实就成了报告文学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终生追求的目标,虽不能完全复原历史,但应竭尽所能。这里且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个有二十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受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先生以为:“对待历史(包括近代)人物,若从政治上重新鉴定,恐非作家力所能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历史档案的解密,以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对历史人物重新作出评价,是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之一,尤其是党员作家。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党员中文盲半文盲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党员作家不对历史发表自己的评判,难道让工人、农民或理工科学历的党员去做这项工作。林剑华的定性问题,已经写入新编《莆田县志》和《莆田市文史资料》,以上两书的评价比我的文章更强调其“善”的一面。我则重新肯定他作为一个国民党人的“党的”立场。

三是放走林汝楠事件问题。国民党省党部密令莆田当局(书记长林剑华)逮捕共产党人林汝楠,而作为省党部书记长的林一鹏却致函其弟林一鹤(中山中学训育主任)营救林汝楠。这种极具荒诞色彩的故事历史上仍可能出现;林一鹤在“文革”中受批斗,抄家也是难免的,我如要求先生出具该函,显然是太苛刻了,不知先生能否找到其他的人证或物证来证明此事?其次,在林兰英的传记中介绍其父的这一重要经历,是我的工作;至于林一鹤参与策划放走林汝楠,林汝楠的后裔正请人写其传记,您可向他们推荐(联系单位:中共荔城区委);其三,林剑华向闽中游击队送一卡宾枪,不在这一时间;其四,“文革”中年轻的红卫兵没有逼讯林一鹤如何残害共产党人,却逼讯他何故放走林汝楠,足见他们政治素质之差,逻辑之混乱。先生虽为目击者,但这些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的话,是不能作为重要历史事实的证据的。

四是中山中学校长之争问题。在《湄洲日报》10月28日连载的那段中,我清楚地写明“1948年……次年夏天,”但该报错误地加入“1650”这个莫名其妙的数字,因而,1950年6月病逝的林一鹏,在1949年夏天的中山中学暑期闭学式上讲话,肯定不是“幽魂”。1949年的中山中学学生,如今也就七十岁左右,当年在场的人中,我就认识一位,那就是书仓巷的郭养沛。先生如有兴趣,不妨再寻几位,“人生七十古来稀”已是老话,如今七十岁的人有得是。再就是查一查《莆田市文史资料》,林一鹏解放前夕回莆当过中山校长,应是不争的事实。五是林一鹏子女们的感受问题。正确对待先人,客观公正地评价其功过是非,是每一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并不以“国家干部”或平头百姓,受教育的高低而有所差别--这是就客观情形而言。若从阶级立场出发,林一鹏作为福建省国民党领导人,他的角色定位早有历史结论:五十五年前,我们共产党人用武力推翻了他及其政党在大陆的统治。提起“国民党”这一词,我个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上海龙华,想起年轻的“左联作家五烈士”。当年的执政者国民党用手枪和子弹对付手中只有笔和纸的青年作家,刽子手们何曾考虑作家的亲属失去亲人的剧痛;如今,我们写文章回顾历史,却被要求照顾他们的亲属的心理感受,这似乎是太不平等了!

即颂,大安。

郑国贤勿草二00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附:林雄先生的来信

郑国贤先生:

恕素不相识的我冒昧给您去信。偶尔拜读到您的大作《归来的女儿--林兰英院士》连载在《湄洲日报》10月28日那一片段后,又寻找了前四期的连载,后得悉该报告文学已出书了,当贺。

林兰英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莆田人引以自豪,中国为之骄傲,为其树碑立传表达了家乡人尊贤的愿望。我还没有读到全文,但从为主人翁进行铺垫的那些文字中,产生一种感觉,提出与您共商。

报告文学的灵魂在忠于事实。您为描述林兰英进行铺垫。中国有句老话叫“根正苗壮”,我不知道你在下文中是否会让人认为林兰英热爱新中国是与其父影响分不开的了。那个“根正苗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发展到“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登峰造极的地步了。人有其善,也有其恶,林兰英的父亲林剑华作为莆田民国时代的政治历史人物,如今能够公开地评价其“善”的一面,是中国政治的一种进步,说他“善良正直”,“对共产党即使无功,起码也无过,决不是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似也不为过,但他毕竟是国民党的县党部书记长,解放后由人民政府界定的“历史反革命”,若为林兰英而大颂其善,赞其“根正”,有此必要吗?对待历史人物,特别是近代的,若从政治上重新鉴定,恐非文学作家力所能及。好在社会是进步了,白纸留下的黑字没有了高悬着的“文字狱”之忧了,但这决不意味着作家应负的社会责任可以丢弃,特别是报告文学这类载体,更应该如此。

同在笔下为《归来的女儿--林兰英院士》一文作铺垫的唯一反面人物林一鹏,他的子女们虽然也为新中国作出了牺牲、贡献,但在您的笔下却遭受到与林剑华完全不同的命运。若以林一鹏的“恶”来衬托,表现出林剑华的“善”也未尝不可,作为报告文学,这种“恶”,也必然必需是以史实为依据,遗憾的是这里我不得不告诉您,在文中关于林一鹏的两处主要表述都失实。

其一:林汝楠事件。林汝楠时任中山中学教员。国民党省党部密令莆田当局逮捕他。

时林一鹏致函其弟林一鹤(时任中山中学训育主任,曾与林剑华轮任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营救林汝楠。当年,没有林汝楠的“我不是共产党,何以自首”一说,而是爽快地承认,在林剑华与林一鹤策划的“自首”或“潜逃”两条“出路”中,汝楠选择了后者。并在他临走时让其写下一纸“请假条”,将日期填为逮捕密令日期的前几天,以应付差事,走前,林剑华送一枪支,林一鹤赠予银元给汝楠。“文革”期间林一鹤曾被逼讯何故放走林汝楠,也因拒不出具林汝楠被捕,并叛变后派到新四军当特务的伪证遭毒打,并为此付出了生命。我也是其中一场审讯的目击者。不知当年林一鹏得知林汝楠逃离虎口,是欣慰还是气急败坏。

其二:中山中学校长之争。1949年8月,福州解放,林一鹏随之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到,并受政府优待以宾相待,在福州接受教育。1950年初,因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在省立医院住院,同年6月23日在该院病逝。看来,在1950年这个“落荒”的省级要员在政治上不允许他自由自在地“厚着脸皮”招摇来莆田争抢那顶“微不足道”的校长乌纱帽,从身体上也只能让“幽魂”来莆田进行他参与创办的中学的暑期放假前的那场“趾高气扬”的训话了。

提供以上讯息和看法供您参考,该怎办的想也清楚,林一鹏的子女们若有机会拜读您的大作不知会有何感受,他们中除一人参加南下服务团并在晋江公署殉职外,其他人均是国家干部。我相信他们也都受过高等教育,希望能善待。

我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失业工人,不过和林一鹏有血缘关系,以我所知实告予您,今斗胆以文字见大作家,惭愧。

静候赐教。致

林雄敬书2004年11日11月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最后的罗布人

    最后的罗布人

    本书记述了新疆的人文地理发现。中国西部,有一支世代依罗布泊水域而居的罗布人。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罗布人的历史命运、罗布泊是“游移”与古国楼兰的兴衰,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身兼作家、学者、探险家三重身份的本书作者在十几年间,沿罗布人推却的足迹一次次深入到如今已是大漠腹地的处处荒村,一步步走进了历史的死角,并以牵系古今的视野和走进丰富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罗布荒原的真实故事。
  • 在尘寰:西风瘦

    在尘寰:西风瘦

    “在尘寰”系列精选了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一个故事,就是一段旅程;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小故事,往往给人带来大思考。《西风瘦》中的三十二个小故事,在平淡中瞥见人生的至味,于平凡中感受人情的温暖。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在世遗作

    在世遗作

    《在世遗作》是穆齐尔“在世时亲自出版”的“个人遗作”,其中包括了一些短小的叙事性作品,如《捕蝇纸》《换一种眼光看羊》等,这些叙事性作品同样也是随笔精神的体现,它们通过对细微、“渺小”的对象的观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心灵的微观世界所作的思考,这些微观世界是对大时代背景的映射,因此,它们的价值也许并不亚于具有更大关怀视野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神之天赋,神之孤独

    神之天赋,神之孤独

    短篇。带点神秘的玄幻。来源于我做的一个梦,梦里我是那个孤独的神。
  • 无限之黑暗势力崛起

    无限之黑暗势力崛起

    血液和欲望的沸腾,支线剧情一触即发,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踏入无限可能的世界,扫荡群鳄、瀑布惊魂、反击蜘蛛,蟒群来袭,后期更有大战鳌拜,交锋神龙教主,追踪佐助,夜会九尾狐,刺激的冒险正式开启!
  • 北里女子唯愿君安

    北里女子唯愿君安

    细雨纷纷,烟花易冷,误落红尘。她着一身绯色的罗裙,流连在朦胧中,一颦一笑惑众生。她是男人的劫,而这世界是她越不过的坎。“我曾以为长安一场暮雪便可留住你,但我错了。你是不归的离人,我却守在原地痴等。桂花醉人,我一人在树下等负心人。”“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望君不负,切切情谊。”“我生如蜉蝣般渺小卑微,这世界千般繁华,恕我无法伴你赏这俗世烟火。”“生一时便守你一时,若是老天好心收了我去,我便去那阴曹地府陪你。”“我本就是那京城的人儿,我偏爱那金钗华裳,你们都不懂,我就是想回家罢了。”“无论沧海桑田,我只愿与你共植相思,赏这满树桃花。”“若是倾尽所有我都无法让你回头,那我认输。往后余生,我们尘归尘,路归路”
  • 书侠

    书侠

    本书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记录了中国黄河草书研究院院长张来生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作品展示了张来生书武同源的民族文化精神,其功夫书法,开创了中华书法的新的天地。
  • 蟾缘

    蟾缘

    一个妖界之主一个神界新秀本是生死对头奈何情缘难测一个要生一个愿死错?莫?
  • 漫威之恕瑞玛降临

    漫威之恕瑞玛降临

    穿越成阿兹尔的地球少年,改变了被泽拉斯背叛的命运,带领恕瑞玛走向无与伦比的昌盛,甚至反攻进了虚空。虚空之眼不得以引爆了链接瓦罗兰的节点,庞大的能量撕开时空通道将坐落在虚空的宫殿以及阿兹尔带到漫威之世界,在沉睡了很久之后,神盾局将他挖了出来。那么,来自恕瑞玛的皇帝……苏醒了!
  • 魔驭九天

    魔驭九天

    何为人?何为魔?魔者惩奸除恶还为魔,人者屠戮残暴也称人。世俗善恶不分,那么尊他何用,就让我逆乱天道,魔驭九天!
  • 带着神兽走天下

    带着神兽走天下

    杨馥萌哪里知道自己会是落幕王朝的公主,还是那种唯一继承人的节奏,回头看向自己叫了十几年的叔叔,这个一直把自己当做小公主的人居然是王朝的仇人,把王室灭族的人,灭了整个王室却独独留下她一人,这之中到底有着什么阴谋?在她慢慢爬上女王之路的过程中,王室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只是她居然对这个把她养大的男人产生了爱情是怎么回事?她感到心好累,头好痛,王室关系复杂不说,秘密离谱不说,就说这把她养大的男人怎么就赖上她,美曰其名:他把王室灭族没有什么可以补偿的,唯有以身相许。
  • 六月细语

    六月细语

    作为小镇上唯一一座教堂里的唯一一个神父的养子的主角,本来是个平凡的死板的高中生,突然有一天,他的生活迎来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 藏爱纪事

    藏爱纪事

    台湾作家[董妮]的免费全本小说《藏爱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