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42

第42章 家族——人愈多愈好

一个男人,只是一个男人,造不出来什么。

一个女人,只是一个女人,也造不出来什么。

一个男人加一个女人,两人一块儿活,造出来的玩意儿可就多了,他们可以造出许多小男人和小女人,也可以造出来所谓的“家”。

从古代到今天,全世界许多国度,都由许多男人和许多女人造了许多家,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的家,和别人比起来,实在有点特别——只此一家。中国的家的特别之处,让我们来看看:

中国的家的第一个特点是“爸爸系统”。“爸爸系统”意思就是只算爸爸那一支,算爸爸的爸爸,算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算个没完。至于妈妈那一支,算了一两代,就不算了。所以,在中国的家中,爸爸的祖宗愈算愈长,愈长愈好;而妈妈的祖宗,大概只算到外公,外公以外的公,都“见外”了。正因为是“爸爸系统”,做妈妈的,都好像得了“健忘症”,并且她在家里的地位,也不能挂头牌,因为“一家之主”是爸爸,或是爸爸的爸爸。

中国的家的第二个特点是“爸爸权力”。“爸爸权力”是爸爸最有权。爸爸在家里的地位是“家长”,他的权力是最大的、最多的,也是绝对的。历史上做爸爸的权力表现,有好多例子:

一、爸爸有杀人权——如古代皇帝虞舜的爸爸,老是想杀虞舜,可是没有成功;有一个叫易牙的,就杀了自己的儿子,并且把儿子的肉做成了羹。爸爸杀儿子,不但爸爸认为没什么,做儿子的,竟也认为是当然。秦始皇叫他的儿子死,他的儿子奉命自杀,认为“父赐子死,尚安复请”,一点也不讨价还价,就自杀了。

二、爸爸有打人权——人都可以杀,打打当然更不在话下。爸爸打儿子的故事,最有代表性的,是曾子和他爸爸。曾子有一天种瓜,不小心把瓜的根儿弄断了,他的爸爸生气了,拿起了大棒子使劲打他,把他打昏了。很久以后,曾子才醒过来。这件事被曾子的老师孔夫子知道了,不但不怪曾子的爸爸,反倒把曾子骂了一顿。孔夫子说:“你爸爸拿了小号棒子的时候,你该让他打,叫他出气;

但他拿了大号棒子的时候,你就该逃掉,否则他真的赌气,把你打死了,你叫他怎么下台?”三、爸爸有卖人权——中国古书中有“鬻妻子”等记载,就是爸爸可以卖妈妈和子女的证据。元朝的法律中还特别禁止把妻、妾、子女典押给别人,可以看到当时这种风气的盛行。爸爸不但在活的时候,有卖子女的;甚至死了,为了埋葬他,他的子女都要被妈妈卖掉。孔夫子在卫国的时候,就碰到过这种情形。

四、爸爸有财产权——爸爸做家长,所有的财产都是他的,儿女不可以有私人的财产,更不能随便决定怎么处理家里的东西。这种规矩,在中国古书中,像“十三经”中的《礼记》、像宋朝司马光的《涑水家仪》,都有记载。

五、爸爸有主婚权——孔夫子时代,他老先生认为公冶长是一个好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了给他;他老先生又认为南容也是一个好人,就把自己的侄女嫁了给他。孔夫子这样做,根本不需要得到自己女儿或侄女的同意,这就是古代爸爸的特权。不但子女活的时候,婚事要爸爸做主,即便是死了,爸爸也有权给他们来一次“讨鬼婆”。曹操的儿子曹冲,是一个能知道如何称象的重量的聪明小孩,不幸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正好邴原的女儿也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曹操希望这一对少年男女能够在死后结婚,于是向邴原征求同意,不料邴原却反对,认为不合礼法,这门亲事并没弄成功。

六、爸爸有离婚权——爸爸有主动离婚权。例如妈妈嫉妒,爸爸就可以跟她离婚;妈妈话太多,爸爸也可以跟她离婚;妈妈偷东西,爸爸也可以跟她离婚。

爸爸不但可以跟自己的太太离婚,还可以叫儿子跟儿子的太太离婚。儿子自己喜欢太太没有用,要爸爸喜欢才行,爸爸不喜欢,就得赶出家门。

中国的家的第三个特点是“大哥权力”。中国的家,除了爸爸有权力以外,就属大哥最有权,大哥是男孩子中最大的,他比所有的男孩子和女孩子都吃得开。大哥若生在皇宫里,他是皇帝的当然继承人;大哥若生在诸侯家里,他是诸侯的当然继承人;大哥若生在普通人家里,他也是爸爸死后的一家之主。“兄权”代替了“父权”,“兄权”就等于是“父权”。

中国的家的第四个特点是“男人权力”。爸爸是全家第一男,他最有权;

大哥也是男人,他是第二男,也有权,但他的权会受限制,因为,有个妈妈。在“孝顺”的传统底下,大哥要听妈妈的;在“男尊女卑”的传统底下,妈妈又得听大哥的。中国传统中的女人要“三从”。所谓“三从”,是指一个女人:

在家从父(父死从兄)——第一从。

出嫁从夫——第二从。

夫死从子——第三从。

在这个标准下,妈妈在爸爸死后,也得听大哥的。但是因为妈妈毕竟是妈妈,所以大哥对妈妈的威风,还是得收敛起一大部分来。爸爸死后,妈妈可说是唯一一位能够跟家中男士抗衡的女性,姊妹们是没有地位的,权力都被大哥以下的兄弟们夺走了,家里的财产也不会分给她们,只在出嫁的时候,送一点嫁妆而已。女人在中国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可怜的。

中国的家的第五个特点——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大家庭的结构”。所谓大家庭,就是家中不只父母子女两代几个人,而是所有有亲属关系的人住在一块儿,大家谁都不能跑。“大家庭”的理想形态是“五代同堂”,堂是家里的大庭,大庭中要有五代的亲属,才算过瘾。至于五代如何同堂,是什么人,实际情形,你快看下面:

第一代——家长前二世代祖父祖母外祖母(在外祖父死了以后)第二代——家长前一世代父母伯父婶母伯母舅母第三代——家长自己一世代家长自己妻兄弟姊妹嫂嫂及弟媳妇姊妹丈堂兄弟家长童养媳(童养媳是未来的儿媳妇,先进家门来做工)兄弟童养媳第四代——家长后一世代已婚子未婚子女媳妇女婿侄外甥姨侄侄女侄媳外甥女童养媳(儿子的)童养侄媳第五代——家长后二世代孙外孙孙女孙媳妇侄孙侄孙女童养孙媳童养侄孙媳这就是所谓“五代同堂”的大结构——实际的结构。中国人对这种大家庭最着迷不过,他们对“五代同堂”的希望是“五世其昌”——五个世代代代代代代都繁荣而有福气。当然,搞不好,也可能五世其“娼”。

“五代同堂”,只不过是一个标准形态,当然还有“四代同堂”、“六代同堂”等。反正代愈多,愈证明了老公公老婆婆们的长寿和小孙子小孙女们的早婚。

中国最有名的大家庭是唐朝的陈崇一家。这家一连十三代,都没断开过。前后累积的家人,有七百多个。唐朝皇帝还特别给他们奖励。

唐朝另一个有名的大家庭是张公艺一家。这家的特色是“九世同居”,南北朝时期、隋朝时代,直到唐朝时代,都受过当时皇帝的奖励。有一次,唐朝的高宗皇帝到他们家里去,问张公艺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秘诀是什么,张公艺最后把秘诀公布了,那是一百个同样的字—— 忍。维持大家庭的秘诀是忍耐。

“大家庭”在事实上,有它存在的困难,时代的推演,一定使大家庭慢慢解体。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早已发生。在公元5世纪的时候,就有大臣指出当时有父母还没死、兄弟就分家了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竟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皇帝还特别下令不得在祖父母、父母没死以前分家,要分家,就不孝,甚至可判死刑!(甚至劝别人分家的人都有罪!)但是,任何不合人情的规定,都抵挡不住时代的推演,“大家庭”的美梦仍旧在继续破灭。先是在大家庭中,有小家庭各自独立,各自为政,“同居异爨,一门数灶”,大家分开吃饭,然后就分开住了。父母大都跟着大哥,算是一家“三代同堂”,其他便只有两代。自此以后,“三代同堂”的,便已算是大家庭了。

由于中国人以大家庭为一个理想,所以,因家而生亲属关系,也就特别累赘,这点跟西方国家大不相同。在西方国家,对上一辈只有一种称呼,在中国,却可分化为伯父、叔父、堂伯父、堂叔父、族伯父、族叔父、表伯、表叔、姑丈、母舅、姨丈十一个称呼;在同辈方面,也是一样,在西方国家只有一种称呼,中国人却可分化为堂兄、堂弟、再从兄、再从弟、三从兄、三从弟、表兄、表弟、姨表兄、姨表弟、堂表兄、堂表弟、堂姐、堂妹、再从姐、再从妹、表姐、表妹、姨表姐、姨表妹、堂表姐、堂表妹二十二个称呼。由此可见,中国的亲属关系多复杂!

中国人喜欢称道的亲属关系是“九族”,九族的关系是:

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一个人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他的家族;他不代表他自己,代表的是他的家族。所以,当一个人犯了罪,惩罚的对象并不止这个“罪人”自己,还要连累他的家人。秦始皇帝时代就有“诛三族”的法律,要杀一个“罪人”的时候,他的父母一族、他自己和太太一族、他的儿女一族,都要杀光光。这种残忍而不人道的法律,一直流传着,甚至还变本加厉。隋朝时候,杨玄感造反失败,所受的惩罚,就是“诛九族”。明朝方孝孺为了反对明成祖篡位,大骂成祖。成祖问他:“你难道不怕杀九族吗?”方孝孺说:“就是杀我十族,又怎么样?”成祖说:“就杀你十族!”于是,除了方孝孺的九族外,连他的学生也当做一族被杀光了!

这就是由中国畸形的家族关系演变出来的畸形法律和残忍事实。

由于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强,它的流弊也就多得不得了,变成了中国进步的障碍。综合它的大缺点是:

一、年青的一代没有自由。

二、年青的一代容易养成依赖心,缺少开创精神。

三、男女不平等。

四、婚姻不自由。

五、容易伤感情,把十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挤在一起,自然“妇姑(姑是婆婆)勃谿”、“妯娌不睦”、“姑嫂口角”、“兄弟阋墙”了。

六、太重“家法”,忽视法律。

七、太重自己家族的利益,缺乏公益和爱国观念。

中国家族的流弊,可真不少。家族观念走火入魔的时候,还要进一步“开祠堂,执家法”,包括依“族规”第几条第几款,应该打多少大板或别的。更超越前进的,是以族姓为单位,统统有奖。张献忠到四川,杀得兴起,“百家姓”中个个遭殃,但对“张亚子庙”、“张桓侯(张飞)庙”,因为同宗,一律优待。

张献忠的老前辈黄巢更宽大,他在湖北,不但不杀姓黄的,甚至连带黄字的地方都一律放生,所以能留下许多“黄冈”人、“黄陂”人给我们领教、给我们消受,这真可谓“盗亦有道”、“盗亦友盗”!

同类推荐
  • 抹不去的记忆

    抹不去的记忆

    俊逸才情,春水文章,这是刘思斌其人其文。用自己照亮自己经过的地方,抹不去的记忆是这水样的情愫。在这本集子里,刘思斌集中写了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儿童时代和老村庄的故事,写了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如何读书识理并在乡镇工作奋斗的经历,特别写了他在税务部门工作时的所经所见,还写了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记游感悟。恰好,这文学的碎片,使得这一切都完整而真切。
  •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铭人铭言:铭言短语

    本书为黄宝铭的诗歌集,为其短句、对联集,作者博览群书,写人、状物、暮景、抒情,用不同手笔作诗填词。
  • 国学杂谈

    国学杂谈

    《国学杂谈》一书主要包括鲁迅先生在白话文、小品文,以及一些访谈中对文学领域和文艺界现状的思考。从行文来看,鲁迅先生在国学方面的研究,似乎更偏重于在独自咀嚼中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求证。书中从中国语文的新生谈起,到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为止,鲁迅先生谈到了小品文的危机、所谓“国学”、宋民间之所谓小说及其后来,以及汉文学史纲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论述,读者可以跟随鲁迅先生的视角,更立体地感受国学发展的变化,以及所呈现出来的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创作态度和在徘徊中的反思历程。此外,以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做纵向阐述,旨在更清晰地论述中国文学的发展。
  • 幽默无处不在

    幽默无处不在

    本书是吴玲瑶幽默散文选集,书稿从生活出发,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一种或轻松、或辛辣的手法写出来,让读者忍俊不禁,同时又收获颇多。《幽默无处不在》中收录了幽默处处有、童年随想、开会睡觉、爱吃谈吃等等许多幽默故事。
  •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于君指上听梵音:那些参透凡尘的经典禅意美文

    人生朝露,居世屯蹇;何以解忧,唯有慧禅。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收录118篇沁人心脾的禅意美文,118段引人沉思的禅思感悟,在传承中滋养心灵,在关爱中呵护成长。置身其中,感悟智者的悲悯情怀,心灵的超脱将永无止境。
热门推荐
  • 西子笑

    西子笑

    西子,莫家女,生时喜鸟云集,灵鹊祥鸣,初啼声响彻行云、洋洋盈耳,果真连绵不绝、绕梁三日,引蝴蝶翩舞蜜蜂朝霞,楞是震落了云城一地桃花。《大青搜妖记之莫家女》言“莫家有女名子西,初生,啼哭穿云裂石、振聋发聩,致乌鸟焦鸣,蝶患花凋,百鸟徘徊逃飞三里。故此女善惑人,魅志骨,迷心智……”月厨娘读后长叹言:我猜中了这经过,却没猜中这结局……莫晓晓,莫子西,谁家的鲜活的大闸蟹是放在案板上的,你这个没良心、缺心眼、馋死了的女人……哀号遍野,连绵不息
  • 九祸

    九祸

    地道北京小妞张小九,在地府阴差的玩忽职守下意外身死。转世之后,虽是马夫的女儿,身份平寒,却又遇玄女争端,身陷迷雾之中,难以回转。原以为遇到真爱,能当米虫。只可惜,人世中有太多的巧合和不应该。这条艰辛的路,究竟该如何走,怎么走?只怕这流年中没有人能说明白。今生,她本不想站在权利的顶端潮起潮落,却始终便寻不着温柔的港湾。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惊涛骇浪亦或者沧海桑田。浮华过后,真相凸显。且看天下,阴晴圆缺。且看九祸,为乱人间!
  • 邪王的狂妃

    邪王的狂妃

    她,杀人于无形。但被未婚夫杀死。但苍天有眼,让她重生在苏家旁系二小姐身上。世人皆是废材,那告诉她,为什么一大堆兽兽不要命的前来,为什么五系她都有。而且她是地下组织的王呢!
  • 灭匪记

    灭匪记

    这里不是外挂满天飞的世界,这里更贴切现实中的生活,一个来自平民百姓对赚取金钱的各种无奈,一个平民出来的小孩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争取不断的进步。这个世界匪患横行,面对同样的仇敌,几名青年携手一起通过不懈的努力剿灭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毒瘤。
  • 重生修仙之嫡女仙途

    重生修仙之嫡女仙途

    前世,她身为将门嫡女,本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遭人陷害,被亲人厌恶,所有的一切都被养女夺取,一碗毒药夺取了她的性命,心有不甘,化作阴灵徘徊在皇城中,看着将军府一步步走向毁灭,而那养女则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今世,她重生归来,不在隐忍,揭穿的养女的正面目,守住整个将军府,并得奇遇,踏上修仙之途,寻仙问道,与所爱之人携手,登上仙道巅峰。他,是天之骄子,修仙界的第一鬼才,却生性淡薄,重来没有人能入得了他的眼,当他遇到她,他的心开始慢慢为她而跳动,从此缠上她,护着她,只想把她拥入怀中,万般宠爱。
  • 重生九十年代之七岁那年

    重生九十年代之七岁那年

    丁苗苗35岁刚买上自己的房,才搬进去住的第一天就重生了自己7岁那年,住的小隔间。凭借前世记忆,拯救了弟弟的命运,挽救了邻居的悲剧,促成了小伙伴青梅竹马的爱情……弥补前世遗憾。新的一生里,也遭遇了全新的爱情,偶遇了前世的老公,在感情世界里涂抹上更绚丽的色彩,但是仍然不忘初衷,始终坚守本心~有一点点小玄幻色彩,但是异能比例很小,保证身体素质优秀~男女主感情稳定,没有可恶的女配男配插足……双处甜宠是描绘成长在90年代的80后脚踏实地成长的一篇文。
  • 笑得文雅

    笑得文雅

    人生不能没有欢笑,笑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不论什么肤色,什么民族,什么国家,使用哪一种语言,笑都是表示善意,表示友好,表示合谐的通用表情。
  • 煜帝传说

    煜帝传说

    少年韩煜生于乱世练气求道邪魔外道魑魅魍魉世事纷繁怎是一个杀字可解寻长生之道逍遥于天地间少年踏上仙途成就煜帝传说
  • 让我在回到那个时光

    让我在回到那个时光

    “你不能这样!”他说“你以为你是谁?”她说“因为我是……你男友”他说…………“现在我喜欢上你了,你却不喜欢我了。”她说“……”“原谅我,好么?”她说“那是不可能的。”他说
  • 心态好才能工作好

    心态好才能工作好

    本书是一本有关如何培养好心态的通俗读物。它的重点在于把心态和工作联系到一起进行阐释,通过大量通俗易懂且具有说服力的案例,让读者明白心态的好坏决定工作的成败,指导读者从“心”发现自己,直面自己的优缺点,进而在工作中培育一颗感恩、平和、勇敢和积极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