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56

第56章 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 (2)

周越的墨迹为什么神秘飘零?照马宗霍《书林藻鉴》卷九引王安石论周越和他哥哥周起的话:“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字写得太好,“每书辄为人取去”,竟变得湮没不彰了,岂不可叹?黄庭坚《跋周越书后》一文认为周越的功力应不止“独行于今代”,但是“今代”以后,书法飘零,要行于异代后代,岂不难哉?

周越的真迹飘零的情况是:在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收藏里,完完全全找不到他的字。秦孝仪发行、笑料迭出的《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法书篇》,收“绝大部分为散佚之清宫旧藏,而沦陷神州故土者”,其中宋人部分四册,收有北宋书法家作品,却没有周越的字,是大陆方面,无周越真迹留存;另一方面,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十巨册、出版《故宫法书》线装本《宋人墨迹集册》六册,虽名家作品,莫不照收,却没有周越的字,是台湾方面,亦无周越真迹留存。在故宫博物院里如此,其他博物院里,不论是中国大陆的、日本的、美国的、欧洲的……也完全找不到他的字。在全世界收藏家手中,也完全找不到他的字。正因为找不到他的字,所以他的名也湮没不彰了。很多古物专家甚至不知周越是谁。专精书法史的学者,如傅申,在其巨著Traces ofthe Brush-Studies in Chinese Calligraphy里,也只能在脚注中有周越真迹难觅,今之所存摹拓而已(Chou Yueh’s works are rare and extant mainly inrubbing form)之憾。周越的真迹,似乎真的碧落黄泉、两不得见了。

事实上,却有唯一一件绝品,它是周越的真迹,历经千年,默默留传到今天。

这唯一的绝品,一千年前也曾在朝显赫过,它是一件纵二十五厘米、横四十五厘米,写在黄绢蓝格里的称臣之作。它写呈的对象是宋朝真宗皇帝,内容谈的是宋真宗的父亲宋太宗和书法名家王著的故事,它,不是别的,就是上面《石渠宝笈》所登录的王著《千文》后面的第一个跋——周越的跋!

周越这个跋,其实早就脱离了王著《千文》的“后幅”附属地位,而独立流传,与“本幅”分开了,最后流传到台湾。不但“后幅”独立了,甚至“前隔水”后面的乾隆皇帝的七言律诗,也独立流传,最后也流传到台湾了。——一千年的名家原件、两百年的帝王手书,竟在乱世浩劫之后,双双自大陆中土浮海流传到台湾岛上,这种际遇与奇闻,岂不正是千载难逢吗?

在千载难逢的岁月里,周越这个跋,首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石渠宝笈续编》中见于登录,两百年后在火中复出于台湾岛上。在这两百年前后,其他文献足证之处,亦可骥寻。

试看清人松泉老人《墨缘汇观录》卷一,收有北宋《王著草书千字文卷》一则,登录说:

粉花白纸本,乌丝界行,草书一百四行。前后收藏印记累累,鲜艳夺目。

前有半钤乾坤小圆印,首尾押中书省朱文大印,卷首书“千字文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每接缝有“困知勉行”朱文长印,文后又书“草书千字文”五字,下有“忠孝之家”宽边朱文印,后一行款书“侍书王著书”,小草甚佳。后有周越一跋,书于黄素,上织蓝丝界行,此跋接连前文,钤“张氏珍玩”“东华山房”二白文印,跋后有“秋壑图书”等印。世传著书,惟此一卷,行笔可谓珠圆玉润。更兼周越一跋,亦所罕见者。后有欧阳元长跋,款书“庐陵欧阳元跋。……袁侍御亨伯家所见。至正丁酉七月初吉”。下押白文“欧阳元印”,又项墨林一跋。

这一登录,比对《石渠宝笈续编》,互有详略。宫廷高手登录,在内文及钤印上虽较周详,但在艺术品外观上,却不如民间专家。例如从松泉老人笔下,我们得知王著真迹是“粉花白纸本”、是“乌丝界行”、是“一百四行”;周越真迹是“书于黄素”、是“上织蓝丝界行”。比对起今日流传到台湾岛上的周越原件来,悉得印证,可补《石渠宝笈续编》的不足。

松泉老人在1742年(乾隆七年)完成《墨缘汇观录》,比《石渠宝笈续编》早半世纪,似乎他过眼王著、周越真迹时,原件尚未入宫。松泉老人成书后一百二十二年(同治三年,1864年),裴景福完成了《壮陶阁书画录》,也提到这一王著、周越真迹。《壮陶阁书画录》卷三收有《宋王著书杜诗卷》一则,指出该卷为——蜀绢织成,蓝丝阑绢。高工部尺八寸、阑高七寸六分、宽九分许,书杜诗五言律共二百行,每行八九字不等。团结遒丽、出规入矩、全本唐法,无宋四家一笔。向为丹徒包山甫藏。初赠予四开,后全归予。原卷继改为册,首尾俱缺,杨跋似亦不全。历经名眼,邠庐冯先生亦不能定为何代何人之笔。予偏阅宋以后刻帖,罕相似者,及见内藏米老书蜀素卷,其绢色织法、蓝丝阑,宽狭、高下、长短,丝缕悉与此同,始敢定为北宋初书。

又于宋初诸家求之,始定为王侍书著书。甚矣!识古之难而暗中摸索之更难也!蜀主王建好文、喜书,每饬匠织生丝为卷,界以异色缕为阑,谓之蜀素。流落人间,北宋书家多用之。米老蜀素卷其一也。唐人书《黄庭内景经》多用黄丝织绢,以朱丝或乌丝界行,蜀素殆其遗制。王著《宋书·本传》:著,唐王方庆之孙,伪蜀明经及第,赴阙,授隆平主簿。攻书,笔迹甚媚,颇有家法。蜀素本蜀物,其书之宜也。著书碑刻无征,亦鲜墨迹传世,惟《墨缘汇观》记著草书《千文》一卷,粉花白纸,乌丝界行。称其书珠圆玉润,此亦草书也,与珠玉之评恰合,可以印证。《千文》后有周越一跋,在黄素上织蓝丝界行,与此卷同为一时所制,可知著书惟《淳化阁帖》各书家题名是其真笔,此卷字有与题名同者,结体用笔,无一不合,尤为确证。《千文》卷共一百四行,每行亦只十字,行气疏密,略与此同,余详后跋。

从裴景福专从蜀绢的研究里,我们得知“北宋书法家多用”这种生丝写字,他说“周越一跋,在黄素上织蓝丝界行,与此卷同为一时所制”,可见他研究的精到。裴景福没有看到周越真迹的眼福,但他从蜀绢上印证并推定出“北宋书法家”的挥毫真相,更为周越真迹的真实性做了有力的旁证。

评定周越真迹的历史地位,可先从当时的一段艺术史说起。

宋太祖在位十六年(960—975年)、宋太宗在位二十二年(976—997年)、宋真宗在位二十五年(998—1022年)、宋仁宗在位四十一年(1023—1063年)。宋朝书法名家“宋四家”中,蔡襄在真宗即位后十四年才出生;而苏轼、黄庭坚、米芾在宋仁宗死时,不过是分别为二十七岁、十八岁、十二岁的年轻人。在他们以前几十年中,也有前辈书法名家,但墨迹留存至今的,自李建中《土母帖》以下,已极罕见。并且李建中生在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苏轼说他的书法“犹有唐以来衰陋之气”,严格说来,也算唐末五代的流风,不纯属宋人书法。

自李建中以后,到“宋四家”以前,纯属宋人书法的收藏,显然发生了断层。断层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一举出宋人书法,就从宋朝开国一跳跳到“宋四家”,苏、黄、米、蔡四大家好像是从墓地里跳出来的,这是不合进化原理的。

事实上,在“宋四家”以前几十年,有重要的前辈书法名家被忽略了。原因是他们的墨迹亡佚了,再加上今天嗜古之人却罕读古书,所以纵“宋四家”并不忽略他们前辈的拓展之功,但是后人却给跳开了。

前辈书法名家最重要的是王著,但他自己仅余的作品《千文》也毁于火焚,可说是不幸人物。王著以后,前辈书法名家周越是另一位不幸人物。周越和王著一样,不但自己能写字,还有论书法的著作。《宋史·艺文志》著录“周越《古今法书苑》十卷”。《宋史》有周越的哥哥周起的传,传中只有二十九个字顺便提到周越,说“起能书,弟超(越字之误)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累官主客郎中”。——一代前辈书法名家,在《宋史》中,只是区区二十九个字。今天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的人,你抄我我抄你,在“周越”条下注明出处说见《宋史·本传》,其实《宋史》根本没有他的本传,编书的人根本就没好好看看《宋史》,更别提只会查查《辞典》就算古物专家的今天嗜古之人了。后人对周越陌生至此,可真算“忘了我是谁”了。

事实上,走过从前,宋代人物可太知道周越是谁了。

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笔说》中有《李晸笔说》一则,后有文如下:

《李晸笔说》引欧虞褚陆。参考周越《古今法书苑》及诸人所论,知陆名柬之、虞世南甥,亦学其书,品在中上。别有薛纯学欧书。又有薛稷。皆公其比。

世或称欧虞褚薛,故为之辨。

以“宋四家”为例。蔡襄是先学了周越的字,再学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李阳冰、颜真卿、张旭、怀素、智永的。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所谓“本朝书米、蔡为冠,余子莫及,君谟(蔡襄字)始学周越书,其变体出于颜平原”是也;而苏轼呢,《东坡后集》卷一《诗六十四首》有《六观堂老人草书诗一首》,全文如下:

物生有象象乃滋,梦幻无根成斯须,方其梦时了非无,泡影一失俯仰殊,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云如死灰实不枯。

逢场作戏三昧俱,化身为医忘其躯,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

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板开雪肤,游龙天飞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同类推荐
  •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春——朱自清作品精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以开拓者的胆识与笔力,以独具风貌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著而重要的地位。其作品清隽沉郁,文笔简约亲切,极富真情实感,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 我们·逆行

    我们·逆行

    “我的好,我的坏,我的异类,我的虚荣,我的自私,你们都可以拿去看。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我的怨恨,我的骄傲,我的不真实,我想要的伟大,都可以拿出来跟你们分享。”——陈坤。娱乐圈最具文艺气质与悲悯情怀的明星陈坤,跨界操刀担任杂志出品人,2014年首推全新MOOK《我们》,惊蛰之日,惊艳问世。这里有你,有我,有真实的生活,变化的人生,这里的故事比电影和偶像剧精彩,因为它从不撒谎,它纯朴天然,发自五内,它让你看透人间百态,却仍然保有热爱。这,就是“我们”分享的力量。
  • 序言集

    序言集

    本书为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先生三十多年来为著作撰写的序言合集,共74篇。著作内容涉及广泛,既有论述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也有论述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既有专著论发展,也有专著论改革;既有探索学术理论的著作,也有建言献策的智库之声。因此序言是对这些著作来说,既是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阐释,也能起到导读的作用。结集出版这些序言,对作者而言是回首往事和重新学习的过程;对广大读者而言是迅速了解研究著作内容的权威解读,因此,该书的出版能够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也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我的书(6):见微知史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6)见微知史,节选了擅长从微小的地方描述历史的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洪灵菲作品集

    洪灵菲作品集

    文章讲述的是:前线,流亡,在洪流中,路上,归家,气力的出卖者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焦阳焚天

    焦阳焚天

    以肉身作炉鼎,引天地之能量,灼心火,淬成无上神丹,焚化万千。当九星汇聚,混沌衍化——“这个世界将由我主宰!!”
  • 遇见自己的心

    遇见自己的心

    在被现实和童话冲昏了头的恋爱,过程总是会很迷茫。争争吵吵总是让人心痛,如针刺进骨头那般极致,如被锤子猛击心窝那般痛至快瞬间昏厥。随着互相伤害的积累越来越多,就让爱产生了隔阂,如一睹墙阻碍着心的贴近,直至失望,破碎,逃避。也越来越让双方不知道爱是什么,自己要的又是什么。或许,爱不属于你,又或许只是一种爱的考验。但已经伤害过的心,又要如何修复。陈心研和李挺就是这样一对欢喜冤家,一开始就误解,争吵不断,直至分分合合,迷茫,最终都选择逃避和离开。但却在一次偶然的碰面,双方莫言而笑......
  • 流纨梦

    流纨梦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不知道,而是我爱你,你在梦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绝世恋之不破红尘

    绝世恋之不破红尘

    她的身世是个谜她的穿越是偶然抑或必然?千年的回归索求身世之谜他是她唯一爱过的人她虽冷冰冰,但他懂她,承诺永生永世的守候只身来到异世,他们还能再次相遇吗?她是仙,他是魔他们的命数又该趋向何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不听话、孩子不用功、孩子不合群、孩子喜欢撒谎……孩子全身上下都是毛病!父母谆谆教导、苦口婆心、连哄带骗、恶语相加,甚至在失去耐心的时候不惜动手。父母能想到的办法,能用到的手段都用尽了,孩子依然是「问题儿童」,让父母提到就头痛不已。孩子真的就是如此不可教化吗?
  • 我的徒弟是沙雕

    我的徒弟是沙雕

    我是一名伟大的捉妖师,门下却都是不靠谱的徒弟,我大徒弟是吃货,偏执的认为分别人一口吃的,就是人生的终极关怀。我二徒弟抑郁症,整天琢磨着怎么自杀。我三徒弟天生犟种,智商欠费,整个巨鹿都流传着关于他的笑话。我四徒弟强行拜我为师,导致我绞尽脑汁的想把他逐出师门。我五徒弟......我不想说了,我特么太难了。啥?你问我是不是沙雕?我告诉你,沙雕是不会承认自己是沙雕的。没错,我是沙雕!
  • 使命大召唤

    使命大召唤

    获得一个可以召唤的系统,带着使命去征战异界…偶尔在两界之间来回穿梭,最终,杨天发现了事情似乎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随着实力不断地强大,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PS:创建了一个根据地,欢迎大家入群交流QQ群:829228480(小哲书屋)
  • 桃花酿之约

    桃花酿之约

    物是人非空断肠唐故是唐家二小姐,习武之人。随父亲在边疆打了胜仗,见多了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等残忍之事,回京后便与世无争,不问世事。锁住心房。林书墨是一名书生,普通的书生,一次偶然,他与唐故结识,日久生情,最后打开唐故的心房。终是唐故动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