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96800000060

第60章 《周越墨迹研究》序 (3)

一、“忠孝之家”印方面“故宫”说:“‘忠孝之家’一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以为系宋钱勰之印,亦难以比对,唯此印篆法甚异,非北宋习见之浑厚者,又本院所藏《蜀素帖》,于邵希之跋上方有‘忠孝之家’一印,虽未能考订为何人所作,但其篆法即妥帖郑重。”“故宫”专家认为《周越跋文》上的“忠孝之家”印“难以比对”“篆法甚异,非北宋习见之浑厚者”,结果他们却没想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第一名画——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之上便钤有一方完全相同的“忠孝之家”印。若“故宫”专家借此印怀疑《周越跋文》是伪造的,那同理可证,《谿山行旅图》亦为伪画才是(详见《〈谿山行旅图〉钤印的新发现》一文)。

“故宫”专家为了“证明”周越此跋之上的“忠孝之家”印不是宋印,便举米芾《蜀素帖》卷尾“邵希之跋”(应为“林希”,且不该称“跋”!)上方的“忠孝之家”一印为例,认为此“忠孝之家”印才“篆法即妥帖郑重”,亦即“故宫”专家认为此印才像宋印。但事实上,经本人考证,结果却发现《蜀素帖》上的“忠孝之家”印乃清初著名收藏家高士奇之印!故宫专家连宋印、清印都分不清楚,那我们还能相信他们有鉴定中国古书画的能力吗?(详见《蜀素帖上的“忠孝之家”印为何人所有考》一文。

)二、著录方面“故宫”说:“依据周越跋文,《王著千文》原为北宋宫廷收藏,然查《宣和书谱》,并无此迹之著录。”按周越此跋末题“臣越题”,据本人考证,此跋上呈的对象应为宋仁宗;又此跋前后各钤有一“上阁图书”印,此印之所有者首见于米芾《书史》:“我太宗秘阁图书之印,不满二寸,圈文皆细,上阁图书字印亦然。仁宗后,印经院赐经,用上阁图书,字大印粗文,若施于书画,占纸素字画,多有损于书帖。”因此周越此帖的珍贵处,除了其为周越存世唯一墨迹外,另一珍贵处则是其保存了目前所见宋朝宫廷存世最早的印记——“上阁图书”(关于周越此跋上呈对象与“上阁图书”印,详见《周越墨迹研究》一文)。

又《王著千文》虽为北宋宫廷收藏,但却不见于《宣和书谱》,此事并不稀奇。兹以宋四大家之一的蔡襄所著的《谢赐书诗表卷》为例(现藏日本书道博物馆),此乃蔡襄上宋仁宗的书迹。后有米芾跋云:“芾于旧翰林院曾观刻石,今四十年,于大丞相天水公府始睹真迹,书学博士米芾。”原本上呈皇帝的谢表,米芾却于丞相赵挺之家中亲睹并作跋,故此卷亦未登录于《宣和书谱》。而周越跋文上有一“忠孝之家”方印,此印乃北宋钱氏家族之收藏印,故由此可知,《王著千文》在《宣和书谱》成书前便已流出宫廷之外了。

三、书风方面“故宫”说:“目前可见之周越书迹皆为拓本,如《跋王献之洛神赋》,小楷三行,结字扁方,用笔沉着,正是书史所称周越风格典型,与北宋初年李建中、李宗谔、钱勰等家书风相通,属北宋初期之时代风格,是目前学界接受的周越书迹。反观传《周越跋王著千文》,结字长方,用笔轻重悬殊,笔法造作不自然,如第二行‘进’、第八行‘是’、第九行‘遑’、第十一行‘题’之捺笔,一波三折之画,用笔迟滞,似经涂描,不仅不见于周越之书跋中,即传世北宋书迹亦未见。”吴升《大观录·宋王知微草书千字文》云:“宋跋(指周越跋文)黄绢织蓝丝,元跋(指欧阳元跋文)牙花笺乌丝,与本身同,并楷书。而主客(周)越尤端严劲正,迹如星凤,仅此一观耳!”《石渠宝笈续编》亦载清于敏中跋云:“卷后周越跋,用笔端谨有法。”周越此上呈皇帝的书迹,除用笔“端严劲正”“端谨有法”外,最大的特色便是其“一波三折”的捺笔!

捺笔成“一波三折之画”果真“传世北宋书迹亦未见”?“故宫专家”此言谬矣!此一波三折之捺笔最常出现的,便是在周越学生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中。宋四大家中,除苏轼外,蔡襄、黄庭坚、米芾三人都曾师法周越,而其中尤以对黄庭坚的影响最为深刻。黄庭坚曾自言:“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周越书法之所以被讥为俗,原因乃是在于其运笔喜故作波折,太过矫揉而缺乏气韵。黄庭坚后来虽对此不满,但在其个人高度的艺术修养与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之下,借由豪放纵逸、随意挥洒的笔势,破俗为雅。故在存世的黄庭坚书迹中,无论行书、草书,我们皆可看到此饶富韵味的特殊书法风格。而借由《周越跋王著千文》,研究黄庭坚书法者,便可了解其书风最大特色的“抖笔”“波撇”师出何处了。

“故宫”又说:“书法风格之比对乃鉴别之第一要义,周越书迹,存世仅有《跋王献之洛神赋》拓本等数件,可供比对。关于‘孤例’,学界总以求其全备而后定,有多少证据,说多少话,始为客观态度。”按现今周越存世楷书书迹可见者,除《周越跋王著千文》真迹外,确实仅有《跋王献之洛神赋拓本》(以下简称《拓本》)可供比对。但“故宫专家”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拓本》之跋乃周越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而《王著千文》之跋,据本人考证,应跋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之间,周越担任膳部员外郎知国子监书学时(见《周越墨迹研究》一文)。因此,两跋书写时间相差在二十年之上,岂有风格不变而完全相同之理?

且《洛神赋跋》乃周越成名前的作品,而《千文跋》则是周越以书显于世时所书的(《墨池编》《宣和书谱》等书称其“天圣、庆历以书显”),故此跋应为其巅峰时期之作品,而非《洛神赋跋》的较无个人风格。故若以《洛神赋跋》证《千文跋》,是非常不合鉴定常理的。

四、“中书省印”方面“故宫”说:“本件收传印记最早者为‘中书省印’,查此印为正式官印,然存世名迹,均未见此印,故无法比对。但据《宋史》卷五十七载:‘宋因唐制,诸司皆用铜印,诸王及中书省、门下省印,方二寸一分……’知‘中书省印’与诸宋官印同式,均为正方形。本件所钤‘中书省印’形状略长方,与正史记载不合。”按此处“故宫”严重误解《宋史》,并有“窜改史书”之嫌。《宋史》原文为:“唐制,诸司皆用铜印,宋因之。诸王及中书门下印方二寸一分。”而“故宫”专家却因不懂宋朝政治制度而擅改史书,将“中书门下印”改为“中书省、门下省印”。事实上,“中书门下”乃一专有名词,为宋朝官署名,又称“政事堂”,在朝堂之西,是宰相议事处,和“中书省”“门下省”是截然不同的,但“故宫专家”却自以为是地对史书任意加字,以致扭曲了史书的原意。因此《宋史·舆服志》所说的二寸一分之尺寸,乃指“中书门下之印”,而非“中书省印”。

《周越跋文》上的“中书省印”,是现今所见宋代书画作品上最早的北宋官印,可见此物不但富有艺术价值,更具有史料价值(详见《宋朝三省官印初探——宋代官印研究三》一文)。

“故宫”又说:“关于宋代中央官制,中书、门下省,本院所言‘宋因唐制,诸司用铜印,诸王及中书省、门下省印,方二寸一分……’,是行文方便,非论文写作方式,乃概括引述。关于‘政事堂’之解释,谨提供钱穆、傅乐成先生之著作以供考(附件三、附件四)。‘中书省印’既有尺寸记载,研究上自不得忽视。如《王文》所举(《欧阳修自书夜宿中书东阁诗》),所钤‘中书省印’(附件五),此一方印属(宽∶竖等于1∶1.044)正方形。原所谓周越跋上的‘中书省印’则属竖长方形(宽∶竖等于1∶1.102)(附件六)。”作者在前文中已就此一问题提出明确资料和证据,指出“故宫专家”在讨论宋朝“中书省印”时所犯下的严重错误,此事原已不容狡辩,事实已摆在眼前,但“故宫”当局却仍不承认错误。不但如此,“故宫”在此次答复中,又犯下诸项错误,实在令人啼笑皆非。现就“故宫”所犯严重错误提出纠正如下。

“故宫专家”明明将《宋史·舆服志》中的“中书门下印”擅改为“中书省、门下省印”,严重误解史书原意,此事原已不容置疑,如今却以“行文方便”为借口,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大剌剌地提出“非论文形式,乃概括引述”。难道“概括引述”便可以歪曲原意吗?

又明明《宋史》所言二寸一分乃“中书门下之印”的尺寸,而非指“中书省印”!史书也完全没提及“中书省印”的尺寸,不知“故宫专家”为何还能说出“‘中书省印’既有尺寸记载,研究上自不得忽视”的荒唐之言?作者再强调一次,《宋史》全书以及其他史料,从无提及宋朝“中书省印”的大小尺寸,《宋史》及《文献通考》等书,只有提到宋朝“中书门下之印”的尺寸为二寸一分!

“故宫”在犯了错而死不承认之后,又自作聪明地拿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两书做挡箭牌,希望作者“参考”二书关于政事堂之解释,殊不知两书关于宋代政事堂的叙述根本是错误的!“故宫专家”不但看不懂正史,甚至连时人之书亦不能判断对错,拿错误资料来当证据,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以下乃是本人指出钱、傅二人之书错误所在。

钱穆云:“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傅乐成说:“宋时,三省虽同时并立,但尚书、门下两省的职权趋于废退;只有中书省独为宰相机关,居于禁中,单独取旨;尚书、门下,都设于宫禁以外,无法预闻大政。”按二人之言所本皆为《宋史·职官志》序中所言:“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职官志》所言的“中书”乃是指“中书门下”,为北宋前期宰相办公之处,又称“政事堂”,简称“中书”,和“中书省”是截然不同的。按“政事堂”乃唐代所创,本设于门下省内,后又迁至中书省内,并改名为“中书门下”。但到了宋朝,“中书门下”已不再附设于中书省之内,而是单独设于禁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故《职官志》言“别置”,以指出唐宋二朝的差异。

又上述《宋史·职官志》之记载,其自身亦有错误。“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并非实情,应为“中书、门下并列于外”才是(参见《宋会要辑稿》与《文献通考》二书)。

五、款署方面“故宫”说:“本件落款为‘臣越题’,关于署‘臣’之款,理应如公文书,连名带姓为宜,如本院藏唐玄宗《鹡鸰颂》,卷后蔡京、蔡卞跋文款署为‘太师鲁国公蔡京谨题’‘臣蔡卞题’;蔡襄《书谢御赐御书诗表》卷,末款署‘臣蔡襄上进’。至若只书名而不书姓者,见于北平故宫博物院藏宋徽宗《听琴图》,以及本院藏宋徽宗《文会图》,其上蔡京之题仅署‘臣京’而已。然前二者书法均无争议,为众所认定,而后二者,学者看法不一,意以为仍姓名连署较郑重。”“故宫”以蔡卞、蔡京为例,我在此便以此二人反驳之。按蔡卞在唐玄宗《鹡鸰颂》跋文末题“臣蔡卞题”,但在颜真卿《祭濠州伯父文》之题实则云:

“……臣京、臣勰、臣执中、臣服、臣古、臣陶、臣卞,同待诏殿门,同观此书。卞记。”一曰“臣蔡卞题”,另一则只曰“卞记”,同为御前题跋,但却出现不同的落款方式,可见其灵活度。

又以蔡京为例,从宋徽宗画上之蔡京题款亦可证明此一现象(姑且抛开这些画作是否为宋徽宗御笔或画院画匠代笔之争议)。

由唐玄宗《鹡鸰颂》及以上六幅宋徽宗画上的蔡京题款,可以发现有时官职、姓名皆书,但有时却简略到只书“臣京谨题”“臣京谨记”。

至于宋臣落款灵活性的原因,应和其个人职位、书写场合及与皇帝的熟悉程度有极大关系,并非如“故宫专家”“想当然耳”的一相情愿说法。

六、结论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出版的《故宫历代法书全集》,收有《赵孟尺牍诗翰册》,共有元朝书法大家赵孟十三帖,其中只有一件是真迹,其余则全伪。

又《故宫书画录》,收有二十八幅赵孟之画,结果亦只有一件是真迹,其余二十七幅全伪(见王连起《赵孟书画真伪的鉴考问题》一文,《故宫院刊》,1996年2月)。

同类推荐
  •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中国寓言与小品名作欣赏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作者温情回顾40岁母亲的去世,记录身边平凡人不甘于平凡的勇气,以及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爱与情。16个故事,却不止16种心情,不喂鸡汤、不讲大道理,然而,当你疲惫、迷茫、孤单时,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这些朴素而又真切的故事中,找回本属于你的温暖。
  • 名演讲录

    名演讲录

    马丁·路德·金曾经让身处不平等环境的黑人们站了起来,只因一句“我有一个梦想”。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让千万士兵们奋不顾身投入战争之中,只因一句“我们将战斗在沙滩!”。索琼娜·特鲁斯曾经让妇女们敢于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只因一句“难道我不是个女人?”。当慷慨激昂的演讲灌入耳中,人们往往会为之动容。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演讲,它们带给人们除了追溯历史,还有更多可以汲取的精神。例如:自由、平等、勇敢。
  • 爱上一座城

    爱上一座城

    《爱上一座城》收录了林徽因在建筑、美术领域的精美论著,注释详尽,校勘严谨。书中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发展以及城市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既科学严谨,又因清新优美的文字而别具风韵,古典韵味浓郁。严肃的建筑学文字在林徽因笔下也异常优美,充满灵气和想象,阅读间,似雕梁画柱如入仙境。
  • 今夜又起风:散文十三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今夜又起风:散文十三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这是一组来自边地云南作家的文字,无繁复华丽与高蹈不及物的弊病,用至清至纯的文字将岁月的过往娓娓道来,如打捞岁月的痕迹……怅惘的爱情、浓浓的亲情、道不尽的乡愁在他笔下至善至美流淌着,美而哀伤绵延不绝,这份澄净与透明如云贵高原之上流动翻卷的白云。
热门推荐
  • 流萤未央

    流萤未央

    一夕魂断,一朝魂穿。且看现代冷酷杀手夜流萤如何在这以术法为尊的乱世大陆改写属于她的历史!但是……我嘞个去啊,为何人家穿越就都是貌美如花的小姐,皇后之类的,再不济也是个女的呀!我偏偏就成了个王爷……此时,就算是在见多识广的人也该忍不了了吧!所以,我们的夜大小姐,郁闷了,她甚至是忧郁了!“姑娘,你就别郁闷了!虽然是个王爷,但骨子里是女的呀!而且……”同时穿越女的锦瑟愤恨了,“这姑娘长这么好看,你赚到了好吗!”哎,好吧,这是命!不过……我去,哪来的妖艳贱货,敢在你姑奶奶头上动土!什么?我和他以前是情敌?而且我还赢了?什么鬼!这姑娘是百合啊?哎,我的冷静呢,你飞哪去了?
  • 风,带走你

    风,带走你

    只是早上的打闹,变成了晚上的睡不着觉。只是你的笑,变成了一句冰冷的“让一下”。。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卡牌大师闯都市

    卡牌大师闯都市

    陈诺被英雄联盟卡牌大师系统附身,拥有了卡牌大师的技能和装备商店,从此陈诺一身坦克装备NB到了极点,在都市里横冲直撞,如鱼得水,泡校花,追MM,留下一段段玄幻般的传奇故事。
  • 夏蓁传

    夏蓁传

    远古洪荒,鸿蒙初开,女娲娘娘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终因灵力散尽而离世。此后漫漫岁月,女娲圣灵继续轮回转世,守护天下苍生,她们的故事成为一个个流传万世的美丽传说或旷世悲歌。林家有女名初云,生来不久便遭妖王追杀。父母拼了命保护她。初云被师父于桃林中救下,取名夏蓁,带到堂庭山修仙长大。神州大地,山辽海阔。善食虎豹的独角驳马,自歌自舞的鸾鸟凤凰,腾云驾雾的柴桑飞蛇,毛发如雪的盂山白狼……叶为珍珠的三株树,单竹成舟的帝俊竹林,花朵光芒四照的鹊山迷榖……她沉浸在奇幻的山海世界。命运的巨轮滚滚而来,她再也无处躲藏。妖王来袭,瘟疫四起,妖孽横行,生灵涂炭……她不得不负起使命,为守护天下苍生而奉献所有。彼时竟得知,女娲后人若要激发体内全部灵力渡过情劫,方法无他,只有亲手杀掉心爱之人……天下苍生与心爱之人,该如何抉择?她绝望:“我宁负了天下苍生,永远被囚于九幽之下,万劫不复,也不愿亲手杀掉自己的爱人。”剑落半空,时空凝住。 他笑若朗月入怀,她瞬间青丝成雪。从此,日月盈仄,谁与争锋!
  • 妖怪枕酒

    妖怪枕酒

    作为笑妄谷之主,覃曜会酿酒,识妖魔,通各类遗册。她以复仇为重,直到见证了太多个因执念而生的精怪,原来,也可以因所爱之人而活。智商在线高冷女主x伪软萌真忠犬男主,鹤与鱼的天敌之爱。
  • 水誓颜花

    水誓颜花

    穿入奇怪世界,恶梦开始,他们会有怎么样的经历?????
  • 绝世冥女:雪色孤城

    绝世冥女:雪色孤城

    穿越这种事,有时还真不靠谱,但是,不代表咱不能混!
  • 妖界大佬的白月光

    妖界大佬的白月光

    妖王白清在一千多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天上霞光异彩,引得众人啧啧称奇,恰巧一位刚升仙位的小仙官内心好奇的紧,便偷偷溜下凡来到妖界,去看这新生儿,他们的缘分也从小仙官看这新生儿这一眼开始了。
  • 刺杀三国

    刺杀三国

    前世,他王晨,群魔乱舞,让诸国闻风葬胆。一朝穿越成为王允的侄子,深受王家鄙夷,却有貂蝉这个美貌侍女。王晨:“不管前世今生!我皆不为凡人!身逢乱世,那就让我一统天下。今生我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