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96700000008

第8章 家家雨水茶

茶,与山,与水,都是亲密的伙伴。

我曾经有一个疑问:地处江南的南京有山有水,为何没有产什么名茶?莫不是与土壤有着关系?现在生产的雨花茶,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品质自然难以列入名茶的行列。

回头看,南京历史上种茶的历史还很悠久。早在唐代,栖霞山就曾经种植过茶。茶圣陆羽曾经到栖霞寺寄居过,并且上山采过茶。盛唐诗人皇甫冉有一首《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的诗,这样写道:“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归知山寺远,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诗中说,春风暖暖的时候,背起竹筐,翻越山崖,到很深的山里去采,不知不觉采了一筐茶叶,回首寺庙已经很远了,只能借住在山里的人家。

皇甫冉是润州(今镇江)丹阳人,他在哪里、何时写的这首诗,已经无从考证。陆羽到达南京,寄居栖霞寺的时间是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由此推算,这首诗可能是皇甫冉在任无锡尉时写的。陆羽可能是先到皇甫冉那里,然后再到栖霞寺的。据说,陆羽曾在栖霞寺寄居了一年多时间,专门钻研茶事。至今,栖霞山还有纪念陆羽的“试茶亭”。陆羽采的茶似乎为野茶,不然为何要到深山里去采呢?

到了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记载:“金陵旧无茶树,惟摄山之栖霞寺,牛首之宏觉寺,吉山之小庵,各有数十株。其主僧亦采而荐客,然炒法不如吴中,味多辛而辣,点之似椒汤,故不胜也。而五方茶品至者颇多。”顾起元说,南京没有多少茶树,只是在栖霞山和牛首山一带,僧人种植有几十株,炒制的方法也未必妥当,所以,并不好喝。

清代陈作霖的《金陵物产风土志》记载:“牛首、栖霞二山皆产茶。生于山顶以云雾名,寺僧采之以供贵客,非尽人所能得。”也就是说,牛首山、栖霞山都种植了茶树,但产量很小。一般老百姓是难以喝到的。

明清文献都有记载,南京只有栖霞山、牛首山、清凉山种植少量茶树,茶叶供僧人们自己或贵客喝。南京虽然不盛产茶,但南京周边不远的地方都产茶。比如,东边的宜兴、苏州,西边的安徽六安,南边的宣城、徽州,都是茶的盛产地。所以,南京人喝的茶,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

南京虽然不是茶的盛产地,但南京人喝茶的兴趣非常浓厚,这与南京人口流动量很大有关。从明代开始,苏皖两省的学子都到位于夫子庙地区的贡院参加乡试、会试,尤其是皖南一带的文人是离不开茶的。这助推了茶叶的消费。明代人画的《南都繁会图》中就有“名茶发客”的幌子,“名茶发客”是指专门做茶叶批发生意的茶商。

从明代开始,南京夫子庙一带纷纷开始设茶舍、茶庄。明代学者周晖记载:“万历癸丑年,新都人开一茶坊于钞库街,此从来未有之事。今开者数处。”(《二续金陵琐事》)万历癸丑年是1613年。而明代另一位学者吴应箕在《留都见闻录》中记载:“金陵栅口有五柳居,柳在水中,罩笼轩楹,垂条可爱。万历戊午年,一僧赁开茶舍,惠泉、松茗,宜壶、锡铛,时以为极汤社之盛然,饮此者日不能数,客要皆胜士也。南中茶舍始此。”万历戊午年为1618年,金陵栅口位于何处,现在已无从考证,大体位于夫子庙一带。从吴应箕的描述看,五柳居茶社是一个非常讲究茶艺的品茶之所,连饮茶的茶具都要讲究,这自然不是一般老百姓消费得起的。那时候的品茶只是在社会名流、文人雅士中间盛行。万历朝后期,秦淮河边住着一位卖茶的高人闵汶水,他来自安徽休宁县海阳镇。他在桃叶渡附近开了一家茶馆,取名“花乳斋”,并制作闵茶出售,一时间吸引了如董其昌、张岱等文人前去品茶。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九月的一天,张岱专程从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来到南京桃叶渡拜访闵汶水。张岱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品茶高手,他还写作了一部《茶史》。张岱在《闵老子茶》中记述了他们相识的经过。张岱初访闵老子,这位茶道态度傲慢,待张岱道出饮茶诚意时,闵老子才乐意为之当炉煮茶。而当张岱饮茶间展现出过人之鉴赏力时,闵老子开心地笑了,俩人遂结下了忘年交。自称“茶淫”的张岱还将自己写的《茶史》送给闵汶水看。可惜这本书后来失传了。张岱曾经感慨:“金陵闵汶水死后,茶之一道绝矣!”闵汶水死后,他的儿子继续在南京夫子庙经营茶庄。清代刘銮《五石瓠》和俞樾《茶香室丛钞》等书都对闵茶进行了记载。清代的很多名人,都曾到过秦淮河边的花乳斋喝茶。有的甚至说,“饮百碗而不厌”。有人推测,闵茶在南京火了五六十年。

可以看得出来,茶最初开始在文人雅士中盛行,后来逐渐到了寻常百姓家。到了清代,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南京涌现了很多百姓茶馆。《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中那位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这两个很普通的老百姓,在忙碌了一天后,也想去永宁泉喝一壶茶。吴敬梓认为这是一个很能体现六朝烟水气质的雅举。

南京人喝茶曾经非常讲究,喝茶要喝泉水茶。南京过去有很多泉水,据清代南京文人盛时泰所著《金陵泉品》记载,南京有24处泉水,比较著名的如钟山一勺泉、八德功水,嘉善寺的梅花水,雨花台的永宁庵雨花泉等。用这些泉水泡茶,醇冽甘甜。吴敬梓小说中提到的永宁泉位于雨花台,旁边有一座寺院,名叫永宁寺,六朝时候就已经有了。泉水位于永宁寺中。南宋陆游路过南京时,还专门到此一游,沏茶后大加赞赏,称之为“二泉”。由于镇江焦山有“江南第一泉”之称,所以名之“二泉”。明清两代,金陵为江南科考之地,江南贡院众多考官的沏茶之水,皆是取自“第二泉”。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仍有不少南京人按月订购此处的泉水。现在,这些泉水大多已经消失了。

泉水虽好,但也不是家家都能享用得到的。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也不可能天天喝泉水茶。南京人发明了用另一种水——雨水来泡茶。曾经有诗人作诗:为忆金陵好,家家雨水茶。《儒林外史》中也有描写:“船舱中间,放一张小方金漆桌子,桌上摆着宜兴沙壶,极细的成窑、宣窑的杯子,烹的上好的雨水毛尖茶。”

雨水茶,是指用梅雨水泡的茶。黄梅时节家家雨。江南的梅雨时节大多始于六月中旬,结束于七月上旬,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过去,每当梅雨时节,南京很多人家会搬出大缸或瓮罐于庭院之中收集天上落下的雨水,储存起来,以便到一定的时候拿出来泡茶。徐士《吴中竹枝词》诗曰:“阴晴不定是黄梅,暑气熏蒸润绿苔。瓷瓮竞装天雨水,烹茶时候客初来。”梅雨水也不是接下来直接可以泡茶的,是要进行处理的。据说,要用烧热的灶中心的土,放入水中。经过这样处理的梅雨水,可以储存两三年。现在,随着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天上落下的雨,已经很难再泡茶了。

喝茶,也是要讲究氛围的。明清两代,夫子庙一直是喝茶的中心。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说:“城里几十条大街,几百条小巷,都是人烟凑集,金粉楼台。大街小巷总合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多处,不论你走到哪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喝茶的人。”吴敬梓在小说中说南京有一千多处茶社,可能有些夸张,但南京茶社之多却是事实。清代金鳌《金陵待证录》:“茶坊之盛,亦在近年,旧家厅屋改而开设,入其中坐上客常满也。”由于客人太多,很多人家将自家的屋厅都改作了茶社。

晚清到民国,南京的茶社非常繁盛,据说有几百家,其中以夫子庙地区最为集中,比较有名的茶社有义顺、魁光阁、奇芳阁、永和园、雪园、六朝居、问渠、问津、问柳、饮绿等,有的茶馆已经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单看这些茶社的名字就很有文化韵味。这些茶馆天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还有一些老茶客,将自己的茶壶放在茶社,第二天来了接着用。民国文人的文章,对南京茶社之盛多有记载。据荆有麟回忆,“南京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茶馆,——尤其是早晨,几乎各家茶馆,都是挤得满满的”(《南京的颜面》)。张恨水曾在南京生活过,他在《碗底有沧桑》中说:“‘上夫子庙吃茶’,这是南京人的趣味之一。谈起真正的吃茶趣味,要早,真要夫子庙畔,还要指定是奇芳阁、六朝居这四五家茶楼。”当年,他经常和三两朋友去夫子庙喝茶,他还说,对于习惯了喝茶的人来说,如果哪天不去了,这一天也不会舒服的。张恨水是了解南京的。

当时南京的茶社,除了喝茶,还可以在这里听唱曲,听说书,传播街谈巷闻。还有人到茶社处理纠纷事务,有人到茶社议定婚丧嫁娶事宜。对于文人来说,茶社是一个雅集的好去处。因此,茶社俨然成了一个小社会,是南京人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一些健在的老南京人,至今说起老城南的茶社来还留恋不已。

斗转星移,人们的习俗在发生着变化。南京的那些老茶社,早已关门歇业了。永和园、奇芳阁的名称还在,但都不是茶馆了,哪里还能找到一点“老”的味道?究其原因,有的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习俗自然地发生演变,有的则是人为的割裂导致了断层。曾几何时,我们一味地将老的东西当作“四旧”来进行破坏,致使很多优秀的传统链条彻底断掉了。这是极其遗憾的事情!

现在的南京城里,当然也有茶社,要么高档得门槛难进,要么简陋不堪成了棋牌室,不中不西,没有一点饮茶的气氛,现在真正懂茶、喝茶的人也只有在家里独享其乐了。

同类推荐
  • 人间有味

    人间有味

    在汪曾祺的文字里,生活是很有意思,有滋有味的。在他的笔下,简单的一茶一饭,一人一事,都洋溢着情趣。汪曾祺先生说自己是很爱逛菜市场的。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人间有味》前两辑尽写吃食,譬如:《昆明的吃食》中,写到过桥米线·汽锅鸡,干巴菌、牛肝菌、青头菌,护国路白汤羊肉,玉溪街蒸菜,葱油饼、锅贴、片儿汤,火腿月饼、酥皮包子,玉麦粑粑,洋芋粑粑,摩登粑粑;《五味》中说到山西人能吃醋,辽宁人爱酸菜白肉火锅,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南方爱吃甜,四川人口味偏爱麻辣等让人不由在心中勾画起一张美食地图;《故乡的食物》中,写到炒米和焦屑,淌着红油的鸭蛋,咸菜慈姑汤,各种河鲜、野味和田间地头的野菜;《食道旧寻》中写老舍先生的好客、沈从文经常吃米线,陶重华、吴宓、张宗和、孙凤竹、崔芝兰、沈有鼎、吴征镒诸先生在牛肉面馆的定期聚会;写冰西瓜的技巧,写豆腐的各种做法……让人不由觉得垂涎三尺,美味藏在街巷和普通人的厨房里。后两辑写亲情、友情、街巷之情和乡情,充满着浓浓的回忆。那种淡泊、洒脱、释然的心境透过纸被,直抵人心深处。
  • 莫高窟的记忆

    莫高窟的记忆

    本书介绍了老一辈学者们当年为了信念和追求,是如何历尽艰辛来到敦煌的,让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和感受莫高窟,了解和感受几十年间先后来这里工作的人们的那种艰苦生活和艰辛工作。
  •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情真总有动人时

    学生热捧的当代名家散文:情真总有动人时

    本作品集是在对作者近几年已经发表的散文进行筛选后的精编结集,既保持内容丰富而不繁杂,又力求散文形式的多样化。
  • 大地大地

    大地大地

    “城市的灯光再亮,能亮过乡村夜空的那一颗星星吗”“再美不过是乡愁,再亲不过是乡土”,这是姚江平在诗集《大地,大地》里发出的呼喊和感叹。浓烈的乡情,永远的乡愁,是这部诗集的主题。诗人对故土的一咏三叹,对农人的殷殷深情,都体现在一行行的诗句里。诗集中的百余首短诗是作者近几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笔炼天地

    笔炼天地

    书法大师楚清秋遭人陷害,中枪身亡,却阴差阳错来到一个以笔入道的大陆,且看主角如何在异界大展拳脚,走上巅峰!
  • 我在网游做剑仙

    我在网游做剑仙

    原本杨文正想赚一波钱,没想到退役之后....杨文正:“今日训练,单挑打掉我三分之一血才能休息!”某女队员:“教练,打赢能亲你一口吗?”女主:???
  • 何以诉情深

    何以诉情深

    你究竟明白不明白,我所有的歇斯底,故事,情节和眉目。费劲心思,花销出大把大把的念想和时间。到底是想要表达怎样的叙述和情感。原来你我想表达的,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恨你。
  • 擎天雨师

    擎天雨师

    时光是不可逆转的洪流,置身于其中的我们就好像是一颗射出去的石子,前路是铁板就粉碎,若是虚空我们就会陨落。但不管如何,结局是一样的,死亡的可能性永远是百分百。
  • 电子无心

    电子无心

    受到离的影响,向兮和秦涛分离,又再相遇。但再次相见却物是人非,命运会如何指向?是否能会再次回到从前?
  • 沈先生追妻有道

    沈先生追妻有道

    男主专情,女主蠢萌三流小作家实习期空降到赫赫有名的飞跃科技做闲散秘书。奈何老板太不友好,俩月就被踢出了公司。没几天,前老板上门送温暖,两人还顺势谈起了恋爱。粘人的沈先生无底线邀她回去上班。场景一什么?她去对面机构做帅哥的口语教师,马上报个班适时监督。学校众同事识破:“沈总怎么还来学口语呢?他不是留学回来的学霸嘛!”小女人:“沈同学金玉其外,学历八成是买来的,需要进修。”场景二什么?她来了公司,还邀请别的男人吃饭,果断打横抱走。小女人:“救命!学长,文总监,前同事们!”众同事:“哇!好man!”场景三什么?她去做了置业顾问,马上设置障碍。沈总对话销售部层层选拔出来的员工:“付你双倍工资,去房产让我女朋友干不下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小女人再次失业。
  • 掌控者重生

    掌控者重生

    无天一位宇宙至高掌控者,因为一个鸿蒙尊器被其它宇宙掌控者合力围击陨落,却在陨落最后一瞬间被鸿蒙尊器带破开宇宙重生修真界,看无天如何一步步踏上复仇的道路...............................
  • 我好像走进了小说

    我好像走进了小说

    路过,他是万年衰仔,也是妄想症患者,一个不知道过去的人,寄生于小城的一家冷饮店,一直重复着万年不变的事,而这不变的生活却是两个怪人打破了,碰上他俩之后一切都变了,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他觉得了那些诡异的事,可能就是他的过去,就这样他过上了小说一般的生活,在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开始了新的故事……
  • 都市最强兵

    都市最强兵

    一代兵王潜身都市为萝莉保镖,为御姐护航。铁拳打出天地,英雄不惧邪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