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6600000084

第84章 涅槃时期:全流通市场的来临(2)

不过2004年宝钢增发事件之后,上市公司融资也有些顾忌了。2006年8月,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了G建投的定向增发申请,这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首次遭到证监会的否决。这也算是证监会的一次反击吧。可随着牛市的来临,上市公司的融资欲望愈发强烈。2006年3月拟定的定向增发股份只有4.55亿股,到7月份飙升至88.33亿股,4个月就增加了18倍。为了遏止这种势头,证监会又否决了河北建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定向增发。可否决要有理由,增发几乎不需要什么理由,个别的否决挡不住圈钱的狂热。

不平不安道“平安”

中国平安的增发消息让2008年初的股市上演了很难堪的一幕。消息公布的当天,平安股价就被封杀在跌停板:88.39元。同是保险股的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受到拖累,分别跌8.82%和8.76%。在香港的平安H股也暴跌6.33%,这则消息一天之内使平安市值蒸发掉588亿元。更令人恐怖的是,大批平安的股民都在跌停板后面排队等待抛平安的股票。平安的30亿股“小非”将在2008年2月初解禁,平安上市后流通市值增加了6倍,即增加了4500亿元。到时候只要还有利润,平安的“小非”将不计成本地狂抛。“天地黤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一场大灾难等着平安去承受。

面对如此疯狂的场面,几位重仓平安的基金经理焦急而愤怒地吼叫:“这么大的融资规模,之前中国平安并未做过沟通,非常突然。”“这么高的价格,我们不会参与中国平安的增发。”一位基金经理明确表示。

可平安融资干什么用,公告中却没有提及。根据保险业的人士分析:2008年是中国平安20周年庆,它在2007年连续收购了富通集团股权,扩大了直接入市比例,参股了京沪高铁等重大项目,估计这次大融资,平安要在今年做更大的投资动作。股民们觉得很好笑,是不是全国人民把钱都给平安,由平安把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和最好的项目都买下来?买东西谁不会。

面对平安的再融资消息和股价的暴跌,作为平安的子公司平安证券,迅速做出反应,马上把平安的评级调高到最高级别“强烈推荐”。平安证券金融业首席研究员邵子钦在《面临新的挑战》报告中,在对平安进行了一番赞美性分析之后,认为增发将增厚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及每股净资产,他假设增发价格为80~110元区间,以95元为中轴,公司的2008年预测资产负债率将由83.3%下降为73.94%,净资产收益率将由17.21%下降为11.03%。这种用“假设”说话的方式,就算不属于“黑嘴”?也太把股民当弱智了。拿进更多的钱当然负债比例会下降。至于净资产收益率会增加,凭什么?按南京证券研究员王耀柱的话说,此次融资的用途不明,究竟将来能够带来怎样的收益,“我们持怀疑的态度。”平安的自我感觉实在太好了:还要什么理由?像我们这样纯粹的公司,放在你面前,那就是理由!

是很纯粹。平安在2007年3月才完成A股首次募集,上市不到一年,在还没有给投资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就匆忙推出14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相当于A股首发IPO的4倍。按现行规定,再融资必须满一年。在圈钱上,平安真是太纯粹了。

更为严重的是,大股东持股过于集中,散户们没有话语权。所以举“市”瞩目的中国平安巨额融资方案,在2008年3月5日获得高票通过。其中A股增发以92.8%的高比例赞成通过,而发行分离可转债也以93.19%的高比例赞成获得通过。参加临时股东大会现场会议和网络投票表决的股东及股东代理共8934家,代表股份56.97亿股,约占总股本的77.57%。大股东们凑在一起,狠狠地强奸了民意。

上市不容易,圈钱日夜催。“弃置当何言,万劫终飞灰。”民意被强奸的平安股民,发了疯似的要逃出魔爪,每天对着跌停板狂抛平安股票。对于一路下挫的股价和融资方案的通过,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不无得意地说道:“说平安增发把大盘拉低了,是抬举平安,平安没有那个能力。”中国平安总经理张子欣表示,融资在不同阶段会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案,当初平安发行H股后也一度跌破招股价,目前这个时段是在A股发,未来H股也有可能增发。对于平安融资的目的,马明哲解释道,平安集团旗下包括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养老金等9家子公司,平安之所以融资量大,是这9家子公司需要使用资金。说白了,就是为“子孙”们圈点钱。

平安大小股东彼此践踏地奔逃,使平安股价从2007年最高的149.28元狂泻至48.3元,跌幅高达67.6%。那种想在90元增发的企图,顿时就被腰斩了。高位套牢的股民,只有等平安上涨200%以上才能解套。从指数上说,或许上证指数冲突万点大关时,他们才能保本。

面对平安增发议案导致市场的震怒,2008年3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发话了,他说: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还没有上报到证监会,上报后监管部门将会严格审查。对管理层的意思,股民们理解为:提出融资跟证监会没关系,报上来我们会找碴儿的。这时市场上传闻又起,或传闻平安A股增发将改为“A+H”的增发,或传闻平安将改为向银行定向增发。沉默了3个多月的平安公司,与其说顶不住市场的压力,不如说顶不住管理层的不悦之色,终于发布公告明确表态:“经慎重研究后认为,鉴于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较为波动,再融资申报的条件和时机尚不成熟,本公司在现阶段(公告之日起至少6个月内)不考虑递交公开增发A股股票的申请。”6个月内不递交申请,很显然是害怕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为官一句话,胜民百万言。

按照上述时间表来推算,中国平安最早递交A股增发的时间也要推至11月9日。一位保险分析师就此认为:“一般来说,递交申请至监管部门批准仍有一段时日,也就是说,中国平安可能赶不及在年内完成A股增发。”

不递交并不表明平安圈不到钱,在公告中平安公司表示,对另一项融资,“发行分离债将择机而行。”明眼人看明白了,按照平安的公告内容,它只是换了个秩序,先发债后增发。圈钱的意志非常坚定。据媒体披露,平安集团某高层2月底在北京拜访基金业人士时就曾表示,基于市场承受能力及价格问题等因素,平安将考虑先发可转债,再择机实施12亿股增发计划。同时平安还有一招,A股市场不让我圈,我就到H股市场去圈,何况H股股价已经比A股高出了不少。

果然,2008年5月13日,中国平安在其年度股东大会上审议《关于授予董事会一般授权,以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过公司已发行H股20%的新增H股的议案》。据相关人士透露,一旦股东大会上通过此议案,中国平安增发H股,则只需向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通过后即可发行。

平安“要钱不要命”的做???,不仅让散户们极度反感,就连机构们也开始大规模用脚投票。平安股价在48元处继续暴跌,到7月3日,又被斩去10元,直跌到38.76元。券商和基金疯狂抛售中国平安,在149元时,机构持仓比例为70.1%,到7月3日股价最低点38.76元时,持仓比例已锐减至15.3%。对中国平安的唾弃,自然殃及市场上其他两大保险股。中国人寿最高价75.98元时,券商和基金的持仓比例为61.7%,到7月3日,最低价19.96元时,券基的持仓比例已减至31.9%。中国太保由于从上市以来始终走着下降通道,机构持仓比例在10%左右,减无可减,到6月20日最低价17.66元时,虽然机构增仓了2.6%,可这只保险类大盘股,机构根本没有兴趣,总持仓也就12%多一点,广大的散户们在这只股票上真是套得:“九死南荒吾不恨”,唯有太保冤平生。

在这种市场的唾弃之下,平安纵然有“向银行定向增发”的念头,也化为了泡影。“在银行参股保险公司开闸后,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将不会只满足于财务投资,更多瞄准于战略投资。这对于坚守控股原则的平安来说,可能较难接受。”市场人士如此分析道。不过银行也不会不考虑市场形象去认购平安,近墨者黑的道理还是懂的。

面对如此的下跌,平安增发可以说已成笑柄。因为中国平安A股增发的有效期仅为1年。根据中国平安之前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08年3月5日股东大会通过A股再融资议案后,中国平安必须在2009年3月5日之前拿到证监会批文,否则将重走流程,即重新经董事会及股东大会通过。按照11月9日的最早递交时间来计算,留给中国平安的时间不足4个月。纵然到时候报上去,证监会只要拖一拖,它就完了。

在再融资的“带头大哥”中国平安之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公司还多着呢。2008年2月20日,浦发银行60亿元的次级债刚刚发完,就公布拟增发400亿元,当天股价创出其上市以后的第一个跌停板,随后连续下挫,从61.97元跌至38.25元,浦发银行赶紧缩了点,融资8亿股,共320亿元。

平安和浦发之后,2008年的圈钱运动正式拉开大幕:招商地产80亿元、ST泰格63亿元、山西焦化30亿元、ST源发26.6亿元、江西铜业68亿元、华电国际53亿元、南山铅业28亿元、康美药业9亿元、柳工8亿元……其后真真假假再融资的消息在市场上满天飞。2008年2月21日,传闻中石化将增发600亿元,中石化试水跌停板;22日传闻大秦铁路也将增发,大秦铁路立即躺到跌停板上;随后是传闻中国联通要再融资600亿元,这只股票马上也在跌停板上趴下。

2008年1~2月,先后有44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再融资计划,共计要融资2599亿元。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平均每家公司要融资60.32亿;而在2007年,提出再融资的公司平均每家也只融资21亿元。上证指数在融资大口张开后,一路下跌,破5500、5000、4500,到2月底,已跌至4123点。股价更是被腰斩。

有股民在网上写了首《十六字令·圈钱》:“沪,上市公司圈钱忙,惊回首,跌去三成三。深,创业板正筹备忙,齐声唤,骗钱真不难。”

这一次,纵然管理层坐视不管,股民们也要“覆舟”了。平安融资尚未平安下来,2008年3月4日,深发展又成为再融资传闻的“受害者”。其股票在“深发展准备再融资500亿元,公司某部门经理卷款潜逃”的传闻下,一路杀至跌停,并带动金融股再次大跌。收盘后,深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没有再融资计划,而那位员工盗用的资金对整体财务的影响极微。声音听起来很冤枉,但股民已很难相信市场上还有什么好人。“圈钱若此,冤情宁论!”

至此有些公司为了防止受到牵连,赶紧发布公告,如佛山照明“信誓旦旦”地承诺,“某某年内决不再融资。”如果不那么信誓旦旦,恐怕在传闻的打击下,就难逃厄运了。像中国联通,虽然面对传闻马上发布澄清公告,说近期没有再融资计划。既然是“近期”,那还有“远期”呢,股价再跌4.21%。

怒火万丈的股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惜割肉断臂地打击着恶意圈钱行为。这已不是自我保护,而是自我保命了。股民们悲壮的自残,使股市血流如海。

众口一词骂“剥削”

阻止不了平安股东大会通过增发,义愤填膺的股民和市场人士剑走偏锋,矛头直指平安高管的高薪问题。2007年平安年报显示,马明哲的税前收入高达6600多万元。年报一出来,市场一片哗然,指责声如“飞湍瀑流争喧豗”般地袭来。

提起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股民们早就想发泄不满了。2001年那个后来被顾雏军掏了半天的科龙电器,亏损高达15.55亿元,而那一年公司老总的年薪居上市公司之首,高达750万元,顿时激起股市全民声讨。科龙公司马上站出来说,750万是前任的高薪,现任老总月薪只有1元。此语一出,又是一片声讨:每月拿一块钱,等于没有老总,怪不得会亏成这样。反正科龙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那一年股民们历数了上市公司高管的年薪,用友软件15名高管人员薪酬991万元,三木集团12名高管拿了299万元,南天信息10名高管薪酬达385万元。最让股民们不能容忍的是:小天鹅向A、B股东总共才分了511万元红利,而10名高管却拿走了333万元;北方股份分给股东的红利是680万元,8名高管拿走了200万元。就算公司不亏损,可从1998年以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下滑,而老总们的平均薪酬却以30%的速度上涨。据上海荣正咨询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年薪排行榜”显示,2001年增长的速度最快,比2000年增长了50%。其中,高管个人年薪最高的前三名是ST科龙、福耀玻璃和用友软件,分别为750万元、127万元和123万元。最令人发指的是ST科龙,除了老总拿了750万元外,还有一位拿了600万元,一位拿了500万元,两位拿了300多万元,留给股民的却是15.55亿元的亏损。早知如此,还不如让这些老总们在家里待着,股民们年年送钱给他们得了。

股民们愤怒了半天,也没人理睬,大伙儿也只好缄口暗恨了。可2005年以后,银行股纷纷上市,人们发现银行的高管们薪酬奇高,旧愁新恨重上心头。2007年各银行的报表出来后,声讨之声又渐渐地响起来。

2007年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税前报酬为1748万元;行长王浵世税前收入为1004万元。最高的是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为2285万元,他的薪酬已连续两年坐上银行的头把交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是另一个级别,低得多,最高的是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为195.18万元;其次是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税前收入为179.5万元;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的税前收入为178.3万元;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为167.5万元。虽然只有“百万级”,但都超过了150万元。

此外民生银行35名高管中,有7人税前收入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有3人在100万~500万元之间。招商银行26名高管中,500万~1000万元的4人,300万~500万元的2人,100万~300万元的8人。

同类推荐
  •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三农中国的经济学阐释

    作者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三农”问题进行了阐释,观点新颖,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二是经济理论研究;三是乡村发展。
  • 新经济新商务

    新经济新商务

    本书论述了新经济时代的商务新潮;电子商务的实现技术;企业电子商务的运作;企业网站的设计与管理等。
  • 评级真相

    评级真相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引起世界一片哗然,而后是日本、欧洲各国,下调信用级别的新闻接连不断,金融人士惶惶不安。那么,为何信用评级机构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们采用的评级方法和机制是否合理?信用评级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国家和利益集团的巨大阴谋?若评级失公,谁来保护我们的信用?中国的企业为何在海外发债成本比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债成本要高很多?《评级真相》都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倡议与大国合作新发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详细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欧盟、俄罗斯、印度和日本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以及发展前景等。
  •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中小企业如何做账

    本书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做账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体,适量、适度地引入了企业做账经常会用到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知识技能,结合运用大量图表案例说明,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热门推荐
  • 关关之鸠

    关关之鸠

    一朝穿越,只为自己而活一回,且看她如何在异世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简介略简单,喜欢的就点开来看看吧。
  • 行走停步

    行走停步

    林霏不觉得李济昂的背叛是一件让人悲痛欲绝的事,相反她感到了一丝轻松。但分手后终于被她看到的相册让她不知该怎样去面对这段感情。在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才发现之前不愿注意的东西,这更加让她无措。或许只有重新启程她才可以重新找回自己。而路上的风景又会如何呢?
  •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第一次,她用身子为他解毒。第二次,她用身子为他谋欢。第三次,他尝尽她的美好,执意留她在身边,成为他的女人,要拼尽热血,以繁华江山衬她无双之美。他是傲视天下的帝王,黄沙点兵,从未想到会捉到一只美艳的她。从漠视到深情,仿佛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又仿佛已爱了千年万载。他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也是心怀野心的异国质子,隐于闹市,以为会成就霸业,不想却只成就了一片痴心。
  •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宠妻成瘾:医冠教授温柔点

    (这是个大灰狼扑倒小白兔,后被小白兔反扑的甜宠文故事!)
  • 小小通灵师

    小小通灵师

    我叫左佑,一个较为早熟的平凡学生。却在某次机缘巧合下被告知自己是左家通灵师的候选人,拥有极强的通灵之力,并能看见常人所不能看见的东西,由此展开了一段段充满灵异的冒险。我不是什么大善人,更不是什么活神仙,我只是一个想要保护自己所重视的东西,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的固执孩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宗主

    逍遥宗主

    穿越异界,自带宗门系统。主游历大陆收徒弟,兼职管理宗门。且看李逍遥一路崛起,创大陆第一宗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绝世天帝

    重生之绝世天帝

    林天本为林家的一个废物,突然一天,身体里多了一个千年的怪物,沦落为天才的他,将如何举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