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06600000009

第9章 初创时期:热情大爆炸(8)

但事情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国库券承购包销合同签字仪式定在1991年4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蒙古厅举行,请柬都发了出去,媒体也通知到了,上面的官员却萌生了退意,字一签,事情就定了,万一运作不好,可得担责任呀。这下李青原急了,拽着上司傅丰祥司长和许美征副司长,闯进国家体改委主任陈锦华的办公室,恳请陈锦华给财政部长王丙乾打电话。王丙乾在电话里说:“给我一晚上时间,明天上午答复你。”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领导终于同意签合同。签字仪式如期举行。

香港英文版《南华早报》报道:“开明的经济学者希望这次承销试验能够成功,并以此来取代目前高成本低效益的摊派发行体系。新的体系不仅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消除在旧体系下产生的黑市交易。”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对此事评价颇高:“中国的财政部宣布,1991年1/4的国库券将通过一个国内认购的企业联合会,而不是给职工下达购买指令的国家委员会来发行。如果这种认购成功的话,此举将是中国1989年之后最为重要的财政改革。”

1991年国库券实际发行120亿元,其中承包销的只有38.7亿元。“联办”组建了由79家公司参加的承销团。1992年3月31日,承购包销签字仪式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规格看上去提高了,但80家承销团成员只承销了390亿发行总量中的36.35亿。发行方式改革了,国库券却销不动了。到1993年,国库券发行350亿,其中承购包销只有17.7亿,可谓每况愈下,“金边债券”渐渐褪去了它的金色。不管怎样,承销使国库券自愿性的色彩增加,行政摊派的成分减少,折价卖出的份额更是少了许多。

另一个使“杨百万”们退出国库券市场的原因,是通讯的发达。

在上海和深圳筹建证券交易所时,北京以研究证券市场而建立的“联办”看上去失去了它的作用。帮着人家筹建交易所,搞个研讨会,开个讲座什么的,使得证券界的热血青年对“联办”渐渐失去了兴趣。1990年3月8日,“联办”总干事宫著铭说起了纳斯达克,说起了自动报价系统。他看到了美国的全美证券交易协会有一个自动报价系统(即NASDAQ),也就是所谓的电子交易。自1989年以后,其交易量开始超越场内交易。既然上面没有在北京设证券交易所的意向,何不搞个场外的自动报价系统?于是“联办”在1990年10月以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和国家体改委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筹建自动报价系统(STAQ)的联合通知。1990年12月5日,STAQ系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通典礼。中顾委常委张劲夫、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和刘鸿儒、北京市副市长陆宇澄出席了典礼。这个系统位于北京的崇文门饭店,当日就联通了北京、上海、广州、海口、武汉和沈阳六座城市的17家证券公司。

1991年,人民银行的报价系统(NET)成立。此外,申银公司的阚治东早在1988年,在全国工商银行系统里也组织起一个国库券报价中心,再加上沪深两个交易所的开出,使得信息公开化了。各地国库券的差价从十几个百分点,一下子缩小到0.2个百分点。靠信息的闭塞,扛着麻袋跑差价的“杨百万”们没得玩了,只好黯然“退市”。

但杨百万毕竟不是一般的“倒爷”,对报刊的狂热,使他有别于上海的“打桩模子”。

1990年第一季度,上海分红过后的股票无人问津,纷纷跌进面值。杨怀定在别人开始对国库券感兴趣并大量购买时,毅然转向投资股票。在1990年7月国库券兑付前投入20万买入才91元的电真空股票。没几个月,电真空暴涨,他在800元左右抛出。初涉股市大获成功,使他坚定了介入股市的信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的前一天,1990年12月18日,他在威海路申银营业部以200万巨资委托买进电真空,由于当时每天只有几百万的交易量,所以他的200万巨资不可能全部成交,但上交所成立那天的第一笔交易正是他的电真空,共500股,每股375元,这笔电真空他一直捂到1991年4月才以每股524元抛出。

杨百万不属于股市“暴发户”,他把证券业当做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新中国股市中最早懂得“如何舞干戚”的股民。搞事业就得合法,所以他去交税,可是中国税法没有条款规定这种收入要纳税。税务局的人只好对他说:“你先干着吧。”当他出名后,最不能容忍的是别人把他称为“上海第一黄牛”。作为事业的追求者,他不像那些股市暴发户那样骄奢和挥霍,按他的话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节俭。”“我的兴趣现在并不主要在赚钱上,我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推动中国资金市场的发展。在这种综合智慧的竞技场上,中国人并不平庸。我现在依然十分俭朴,我有我的精神寄托。”作为事业的追求者,他关心中国的证券业,1992年12月上海股票从10元面值拆细为1元,但交易所印花税却忘了作相应的调整,仍以10元面值计,他拿到交割单后,直奔交易所,指出错误,替交易所立了一大功。

在建立自己的证券投资办公室之前,他在南京路繁华地段的一家咖啡馆曾有一个自己的信息咨询沙龙,所有的开销都由他付账。而现在他拥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的投资公司已有十来个工作人员,有人专门负责收集信息,有人分析行情,并从上海第八律师事务所聘请了私人律师。1993年以后,杨百万开始到各地为散户们讲课,至今他仍活跃在中国证券舞台上,或许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的巴菲特或索罗斯的影子。

第四、首场多空大搏杀

“热而不熟,皮焦肉生”

股市狂飙,自然令有关人士忧虑。金融界、企业界的专家们面对深圳股市“过热”现象,纷纷写文章,发表谈话,接受记者采访,召开大大小小的座谈会。1990年8月8日下午,有关方面在深圳市迎宾馆举行了一次题为“深圳股市与深化企业改革”的座谈会。出席的专家、企业家、市领导和体改委的研究人员,对股市的“过热”现象表示了忧虑,不过多数人认为深圳尚未出现少数人操纵股市的现象,理由是调查中还没有发现持股超过总股本5%以上的个人大股东。

同时,深圳市计划局财经处在纲要式的报告中至少是半官方式地对1990年上半年深圳股市作了总结性判断,报告写道:“深圳股市在经历约两年停滞之后,自1990年春开始走向操纵与投机交错的阶段。这个演进过程符合股票市场‘停滞—高涨—成熟’这一阶段性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此看来是正常的,其股票热也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面,深圳股市过早地跨进了操纵与投机阶段,且热而不熟,皮焦肉生,国外股市发展一般均有较长的停滞时期,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深圳股市热度在短期内过分脱离企业营运状况,且超前于整个经济的金融增值的进程。”

这份报告可以说是对场内交易的肯定,对黑市的否定。然而场内只是零星交易,而真正的市场却在黑市,所谓的“过热”也是指黑市。虽然深圳市政府把涨幅压低到每天不得超过1%,然而这根本改变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谁不想一夜致富?人们在政府出台涨跌停板制度之后,只产生了片刻的惊慌,随即就适应了,股票就此以每天1%的速度上涨。从1990年6月底到10月底,深发展从24元涨到62.32元(涨幅159.67%),万科从7.5元涨到17.19元(涨幅129.2%),金田从81元涨到215.3元(涨幅165.8%),安达从8元涨至20.89元(涨幅161.13%),原野从52元涨到143.4元(涨幅175.76%)。闻讯而入深圳炒股者源源不断,那些在场内买不到股票的人,自然步入黑市,而手持股票者自然不愿意以场内价抛出,这就导致黑市的成交额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场内的成交额。

取缔黑市的真正办法是大量股票上市,平衡供求矛盾。然而面对全国一哄而上地进行股份制改造所导致的混乱局面,1990年6月中旬,国务院不得不在批转国家体改委有关“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改革不再铺新点”的文件中,明确批示:“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主要是完善已有的试点,不再铺新点。”这样就决定了不可能大量发行股票,供求矛盾一时难以解决。人们在传播这个文件的同时,清楚地预计到上市公司股票的短缺性与垄断性只会与日俱增,第二波黑市狂潮无法避免。毫无疑问,扫荡过后,黑市又将似“黄河之水天上来”。

深圳的专家们当然知道两难境地,也知道火山喷发的可怕,但他们可做的只能是加紧拓展市场,增加交易点。当时深圳的证券商迅速发展到12家,营业点扩展至16个,证券从业人员也达到了400多人,但供求失衡的情形仍令交易者不堪忍受。6月份扫荡黑市之后,购买股票的人必须凌晨1点到证券公司门前排队,等待编号,有了编号之后,再从下午6点起排队到第二天早晨9点,排上16个小时,忍受三次点名查编号,才换来一张委托单。这还只是有了买到股票的“可能性”,因为还得看有没有人在场内的涨停板抛出股票,真可谓“得股难,难于上青天”。

在买进股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要真正不让黑市抬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政府扫荡黑市的攻势刚刚过去,面对场内每天1%的涨幅,股民们再也难以抑制激情,深圳的黑市交易很快死灰复燃。从1990年11月2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一篇题为《堪忧的黑市股票交易》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黑市以更迅猛的势头重新占据深圳的每个街头,对交易者来说,管他黑市白市,只要能买到股票就是好市场。这种毫无规则的黑市交易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990年10月21日香港的《天天日报》在重要新闻版推出题目为《股票凶案震动中央,派员南下深圳调查》的大篇报道。10月31日,由深圳司法部门主办的《深圳法制报》公布了案情的真相:10月17日,某单位民警潘红兵,伙同某村保安员何伟强,对一机关干部许某诡称有深发展股票出售。许某信之无疑,准备自购部分外,又找了数名买主,当夜在许家成交时,潘红兵拿到34万元现金后,突然拔出“五四”式手枪,当场将许某击毙,并与何伟强绑架其余五人驾车逃窜。路上遇到一拖拉机与其争道,潘红兵一怒之下,用石头砸死拖拉机手,继续逃窜,因为慌不择路,导致车子翻覆,被绑架的五人幸得逃脱,奔至公安局报案。天网恢恢,18日,潘红兵被抓获,19日,无路可逃的何伟强投案自首。

这就是1990年深圳“10·17”凶杀案的过程,在报纸报道的标题下面,用黑体字打着“提醒市民注意:切忌黑市交易”。这起内地首例“股票杀人案”再次昭示取缔黑市的紧迫性,不取缔,黑市交易将成为深圳社会问题的制造源。

没有股票就没有股票黑市,但不能因为有黑市就不要股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因为负面效应就不改革,就不要新生事物。股票使深圳似乎有陷于大乱的感觉,但中央领导却没有取缔深圳股市的试点,这点是非常英明的。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深圳参加特区10周年庆典,面对股市的狂热,他约见刘鸿儒谈对股市的看法。刘鸿儒认为股市不能夭折,这影响太大了。江书记回北京后,做了进一步调研,最后拍板:继续试点,但暂限于沪深两个城市。

所以深圳的股市试点,虽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但这只是一个事物的反面而已,试点还将继续。

首场多空大搏杀

在1990年8月以前,中国股民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空头,因为没有产生过能与多头力量抗衡的做空能量。在几次小小的波动中,所谓的空头,只代表着第二天的踏空而已。做空者似乎永远面对庞大的买不到股票的大军,做空在别人看来犹似“螳臂当车”。所以那时的股民真的不知道风险为何物。

当时《深圳日报》的记者采访一位老汉:“股价这么高,你不怕跌下来?”“怕啥?”老汉毫不犹豫地回答,“天塌下来,有政府顶着,共产党咋会让老百姓遭殃?”这种心态就是当时不少股民的真实写照。然而政府只是市场的管理者,并不是市场的操纵者,更不是股民的保姆。当时统管深圳金融的副市长张鸿义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到:“国外股市在发育初期都经历了崩溃阶段,才走向成熟,深圳股市有可能例外吗?”他沉默了片刻后才回答:“现在很难说。”记者从这“很难说”里面听到了深深的忧虑。

1990年8月中旬,传闻政府将加大打击黑市的力度。8月18日,市场突然出现煞有介事的小道消息,称市政府将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抑制股票价格的上涨,并将对股票收益开征20%的个人所得税。一批股东产生了恐慌,猛烈抛售手中的股票,可铆足了劲长期买不到股票的人,比他们更加凶猛,奋勇接盘。8月19日和20日成交总额骤增至1500万元,创下了深圳股市开市以来的最高纪录。8月下旬,深圳股市展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多空大搏杀,几天来抛盘汹涌不断,但接盘更加巨大,毫不犹豫地吃进抛出来的股票,结果在累计成交额达到1.39亿时,多方赢得了胜利,5只股票最后统统封死涨停。

11月,国务院召集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11个部门举行了联席会议。在对中国股份制改革进行肯定之后,打击黑市股票交易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会议明确指出,过去为刺激群众认购股票,以市委书记带头的党政干部认购股票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现在同样要党政干部带头,使股市过热现象降温。

伴随着国务院会议精神,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再次公开忠告股民,股票投资风险自担,入市抉择务必慎重。16日,深圳市政府明确规定,不准机关干部以及证券管理和从业人员买卖股票,并对党政干部手中持有的、为本人名下的股票实行冻结,尤其是处级以上干部买卖股票的,将被严肃处理。从动员到禁绝,自古为官者不当与民争利,这也表明了深圳市政府打击黑市的决心。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黑市开始动摇了。11月初,黑市上股价就有所波动,已非一如既往地直线上升了。从11月14日开始,黑市股价开始走低,因为黑市不受停板制度的制约,所以到11月24日,已累计下跌40%,高于场内一倍左右的黑市股价,这时接近了场内的挂牌价。与此同时,长期“有行无市”的场内交易柜台也有了交易,成交量从几百万元激增至几千万元,最后超过了亿元。黑市遭扫荡,“白市”狼烟,股民的狂热不肯就此偃息,一场比8月份更加惨烈的多空大搏杀,正在小小的交易柜台前展开。

同类推荐
  • 大势:人民日报解读中美贸易摩擦

    大势:人民日报解读中美贸易摩擦

    本书稿是人民日报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推出的系列深度报道,包括钟轩理文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国纪平文章、钟声文章等,阐明中国坚决反对加征关税、重大原则决不让步的立场,详解中国经济的信心与底气,有助于广大读者看清中美贸易摩擦大势。
  • 成本战争

    成本战争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微利时代不可遏制的来临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既快又准地投入战斗,占得先机,赢取财富呢?这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道难题。《成本战争》能帮助企业家们认清形势、控制成本,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好成本之战。
  •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工作革命:透视未来工作世界

    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随着人类自身的解放逐步开始形成了工作,人们发现自然的秘密,发展文化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工作已成为文明的中心。从历史角度看来,在我们现实生活和意识里,工作世界的作用几乎已无法继续上升。
  • 新经济学

    新经济学

    《新经济学》上半部分探究人类起源,找到了人类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人是多种能量的使用者”;进而发现并讨论了财富的两种属性,即物质属性与能量属性。精准地指明财富与科学的实质和科学的定义;通过分析热力学三大定律,找到了科学是描述物质能量流动规律的学说;有效地分析了科学、技术、财富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耗散结构与人类社会运转的关系;介绍人类活动中各个概念在热力学定律中的联系和代表意义。最终把热力学引入经济学中来。
  • 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社会化小生产:浙江现代化的内生逻辑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热门推荐
  • 砺炼完美人格

    砺炼完美人格

    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这方面的兴趣一直被“砺炼完美人格”这一主题所吸引,他习惯于从给那些年轻人的演讲体会中做些记录,有时在几个小时的课堂后作笔记,记下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果,因为他在构思与此相关的主题。
  • 重生之玥黎权倾天下

    重生之玥黎权倾天下

    既然让我重生一次,那我必定活的精彩,这月国的天下必定是我的,既然你那么爱你月国的皇后,那我便先毁了她
  • 这个场景好像在哪见过

    这个场景好像在哪见过

    是梦吗你又做梦了?我哪天不做梦?睁眼的那一刻对梦境记的很清楚,当我一翻身或者一坐起来的时候什么也不记得了
  • 残星永恒

    残星永恒

    有那么一些生命,来自于浩瀚的星海,在危难之前降临在人间,守护这世间“以星海之名,守护”在不断的挣扎,不断的努力后,来自星海的少年,站在世界之巅。
  • EXO之柠檬味女生

    EXO之柠檬味女生

    从千金大小姐沦落成孤儿,她到底会怎么做呢?再遇儿时喜欢的大哥哥,是喜是悲?
  • 仙不可及也

    仙不可及也

    嫦娥、西施,遥不可及,一下子成了其中之一,游戏天庭遇到帅帅的仙君,欢乐!
  • 重生的人很狂

    重生的人很狂

    偷梁换柱,她变成了她,遇见了他。她是穿越的王妃,他是当朝的王爷,一见如故。斗酒是她无聊时的消遣,他是她背后的靠山。“我咋哪里都看得见你”“明明是我哪里都看得见你”欢喜冤家的曲曲折折,待你寻寻觅觅。
  • 黑店战神

    黑店战神

    无尽大陆有多大,没有人知道。缺失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位英雄在沉睡,没有人知道。天文、地理、历史、传奇,无尽大陆上的人们对这些事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终究还是修炼、资源、地盘、战斗,还有活着。灵魂觉醒,从暗界召唤暗灵,成为唤灵师,拥有更强大的力量,走向力量的巅峰,活下去,更长久的活下去。这是无尽大陆上再正常不过的人生规划,大概只有两种人不这样想,普通人或者是死人。当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普通的活着其实跟死了也没什么区别。因为,这里是无尽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我是女配她师叔

    穿越之我是女配她师叔

    云宁:生命不易,我只想好好修仙,到处去冒险。楚若雪:这一次我一定保护好小师叔。慕容绯妍:这是哪里,我竟然穿越了,仙侠吗?云宁觉得能活着就已经很幸福了,熬过最艰难的日子,接下来就是春天吧?可是为什么会被天真可爱的小若雪卷进莫名其妙的纷争。到底还让不让人好好修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