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34200000052

第52章 :天下一统——康熙时期的收台战 (7)

虽然如此,但冯锡范想搬倒陈永华,还是基本没戏的。郑经对陈永华的信任,超过了任何一个人。但冯锡范有自己的办法:感情战术。一次和陈永华在一起喝酒,冯锡范借故聊起了不久前的西征之战,从战事的惨烈,聊到时局的艰危,说到激动处,还忍不住抹了几把眼泪。忠心王事的陈永华自然百感交集,一道唏嘘感叹了一番。这时候冯锡范假装愧疚的说:西征战败,王爷意志消沉,这都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罪过,我准备辞去侍卫的职务,以为这场战败承担责任。陈永华一听就激动了:一个侍卫都能如此负责,我再赖在这个位置上,岂不是太不负责。于是陈永华当机立断:你辞职,我也辞职,咱们弟兄们一起终老山泉,岂不是一件美事?

陈永华冒出辞职的想法,倒也不是完全心血来潮,多年以来他呕心沥血,建树颇多,但台湾的政局,却也越发干不动了: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岛内又权贵林立,郑经一辈子很宽和,但宽和的结果,就是勋贵飞扬跋扈,破坏国家法度,执法严明的陈永华和这帮人斗了一辈子,也确实心累了。辞职,也就顺水推舟。

可他万万没想到,冯锡范自称的“辞职”,其实是忽悠他的。几天后,陈永华的辞职书送上去了,一直信用他的郑经哪舍得他走,连忙找来冯锡范商量,面对郑经的垂询,冯锡范又打感情牌,拿出给劳模做报告的派头来,一个劲的说陈永华这些年的艰辛,比如一心扑在工作上,身体每况愈下,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云云。说的郑经也感动了,既然如此辛苦,那还是准了他吧。结果,陈永华的辞呈被批准了,但他“总制使”的官职,却被口口声声要辞职的冯锡范皆替。陈永华这才明白,自己掉进了冯锡范早就策划好的圈套里。先骗你辞职,再顶你的缺。可现在为时已晚了,辞职是自己主动的,想找郑经告状也没用。心灰意冷的陈永华不久郁郁而终,死后与夫人葬在今台南大潭山。他的死,也意味着明郑政权的顶梁柱塌了,大厦将倾,不可避免。

而康熙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郑经也闭上了疲劳的眼睛,他的死因,有说是中风,也有说是肠梗塞,但弥留的时候,他走的还是很心安的,因为就在病重期间,长子郑克刚衣不解带,陪侍身边,望着这个刚勇仁孝的儿子,后继有人的喜悦令他很欣慰。临终之前,他专程把刘国轩叫到跟前,将跟随自己一生的佩剑,连同儿子都托付给了他,勉励他辅佐幼主,抗清复明。然而他没有想到,刘国轩辜负了他的希望。他寄托厚望的儿子,更是前后脚随他而去。

就在郑经过世后的第三天,即是年正月三十日,郑经的四个弟弟,即郑聪,郑明,郑仁,郑柔集体觐见董酉姑,大说郑克刚的坏话。主要是说郑克刚欺压众位叔叔,侵夺宗室财产。董酉姑虽然不待见郑克刚,但也不敢轻信,一番添油加醋下,董酉姑说,要不把郑克刚叫来问问吧。冯锡范等的就是这句话,以董酉姑的名义,冯锡范召郑克刚觐见,祖母召见,郑克刚哪里有疑,连忙进了董太夫人府,熟料他前脚刚进门,身后保护他的亲兵毛洪,沈城就被挡在门外,接着冯锡范的亲信蔡添迎面冲来,伸手就是一刀,直刺入郑克刚腹部,明白中计的郑克刚忍痛疯跑,还想着赶快脱身,可已经来不及了,他的四个叔叔手持大棒围了过来,如狼似虎把他围住痛打,这位被郑经寄予厚望的接班人,竟然就这样被活活打死。当董酉姑明白郑克刚被害后,一切都已经晚了。随后,冯锡范等一干人等迅速解除了董府的武装,董酉姑本人也被软禁。台湾的大权从此落在了冯锡范手中。这场造成明郑政权剧烈内耗的争斗,史称“东宁之变”。

东宁之变后,明郑政权的上层也展开了一场大清洗,诸多曾是郑克刚近臣的官员或杀或罢。先后发生了“沈瑞事件”等大案,陈永华嫁给郑克刚女儿自杀殉夫,侄儿陈绳武被撤职,台湾岛上一片血雨腥风。为了遮人耳目,冯锡范发布文书,历数郑克刚罪恶,但毕竟是骗不了人的,结果“民心军心尽丧”。但冯锡范不管这个,管他什么丧,自己权力不丧才是真。此后郑克爽即位,冯锡范晋位忠诚伯,从此大权独揽。明白上当的董酉姑,因痛惜长孙的被害,从此“日日啜泣郁叹不已”。半年之后也撒手人寰。

而在整个政变中“失语”的刘国轩,作为回报,被加封为“武平侯”,成为台湾军界第一人。此后他离开东宁,赶赴了台湾海防要塞澎湖,在当地抽佣调丁,扩充军力,将澎湖守军增加到了两万人。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修筑起了坚固要塞,史载“星罗棋布,坚如铁桶”。算是躲开这个是非圈做点实在事。相比之下,大权独揽的冯锡范却不干正事了,比起陈永华的执法严明,他反其道而行之,带头圈占土地,并提高赋税,盘剥商旅,更将制糖,贩盐等重利行业收归自己名下,谋取暴利。结果无数商户破产不说,台湾岛从他当权后,连年物价暴涨,仅大米的价格,两年里就上涨了八倍多。陈永华一生呕心沥血,振兴台湾的努力,几乎被他败坏殆尽。

眼见台湾岛的经济状况越发恶化,冯锡范也无可奈何,他搞阴谋是好手,搞建设就是白痴了,因此他也就干出了更白痴的事,竟然连年组织船队到大陆打劫,结果自然损兵折将。而且不满他统治的兵将们,更纷纷向清朝投诚。危急局势下,冯锡范索性破罐子破摔,他勒令台湾全岛广修堡垒,家家出人丁入伍,把小小的台湾岛,修成了碉堡林立的铁桶阵。这更闹得百姓怨声载道,民变不断。

台湾的“利好”消息,主要是通过福建总督姚启圣传来,作为长期主持平台大计的封疆大吏,姚启圣费尽心机,他的情报站做的很好,在台湾各处,都安插有他的眼线,明郑政权的一举一动,清王朝都能及时得到消息。因此,大好机会下,清王朝自然开始了部署。除了施琅就任福建水师提督外,清政府更下令,命令全国各地的大型战船,尽数集结在福建沿海,用于给养输送。同时,给予施琅绝对的信任,康熙本人在给施琅的诏书里就说的很明白,陆地作战,我也许还能部署,海上作战,确实是你的专长,所以你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事事奏报。对明郑政权的总攻,已然迫在眉睫。

即使形势一片大好,但清王朝反对“征台”的声音依然很大:当时大多数大臣都认为远洋作战,胜负不可预测,不如不打,更有人荒唐的说什么“以静制动”。就在“东宁事变”发生的前后,北京上空突现彗星,这在古代,属于不吉祥的“扫把星”,这下可又给了反对派口实,以“天变”为名,户部尚书梁清标又上书反对。重压之下,康熙不为所动。偏偏这时候的施琅,又干了一件“犯忌讳”的事:他于康熙二十二年一月,上了著名的《秘陈专征疏》,要求清王朝给予他“专征”的大权,不受任何人节制。这下可引起了轩然大波,在高度专制的清王朝,又是汉臣,还是个“叛将”,提这样的要求,和谋反也没什么两样了。而且施琅此举,不但得罪了“反战派”,连本与他一个阵营的福建总督姚启圣也得罪了。姚启圣这个人,后半辈子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谋划平定台湾,包括情报搜集,物资准备,操练兵马,样样都贡献颇多,他时常对人说的人生理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亲自提兵东进,平定台湾岛。没想到大战未开,理想先让施琅断了。

但施琅并非有意和姚启圣过不去,姚启圣是个能臣,但并非养养都能,打仗,却是一个需要独断专行的活,到时候两个领导全去,大军听谁的?而且在进军方略上,施琅和姚启圣更是分歧严重,姚启圣主张乘东北风进军,但施琅的主张却是南风。这就涉及到了地理学问题。如果乘东北风进军,就需要在十月出兵,如果乘南风,则需要在夏季出兵。在姚启圣等人看来,南风风力微弱,船只行进缓慢,根本不利于海上作战。两人各执一词,争吵了多次,最后实在争吵累了:还是请皇帝做主吧。

对于康熙来说,这些征讨台湾前的风波,可以说样样都是兵家大忌:朝臣众口一声反对,老天爷也出“凶兆”。寄予厚望的前线统帅,还没开打就先自己掐起来了。铁心收复台湾的他,在当时着实是一个少数派。

但康熙收复台湾的决心,是异常坚定的。在经过了反复权衡,并征求了大学士明珠等人的意见后,康熙做出了他的抉择:同意施琅的要求,将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他。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你能做到一件事——收复台湾!

平台大业,从此进入了“施琅时间”。而事实也证明,他的抉择是对的。

乘南风还是乘东北风,表面看来没区别,其实却区别极大。东北风猛,南风柔和,海洋作战,如果乘东北风,则船速迅猛,冲击剧烈,尤其是舰船对阵,风向选的对,就可事半功倍。

但施琅却偏偏选择了南风,原因很简单:平定台湾,表面上看,是要打海战,但实际上,却是要打攻坚战,胜利的关键,不是摧毁明郑政权的舰队,而是他们密密麻麻的堡垒,尤其是他们设在澎湖,苦心经营的防线,摧毁了他,就是一马平川。

所以南风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东北风剧烈,舰队攻坚,很容易被吹散阵型,到时候就成了人家的活靶子了。南风平稳,即使攻坚受挫,也能够从容布置,稳健攻击。所以南风,是最好的选择。

而平台的路线图,也早早确定了下来:此时的台湾岛,就像一只全身是刺,蜷缩成一团的刺猬,等着扎你个鲜血淋漓,要吃掉他,就要拔刺,刺的名字,叫澎湖。

康熙二十二年五月,福建总督姚启圣奏报,攻台战役一切准备已经就绪,康熙随即下诏,命令大军全军枕戈待旦,相机出征。六月,坚持南风进兵的施琅,终于等到了他盼望已久的风信,乘着烈烈南风,两万清军,六百三十艘战船,在施琅的率领下誓师出征。他们誓师的地点,就是当年郑家海军曾经的光荣之地——铜山。五十七年前,草创时期的郑家海军,第一次在这里浴血奋战,重创荷兰,从此开始了争霸海洋之路。

五十七年后,在六十三岁的施琅的率领下,这支大多由当年郑家海军后人组成的舰队,以中国海军的名义,跨海东征,去完成一项比前辈们更伟大的使命:结束海峡两岸长达五十九年的分裂,收复台湾。

这支海军的将官,大多数都是郑家老一代家将的后裔,比如在之后战斗中建功颇多的陈蟒,董义等人,其父辈多是郑家海军的干将。从装备上说,这支海军更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舰队,其战舰同样仿制欧洲战船,火力强大。其中由施琅亲自坐镇的大型炮船舰队,拥有炮船五十六艘,每艘战船的载炮都在五十门以上。这是一场倾国之力,志在必得的跨海东征。

六月十五日,舰队兵临澎湖南大门八丈岛,明郑海军的巡逻船,很快发现了他们。刘国轩闻讯后大惊,命令澎湖列岛全线戒备。当时宣毅总兵左镇建议主动出击,乘清军立足未稳时发动进攻。这时清军的大部分尚在后面,如果此时出击,尚有获胜机会。黄昏时分,明郑将领丘辉又意图趁夜夜袭。但如上建议,皆被统帅刘国轩拒绝。这位一生战功卓著的海战名将,此时的表现,却像级了春秋时代的宋襄公,同样的,也将付出宋襄公的代价。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天下归兮

    三国之天下归兮

    双月同天,天机无限。吾等回归三国时代,为改天命逆天而行。主人公带着千年前的智慧回到动乱的三国时代,与三国英豪并肩作战,携手共创另一片蓝天.
  • 抗战之崛起

    抗战之崛起

    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普通年轻人,因为一件偶然的事故穿越到了抗战前夕的1935年。还有两年抗日战争就要爆发了,或许他可以用手中的东西为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做点什么。外星科技在手,还愁干不翻小日本?飞机大炮齐上阵,小日本们抱头滚!张志诚猖狂大笑着……
  •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穿越唐朝之我是小王爷

    屌丝青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突然就穿越到了大唐。哎呦我去,李世民居然是我爸。程咬金你笑什么笑,不要皮。不然我告我老爸。哼╯^╰。想要要读书,没有钱?没事我出钱,让你读书。
  • 我的老婆是皇上

    我的老婆是皇上

    堂堂七尺男儿意外穿越到了大秦元年,成为了开国皇帝的妃子。这还不算什么?!最坏的就是竟然是现在要准备侍寝了?!马上要被摁在地上摩擦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白墙

    白墙

    本书讲的是一个旷代奇商经商抗倭的传奇故事,作品融入了一些武侠和喜剧小说的因素,基于小说创作的原则,笔者都做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切合于我们的故事,而非历史原貌,有好史者,相信可以从小说中读出历史中对应的人物与事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指明,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质疑,毕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主人公临变不惊,智慧超群,固然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但笔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其意并不在此,最重要的,是想突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即诚和义,经商以诚,做人以义,诚为根本,由诚至义,乃至为国为民的大义!商人固然以逐利为其本职,然而,能够超越利益,才能达成其自身的人格完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热门推荐
  • 硼矿

    硼矿

    一个很喜欢阅读的大学生,很想把自己的思想分享给朋友们
  • 花都吸血鬼

    花都吸血鬼

    有时候我们都在隐藏着什么,从睁开眼睛,直视镜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撒谎,收敛锋芒,整理头发,摘下婚戒,这样又有何不可,又能够遭遇到什么样的惩罚,后果又能怎样?我不过想做回一介凡人,记得上帝曾经说过,一切皆可能被宽恕,但是,倘若扭曲的命运把你变成了别的东西,比如说吸血鬼,这时谁会原谅你呢?
  • 重回不负遇见

    重回不负遇见

    问今天,女主追到男主了吗男主:不用追女主:爱你哦重新获得新生的洛歆,擦亮眼眸,踹掉渣男,手撕白莲花,抱住那个爱她的男人,搞出一翻事业。 女:怎么办怎么办,老公不理我 男:亲一口 女:嘿嘿嘿,老公最好了
  • 诸天武界逍遥郎

    诸天武界逍遥郎

    人人都说第一好,其中苦楚谁知晓,山登绝顶唯寂寞,又有第二后面跑。还有人说第二好,其中苦楚谁知晓,日月光明星辰暗,第三第四添烦恼。总有人说江湖好,其中苦楚谁知晓,名利束缚难逍遥,江湖危险快点跑。
  • 都市之娱乐

    都市之娱乐

    这是一位穿越者到平行世界闯荡华语娱乐圈的故事,所以这是架空文。前期依靠着前世的各种经典闯出名气,后期开始各种自己原创。本书尊重每一个角色,所以这是一部有争议的小说,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配角会抢戏成功,但不要惊讶,主角绝对会是最抢眼的那个。本人认为一部好的作品除了能让人爽之外,还应该带给读者某些感叹和思考,所以会有些让你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总体来说,这是爽文。————————————————————————————别人说我以前的简介很差,所以改了,这个我觉得一样差,具体情况请各位进去一看便知,另外,投票跟收藏是一种优良的习惯。
  • 谛星传

    谛星传

    东周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之后,破陈围郑,晋援兵与楚交战败北,楚王随之称霸中原...庄王不知道,一股精心酝酿的更大暗涌正在蓄谋着包括他的整个天下。妖邪之道群出,五道正门不再袖手,诸修百家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或存在千百年的名门世家,或不为平民所知的世外之门,逐渐插手其中...欲图改变这天下格局...
  • 大快武林

    大快武林

    武林各派,各占一席之地,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武林呢,其实是一个很烦闷的地方,不如做贼、魔头、邪派好玩。这妖言惑众哪里来的?苏玉蝉是一个没主见的人,但是又突然下定决心要离家出走,就误听旁人的妖言惑众的话,从此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邪魅男子,桃花运接踵而来,却掠过花丛不沾身。【古装魔幻轻喜剧】另一种说法,武功的最高境界,唯快不破,可至穿越时空,而他,为寻找“回家”的方法,寻求最快的魔术,却误入歧途,又误打误撞地遇见了她。
  • 宁馨传

    宁馨传

    在诺大的紫禁城中,高宁馨跟随父亲来到宫中,父亲在朝廷做官,高宁馨跟随皇后长大。因父亲战功赫赫,高宁馨升为答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升为贵妃。(本书所以故事皆为虚构,与历史无关!)
  • 荒古第一仙

    荒古第一仙

    这是古老的年代,人皇不出,文字不显。传闻世间有长生者,却又有几人见过?在荒古年代,人与天争命,人与地争活,人与人争锋。“既然世间无仙,那我就来当第一个!”顾言的声音,在一个小村子中最终会响彻整个大荒。
  • 梧桐歌

    梧桐歌

    他们相逢在治世之末,乱世之始,那时长歌还未拉开序幕,却已风云际会,群雄四起。深山中的少女,鲜衣怒马的少年,命运的丝线将这些年轻的生命纠缠在一起,从此无法分开。再相遇,他们已认不出彼此,可是冥冥中的力量,还是把他们越推越近。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当一切慢慢揭开,谁是谁的劫数?谁又是谁的救赎?是相信,还是怀疑,是挣扎,还是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