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8800000010

第10章 散文不能离文学越来越远

行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1999年度的散文是个小年,特别好的作品不太多,成绩平平。依我拙见:这是很正常的。自1990年开始升温的我国散文创作热潮,在持续了9年之后,1999年终于进入了比较平缓的匀速运动期,恰是证明了当下的散文创作,已经回归到了它自身健康发展的轨道--散文相对小说而言,是一种寂寞的文体,不可能老是大红大紫,在90年代里持续热了近10年,已经属于上天的厚赐!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浮躁病蔓延,什么热就更容易被传染上。因此,我们越来越发现,散文界也逐渐着凉、感冒、发烧,生了一些麻疹、皮炎、胃酸、牙疼等的常见病(幸好不是癌症);还有不少寄生物附着在她的躯体上,悠哉悠哉,很是滋润。所以散文的本体归位,是一件好事,可以去浮躁,去病灶,去除寄生物,使她得以重新抖擞精神,健康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说,1999年就没有好散文了,绝不是的--本书中,请读读舒展先生的《惨笑》,还有李国文先生的《朱皇帝的残忍》,真有撕心裂肺,惊心动魄之慨!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不少老作家们逐渐地离去了。依我的习惯,编散文集一向是以年龄排序,长者为先,少小在后,本书比较90年代初编的第一部散文集,已经没有了冰心、萧乾、叶君健、陈荒煤、冯牧、秦牧、汪曾祺、唐达成等先生的大作。尤其使人痛心的是,我们还失去了李佩芝、吴方和苇岸三位优秀的中青年散文家。当世纪末的钟声即将震响在2l世纪晨曦之际,想到他们只能永远地留在旧的日子里,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呀!

我想重点谈谈1999年散文创作的一个毛病--离文学越来越远。

这个题目连我自己都备感困惑,是因为在近年来跨文体写作、边缘化写作等的讨论中,我一直毫不犹豫地主张放开散文的手脚,以尽可能多的艺术手段来壮大自身。可是在阅读了1999年的一批作品之后,我却感到自己坠入了十里雾中,高一脚低一脚,踉踉跄跄的,忽然走不平稳了。

作为文化人,我们太知道中国人爱走极端的毛病,平时在我们各自的文章中,多有对这个问题的检点、分析与批判。可是现在看看我们自身,不也在犯这个毛病?可见,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

一、散文变成了什么

对于散文是什么这个地老天荒一般的问题,我们最好智慧地避开,不谈为好,因为谈不清楚,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十万个散文作者心目中也有十万种对散文的理解,谁能唯我独尊,或者强求天下统一?

但是,万山红遍,总得有枝有条托举着蓬蓬然怒放的花朵,美是其支撑的骨架。要不然90年代初贾平凹创办散文刊物时,为什么直截了当就叫了美文,除了有过几个半文盲的家伙错念成姜文之外,谁不明白这是一本散文刊物?

是了,美文虽然不能说就是散文,可散文却非是美文不可。这似乎多少年里也没有什么异议,就像两条直线之间线段最短一样,成为散文创作的公理。多少散文家,大家、小家,一代人,又一代人,都尊其为神圣,这是不需要越出的雷池,可以见出人们对散文美感的突出要求。

可是,现在竟是怎么的了,这位天生丽质、倾城倾国的美女,竟然不再顾及梳妆打扮,只披着一件破衣衫,就敢邋里邋遢在大庭广众中抛头露面,难道,是她红颜老去了吗?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请看如下种种:

(1)把散文写成论说文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散文正在写成论说文,或者说有越来越多的论说文戴上了散文的王冠。这批散文中,没有形象,只有思想;没有文采,只有大白话;没有美的意境,只有理性讲解;没有了任何文学味道和文学语言,只是直截了当地提出社会的、人生的、政治经济的、文化哲学的种种问题,再开一张简单化的药方。

这已经不能算是散文,而是社会学论文、政治报告、演讲词、专题发言……它们在专业性领域中可能是水平很高、很出色的文章,然而却绝不是散文--至少不是读者心目中所期待的散文。

(2)把随笔写成思想提纲有人把随笔当做万能的挡箭牌,只强调随笔要求思想、要求文化,结果就用直白的思想和掉书袋的文化,来掩盖自己文学素养的不足。

动辄追问历史、臧丕人物、评点国计民生,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嘉,但还是应该寄给理论性刊物,或直接给政府上《建议书》。

请允许我再使用一个不怎么高妙的比喻:如果说散文是一位仙姿婀娜的美少女,那么随笔就宛如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少年和少女的区别不必多说,他们的共同之处,却都占着一个美字。尽管大体上男性重质(本质,实质)而女性偏文(文采华灼),但这并不是说重质的文章就可以缺失美。随笔之审美要求,依然是很严格的,最最起码,你得用西皮流水而不能用梆子高腔来唱京戏吧?

(3)大文化散文成了百宝箱自从余秋雨先生的大文化随笔热遍中华大地,追随者甚众,效颦者群涌,这本不是坏事,提高了整个当代文化随笔的档次,余秋雨随笔功莫大焉。惜乎效颦者多只是得其皮毛,仿其外形:或是也到敦煌(非敦煌)走一遭,文化感悟上一把;或是突击看上一些研究资料(别人研究了数年、数十年的成果),遂摆出学者大师姿态,对历史人物、文化伟人横评纵点;还有的生吞活剥几部思想史、文化史之类,可以说还毫无根底,就敢信口放言,故作思想家;还有的这类文章,动辄洋洋万言(更有数十万言的),不过是把史实和传记重新讲述一遍,再把古人、今人的观点铺陈一番,喊上几句激烈的政治口号,自以为绝妙无比,‘旁人却从中提不出观点,看不出见解,得不到收益。

这类文章,一般都是搭起气势非凡的宏大架势,口气直逼孔圣人或苏格拉底。一些片段议论也许不失精彩,但概率往往是千年等一回(或根本等不来),极大地浪费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和精力,两三篇以后就再也没有耐心去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构成了对真正优秀随笔作品的伤害。

(4)更有等而下之的一类文章,功利目的明显,功夫在诗外东摘取中国古籍甲乙丙丁,西撷来西方经典ABCD,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浮皮潦草,生吞活剥,东鳞西爪,捞上便走,短时间内急就章,从鸦片战争到大批法轮功,尽皆扫荡一个遍,恨不能一夜之问就成为一个大思想家和大散文家。质量不够档次怎么办?没关系,有曼内(money,英文钱)小姐操作,发表、出书、评论、获奖,均可势如破竹,谁让纯文学人穷志短呢!

都说散文是最难的文体,现在可倒好,从三年级小学生到各级官员、大小经理企业家、成功人士,再到普通百姓各色人等,谁都能写,能发表,能出书,能获奖,能成为散文名家。

二、散文应该是什么

然而,我依然认为散文是最难的文体:小说有人物和故事奠基,报告文学有史实托底,评论有文本作为解读对象,戏剧有矛盾冲突抓住人,散文有什么依仗?没有。不单没有,回答还是来无影、去无踪、南辕北辙的文无定法。再以个人的经验辅助之:虽然也写过几百篇散文了,可是下一篇该怎么写,还是不知道,还是觉得畏难非常!

散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7怎么才能把散文写好呢?

我国古代的圣贤们,早就对此问题进行了大智大慧的思考,有过许多精辟见解。孔子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子贡日: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论语·颜渊》)扬雄日:事胜辞则伉,辞胜事则赋,事辞称则经。(《法言?吾子》)陆机日: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文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在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着《文心雕龙》中,十分明确清晰地提出了风、骨、采密切配合的问题。风指文意的风教,骨指文辞的骨力,采指文辞的华采。刘勰认为,如果文辞华采繁富而缺乏风教和骨力,那就犹如肌丰而力沉的雉鸡一样,飞不高走不远;如果风教和骨力都具备而缺乏华采,那就像没有漂亮羽毛的老鹰一样,虽能一飞冲天,但到底不算完美;只有文采华美而又风清骨峻的作品,才可高飞万里,算得上是文章中的凤凰,这些教益,何时读来,何时都有新的会意。

在当代作家学者当中,高见大论也不少。影响最大的,还属杨朔先生的名论形散而魂不散,我以为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体现了一位散文大家对散文艺术的极为透彻的总结,不可以轻易否定。

然而面对今天的这种局面,我又以为:还有必要再举起形散而文不散的旗帜,这个文,指的是文采--文采华灼是散文的看家本事、杀手铜啊!

我对博大精深的散文,至今理解不深,不敢妄说。仅以现在的认识,我想散文至少应该具有四个要素:

(一)要有真情实感

这虽然是老调重弹,但必须日乎三省,因为没有真情,连自己也感动不了,谈何感动别人。

(二)要有实在内容

没有实在的内容,就像漂浮在半空的山岚,飘忽不定,形无踪迹,不落实,靠不住。

(三)要有深邃的思想性

没有深邃的思想,再绮丽的句子,也只是华美的外衣,连一阵清风都禁不起。一个绝好的例子:千古以来,写岳阳楼的诗文词章何止万千,为什么只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独步千古?当然也因为诸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两句写得漂亮;然而归根结底,还是依仗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的思想境界,穿透了古往今来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体制的、民族的……壁垒,把万万千千颗普通的心灵,提升到圣人的高度!

(四)要有华美的文采表达

没有华美的文采表达,诚如刘勰所言,散文就不能成为文章中的凤凰,此处无需赘言。

三、关于散文的疆域话题转了一圈,又转回到散文的疆域问题

散文的疆域有多大?有没有边界?这使我想起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从地心说--日心说--太阳星系--银河系--银河之外的巨大天体……人类的认识不断进步着,不断地接近真理。然而,认识还远没有穷尽。我以为我们对散文的认识,也是同样的一个远没有穷尽的过程。

近年来的讨论是很活跃的,前两年是大散文还是小散文y,近年里是跨文体写作还是反对取消文体,中心意思是一个:散文的写作,究竟是应该保持其传统的纯种呢,还是欢迎杂交?

笔者在今年年初有过论文《中国散文的8个问题》(见2000年1月8日、1月15日《文艺报》),其中有专门一节是谈论这个问题的,为说明情况,引述如下:

主张跨文体写作的队伍里,人员较驳杂,小说家、理论家、学者都有,他们几乎是没有主观意识的,就非常自然地把其他行当里的优势,带入了散文创作。比如王蒙先生,其散文作品里明显有着他小说里的机智、幽默和深刻;再如吴冠中先生,从其散文里经常可以读到一幅又一幅凸现的画面。这支队伍主张:

任何艺术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能把各个行当的优点运用到散文创作,使其成为集大成者因而变得丰富多彩,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文体就像旧时的行帮山头一样,已经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甭管过去是什么门户,现在都要开开山门,取五岳之气势纳日月之光辉,怎么表达得好就怎么写,这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不会错。

后者队伍的基本人员多是散文界中人士,以散文理论专家和散文编辑为多。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先生坚决主张要净化散文文体,他认为散文只是表现自我内心情感的文体,连随笔都应该剥离出去,因为散文若是一味贪大,其结果等于消解了散文自身。天津百花社谢大光先生认为,多样化要有样,百家争鸣要成家,散文的泛化只能导致取消了自己的特性,是散文的灾难。《散文天地》楚楚女士形象地说,随笔、序跋、日记都有自己的名字,干吗非要挤到散文里来?致使今天的散文概念变得很滥,那些没有文采的、发不掉的劣作,都变成大散文而招摇过市,散文的典雅性哪里去了?这支队伍主张:为了散文的命运前途,必须保持住散文的品性,在实际操作中要严格把关,使之不被解体。’j前面说过,我自己一向是主张大散文观点的,我认为散文应该放开手脚,打破一切形式上的限制,重要的是直逼实质,怎么能把文章写好就怎么写。

可是在经过1999年的阅读,特别是编完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不能不重新认真地思考纯洁散文的主张。像今天这样什么都往散文的筐里装,散文已经大到无际无涯,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们的收容站,显然已经走过了头。也许刘锡庆、谢大光、楚楚诸位先生、女士的忧虑,更具有深刻的预见性?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对的。但也不能让狼把孩子咬着了,更不能让狼把孩子咬死!

现在我有如下新的认识:

1扩大散文创作的疆域无疑是对的,把别的行当里的优点拿来为散文所用,壮大自己,大方向肯定没错,仍然要坚持下去。

2但是散文确实有着自己质的规定性,无所不包等于什么都不是,终将导致丧失自我。

3跨文体写作是丰富散文文体的一种努力,但跨到天边也要有个边,打破疆界不是为了取消疆界。打破--组成,除旧--立新,公孙大娘的剑舞得再怎么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也必须遵循武林的审美规则,不能乱了阵脚,更不能胡来。

4散文化和非散文化,积极打破疆域还是被动消极打破,还有规定革新和保守的主航道中心线等等,这是摆在散文界面前的不断延伸的新课题,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真理之光还遥远地在海天相接处闪耀。

5因而,切忌矫枉过正,尤其不能走极端。不能毁了80年来(从五四新文学算起)、5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算起)、20年来(从新时期算起)、10年来(从90年代散文热算起)众多散文家、文学家、业余作者和一切散文爱好者们,辛辛苦苦的探索和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像珍惜自己的传家宝一样珍惜散文这颗明珠啊!

--谁能告诉我:以上认识,是否更接近真理了呢?

《世说新语》有管宁割席的故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今之人也许会觉得管宁太刻板、太死性、太书呆子气。不过,如果散文界人士能以如此原则性,谨严、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散文创作,则中国散文持续发展的局面,尚能继续保持之。

12000年4月1日于京南西马小区

同类推荐
  •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萧红文集:呼兰河传+后花园+白面孔(套装共3册)

    本套装包括:《呼兰河传》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白面孔》为萧红散文合集。《后花园》收录的是萧红短篇小说,包括其第一篇小说《弃儿》和最后一篇小说《小城三月》。书中所涉多为弱势人物,或描写他们的爱情,或讲述他们的抗争,或摹状庸常生活里的麻木……题材广泛,主旨多样,按创作时间的先后加以编排,全方位展示了萧红在文学上的开拓尝试。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由五辑121篇微型小说构成,是将独特的目光栽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并用勤奋的笔触潇洒游弋于其中。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忆旧,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人生的歌咏和赞颂,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 散打三国散

    散打三国散

    笑侃历史,借古讽喻俗世百态;解构经典,传世名作另放异彩。马谡真冤啊,可谁让他是诸葛亮的下级呢,以前只知道诸葛亮聪明,原来阿斗比诸葛亮还要聪明。本书脱胎于《三国演义》笑侃历史,打破传统,重释经典,不是历史胜似历史。本书中三十三个荒唐甚至荒诞的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在历史的原料上“添油加醋”,借古喻今。欲品其中的真味,须得像《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和曹操,煮一壶青梅酒,喝得醉醺醺的,于似真似幻、似梦似醒之际,突闻头上一声炸雷,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涅得道。
  •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

    《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系列中的第三本。本书是对《元曲三百首》一书的译注评,经作者毕宝魁和尹博数十年对元曲的研究,最终成文。本书在体例上,分为诗人小传、原诗、译文、注释、辑评几部分,力求准确、完整和精当。《元曲三百首译注评》既可以作为高校选修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一般的元曲爱好者参考使用。
热门推荐
  • 花落奈何

    花落奈何

    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处处都是绿色的,那么鲜活,五彩缤纷;哈哈,五颜六色的被子,圆点窗帘,清新素雅,一切都那么美好。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回想自己29年来的生活,一切都那么那么的那么,我这个无业的游民,不敢面对世界,不敢面对人的奇怪的女人,每天都做着白日梦,明知梦不可能实现却依然做着,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哪怕是可怕的梦,因为那里我还可以去面对,而现在的我,只想安静的呆着,去旅游,去找寻我自己,可是我一无所有,是,没钱,为什么不去工作?我不想,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想被人宠着爱着,就这样,都怪你,把我宠上了天,现在的我在地狱里,而你在哪里~
  • 那一年的12月15日

    那一年的12月15日

    从校园到社会,从梦想到现实,从执念到放下,也许我们都曾有一段故事,深埋心底
  • 枯叶蝶:红尘多变

    枯叶蝶:红尘多变

    可以在村子里过着淳朴的生活过完一辈子,可却因为遇见他,一切都变的不再简单。身份变的扑朔迷离,我到底是谁?明明爱的自己人变的冰冷,你还爱我吗?单纯的心变的深沉似海,我还是我吗?权利,金钱,欲望,我们都迷失了自己吗?在这九重宫阙,我该如何生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剩女突围

    剩女突围

    本书以当代都市时尚青年女孩的爱情生活的种种困扰,以恋爱技巧为主线,告诉80后濒临剩女时代的都市女性应该怎样面对爱情、婚姻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怎样相亲、恋爱、摆脱单身;怎样预防“第四类情感”、不被第三者破坏掉自己的幸福……文笔新锐成熟,观点俏皮,心理感情描写细腻深入,故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能广泛引起读者的共鸣。
  • 娇妻太高冷:总裁,别撩我!

    娇妻太高冷:总裁,别撩我!

    一朝重生,她只想安稳度日,却始终逃不过他的掌控。一场意外,她再度被男人牢牢占有,像罂粟花一般令他夜夜着迷。一纸契约,她从此成为自己前世的替身,秘密的总裁恋人。冷若冰霜的影帝,腹黑的霸道总裁,在她面前温柔如水,宠溺无边。“莫小言,上辈子我欠你的,这辈子你可以千倍百倍地报复回来。”
  • 恰好你我没错过

    恰好你我没错过

    苏门门,一枚小小的无业人员,但是,她有一颗热爱追星的生活,爱豆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愿意为了爱豆活出最精彩的自己。然而,事实证明这是对的,每天无厘头的让自己拼命优秀,拼命的让别人认可自己这些事,她觉得她做到了,因为她很庆幸,有一个愿意陪她,爱她,呵护她的男生……爱豆沈易轩and追星妹子苏门门……地下恋很辛苦,但也好过异地恋……苏门门,你的存在好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男神,你的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陪你的星

    陪你的星

    昆仑山脚下的无忧村里,住着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他每天都对着月亮讲故事,有一天月亮消失了,他发觉自己唯一一个朋友都离他而去,他动了轻生念头。当要喝下孟婆的“了无牵挂汤”时,天官将天帝谕旨宣给他听。从此他成为了星辰尊者,奉命守护白瑶仙子永永远远,并且每天都要讲述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五百年后,一妖孽横行长安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有人说这妖孽乃是星辰尊者,可他不是已经位列仙班?化作了一颗星星陪伴着白瑶仙子吗?他怎么成了妖孽?
  • 芊芊默泽

    芊芊默泽

    一次意外的相遇,一个霸道的要求,一场莫名的交易。她遇上了他,所谓的交易结束后,她爱上了他,却狠心离去。他在她离开后才发现,原来她对自己很重要。四年后的她,已经是国际著名设计师,他是商界的冷血男人。当两人再次相遇,能否再续前缘。‘‘女人,你还敢回来?’’面对他熟悉而冷漠的的脸,她的心再次悸动。‘‘阿姨,你做我妈妈好不好?’’小奶娃的要求。面对父子二人的纠缠,她会如何选择?很有爱的哦,希望支持。不喜者请绕道,谢谢。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