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9100000023

第23章 心理健康的测评与指导(2)

"体质原因"指个人体质对某些心理疾病有较高的易感性。它是一种潜在的、主观的因素,它的病因可能由于遗传因子,也可能是在一个人生长过程的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或者是由于不良的家庭及社会背景等等原因所形成的。例如,由于在既往的童年时期,曾遭受心理上的沉重打击、挫折或创伤,以致神经功能比较脆弱,因而往往会导致以后的成年时期,难以应付现实的压力与刺激,于是就会形成心理疾病。体质原因是基本的、主观内在的远因。

一般地说,心理疾病并非天生的,除少数人是由于天生的身体缺陷而导致心理疾病之外,大部分是和周围的社会环境有关。因此,我们在看待心理疾病时,不要过分夸大遗传的作用。实践证明,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远比遗传本能要大得多。比如,法国的社会学家J.鲁斯朗在一篇报告中写道:当代西方青年的情绪特点是绝望和对未来丧失信心。他说,社会问题调查资料表明:在被调查的青年人当中,有百分之四十的人感到自己被排除在社会大门之外;百分之二十二的人感到自己身受社会的剥削,百分之十五的人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而十六岁至二十岁的青年中,大多数人都不想建立未来的计划,没有什么理想和抱负,因为他们在失业、现代化战争、生态灾难和政治压力面前感到恐惧。鲁斯朗的报告又谈到:失业对青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心理恶果,失业使青年们产生悲观、失望和对未来丧失信心恶劣情绪;而这些情绪又由于大众信息传播手段的蔓延,把失业描绘为注定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从而得到加强。鲁斯朗的这份调查研究报告,清楚地说明了当代西方青年的种种"心理疾病"的根子,是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什么个体遗传本能因素。

"诱发原因"指引起心理疾病的直接压力,或心理创伤事故。例如,亲属的死亡、经济破产、意外损失或伤害、身患严重疾病,以至发现罹致不治之症、婚姻家庭的失调或破裂,以及其他突发性的不幸事件"大难临头"式的突然降临,等等。诱发原因是客观外在的近因、导火线性质的致病原因。

那么,体质原因和诱发原因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生活事实证明,二者经常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当然,二者中任何一种原因,从理论上说,都足以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不过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里比较少见。心理疾病在西方现代社会被称为"现代病"、"社会病"。在西方,绝大部分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生活作用于脆弱的个体所引起的。

那么,是不是上述这样一些原因,可以使每个"不幸的"遭受者,都会"毫不例外"地必然要发生心理疾病呢?生活实践表明,决非如此。大多数人都是具有能够接受打击、适应环境和应付事变的充分能力的。因而对一般人说来,上面讲的各种因素,并不足以直接的起心理疾病。可是对于心理疾病感受性较高的人说来,任何具有"诱发"作用的事件(刺激),往往都足以构成"病因"。这一点后面再谈。

心理疾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第一,"机能性失常"。行为上虽然有失常的表现,可是在生理上却找不出原因,可以说是纯属于心理性的,而不是生理性的。因此,这类心理失常,又可以叫做"心因性失常";第二,"机体性失常"。由生理上的疾病,尤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比如,因脑震荡等所引起的脑外伤后遗症,大脑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脑肿瘤等脑部病变,以及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原因,所引起的行为失常。这类行为失常和机体的生理变化有密切的联系。"机体性失常"主要是医学研究的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要研究的是第一类"机能性失常",或者叫做"心因性失常"。

有些学者为了简单明了,把机能性的心理失常,按照轻重程度又分为两小类:轻的叫做"神经病"重的叫做"精神病"。象焦虑、健忘、多重人格、恐惧等等,可归类到"神经病"的范畴里;而妄想、幻觉、情绪紊乱、精神分裂、躁郁等可归类到"精神病"的范畴里。

谈到这里,我想再一次提醒青年朋友注意一个提法,即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避免用"神经病"或者"精神病"这类带有刺激性的字眼,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而仅仅是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讨论问题的。

先说所谓的"神经病"吧。神经病虽然又可以叫做"心理神经病",但在症状上却和神经系统毫无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类行为失常,虽然叫做"病",但却大部分都还没有达到需要住院治疗的程度。这些患者大多是遇到心理上的挫折和冲突后,长期不能妥善解决,才造成了持久性的情绪紧张或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可以看到,这类心理疾病患者,尽管经常有想要逃避现实的行为倾向,可他们毕竟还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学习和生活着。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还以不屈不挠的态度,想方设法同他们所遭受到的种种困难相对抗。因而可以说这类心理疾病的患者,只不过在生活适应上,比起一般正常人来困难些罢了。

再谈所谓的"精神病"。这种病比起神经病来,情况要严重些。主要表现为:人格更为紊乱、更缺少完整性;很多行为脱离了现实生活的轨道;现实生活里的大部分规范,对他们失去了约束力;而他们自己也几乎完全地失去了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如若从发病原因上来探究,那么精神病也可以分为"机能性精神病"和"机体性精神病"两种。"机能性精神病"是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缺乏生理上的原因;"机体性精神病"则是由生理原因所造成的,严格讲,它已经不能算作心理疾病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要讨论的所谓的"精神病",是讨论那些由机能性障碍所引起来的"精神病"。机能性精神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比较容易地预防和治疗好。心理经济学心理经济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超越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科界线,用心理学观点分析经济过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心理经济学,以消费者和企业经济行为的决策过程以及影响这些决策过程的心理因素为研究对象。

心理疾病的三个发展阶段

人们产生心理疾病时,大都有个从浅到深、从轻到重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若是了解到它的发展过程,就会有助于判断心理疾病患者究竟"病"到了什么程度,然后,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体上,心理疾病主要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初期阶段。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主要表现是,接受身体的内部或外部刺激后,会直接地、甚至是立即地产生"反应性"(也可以叫做"应答性")变化。例如,惊叫、否认、不予理睬、心悸、血压升高等现象。属于这一阶段的"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1、有的"患者"自我解嘲。他们的行动往往好似无意识地、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做的;甚至会"自欺欺人"式地为自己的行动辩解,认为自己的行动是合理化的、理想化的。例如自己干了一件蠢事,当别人批评或劝阻他的时候,他反倒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你不懂!""你外行!"……等等。

2、也有的"患者"转移目标。他们往往用另外一种虚假的情感来代替、掩饰他的真情感。例如,失恋时,用回忆对方的全部"缺点"来冲淡爱慕、思念的感情。

总之,心理疾病刚刚发作的时期,他们给自己寻找排泄心理阻塞的出路,寻找逃躲心理遭受风暴冲击的避风港。

(二)、中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疾病"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主要表现为不适应性的变化。心理疾病的先兆,越来越显著了。他们一般会表现出如下一些情况:

1、情绪反应强烈。例如,恐惧、焦虑、愤怒、抑郁、内疚、羞愧、怨恨、委屈,甚至有癔病性反应、妄想症反应、强迫性反应和疑病性反应等等。

2、行为变化强烈。例如,肌肉紧张、颤动、口吃、用手敲桌子、失眠、拼命地抽烟或喝酒等等。

3、生理变化强烈。例如,厌食、口干、胸闷、干咳、心动过速、心区疼痛、脸颊潮红多尿、尿急、多汗、月经不调、乳汁减少等等。

(三)、后期阶段。这是真正的疾病阶段。在这个时期,患者随着来自身体内外刺激的强度、时间频度的不同,以及每个人的人格特点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形态的精神症状,严重的会轻生自杀。像这样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应该向精神病医生和变态心理学专家求助。至于心理健康学只能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出发,帮助一些心理疾病初期"患者",防止症状恶化到后期阶段。

三、怎样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自古以来,心理疾病被认为是"疯病";心理疾病的患者,也就被当成是"疯子"。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误解!误解的来源,就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心理疾病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形成两个主要的思想障碍:一个是对心理疾病过分地害怕恐惧;另一个是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让人厌恶的疾病。现在,随着精神医学的向前发展,人们对心理疾病认识的加深,这两种错误的观念,正在逐渐地得到纠正。

那么,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心理疾病呢?

(一)、要在思想上破除害怕心理疾病的不健康心理。这就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明确两点:

1.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错,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比较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心理疾病患者的病理活动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它看不见、摸不到,主要靠患者自己主诉,靠治疗者去观察辨认。但是,话又说回来,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来,也有有利的方面。那就是心理疾病通常不容易危害人们的生命,而且大部分都可以不用吃药、

打针就能治好。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只要善于了解自己,增强能够治好的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和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技术,那么,迟早是会治好的。

2.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在后天生活经验当中,一些不良的适应成了习惯所造成的;而由于先天的遗传所造成的心理疾病则极为稀少。因此,当人们掌握了足够的有关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后,人们就有信心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二)、要在思想上破除认为心理疾病是"可耻"的观念。

1、对心理疾病患者,不要歧视或鄙视。心理正常的人,对心理失常的人往往讥笑、讽刺、厌恶、疏远,"羞与为伍",远远地躲开。结果使得心理疾病患者本人形成了自卑感,"自以为耻"和"讳疾忌医",怕人家说他有病,不愿主动、自愿地向别人

倾诉他们心中的积郁、烦恼、苦闷,而且对别人戒备、怀疑、恐惧,这样一来,心理失常会加重。所以说,心理健康的正常人,对待心理疾病患者,绝不能歧视或鄙视,应该多接近他们、体贴他们、关心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同情他们的遭遇,帮助他们治好心理疾病。另外,还应当看到,心理失常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不幸,对社会也是个损失,使社会失去了一个能工作,能创造财富,能做贡献的人,也给家人和社会增加了负担。所以,我们每个人除了自己要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产生以外,还有义务帮助那些已经心理失常的人早日恢复健康。

2、每个人都有可能罹致心理疾病。任何人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会有某种程度的失常的表现,而且也有可能得心理疾病。只是在某些行为偏差上,有程度不同的分别罢了。况且所谓"失常",还有不健康的失常和健康的失常的区分。因此,任何人都不必为自己"幸免"心理疾病而庆幸,也不必因为"人人都有可能心理失常",而产生恐惧。

1980年,美国出版了一本轰动一时的畅销书,书名叫做《寡人有疾》。作者是两个人:一位是名叫摩西的美国纽约州的医生,另一位是名叫克劳斯的作家。他们两个人对多年来所搜集到的美国历任总统的健康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美国历任总统当中,有许多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患有不同的疾病。单纯有生理疾病的(严重的肾脏病、口腔癌、中风瘫痪、小儿麻痹、皮肤癌、肺结核、天花、风湿病、高血压、栓塞性心脏病等等),这里姑且不去讲它;在心理上有失常现象的,甚至可以说是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为数也颇为不少。比如说,林肯除了一目失明、有头痛症外,还患有忧郁症,在他的第一位夫人死后,他沮丧抑郁,几乎疯狂;第七任总统杰克逊,除了患有严重的偏头痛,一目失明,一耳失聪外,还患有精神沮丧症;麦迪逊有歇斯底里性的癫痫病,如此等等。

《寡人有疾》这本书结尾处写道:""有病"与"失能",不可混为一谈,有病的人,未必一定失去办事的能力。历代美国总统中,尽管有不少人在身心两方面健康欠佳,但却能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想,年轻的朋友从《寡人有疾》所介绍的事实,应该受到两点启发;一是倘若有谁在生理上,或者是在心理上患有失常、病态以至疾病,完全没有理由悲观、沮丧。因为在身心方面健康欠缺的人,并不等于是失去了在事业上获取成功所需要的能力,他们照样可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对社会和国家会做出贡献。二是有些心理失常是健康的心理失常,不要和不健康的心理失常混为一谈。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扼杀天才或者自暴自弃,自我埋没。

同类推荐
  •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3秒钟读懂孩子的心——深刻解读0-3岁宝宝的日常心理

    0-3岁,是孩子心理形成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孩子会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生灵,变成一个“小大人”。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他们的心理也进入了一个很特别的时期。如果你家有一个0-3岁的孩子,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就应该转换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了解孩子的心里所想,使其平稳过渡到生长的黄金时段。这本书一共分为九章,内容涉及丰富、典型。相信,读了这本书,家长一定会有所收获。
  • 靠谱心理学

    靠谱心理学

    本书集结《爱情婚姻家庭》杂志王牌专栏“心理圆桌”,由著名作家冯俊杰精选极为热门的社会案例、典型新闻和读者求助信,兼顾可读性,再联手国内著名心理专家朱文波,为大众解读日常最容易陷入的心理学误区。重点聚焦现代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需要面对的问题,以典型的案例解析,告诉读者主流心理学的看法。通过普及性解释,令读者收获生活必备的心理学认识。本书倡导科学实证心理学,致力于普及靠谱的心理学,澄清社会流传的各种“非主流心理学”“XX鸡汤”认知谬误。这一次,我们要拨乱反正,让良币驱逐劣币。让我们远离伪心理学,来学一点靠谱的真货。靠谱的案例,靠谱的分析,靠谱的结论。只为了让读者能做一个靠谱的人!
  •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青少年心理健康课

    怎样去除心理阴影?怎样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本书针对青少年生活中的性格培养、情绪控制、对自我和身边世界的认识、青春期特殊心理、常见心理症结,以及交往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等,采取故事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以鲜活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给出各种有效的方法。给予你一定的启发,帮助你解决成长道路上的迷惑,带给你更多的快乐和关于成长的思考。
  •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哈佛之所以能培育出如此之多的天之骄子,一方面在于哈佛人致力于学业上的精细研究,另一方面则在于哈佛人对心理健康发展的极大关注。本书汇集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多年研究成果,与身边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是一本探寻各种常见现象背后的心理学秘密的妙趣横生的心理学读物。
  •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世界名著心理分析案例集

    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度去分析了二十四位文学大师们笔下所描写的人物,以人物的个性经历和问题行为特征来表现人生的百相,形象生动、有血有肉。心理学工作者可以从中窥视到人性的丰富和复杂与多样,对心理咨询工作将起到不可估量非常重要的指导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妃常撩人

    妃常撩人

    她作为二十一世纪顶级小盗,擅长耍贱卖萌还有点腐,穿越到异世,她单枪匹马应试了一个老/鸨的职位,还在尼姑庵兼职传授撩/汉术,且开办俱乐部……从此她走上了建设自己商业帝国的兼调教夫君的快活道路。慕小语抬手圈住了墨长离的健硕的腰身,嘴唇贴在他耳边问道,“他们都想杀你,对吧?”墨长离微微一笑,轻声细语问她,“很明显,你怕了?”慕小语粲然一勾唇,带着张扬的声音娇声笑道,“怕,我怕被他们的血溅到,弄脏了我这条浴巾。”
  • 天罩

    天罩

    简单的故事平凡的故事。为了生存与生活,回到了他的定位。
  • 傲世锋芒:小姐狠嚣张

    傲世锋芒:小姐狠嚣张

    现代生活十九年,她莫名穿越异世,十二年后的新生,嚣张小姐要用萝莉身称霸天下!傲娇神兽,本小姐要了,不服?憋着就好。骑士不屑,本小姐让你心服口服分分钟跪地。渣皇子惹上她,不好意思,本小姐缺个沙包练练架,勉强就用你了。……强者横行的大陆,弱肉强食的法则,看她如何绽放她的光芒(注明:作者是个坑。)
  • 早安我的小坏

    早安我的小坏

    22岁的唐清圆,沉着冷静,爱上了这个叫苏琅然的男人。28岁的苏琅然爱了唐清圆13年,他在她不知的情况下爱到骨子里,步步深陷。
  • 影响你一生的名著——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语文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名著——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语文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我在当下

    我在当下

    我只当是一时兴起,来窥探内心深处的渴望。
  • 从零开始的二次元不再遗憾

    从零开始的二次元不再遗憾

    当二次元从零开始的时候,那个人拥有了改变未来的能力,从此行走于无尽位面,只为了那些遗憾不再出现。不过,如果那个人是你,你会作何选择?算了,答案什么的,其实无所谓了,想和大家一起见证的,可是那一个又一个的美丽世界!
  • 我真不是吉祥物

    我真不是吉祥物

    穿越了,柳祥成为了气运之子。柳祥:“气运之子有什么用?”小瑞:“可以让你看到别人的气运,让你运气爆棚。”柳祥:“我就算死也不会信你个不靠谱的家伙。”柳祥:“啊,真香。”
  • The Complete Angler

    The Complete Angler

    To the Right worshipfulJohn Offleyof Madeley Manor, in the County of Stafford Esquire, My most honoured FriendSir,-- I have made so ill use of your former favours, as by them to be encouraged to entreat, that they may be enlarged to the patronage and protection of this Book.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