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5200000014

第14章 1956年“百花时代”中的《人民日报》副刊与诗歌(1)

1956年“百花时代”中的《人民日报》副刊与诗歌

[韩国]白贞淑

《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6月。它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一份报纸。它虽然不是文艺性的报纸,却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从创刊初期就对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特别是就文学路线和文学政策而言,它可以说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最大的非文学报纸。《人民日报》创刊初期曾有“星期文艺”、“人民文艺”等文艺副刊,创刊以来一直设有文艺部,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的开展。新中国初期的重要文学事件都在它上面展现,甚至可以说当时的重要文学批评运动都是从《人民日报》的社论开始展开的。如1951年5月20日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1954年10月28日的《质问〈文艺报〉编者》、1955年5月13日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等等,都是直接影响到当时文艺界的代表性文章。此外,《人民日报》创刊以来还刊登过不少杂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可容纳和接受的范围之内的,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人民日报》所刊登的诗歌大多是颂歌和战歌。不过,1956年7月《人民日报》实施全面性的改版,在第八版恢复副刊,从此直到1957年上半年,《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一批突出“百花文学”精神的评论和诗歌。这就证明在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下,《人民日报》副刊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实际上,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积极参与“双百方针”的实施,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发挥了带头的作用,它刊登过的不少文学评论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当时的重要文学刊物也有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副刊对于“百花文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在“百花文学”研究方面,《人民日报》常常与“反右运动”紧密联系,这时期它的副刊和“百花文学”的关系往往被忽略了。笔者认为1956年前后《人民日报》副刊上出现的文学评论和诗歌作品也是值得研究的。

1956年4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里,毛泽东正式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提出。5月2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等七次会议的总结讲话里,再一次论述了“双百”方针,肯定“在艺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科学方面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有必要的”。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代表中共中央对这一方针作了权威性的详细阐述,指出该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6月13日,经过修改的报告全文刊载在《人民日报》上,这一文章的出现就标志着“百花时代”的到来,“双百方针”的提出给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勃勃生气,形成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双百方针”也为中国新闻界提供了改革的契机,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也属于中共中央实施“双百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的总编辑是邓拓,而改版的工作在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的具体领导下进行。4月初,新闻工作改革正式开展。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致读者》社论,正式宣布改版。这一社论指明了此次改版以“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以及“改进文风”为重点举措。社论还说明了改版后版面的变化,即扩大版面(由六个版增到八个版),增加报道内容,并且在第八版上恢复了副刊。当时,这一副刊没有刊名,人们就称之为“八版”。担任这一“八版”副刊的主编袁鹰将这时期《人民日报》副刊的性质规定为“有文学色彩的综合性副刊”,他特别重视副刊的文学性,说“这个性质包含了两个因素:一,是综合性副刊;二,要有文学色彩。是综合性副刊,因而就不是纯文艺副刊。……然而它还需要文学色彩”。改版第一天,袁鹰在八版上刊登了一份副刊稿约,说明了副刊所需要的稿件类型:

本报副刊(第八版上半版)需要下列稿件:

一、短论、杂文、有文学色彩的短篇的政论、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

二、散文,小品,速写,短篇报告,讽刺小品,有文学色彩的游记、日记、书信,回忆;

三、关于自然现象和生产劳动的小品,关于历史、地理、民俗和其他生活知识的小品;

四、短诗,民歌,寓言,故事,短篇小说,短剧;

五、读书笔记,短篇的书评、剧评、影评、美术评论、音乐评论和其他文学艺术的评论;

六、小幅美术作品。

除了适宜于连载的少数作品以外,一般稿件的篇幅希望在一千字左右。

有特别适合的翻译稿件(包括由外国文翻译的和由古文翻译的)也可以接受一部分。

这份稿约证明了这时期《人民日报》副刊对“文学性”的追求。当时负责指导改版工作的胡乔木也比较重视副刊的文艺性,这份稿约是袁鹰起草之后,经过胡乔木的修改、补充、定稿,“有文学色彩”的五个字,就是他亲自加上的。而且,他还特别看重作者队伍和稿件,这一时期的副刊刊登了不少优秀的散文和诗歌作品。其中有许多出自著名的老作家之手,茅盾(玄珠)、巴金(余一)、叶圣陶(秉丞)、沈从文、周作人、夏衍(子布)、艾青、何其芳(桑珂)、冯至、邵燕祥、公刘、穆旦、蔡其矫等等,都在这一时期《人民日报》的副刊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家的文章,充实了副刊的内容,提高了副刊的文学性,形成了《人民日报》副刊最初一次鼎盛期,还得到了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50年代以后基本上停止写作的老作家的名字又重新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56年7月,《人民日报》副刊编辑部特意请沈从文为副刊写一篇散文,他应邀写了一篇《天安门前》,发表于7月9日。沈从文在40年代已被称为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作家,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似乎没有公开发表文章,“‘沈从文’这名字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出现,引起了热烈的回响”。此外,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副刊还刊载了《郁达夫日记》、夏衍(子布)的《关于电影的杂感》、王统照的诗歌《游开罗纪感》等等,这些作家的文章在《人民日报》的版面上都是很罕见的,这些文章的刊登体现了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副刊对于文学性和多样性的追求。

改版初期,《人民日报》副刊的主要关注点还是“如何贯彻‘双百方针’的精神”,胡乔木在副刊工作中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指出“副刊同整个报纸一样,要宣传党的政策精神,尤其要作为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重要园地,对学术问题和文艺理论问题可以有不同意见乃至争论,不要有一样的声音;提倡文责自负,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代表报纸,更不是代表党中央;副刊稿件的面尽可能地宽广,路子不能太狭……要包罗万象;作者队伍尽可能地广泛”。此后,他的意见在很长时期内都成为副刊编辑工作的指针。《人民日报》的改版得到了上级肯定的评价。改版一个月后的8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人民日报向中央的报告”,肯定了《人民日报》的改进办法:“为了便于今后在报纸上展开各种不同意见的争论,《人民日报》应该强调它是中央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报纸。过去有一种论调说‘《人民日报》的一字一句都必须代表中央’,‘报上发表的言论都必须完全正确连读者来信也必须完全正确’。这些论调显然是不实际的,赞同报纸可以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样做就会使思想更活跃,使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愈辩愈明。”尽管还存在着不少限制,这种宽容的评价对于《人民日报》的改版确实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对于副刊工作也拓展了更多的自由讨论的空间。

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从1956年7月到1957年的上半年,《人民日报》副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鸣放的阵地”,积极参与“百花文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改版后最初几个月,《人民日报》在副刊上每天平均发表四五篇评论文章。当时,“反对教条主义”和“反对官僚主义”,“独立思考”和“价值多元”是文学界所关注的最大焦点。这一时期《人民日报》副刊刊登了不少涉及“双百方针”提出后新话题的文章,特别是一些带有明晰的批判精神的评论引起了关注。重要的文章有玄珠(茅盾)《谈独立思考》、桑珂(何其芳)《批评和障碍》、《批评和可怕》、方浦《批评家——不是法官》等等。

“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思想领域,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就成为中心问题。当时,在思想文化方面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缺乏“独立思考”确实是文学现状的重大问题,《人民日报》副刊围绕着这个问题刊出了不少评论文章。其中茅盾的《谈独立思考》是一篇值得关注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非常辛辣地批评缺乏“独立思考”的“井底之蛙”和“应声虫”的存在: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这篇文章表现出对于50年代以来的文艺政策中越来越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的反思。当时,反对“教条主义”是文艺理论领域的工作重点,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很多作家开始探讨这个问题。由于过去过分强调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以及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过多重视,产生了教条主义和片面性,以致使文艺创作发展受到了限制。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就是“双百方针”的出发点。在学术思想领域,为了造成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环境,首先需要建设一个健康合理的“批评机制”。当代文学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频繁的批判斗争,经过1951年《武训传》批判和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特别是1955年下半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以及在全国开展了“肃清反革命”运动,文艺界的思想批判运动大大背离了学术批评的性质,而以政治批判代替学术批评,完全失去了学术批评的规范。这接踵而至的批判,将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自由空间大大缩减,沉重地打击了知识分子的自由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很多作家和评论家特别关注这样的文学批评现状,还发表了新的观点和意见。

何其芳在这时期《人民日报》副刊上发表了几篇评论,他特别关注“粗糙的批评”的“障碍”和“可怕”。他在《批评和障碍》中指出:“对于自觉的成熟的文学家和批评家,批评决不能成为他们的创造的障碍。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反对粗暴的批评,简单的批评呢?棍子打不倒大树,然而它却可以毁坏新从土里长出来的幼芽。更可忧虑的是粗暴的简单的批评可以在社会上发生很坏的作用,可以毒害读者的头脑和心灵。”,批评完全变成非常“可怕”的事情。何其芳在《批评和可怕》中说:“批评成为可怕,是在有些时候批评具有一种超过批评本身的力量。也是听说,有一位作家因为被一首讽刺诗讽刺过,于是不但他本人要作检讨,要公开承认错误,而且他在别的工作岗位上的爱人也受到周围的人们的指责和不齿。这样,一个人受到批评就比犯法还要重了。”他认为“这种奇怪的不合理的现象的存在,是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于批评抱有不正确的看法的缘故。这种不正确的看法的存在,又是由于过去缺少批评的习惯的缘故”。当时,缺少良好的批评习惯,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问题,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时期里,文学批评往往成为一种对于文学创作以及作家身份的绝对性的“判决”。方浦在《批评家——不是法官》里指出了这一点,说:“批评家在文章里说的毕竟只是他个人的意见,而不是对作品的判决:谁也没有给过他这种权利。杜布洛留勃夫说的很对,他认为批评家不是法官,而是律师。对作品的判决,权利只能属于历史。”不过,在新中国初期的特殊时期里,现实政治的逻辑封闭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文学批评却被赋予了这种“判决的权利”。

文学批评的“合理性”和“独立思考”是在一个横线上的问题。批评家应该保持着相对“独立”的思考,这就是具有“合理性”的批评的基本条件。不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社会政治和思想观念方面的诸多原因,未能形成文学批评的良好条件。到1956年夏天,为迎接这一“百花时代”,很多作家和评论家关注“独立思考”和“批评的合理性”问题,并大胆地发出自己的意见,这些文章体现了对于5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恶劣文风的反思。在《人民日报》上出现这些具有尖锐批判精神和真诚反思、思考的评论文章,对于当时文学现状问题的反思也发挥了倡导的作用。这可以说是1956年改版后《人民日报》副刊的最大成果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家发表评论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自己本名,都是用当时鲜为人知或者久已不用的笔名,如茅盾署名“玄珠”,叶圣陶署名“秉丞”,巴金署名“余一”,何其芳署名“桑珂”,夏衍署名“子布”等等。这可以说是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之间的特殊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窥见当时不少作家还是抱着慎重的态度。对于这一时期的“齐放”和“争鸣”的召唤,大多数知识分子自然很兴奋而欢迎,然而,某种程度上的顾虑和犹豫也确实普遍存在。费孝通在1957年3月24日《人民日报》七版上发表的《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可以说是一个直接表达出这种“顾虑和犹豫”的代表性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当时一部分作家在难以把握自身命运的时代里所感到的复杂的情绪:“百家争鸣的和风一吹,知识分子的积极因素应时而动了起来。但是对一般老知识分子来说,现在好像还是早春天气。他们的生气正在冒头,但还是有一点腼腆,自信力不那么强,顾虑似乎不少。早春天气,未免乍寒乍暖,这原是最难将息的时节。”这种表达不仅仅是这一作家个人的感受,而且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在社会政治潮流中所处的“夹缝”位置,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的思虑。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名至实归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压寨相公:娘子哪里逃

    压寨相公:娘子哪里逃

    一朝穿越,苏小浅突然从一个将要大学毕业的小女人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山寨寨主,而且还正在强上一个犹如谪仙的——美男!面对美男的怒气,苏小浅表示:这锅我不背!转瞬间却迎来大军攻山,一夕间山寨被毁,苏小浅方知她惹到了一个怎样的大人物,从此她被迫走上逃亡之路。逃亡中,她无意间救下不受宠被同伴推下河的墨家二公子墨邪(ye)(另一重身份是魔教教主墨邪(xie)),后又遇见追随而来想带回她灵魂的楚幕(这世身份是风烈国战神)。一重重阴谋阳谋接憧而至,正邪对立,群雄争鹿,风烟起,战争至。学武功,闯江湖,揭阴谋,驰聘疆场,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她爱过,恨过,哭过,笑过,当她站在人身巅峰,挥一挥衣袖打算离开时,却被宁愿为她跌落神坛的紫云轩阻止。面对紫云轩,已经变得很强的苏小浅表示:老娘不想和你不玩了!——片段一“怎么,你用尽心机把本国师绑上床,又是喂药又是捆绑,难道想在中途退缩?”男人的声音在药物的控制下显得特别沙哑低沉,一张彷如天神般的俊颜上却带着无尽的嘲讽,他只是在算出西南将会有天灾时损了元气,被魔教之人趁机暗害,没想到他最后竟落在山贼手中受此侮辱。前段二“喂,紫云轩,你贵为一国国师,怎能做出强抢民女的事来?”看着突然出现的男人,苏小浅心情复杂的一把扯下大红盖头,怒目而视。站在面前的男人依然高贵如神祗,此刻他却对她微微一笑,独愿为她露出绝世风华:“我既是一国国师,更是你的夫君,苏小浅,你怎能再与旁人成亲?”前段三“紫云轩,你无心无情,我苏小浅此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爱上你,所以,我决定再也不见你了。”苏小浅毫不犹豫把手中利剑刺向男人,一滴清泪却划过脸庞。紫云轩任由剑尖刺入胸膛,他紧握她的手腕,坚定的说:“苏小浅,你我已是拜过堂成过亲的夫妻,此生此世,生生世世,上穷碧落下黄泉,你我注定都要在一起。”片段四午时已过,院子里和紫云轩长得很像的小萌娃问正在教他对弈的爹爹:“爹爹,为何娘亲还不起床?”然后像是想到什么,突然老气横秋的说:“哦,我知道了,难道娘亲又不乖,昨晚又被爹爹惩罚了。”——————本作者简介渣,智商负,看官们不要被上面的简介骗了,其实这是一本正剧(有可能也是一本轻松剧)。本文女强,男强,过程YY无限,1v1,结局HE。如果你们喜欢这种风格的文,请一定要点击收藏,并留下宝贵意见,亲们的肯定和意见才是本作者菌把这篇文写下去的动力。
  • 从穿成功法开始修仙

    从穿成功法开始修仙

    少年立志修仙。少年收获一本功法。少年开始修炼。少年翻开功法,扉页上写着——“本功法独家版权所有,请开启付费阅读模式,当前内容不可见。”少年:……
  • 无色梦镜

    无色梦镜

    当淡定遇见腹黑,貌似循规蹈矩遇见视规矩如无物,当两个观念基本不同的神开始干架那么问题来了,世界还能好好的玩耍吗“梦界作为现实的镜像世界,怎能容许你这恶魔涉足。”“好大的火气啊~~那,试试看~?”神王看着两个貌似不能调和的神:你们啊……那么,游戏开始
  • 小娘子有点田

    小娘子有点田

    穿越成一贫如洗的农家女,曲灵芸忍了。被极品亲戚赶出家门,曲灵芸也忍了,谁让她巴不得离开极品呢?可被一个‘憨子’缠上,还是曾用十五两银子买她的‘憨子’缠上,简直是狗血的缘分,曲灵芸表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夫君虽‘憨’,但贵在好用!指哪儿打哪儿,让怼谁就怼谁,战斗力杠杠滴,从不让曲灵芸动手,听话的不得了,简直就是新世纪的三好男人,曲灵芸表示很满意。
  • 桐花:我们的童话

    桐花:我们的童话

    青春辗转,已过七年,今天,是春季开学的日子,一路上桐花渐渐开启,散落一地,一个脸上有着疤痕的少女卑微的走在路上,后面跟着一个男孩,朝着前方走去,渐行渐远......
  • 末世之亡灵法师

    末世之亡灵法师

    人类将目光投向浩瀚无垠的宇宙,然而探索未知的脚步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个发展了无数万年的魔法位面,一群强大而又冷漠的亡灵,他们撕裂空间壁障,将死神的镰刀遥遥指向了地球位面。骸骨战马,死灵骑士,冰霜骨龙,以及如同潮水一般的沉沦魔大军,一场末世浩劫席卷全球!魔法与斗气,枪炮和火药。在这物质文明与能量文明最尖锐的触碰之间,是生存还是死亡?是毁灭亦或者新生?浩劫之中,庄一尘意外获得禁忌的黑暗魔法死灵召唤。且看他如何在这末世浩劫之中一步步强大起来,召唤骷髅大军纵横睥睨,碾压一切!本书群号(398539706),欢迎大家进来聊天吹水。
  • 王林外传

    王林外传

    创世书(线粒体战争)中大佬王林的外传,简单讲述王林的诞生及异能来源,百年之前王林沉睡事件。
  • 都市晴雨

    都市晴雨

    穿梭在都市之间奔波,邂逅一份刻骨的交心……当真心枯萎、当誓言瓦解,不必再说谁恨谁。把美梦销毁、把思念收回,不必再说谁爱谁!
  • 异世之灵炎

    异世之灵炎

    在灵炎大陆,这里的空气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气体,这种气体能已特殊的手段吸入人的体内,改造人的经脉,增强自己的体质,延长寿命。经过了成千上百万年的发展,这种吸收空气中特殊气体修炼的方法也发展到了巅峰,人们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修炼系统。而这种能够用来修炼的气体,被人称之为“灵气”。而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探讨,修炼的体系也是趋于完善。人们把修炼过程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阶段,由吸入灵气练体,改善经脉称之为练体阶段。而当一个人的经脉已经能承受灵气灌体后,能够自主的从空气中吸入灵气修炼时,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名真正的灵者。而当一名灵者能够自主修炼时,人们通常称之为灵士。灵士也是出于灵者的最初阶段,算是灵者修炼的入门,而之上的还有灵师,灵将,灵帅,灵王,灵皇,灵帝.
  • 朝云之巅星宿引

    朝云之巅星宿引

    乱世争雄,谁将一统天下?是实力雄厚的翼王朝还是百家争鸣变革云起的金国?南北割据之势终将由最后的赢家消灭,权力的欲望可以吞噬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