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0900000015

第15章 曾国藩治兵语录(1)

本编综述

《曾国藩治兵语录》的条目基本上都选自近代名将蔡锷所编的《曾胡治兵语录》。

《曾胡治兵语录》辑录于1911年,蔡锷作序,每篇章后都写有按语。书中的曾就是曾国藩,胡是胡林翼。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其父原是嘉庆进士,十分推重程朱理学,因此胡林翼从小便受到理学的薰陶。他和曾国藩是同一时代的人。1854年他以道员衔率黔军到湖北,与湘军一道反攻武昌。两年后升任湖北巡抚,全力支援曾国藩围剿太平军。

《曾胡治兵语录》一书于1917年在上海印行,梁启超为之作序,影响深远。1919年,李根源又在广州重印。蒋介石非常推崇《曾国藩兵书》,在他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曾加以增补,并将该书定为教材。该书的兵法思想,对现代中国军官、将领,以及现代战争史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曾国藩治兵语录》,主要涉及军事人才的选拔、选拔的标准,以及治军打仗的一些原则。在曾国藩看来,好的将领必须具有“勤、恕、廉、明”的品德。同时,他主张“以礼治军”,认为“带勇之人,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他认为士兵的斗志和将领的谋略往往决定战争的胜负。他极为重视军事训练和纪律教育;在临敌作战方面,他主张应扼守要地,巩固后方,积极进攻,各个击破;主张集中兵力,戒除浪战。认为将领应身先士卒,军事上主张扎硬寨、慎战,同时也主张抓住战机主动出击,讲奇正,重计谋。

一尊贤使能

【原文】

拣选将材,必求智略深远之人,又须号令严明,能耐劳苦,三者兼全,乃为上选。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当常以求才为危,共闾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

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亲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注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

第一戒个骄宇,心根之际若有丝毫骄矜,则在下之营官必傲,士卒必惰,打仗必不得力矣。第二守个廉字,名位日尊,岂有怕穷之理?常使在下之将官多占些便益,士卒多沾些恩泽,则人人悦服。切不可处处打算,惹人谈论。得了名,就顾不了利。莫作名利双收之望,但重名扬万古之志。

【注释】

辅:辅助、帮助。

至难:特别困难。

幕府:古代军队中将帅办公的地方。

洎:到,及。

闾冗:重要。

乡里:乡下。

公牍:公文。

惰:怠惰、散漫。

【译文】

挑选将材,要找具有深远智慧谋略的人,而且要号令严明,能耐劳苦,这三个条件都具备,就是最好的人选。

要求别人辅佐自己,时时刻刻不能忘记这些道理。获得人才是非常困难的,过去有些人做我的幕僚,我只是平等对待,对他们不是很钦敬,今天看来,这些人是多么地不可多得。你应该常常把寻求人才作为重要的任务,至于那些无能之辈,即使是至亲密友,也不应久留,这主要是担心有才的人不愿与他们共事。

择取人才的方式,以有节操而没有官气、条理清晰而又不说大话为关键。办事的关键是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所谓身到,就是作为官吏对命案、盗案必须亲自勘验,并亲自到乡村巡视;作为将官就必须亲自巡视营地,亲自察看敌情。心到,就是凡事都要仔细分析它的大条理、小条理、起初的条理和结束时的条理,既要理清它的头绪而与其他事做一区别分析,又要归纳它的特点,类比近似的事理。眼到,就是要专心地观察人、认真地读公文。手到,就是对人的才能长短、事情的关键所在,动作笔记,以防止遗忘。口到,就是在命令人做事时虽然已有公文,仍要苦口叮嘱。

为人将领第一要戒“骄”字,心里如果有丝毫骄矜之气,那么他手下的营官必然傲气十足,士兵怠惰,打仗不肯出力。第二要守“廉”,自己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哪还有怕穷困的道理?要经常让自己的手下将官多获利,德泽也要施于众将士,如此就会人人心悦诚服,千万不要处处为自己打算,引发人们的议论。既然有了名,就无法再去顾及利,不要有名利双收的奢望,但必须有名传万古的志向。

【心得】

在这几段语录中,曾国藩论述选择将才的原则。对他的这些观点,蔡锷是这样评价的:“古人论将有五德,曰:智、信、仁、勇、严。说得非常精要,要求也特别高。西方人谈论将领时,总要称‘天才’。换句话说,将领需要天赋的智慧与勇敢。而曾国藩、胡林翼都主张作为将领必须要有良心和血性。真可谓中肯之论,同时也是他们独到的看法。

“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攻陷东南十余省,东南半壁,沦陷殆尽。两公原本是一介书生,都是翰林出身,一个是清宦,一个是僚吏,对于统兵打仗,他们连做梦都没有想过,他们平时所做的事,与行军打仗没有丝毫关系。只因有良心血性,而使他们的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军功卓著,恩泽全国。他们的功勋、行事、言论,可与古今的名将相媲美,而且毫不逊色。

“这难道不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吗?假如他们二人与一般人并无二致,那么,他们最多也不过做一名显赫的官员,或者做一个小有名气的作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灭,如何能够从军队中奋起,平定国难,建立旷世奇功呢?

“以上各节,言辞大多十分沉痛,都是悲叹人心沉沦,志节不振作。眼下,时局的险恶、祸患的剧烈程度,大概10倍于咸丰、同治时期。我们身为军人,若不确立宏大的志向,以救国为目的,以为国捐躯为归宿,就不足以救同胞出苦海,使国家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我们必须把这颗赤诚之心,奉献给九死一生的战场,义无反顾,才可能于事有补。如果大家果真能下定决心,百折不挠,那么千灾百难皆可迎刃而解。假如我们这些做将校的人,都以居高官、受厚禄,安享荣华富贵为追求的目标,士兵则以获取虚名和军饷为追求的目标,那么,曾、胡二人必定要痛哭于九泉之下了。”

的确,将才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基础,历史上因为择人不当而造成战争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诸葛亮对马谡的误用。

马谡是诸葛亮好友马良的胞弟,史称其人“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因而深受诸葛亮的赏识,让他担任参军之职。马谡刚开始时的确不负诸葛亮的倚重,在军事上曾多有建树,如提出“攻心为上”的建议,为诸葛亮“七擒孟获”,顺利平定蜀南,立下了重大功绩。但他在戍守街亭时,却犯了兵家之大忌。

蜀国街亭为汉中咽喉要地,诸葛亮派将驻守。马谡请令,诸葛亮再三叮嘱须靠山近水扎营,并令王平辅之。马谡刚愎自用,违令,又不听王平谏言,竟在山顶扎营,因而被魏将张邰所败,街亭失守。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失守街亭,与王平回营请罪。诸葛亮虽惜其才,但以军法无私,挥泪斩之,并因己用人失当,上表自贬。

虽说马谡才气过人,但由于他缺乏实战经验,又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王平的谏言,终于造成了街亭惨败。

正是基于对将才的器重,所以每到一地,曾国藩即广为寻访、延揽当地人才,如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他都曾四处求才。他的幕僚如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都是透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其所出“告示”中特别列出“寻访英贤”一条,以布告远近:“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薛福成就是在看到告示后,上《万言书》,进幕府,并成为曾国藩兴办洋务的得力助手的。

在直隶总督任内,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土风,曾国藩除专拟《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广为传布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曾国藩与人谈话、通信,总是殷勤地询问其地、其军、其部是否有人才,一旦发现,即千方百计调到自己身边。他幕府中的不少幕僚都是透过朋友或幕僚推荐的。为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避免因自己一时言行不慎或处事不当而失去有用之才,曾国藩力克用人唯亲之弊;同时,自强自立,“不敢恶规谏之言,不敢怀偷安之念,不敢妒忌贤能,不能排斥异己,庶几借此微诚,少补于拙”。从其一生的实践看,基本上他做到了这一点。曾国藩周围聚集了一大批各类人才,幕府之盛,自古罕见,求才之诚,罕有其匹,事实证明其招揽与聚集人才的办法是正确且有效的。

同时,曾国藩还非常注意人才的互相吸引,认为“得一而可得其余”。他曾举例说:求才“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类相求,以气相引,庶几得一而可得其余”。蚨,即青蚨,是类似昆虫的一种小动物。“生子必依草叶,大如蚕子。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子钱,或先用母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雉之有媒”,是说猎人驯养的家雉能招致野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曾国藩以青蚨子母相依不离、家雉能招致野雉,比喻征求人才时须重人才互相吸引,使之结伴而来,收“得一可及其余”之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自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马说》问世以来,时至今日,“伯乐”已成为关于发现并推荐人才的代名词了。在历史上许多荐贤举能的故事中,三国时代吴国的阚泽推荐陆逊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的作为实际上难于历代许许多多的“伯乐”。曾国藩幕中经人推荐的人才也很多。方宗诚、陈艾都是吴廷栋推荐的;吴汝祖是安徽人,是方宗诚推荐入幕的;赵烈文是周腾虎推荐的;李善兰是郭嵩焘推荐入幕的;李善兰又荐张文虎入幕;容周则是李善兰、张斯桂、赵烈文二人推荐的。

对人才的广泛搜罗和耐心陶铸,是曾国藩能够成其“事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李鸿章作《曾文正公神道碑》,称誉他“持己所学,陶铸群伦。雍培浸灌,为国得人。知人之鉴,并世天伦。”曾国藩确有谋国之忠与知人之明。后来,薛福成评述道:“自古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轶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名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调天下至大,事变至股,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清史稿》评论曾国藩,亦称:“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彊臣国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石达开也曾称赞曾国藩说:“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睹也。”

曾国藩为求得贤能之人,是颇下工夫的。王定安记述说:“国藩专务以忠诚感召人心,每乡里士来谒,温语礼下之,有所陈,务毕其说。言可用,则斟酌施行;即不可用,亦不话责,有异等者,虽卑贱,与之抗礼。”他礼贤下士,颇有周公吐哺之风。《归闻随笔》记述道:“咸丰以来,统兵人员推公平生来未尝台坐,其每见僚属必台坐者,胜保也。台坐者,旧制,大员见小吏,居中设独坐而坐,谒者立于傍也。”曾国藩曾向友人描述自己在咸丰三年的心情说:“弟尝谓带勇需智深勇沉之士,文经武纬之才。数月以来,梦想以求之,焚香以祷之,盖无须臾忘诸怀。”及至咸丰十年,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事业”大行发展,人才尤为极需。他给友人写信说:“国藩当疲之急,忽膺艰巨之任,大惧除越,贻友朋羞。惟广求名将,以御寇氛;广求循吏,以疏民困,得一分则鄙人可免一分之咎。得十人百人,则地方渐受十分百分之福。”曾国藩求才,可说是“一以贯之”的。为此,他常写人才闻见日记。将所见所闻,分为“闻可”、“闻否”、“见可”三类,以备识人、求才之用。

曾国藩这种知人之明主要表现在他慧眼识才。这可以从他与左宗棠、李鸿章、李元度三人的关系上得到具体生动的说明。

左宗棠在曾国藩死后,曾写了这么一副挽联,别出心裁地把自己写了进去: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左交恶多年,音息不通,但曾国藩对左宗棠的才华向来极为赞赏,在他处于危厄之际,伸出援助之手,荐举他以四品京堂襄赞军务,掌握军队实权,位至督抚。此举也终于赢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这是曾国藩“谋国之念、知人之明”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事例。他们“同心”、“攻错”,指的都是忠于国家,无负平生,足见曾、左二人都有宽广的胸襟。所以,左宗棠这副半怀人半责己、半颂德半抒怀的挽联,被后人盛誉为名联。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磨练在当时更是为人传颂。

最初,李鸿章投靠到曾国藩门下时,曾国藩对其态度表现得极为冷淡。其实,曾国藩并不是不愿接纳李鸿章,而是看李鸿章心态高傲,想挫一挫他的锐气,磨圆他的锐角。这大概就是曾国藩这位道学先生培养学生的一番苦心吧。自此之后,曾国藩对李鸿章的锐角着意进行了打磨,使他变得老成世故,打下了立足官场的“基本功”。

曾国藩很讲究修身养性,规定了“日课”,其中包括吃饭要定时,即使在战争期间也不例外。而且,按曾国藩的规定,每顿饭都必须等幕僚到齐方才开动,差一个人也不能动筷子。曾国藩、李鸿章,一是湘人,一是皖人,习惯颇有不同。曾国藩每天天刚亮就要吃早饭,李鸿章则不然,向来就有一种不惯受拘束的文人习气,而且又出身富豪之家,对如此严格的生活习惯很不适应,于是,每天的一顿早餐就成了他沉重的负担。一天,他假称头疼,没有起床。曾国藩派士兵去请他吃饭,他还是不肯起来。之后,曾国藩又接二连三地派人去催他。等他赶到大营,一入座,曾国藩就下令开饭。吃饭时,大家一言不发。饭后,曾国藩把筷子一扔,板起面孔对李鸿章说:“少荃,你既然到了我的幕下,我要告诉你一句话:我这里所崇尚的就是一个‘诚’宇。”说完,拂袖而去。

李鸿章何曾遭受过当众被训斥的滋味!这才对曾国藩严谨的行事风格有所了解,因而心生警惕。从此,李鸿章在曾国藩面前更加小心谨慎了。

李鸿章素有文才;曾国藩先让他掌管文书事务,之后又让他帮忙批阅下属公文,撰拟奏折、书牍。李鸿章将这些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甚为得体,深得曾国藩赞赏。几个月后,曾国藩当众夸他:“少荃天资聪明,文才出众,办理公牍事务最适合,文稿超越众人,将来一定大有作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许会超过我,好自为之吧。”

这一贬一褒,自然有曾国藩的意图。而作为学生的李鸿章,对这位比他大十二岁的老相国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人说:“过去,我跟过几位大帅,糊糊涂涂,不得要领;现在跟着曾帅,如同有了指南针。”

同类推荐
  • 抗日之超然兵王

    抗日之超然兵王

    杀鬼子杀到手软,抢装备抢到无聊,什么任务都能超额完成。我,一个最强小八路,杨超然!
  • 半城风沙

    半城风沙

    也许你永远也记不起曾经你视为神话的抗战故事,战争虽然可怕,但其中的人和事或许是让我感到不害怕的地方吧。跟随趁我年轻,走到抗战1937年抗战爆发的时候,我带你走进半城,从奶奶的故事开始了解一位英雄,徐风沙……
  • 鹰扬德兰士瓦

    鹰扬德兰士瓦

    从天而降,特种兵梁洪来到南非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身边还多了神秘的基地系统。拳打草原鬣狗,脚踢凶恶土著,枪挑大英陆军,风云变幻,英布战争将走向何方?南部非洲的原始土著居然是黄种人,呵呵,我也是黄种人嘛。喂,小子你哪来的?小爷先辈六百多年前不远万里到非洲,带来了先进文化,张无忌还是咱的教友呢。貌似现在还没有倚天屠龙这本书,好吧,马上组织人编写。
  • 血晕

    血晕

    两代人为了复仇,一次又一次的走在逃亡的路上。为了活着的尊严,他们宁可用生命做赌注进行抗争。但,当国家面临危亡的时候,他们毅然放下个人的仇恨,走上了抗日的战场。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不惜选择血与火进行拼搏。于是,在长城内外演绎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从而续写了一个民族不屈的精神。
  • 五重谍王

    五重谍王

    他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心理学医生。接手父亲留下的谍报组织,为查明隐藏多年的“休眠者”,乱世中结交文化名流,开办广播电台;为忠义加入中统;为家人单枪匹马闯入青洪帮;委以虚蛇与日本人亦师亦友;假装被胁迫加入军统;忍辱负重,背着“下水大夫”的骂名在汪伪内部,运用智慧冷静的获取情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一帮血还未冷的同伴,查真相,杀贼寇,除汉奸,建电台,运物资;国仇家恨,爱恨交织。当黑暗过去,黎明到来,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思娴哥哥第二部谍战巨制,即将拉开帷幕。
热门推荐
  • 傲世至尊

    傲世至尊

    少年天生弱体,难以聚化灵力,但麒麟之才岂是虚有其名,四年药浴,六年温体,让他在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在风起云涌的世代中,他以一颗仗义之心闯荡天涯,最终成就千秋万岁之名!“灵源万物通天地,义存星辰照乾坤,心之所向吾之愿,界容大千谁来变。”
  • 延安女兵(第三卷)

    延安女兵(第三卷)

    本书是一部丰富完美的历史挡案、历史资料,书中包括蔡畅、邓颖超、帅孟奇、康克清、丁雪松、罗琼、王云等百位风云人物,塑造了一群伟大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一批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
  • 从黑暗精灵族开始收租

    从黑暗精灵族开始收租

    穿越成黑暗精灵族的俘虏,获得神级租赁系统。成功租赁,不仅可以获得物品,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交易质量获得不同的交易。支付一个精灵族,获得5000名精灵士兵,奖励圣级模板。支付一个女王,获得一棵生命之树,奖励神器:精灵面纱。很快,他就无敌了。赫伯特:航空母舰,老婆大人要不要了解一下?
  • 源世迹

    源世迹

    每个人的梦里都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宿命的羁绊让李嘉树误入源世,从此刻开始他的命运就被牢牢镶嵌在了两个世界之间,但这绝非一件值得炫耀的趣事。在两个世界的交汇中,所谓的朋友、同道者、毫无掩饰的敌人一个个登场。一个巨大的阴谋逐渐显现,而你最值得信任的,只有另一个自己。
  • 末日与丁诺黎

    末日与丁诺黎

    从研究所出来,没想到外面的世界跟他们所想的完全不同荒芜的土地,废弃的城市还有那远处匍匐前进的身影……是谁?丧尸?不可能?这个世界怎么会有丧尸这种生物的存在。——第一部《研究所与启程》已完结,第二部《希望与希望》正火热连载,欢迎大家去戳。
  • 长调

    长调

    《长调》为“千夫长草原作品系列”之一,以平实而悠长的笔调书写草原的记忆是为了“求证人物的存在真相”。作者在行文中努力让所有的事物发出声音,小说中的阿蒙,细腻敏感。作者熟悉草原神秘风土人情,对人际关系中的各类情感拿捏到位,对命运也有独特看法。《长调》笔调顺畅,在近两年来众多草原题材小说中算颇为出色的一部。
  • 踏碎山河

    踏碎山河

    狗血的穿越到了山贼窝,而且还是最为出名的黑风寨!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举着大刀,喊着买路财的二货吗?你以为山贼就只能打家劫舍,难道就不能像现代化的企业一样管理?你以为山贼就只是不讲人情,见谁杀谁的莽汉吗?……路遥带着升级系统穿越,天下武功,为快不破,没我不会。既然只欠东风,那路遥就打造一个不一样的黑风寨!
  • 不死法神

    不死法神

    出卖、暗算、诅咒、废柴,走投无路的穿越男罗伊,却意外之中得到了一名陨落半神的传承。强大的精神力,逆天的魔法理论,失传的上古魔法……罗伊俨然成了一名回到初始状态的半神;从此他踏上了一条逆天之路…………………………隐身魔法、换装魔法、精神魔法、机关魔法、修复魔法、狂化魔法、操控魔法、转换魔法、文字魔法、变身魔法……这是一个魔法的世界,这里有源于上古的传统魔法,脱离传统的创新魔法,威力强大的组合魔法,神奇无比的魔法牌,高贵的星辰魔法师……
  • 扶摇轶事录

    扶摇轶事录

    一次再普通不过的外出,竟牵扯出一桩陈年旧案。意外被牵扯到的扶摇宫众人,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却波涛暗涌的朝堂,笑意盈盈却野心勃勃的朝臣……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次,众人能否化险为夷?
  • 掌灯奴

    掌灯奴

    大燕国的小公主,一个应验了诅咒的绝世美人,额上生了一朵血色海棠花,被太卜占卜为惑乱天下的妖孽。她亲眼目睹母后的死亡,而后成为众人不齿的失德烂妃,被冷酷的燕王囚禁长达五年,沦为掌灯奴。他囚了她的人,要了她的身,却还想掠夺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