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9500000017

第17章 唐德刚走了,历史仍在“三峡”中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一代史家唐德刚先生走了。

对于一九二〇年出生的他来说,无疑是生逢乱世,历史在他不只是安身立命的职业,而且包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他不仅身历军阀争战、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一系列大历史,而且与李宗仁、顾维钧、张学良、胡适等许多历史的创造者有近距离的接触。因此,他笔下的历史是活的,里面有他自己的生命亲证,那些曾与他血肉相关的时间早已沉淀其中,混合着他的呼吸和心跳。也因此,他的笔才会如此纵横自如,大开大阖,不拘一格。

他是历史的研究者,更是亲历者。虽然他在一九四八年就离开了生养他的这片大陆,然而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又何曾一刻忘记与他血脉相连的母国?母族的兴衰祸福始终萦怀于他的心头,一生难以放下。因此,他才会在一九九九年写下这些话:“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过来人。……真是感慨万千,一言难尽。尤其是我们学历史的老兵,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人相食,眼看他打砸抢,再眼看他改革开放,起死回生。……”引人深思的“三峡史观”既是他读史的心得,也是他阅世的总结。

正是他在遥远的异乡,一次次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将兴亡阅尽,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才领会到历史的奥秘。一九九六年九月,他在台北《传记文学》发表《中国国家转型论提纲》率先提出了两百年出“三峡”说,中国政治社会制度的第一次大转型是在两千多年前,从封建制转到郡县制,前后经过了二、三百年才最终完成:

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自一八四〇年开始,我们能在二〇四〇年通过“三峡”,享受点风平浪静的清福,就算是很幸运的了。……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

他自称这是“积数十年治学与教学的心得,对祖国历史,和国族的前景,所作的粗浅的认知和‘大胆的假设’。”三年后,他在另一文中进一步发挥这一观点:

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此一转变,实是任何人力、物力,皆不能逆转者也。这就是吾人所谓的“历史的必然”。

但是“帝王专制”,所牵涉的非“帝王”一人而已也。它是个政治社会文化相互配合的特殊制度的集体运作,也是一部统治机器的有效操纵。“民主政治”亦然也。它是一种制度,也是杜威、胡适师徒,口口声声的所谓“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也。所以从帝王专制,要转变成民主政治,不可一蹴而就。二者要从政治经济转型开始,而一转百转,要全部转完,实非数百年不为功也。

“两百年出‘三峡’”说因为收入《晚清七十年》一书的开篇而广为流布,引起相当的关注。二〇〇〇年六月,两位与唐德刚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九二〇年出生的许良英先生与一九二三年出生的李慎之先生之间对此有过一番讨论。李先生认为,根据“两百年出‘三峡’”说,还有四十年,也不算太长;研究自然科学史出身的许先生则有不同看法,认为“历史的变化,常常是难以逆料的。……促成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他不相信历史可以预见,而是深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和人心不可侮”。

当然,作为史家,唐德刚先生深知历史不仅有其“必然”,更有不可预测的“偶然”或“变数”。他曾当面对张学良说,西安事变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那就是历史中的“偶然”。历史就是由“必然”与“偶然”相互激荡而成的。

其实,“三峡”史观的价值并非是时间上的预测,不是到底多少年出“三峡”的问题,而是对一种隐隐约约的历史脉络的清晰洞察,更是对本民族命运与前途的深情关切。在漫长的时光中,此生都与母国同忧乐的一代史家,读史阅世,奉献出了这一“大胆的假设”,就是要我们去“小心的求证”。我相信,对于“三峡史观”的讨论,并不会随着他的逝去而终止。但是,他对历史演变路径或者说方向的把握则是无须质疑的。

唐德刚先生走了,历史仍在“三峡”中。

千千万万的中文读者记住了唐德刚这个名字,大约主要是因为他的《晚清七十年》。其实,作为史家,他真正的功业建立在口述史上,那是他“扎硬寨、打死仗”的专业,《胡适口述自传》《李宗仁回忆录》都已成为这个领域扛鼎的范式之作,可以藏之名山、传之不朽。我有时甚至想,《晚清七十年》《袁氏当国》这些通俗性历史作品,只不过是他的“业余”之作,属于无心插柳,而不是他的刻意经营。

口述史本来就是记录历史的古老形式,司马迁文采风流的《史记》即采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唐德刚给口述史注入了新的因素,树立了活的范例,设定了具体的标准,这是他对现代史学的一大贡献。口述史并不等同于我们平常说的“口述自传”“口述回忆”,如果只凭传主个人并不可靠的记忆,缺少详实可靠的档案和其他材料的相互参证和补充,算不得真正的口述历史。唐德刚说,口述历史绝非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下来那么简单,那样至多是一堆口述史料。在他的《胡适口述自传》中,胡适的口述大概占百分之五十,另外的一半是他找材料考证补充上去的。《李宗仁回忆录》中,李宗仁的口述只占到可怜的百分之十五,其他的百分之八十五是他从报纸、图书馆到处搜求资料补充、考证而成的。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近年出版的《张学良口述自传》无疑是不及格的,至多算个毛坯,离最后的成品还很远。

年轻的唐德刚因缘际会,踏进口述史的领域,按他自己的说法,一是录音机的发明,二是一九四九年中国政局的剧变,大批民国史上的重要人物移居美国。李宗仁、胡适、陈立夫、孔祥熙、顾维钧……这些显赫的名字吸引了哥伦比亚大学,而他恰好被选中来执行这个计划,民国口述史的这一扇神秘之门就这样被他轻轻推开。

顾维钧是一位阅历极为丰富的外交家,一个人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史,加上顾氏本人保存了大量的档案材料,《顾维钧回忆录》的价值、可读性无疑都是值得期待的。唐德刚最初曾参与这一口述史抢救计划,并且是顾氏外交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当他离开当时哥大的口述历史室之后,录音稿最后由一位缺乏文学天赋的美国小姐整理,将他“从前写得很生动、很精彩的一些情节删掉了不少”,加上部头太大,我们现在读到的《顾维钧回忆录》中文版就没有李宗仁回忆录那样可读了。其实,即便最后整理的那位美国小姐文笔一流,也不可能达到唐德刚那样的境界,因为她缺乏的是对历史情境本身的体验和感悟。唐德刚亲身经历了民国以来的动荡乱世,自青年时代起滞留海外,有深刻的去国怀乡之感,历史是他乡愁的冲动,语言也是他乡愁的冲动。即使他用英语来记录历史,他也能体会到祖国的兴亡、历史人物的悲欢与荣辱,体会到母语的独一无二,他在不经意之间会将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感喟、故乡情结化入其中。正是这些特殊的人生际遇和个人天赋,使他的口述史不同于常人,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

唐德刚先生是史学中人,也是文学中人。他有深湛的古典文学功底,能诗善文,年轻时办过文学期刊,出版过杂文集,对《红楼梦》有深入的研究,还写过一部六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他明确指出,这部小说“也是口述历史”,虚构的只是人名、地名罢了,他要用这部小说为同时代那些历尽苦难的小人物的噩梦留下一点见证。他一直在寻找小说和历史之间的界限,他用英文写过一部长达上千页的《民国史》,之所以迄今没有付印,是因为他觉得笔下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将”,而千千万万浴血苦战、辗转呻吟的士兵小卒则只字未提,这是我们所谓的“历史”的黑洞,这个黑洞只有靠“小说”去填补。他如此区分小说与历史——“大事件、大人物就应该用‘历史’来写;小人物、小事件,甚或大人物、小事件,就应该用‘小说笔调’来写。”在他看来,小说写的是“真实的社会、虚构的人物”,历史写的是“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物”,两者不过是“一个铜元的两面”。他的口述史和其他历史作品,之所以有很强的可读性,就是他以“小说笔调”来记录“真实的社会、真实的人物”,使人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略,他的文字本身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个性,亦庄亦谐,亦雅亦俗,在文言与白话之间出入自如,他可以将许多流行的名句、俗语伸手拈来,活学活用。他的历史作品因此没有教科书式的正经和刻板,更不同于时下盛行的学院派文字,常常板着一副学术八股的面孔,道貌岸然,言之无味。而且他打通了历史与现实,时不时从历史中探出头来,插诨打科,淡笑戏谑,这是中国传统说书风格的现代版本,让人读来常常开怀捧腹,大大拉近了历史和芸芸众生的距离。

唐德刚先生走了,历史仍在“三峡”中。从这一刻起,他的生命也要归入历史。

多年前,唐德刚曾用“以一人敌一国”来评价台湾《传记文学》创始人刘绍唐。以长远的时间尺度来衡量,几乎每一个真正出色的史家,都拥有“以一人敌一国”的力量,中国的司马迁、陈寿、司马光这些人,古希腊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这些人,乃至英国的汤因比、德国的斯宾格勒,以及写下《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威廉·夏伊勒……凭借他们的传世之作,无不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著作一同活在时光之流中,不可磨灭。生于二十世纪、殁于二十一世纪的唐德刚,因着他在口述史方面的卓越建树,因着他脍炙人口的历史作品,更因着融汇了他生命情怀的“三峡”史观,注定也要进入这个“以一人敌一国”的精神谱系。

同类推荐
  • 感恩情歌

    感恩情歌

    融融讲早年寻求的故事,有苦难有感恩,也由此懂得了开创新生活的生命甘苦。尤其是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情感,成为融融情感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更激励她如此地热爱生命。如今,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正是《飘》里面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说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心里的震颤是看到融融在中西丈化的沟壑面前用自己身心的巨大投入将生活的距离一步步缩短和填平,她笑着给我讲一个东方女人与西方男人发生在空调里的“战争”故事,讲到最后让我有泪流出,忽然地明白:西方的个性主叉与东方的和谐互助,如此对立又能如此统一,兼并共存不仅是融融面对的人生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新移民在异国他乡时时需要面对的生活历练。一起来翻阅《感恩情歌》吧!
  • 平原纪

    平原纪

    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乡愁都会如影相随,不离不弃。平原,作为地理名词,已遍布世界七大洲;而作为地名,则是作者生长于斯的故乡。本书就是一部故乡之书。作者撷取多年创作精华,既有对平原“向水而居”的念念不忘,也有对乡村物事细致入微的描画;既有对乡邻们诸多传奇式经历的追忆,也有对自我体验的备忘录式的“打捞”;而对故土和亲人们“弥漫过来的那些忧伤”,字里行间则更多地呈现出浸入骨髓的“既绝望无助又温馨恬淡”的“记忆的芬芳”。
  • 野草

    野草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共23篇。这些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抗争,具有深刻的自省性。散文诗呈现出迷离恍惚、奇诡幻美的意境,它们像一团团情绪的云气,在空中旋转飘荡,变幻出各种意想不到的形状。鲁迅内在的苦闷,化为了梦,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创造力。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本书第二部分的“杂文新编”,乃是基于鲁迅的《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多部杂文集,从中抽取部分广为流传的名篇,以图让读者可以一窥鲁迅先生光彩四溢的杂文创作世界。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中国散文精典·当代卷

    大自然的神奇,往往出乎人类的想象。一个园林艺术的杰作,却伴了民族的耻辱。
热门推荐
  • 可东爱茜

    可东爱茜

    曾经红极一时的偶像歌手柯宇在一次录影中对十五岁的林琳一见钟情,清心寡欲的呵护到十八岁成功表白并赠送以二人名字命名的“雨林”餐厅作为定情信物。眼看着即将迎来幸福生活,林琳却在生日旅行中误闯雪山深处的冥奇地宫变成有特异功能的冥东梵的“解药”林卉茜。从此柯宇踏上了漫长的寻人之旅…卉茜能否通过仅有的记忆碎片重新回到柯宇身边?东梵又将如何取舍真爱与诅咒?
  • 绝代龙帝

    绝代龙帝

    陈风灵魂附在一个从上界逃到下界且丹田被废但灵魂力却极其强大的弟子身上,得到轮回神果使主角修炼无瓶颈,可以短时间内参透新学功法。域外强者生物来侵在即,只有上古时的龙魂之气才可以把他们一一封印,然而龙魂之气早就遗失在太古的岁月长河里,或许找到传说中太古战场,才可以得到龙魂之气,成为绝代龙帝......
  • 当我遇上团宠女主

    当我遇上团宠女主

    隔壁同步连载新书《穿成假千金后我演技爆棚》,纯甜古言,爽文,大家多多支持哦宁复秋和自己的四位师兄在小村庄里生活了十五年,拜入逍遥门下三年,才发现自己穿书了。书名是《重生后三位大佬都团宠我》。她既不是天真可爱被团宠的女主,也不是妖艳妩媚被捧杀的女二,甚至不是温柔婉约被陷害的女三。她就是一个路人甲。书里是这么写她的:“……死去的弟子叫宁复秋,家贫如洗,和四位师兄相依为命,莫婉婉叹了口气,叫人把她厚葬了……”宁复秋:mmp,现在退宗门还来得及吗?——看着端着一张冰山美人脸挖矿以避免早死的小师妹,四位师兄愁得不行。大师兄·八荒魔主·枕云:“秋秋都不吃我做的饭了。”二师兄·上古神龙·踏尘:“也不看我给她的首饰了。”三师兄·仙界至尊·忘崖:“也不要我的神兵利器了。”四师兄·轮回之主·沉磬:“也不用我炼出的丹药了。”“让我逮到是谁欺负秋秋,老子教他做人!”——无脑爽文,渣逻辑渣文笔,无cp,亲情向。
  • 失业日记之舍弃还是逃离

    失业日记之舍弃还是逃离

    工作和生活同在,压力和挣扎并存,憧憬和失落结伴。离开奋斗多年的地方,究竟是舍弃还是逃离?失业,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我是怎么忍心放手这里拥有的一切的?而我,又将开启怎样的未知之旅呢?
  • 我成了宗主

    我成了宗主

    什么我穿越了?什么我还是个宗主?等等让我先吃个瓜冷静一下。
  • 正当少年时

    正当少年时

    玄幻武侠,正当少年!江湖恩怨,儿女情长,国仇家恨,尽在少年时。
  • 身为宇宙伴生物

    身为宇宙伴生物

    我是自从宇宙诞生时,就存在的。我宇宙各地行走,在一个又一个文明停下关顾,又离开,只留下属于我独有的痕迹,无数知道我存在的,却从来不知道我离开过。这宇宙天我来到了地球上
  • 盛世宠爱:竹马总裁的追妻路

    盛世宠爱:竹马总裁的追妻路

    第一次温存后,秦莘莘一口咬在君陌的肩膀上,威胁道:“你要是敢变心,我就卖了你!”只是谁都没想到。当初床上的戏言有朝一日竟变成真。可是,深深,我没有变心,你为什么还要卖了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探索笔记

    星际探索笔记

    地球末纪元,人类社会进入宇宙星际探索时期,袁金松是星际资源勘探协会会长,带领着队员探索一个又一个的未知星体,寻找着适合人类居住的天体,宇宙探索是极其危险离奇的事情,高科技、外星天体、外星生物等等,此笔记中应有尽有,到底能不能找到人类未来适合居住的天体,还有宇宙的尽头到底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