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1800000012

第12章 社交心理学--做一个受人欢迎的“狐狸”(1)

人的品格各有不同,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千差万别,但往往与真实情况都有所差别,因为有一些“效应”在作怪。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学会与不同品性的人交往,用不同的交际之道,做一个到处受人欢迎的“狐狸”,就需要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地利用各类效应,给他人留有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帮助自己克服在人际交往中各类效应的消极作用。

首因效应--第一眼的美丽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

“首因”也可以说是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交往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人际交往中,首因效应对人们交往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心理学新词典》是这样界定的:“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最初形成的印象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亦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现实生活中,首因效应作用下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就像一个台湾的娱乐节目中一个明星说的:你第一次出席一个节目的时候穿得很正,那么你正一天,在别人心里就至少会正一年。这也就是人际交往中的“第一眼的美丽”。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进行过一次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实验过程大概如下:他设计了四篇不同的短文,分别描写一位名叫杰姆的人。第一篇文章整篇都把杰姆描述成一个开朗而友好的人;第二篇文章前半段把杰姆描述得开朗友好,后半段则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第三篇与第二篇相反,前半段说杰姆孤僻不友好,后半段却说他开朗友好;第四篇文章全篇将杰姆描述得孤僻而不友好。洛钦斯请四个组的被试者分别读这四篇文章,然后在一个量表上评估杰姆的为人到底友好不友好。结果表明,篇幅内容的前后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开朗友好在先,评估杰姆为友好者为78%;孤僻不友好在前,开朗友好在后,评估杰姆为友好者仅为18%,从实验研究可见,首因效应极为明显。

由于首因效应作用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和别人初次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修饰自己,从外表到语言到内在的素质,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让人愿意与你交往,甚至主动地邀请你。当然这就要求你要做一定的工作了,就像每个女孩约会之前总要精心打扮一番,为的就是让人看着舒服、有美感。即使五官不够美观,但也要给人干净利落有涵养的感觉。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积极展示给人一种美好的形象,给众人留下个“第一眼的美丽”,并结交朋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个叫比尔的小伙,面试成功,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被部门的领导带着逐一认识公司的所有同事。当走进公关经理室时,副经理戴伊干脆利落的工作作风,风度翩翩的仪表,以及对比尔表现出的热情,都给比尔留下了特别美好的印象。随后副经理戴伊还给比尔介绍了公司各个部门的情况及工作特点,比尔对此感恩不尽,认为戴伊一定是个讲义气的朋友。而另一个办公室的工程师劳德鲁普脸色阴沉沉地,手里正忙着设计,抬抬头连声招呼也没打,比尔在心里就给劳德鲁普下了定义:“呆板、不热情,肯定是个冷血动物。”此后,比尔碰上事也就以此为“尺度”进行衡量了。

没过多久,副经理戴伊利用比尔对他的信任和年轻,让他在众人面前跌了一个大跟头。比尔后悔莫及,为什么要为戴伊卖命。而为他挽回损失与声誉的,恰恰是工程师劳德鲁普,他揭穿了戴伊的诡计,为比尔洗刷了不白之冤。比尔之后痛责自己,不该“先入为主”,以一时的好恶来取舍朋友,直到那善于伪装的“朋友”把自己推入陷阱,可是此时后悔已经迟了。

社会复杂,人在与人交往时,因功利性,而心怀叵测,这种人到处都有,当朋友对你好时,不要沉湎于其中;当朋友对你有些冷淡时,也不要过分计较。“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虎,难画骨”,每个朋友背后的“目的性”大多一时难以确认,所以还是以静观动好。俗话说“路遥之马力,日久见真心”。

否则,以过早的表面印象取舍,下结论,会使你结交下“地雷式”的朋友,酿成灾祸。也会使你错过真诚的朋友,遗憾终生。

所以,首因效应起的作用固然很大,能给人留下“第一眼的美丽”当然很好,但仍然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考验,故而每个人的内在素质、内在涵养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要只做一个花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训练自己的素质。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保持干净清爽的自己,举止得体,大方内秀。

心理学课堂:

1.第一印象不好可能错失很多机会

2.好的印象让你轻松地与人交往

3.提高修养素质,加强好的印象、改掉坏的印象

亲和效应--像磁铁般吸引他人

亲和效应,就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

人们在交际应酬里,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并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体谅。大家与和自己状态近似的人,性格、习性、讲究、打扮、语言、交谈内容相近的人,容易产生共鸣。在心理学上,这就叫“亲和效应”。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从熟悉到成为好朋友这么一个过程。那么,如何让自己具有像磁铁般吸引力的亲和效应,找到共同语言,找到相近之处,并吸引别人愿意与你长期交往,则是交往中重要的一环。

劳伦是位来自洛杉矶、经验丰富的女商人。她有着时髦的行头,讲究品位。劳伦因为想放慢生活节奏、得到更多的归属感,而搬到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镇。尽管她喜欢这个城市和那里的居民,但是她感到她不受欢迎。最终,她的同事给她指出,她的穿着和交谈方式让当地人觉得她在装腔作势,高人一等。从那以后,劳伦特意穿得很随意,与人谈论当地的事情,多参加社交活动,试着让自己更加容易接近。虽然一开始她很不舒服:不习惯穿咔叽布,不习惯谈论经营牧场。但是她发现,她与新邻居和同事更加容易交流了。

这就是亲和效应的具体表现了,其实在心理学的研究上可以表明,每个人的外表都反映了他的内心,你的服装,你的说话方式,你的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在告诉别人你是否友善,是否愿意和人交谈。你若表现得很孤傲,大家都会觉得你很难相处,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和你交谈了。

古人有语为曲高和寡,本来是说调子高了难以和得了。在人际交往中这就是一个大忌,你高高在上俯视众生,那么大家都会远远地看着你而不会真正地与你谈心。只有深入了人心,大家觉得你可亲了,你才成功了。

而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就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人们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这里的“较为亲近的对象”,往往是指那些与自己存在某些共同之处的人。比如,血缘、姻缘、地缘、学缘或者业缘关系,还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也可以是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我们通常把这些较为亲近的对象称为“自己人”。毋庸质疑,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人的心理定势往往是肯定的,自己人之间的交往效果也就更为明显。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地域情节,对此我们应当深有体会。许多人在面对初次见面的交往对象,总是少不了问一句:“您老家哪里的?”这虽然已经成为近似“您吃了吗”那样的见面客套话,但或多或少反映出人们在交往中寻求双方共同点的想法。实际上,有经验的人也把这样的客套话当成交往开始之前的“热身”或者“润滑剂”。如果对方恰好是老乡,那就不免要上前热乎一番,双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而交往成功的概率也随之大大增加。即使双方不是老乡,也可以随意说一些自己对对方所在地的认识,例如特产、旅游胜地等,同样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这也是亲和效应其中的一个特点,即相似性。

当然,前文提到的双方潜在的其他共同点也是如此。这种种共同点里面,志向、兴趣、爱好、利益是最有效的“突破口”,一旦发现双方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认识和习惯,交往也就会顺利许多。例如,有的人喜欢运动,如果发现对方也对运动感兴趣,就会立刻感到双方志趣相投,也就很容易打开话匣子,接下来的深入交往皆在情理之中了。

随着交往时间的拉长,彼此还会发现或多或少的共通之处,这些共同与共通之处的显现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所以,亲和效应还有一定的间隔性。

正是因为这种间隔性的客观存在,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急于寻找双方的近似之处,而应当在不断的交往中进行细心的观察,逐渐把握双方的共通之处。尤其是有的人公私十分分明,在因公交往中一般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免对方开展人情攻势。与这些人进行交往,就更应注意平时的仔细观察,从其言谈举止中发现双方的共同之处。

也正是因为这种间隔性的存在,是亲和效应成为对首轮效应进行相应补充的一种理论。首轮效应认为人们对于交往对象的感觉是在第一印象中就业已形成的,而且难以更改。如果这种印象是好的,就罢了。但如果给人留下了一种不好的印象,就值得我们考虑了。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交往对象之所以形成一种不好的感觉,往往是因为人们在初次交往中还来不及发现交往双方所存在的共通之处,因而缺少了拉近距离的条件。这就是间隔性的影响。而要弥补这种缺憾,就应当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努力发现双方的共通之处,改善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

这种间隔性的存在实际上为那些在初次交往中失败的人提供了挽救的机会。尽管我们说第一印象是难以逆转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修复原有的印象。如果我们的努力是持续的、真心的,而对方又是理性的、客观的,那么交往双方的交往前景还将是光明的。“不打不相识”就是由此而来。

这对我们的实际交往是颇有启发的。有的人性子比较急,一旦在初次交往中给人留的印象不佳,就准备破罐子破摔,一破到底。殊不知,这样做就彻底失去了“冰释前嫌”的余地。

心理学课堂:

1.孤傲让你一个人孤独

2.主动寻找与他人的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

3.亲和力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你周围的人

投射效应--为什么会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它是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

古代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是有一位喜欢吃芹菜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像他一样喜欢吃芹菜。于是家里一来客人,必用芹菜热情招待,还极力劝说客人也要喜欢吃芹菜,致使他的这种行为成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也让他成了“以己度人”的典型形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免不了犯类似他这样“以己度人”的错误。在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投射效应。即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常常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最为典型的投射效应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为了克服投射效应的消极作用,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尽量避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他人。对方并非如我们所想象,只有尝试了才会知道。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国外有一对夫妻,他们彼此非常恩爱,每天吃面包的时候,两人都想着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对方吃。因此,每次吃面包时,丈夫总是把面包皮给妻子,而妻子也总是把面包心给丈夫,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有一天,妻子病入膏肓了,她在弥留之际对丈夫说:“能让我吃一片面包心吗?”原来,妻子一直喜欢吃面包心,可因为她觉得丈夫也应该是喜欢吃面包心的,所以就一直把面包心让给了丈夫吃。可她不知道,丈夫却喜欢吃面包皮,共同的原因让他们都一直在吃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

佛印与苏东坡非常投合,他们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一天,他们又斗起禅机来。苏东坡首先问道:“印老,你看我像什么?” 佛印毫不犹豫地回答:“学士像一尊佛。”接着又反问东坡:“你看老僧像什么?” 苏东坡见佛印穿了一件黑色僧袍,人又长得胖,盘腿坐在那里,黑乎乎的一堆,便脱口而出,说:“和尚像一堆牛屎。” 佛印听了,默然不语,闭目养神。苏东坡回到家里,高兴地对苏小妹说:“妹妹,我与佛印斗禅机从来没有赢过,今天真走运,斗得他哑口无言。”于是,他便把二人斗机锋的经过,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苏小妹听后,讥笑道:“哥哥今天输了个精光,还自以为大获全胜呢!” 苏东坡瞪大了眼睛,满脸迷惑。苏小妹说:“印老的见处是佛,哥哥的见处是牛屎。请问,谁高谁低?印老心中装的是佛,所以他看人人都是佛,哥哥一开口就是牛屎,你心中装的是什么?

这两个事例也是心理学中的“投射效应”。将投射效应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别人的行为和我们不同时,我们就习惯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即如果你是心地善良的人,你就会以为别人都跟是自己一样的,是善良的人;如果你是经常算计的人,你也就会觉得别人也是经常算计的人;如果你是个嫉妒的人,当别人对你稍不恭敬时,你也觉得别人是在嫉妒你;如果是小人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事情了。这些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提醒自己不要用“投射效应”来对待他人,更要注意避免别人“投射效应”来对待自己。

同类推荐
  • 心理健康四年级(上)

    心理健康四年级(上)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是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 实用心理学2

    实用心理学2

    本书是一本突出科普性与实用性特点的通识教材。本教材旨在向读者介绍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特别是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应用到的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读者有效地了解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工作与提高学习成效。第一版教材自2000年出版到2006年间已经印刷了11次,可以看出大众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为了使教材内容更加丰满,更贴近我国现实生活,更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特征,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
  •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有很多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实验和故事,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据此总结出了许多心理学效应与定律。它们揭示出没有随着时间和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全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状态。这些效应和定律生动刻画出我们复杂而敏感的心理轨迹,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奇。它们如镜子一般映照出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让我们能冷静而客观地审视自己。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克服人性的弱点,指导在都市中拼搏的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充满期待而又坚定地迈向未来的成功。通过众多心理学上的著名原理和经典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在当今社会的都市中奋斗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心理攻略。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容易成功

    本书作者凯文·达顿是一名精神病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专家。他有一个精神病老爸,还有一个精神病至交,为了获得最一手的精神病人资料,他潜心研究精神病30余年,甚至不惜把自己改装成精神病人,最终解码精神病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热门推荐
  • 求仙不如求己

    求仙不如求己

    斩仙,斩神,斩魔,如果这都不能挽回师傅您的话,那么我将付诸一切!
  • 断肠词

    断肠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宿主又甜又憨憨

    这个宿主又甜又憨憨

    苏沐本是一个外表丑陋矮矮的胖胖的女生一个偶然的旅游居然让她成为颜值超高的女生完成任务得到积分??就这??还遇到了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宁墨??咳咳狗血剧情日常套路咳咳咳重生?代替品?我天苏沐到底是谁
  • 万世缘

    万世缘

    回忆里的爱,还找得回来吗?当熟悉变为陌生,这世界会怎样?
  • 那个名为青春的笼子

    那个名为青春的笼子

    多少年想要走出那道隔绝我与那世界的墙,可是我知道高墙铁门外的世界必定改变了很多,想必那世界对于我还是如几年前那样不清不楚。我在害怕,我在颤抖,我在迷茫,恐惧着那个世界的冷眼。其实不是高墙铁门困住了我,而是我的心始终不敢迈出那一步。有人说,鸡在被圈养之前是会飞的,人又何尝不是呢?人本应拥有翅膀,可以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不是身边的事物束缚了你,是你的心本就是束缚你身体的笼子。
  • 学霸校草有毒

    学霸校草有毒

    高冷校草喜欢活泼校花?自从认识某校草后,沐清苒不知道怎么形容。身边朋友告诉她,说高冷校草喜欢她。沐清苒笑了:“他要是喜欢我,猪都能上天了!”某天,高冷校草表白,大方承认自己喜欢的就是活泼校花,她身边的人善意的说“苒苒校花,快看,猪上天了!!!”巧了,校草喜欢校花巧了,猪上天了
  • 东征纪行录

    东征纪行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与她们的邂逅

    TFBOYS之与她们的邂逅

    三个漂亮的女孩遇见三小只,他们之间有好,有吵,有闹,有爱,有恨。他们分分合合,最后无论有多难都走到了一起
  • 紫落天成

    紫落天成

    紫金色眸子扫过的是一片淡然,就连一个纯洁萝莉都能改变成冷漠少女的世界,就由我来掌控与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