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09200000009

第9章 古代诗歌批评谱系中的《古诗十九首》(3)

明清诗论多涉及《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的比较。许学夷的《诗源辨体》认为:“汉人乐府五言与古诗,体各不同。古诗体既委婉,而语复悠园;乐府体既轶荡,而语更真率。盖乐府多是叙事之诗,不如此不足以尽倾倒。且轶荡宜于节奏,而真率又易晓世。”谭元春在《古诗归》中谈道:“《十九首》无诸古诗之新矫夺目,以温和冥穆,无可甚快,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诸古诗亦若将安焉,此诗品也。”清代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卷十中也赞同“茗香高视《十九首》而卑视乐府”。

明清辨体批评层层深入,辨古、律之别,辨汉、魏之别,辨古诗与乐府之别,进而围绕同为五言古诗源头的苏、李诗与“十九首”展开辨体批评。其实,钟嵘早在《诗品》中就谓“《古诗》出于《国风》”,“李陵出于《楚辞》”。源头不同,当然诗风不同。

唐代皎然的《诗式》中,就专辟一节辨“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皎然认为,李陵、苏武二子之诗“天与其性,发言自高,未有作用”,而“《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但皎然诗论更推崇十九首,他认为:“少卿以伤别为宗,文体未备,意悲词切,若偶中音响,《十九首》之流也。”同时,皎然以“瑟琴”之别喻两者:“苏、李之制,意深体闲,词多怨思。音韵激切,其象瑟也。唯古诗之制,丽而不华,直而不野。如讽刺之作,雅得和平之资,深远精密,音律和缓,其象琴也。”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杂说下》曾怀疑所谓李陵《答苏武书》,“观其文体不类西汉人,殆后来所为,假称陵作也”。宋代的苏轼也对“苏李诗”的真伪提出疑问。因而,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之别少有论及。

直至清代,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说》中认为“苏、李赠答或亦汉代拟作”。尽管直至今日,对于“苏李诗”的真伪也未能达成共识,但对于苏李诗在诗歌史上的价值与地位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李重华给予苏李诗极高的评价:“今观汉氏诗,若十九首、苏李赠答诸什,风之遗也。”【32】他将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并称为“风之遗”。王士祯的《带经堂诗话》认为“河梁之作与十九首同一风味”【33】,沈德潜更将苏李诗评为“五言诗之祖”【34】,吴淇将苏李诗与《古诗十九首》同推为“汉道五言”的典范,并认为《十九首》出自苏李诗。吴氏评苏李诗曰“苏李古诗,组织风骚,咸折交质之衷;抒发性情,深合和平之旨;故可超赋凌骚,直接风雅”;评《古诗十九首》曰“宏壮、宛细、和平、险急,各极其致,而总归之浑雅”【35】。相比较,吴氏更为推崇苏李诗,而清代诗论家刘熙载则从诗风上区分两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与苏、李同一悲慨,然《古诗》兼有豪放旷达之意,与苏、李之一于委曲含蓄,有阳舒阴惨之不同。”稍微不同的是,牟愿相说得较为形象,认为“《十九首》如星罗秋旻,莽寒久耀。苏、李诗如清庙朱弦,古音嘹唳”(《小澥草堂杂论诗》),两者各有归趣。

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古诗十九首》的仿拟文本乃一奇特的文学现象,成为古代诗歌创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辨体”批评不断深入地展开,五古典范的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古诗十九首》。明清时期,大量诗者在拟《古诗十九首》的写作中追步诗之最高境界。明代,唐汝询、黄仲昭、李攀龙、王世贞、胡应麟、孙贲、王立道、钱宰、柳如是、西陵十子等人都曾拟《古诗十九首》。清代,云间、西泠诗派,大学士李光地、陈廷敬等,甚至清代御制诗中也有拟《古诗十九首》的资料流传。王夫之在评明人钱宰的《拟客从远方来》(《明诗评选》卷四)中写道:“《十九首》旷世独立,固难为和,然以吟者心理求跻己怀于古志,而以清纯和婉将之,古人亦无相拒之理”【36】。正如栾栋教授所言:“《古诗十九首》提供了能让中国广大文人阐发日常情感的审美‘寄代’:人人可以入乎其内以切情,个个都能出乎其外以言志。她为炎黄子孙提供了表达心神的范式。”

第三节 ”汉道”与《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解者无虑千百家”(李调元《雨村诗话》)。明清二代,特别是清代,大量专论的出现,更推动《古诗十九首》研究成为显学。钱大昕在朱筠《古诗十九首说》序言中谈到,当时诗坛“论五言者,咸以为圭臬”;徐昆也说道:“十九首诗学之权衡也,上承三百,下启百代,得其意一以贯之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解、注、说、绎、赏析等不一而足,千百家解者的方向不外乎“辨体”与“识道”。方孝孺说:“体之变,时也;不变于时者,道也;因其时而师古道者,有志于诗也。”【37】如果说明代对诗学重在“辨体”批评,将《古诗十九首》从律诗、魏诗、乐府诗、苏李诗等各体中辨别出来,完成其作为“五言之诗经”、“五言之原”、“五言之祖”的典范意义(即“诗之范”),并以此为源头清理出五言诗歌经典的序列(即“诗之史”),进而推崇其为“诗母”,那么清代的诗论家们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崇其为“千古至文”、“韵言之宗”、“旷世独立”,更重在对作为诗歌经典之“诗之道”价值的追寻,确证其作为“诗母”的地位。吴淇以《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的核心和典范,由之构建诗学的“汉道”,并以此为基点来透视整个诗歌史。至此,《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的“诗母”价值终落到实处。

一、“体”与“道”

《文心雕龙·宗经》篇有云:“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所谓“文学正典”,必然会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之“至道”和“鸿教”。

清代诗论从明代对诗学“体”的辨别转向对诗歌“道”的追寻,诗论家们热衷于拷问“古道何为其不可复也”(宋大樽《茗香诗论》)。诗论家们普遍认为诗歌“体之变无常,而道之变有常”,认为“《三百》后有《离骚》,《离骚》后有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苏、李赠答、《古诗十九首》外有乐府,后有‘建安体’,有嗣宗《咏怀诗》,有陶诗,陶诗后有李、杜,乃复古也,拟议以成其变化也”。诗歌经典中变化的是“体”,而不变的是“诗道”。朱筠认为诗道在于“五伦道理”,在于“性情、倚托、比兴”三者。他在《古诗十九首说·总说》中强调,“诗有性情,兴、观、群、怨是也。诗有倚托,事父事君是也。诗有比、兴,鸟兽草木是也。言志之格律,尽于此三者矣。后入咏怀寄托,不免偏有所着”,而“《十九首》包涵万有,磕着即是。凡五伦道理,莫不毕该,却又不入理障,不落言诠,此所以独高千古也”。张庚的《古诗解》认为《古诗十九首》“组织风骚,钧平文质,得性情之正,合和平之旨。义理声歌,两用其极,故能绍已亡之《风》《雅》,垂万襈之规模。有志斯道者,当终身奉以为的”。刘光贲也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诗之正宗”、“五言之祖”,为诗教一大转关,其“词不迫切,语意敦厚,尚有风人遗旨,学者不可不读”。诗论家们大都认同“十九首者,三代以下之风雅也”(《古诗十九首说序》),他们所倡导的“古道”或“诗道”乃是对儒家“风雅”(或“风骚”)诗学传统的回归。黄子云在《野鸿诗的》中梳理了诗的道统传承谱系,认为:“诗有道统,不可不究其所自。姑综其要而言:《风》、《骚》之外,于汉曰《十九首》,曰苏、李,于魏曰曹、刘,于晋曰左、阮、渊明,于宋曰鲍、谢,于齐曰玄晖,于梁曰仲言,于陈曰子坚、孝穆,于周曰子山,之数公者,虽各自为一家言,而正始之绪,截然不紊。”【38】

二、“汉道”内涵解析

清代诗论对《古诗十九首》所含诗“道”的探寻,最集中、最系统地体现在吴淇的《古诗十九首定论》中。

据《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卷六十五)记载:

吴淇字伯其,睢州人,赋资颖异,十五习诗赋,清词丽句,往往惊其长老。为制举艺,不拘尺幅,落落有奇气。登顺治乙酉乡荐,壬辰南宫后,里居六载,益肆力于学,戊戌成进士,授广西浔州府推官,升江南镇江府同知,镌级归,构屋数楹,寝处,其中,与诸子侄口讲手批,夜分不倦,工填词,晚年声律益细,尤深于道家言,其论诗上下、古今、升降、正变,为时所宗,着文集若干卷。

据现有资料,其著有文集《雨蕉斋诗选》七卷、《粤风续九》四卷和《六朝选诗定论》十八卷。

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其书“为时所宗”,“其持论精核,凡当世言诗之家,无以易其说也”【39】。其中的诗学思想在清代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

何为“汉道”?“汉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翼奉传》中:“今汉道未终,陛下本而始之,于以永世延祚,不亦优乎?”原意为汉代的道统、国祚。唐宋诗人常以“汉道”指代汉代诗歌的精神特质。杜甫《偶题》写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宋代白石道人在《范大参入觐颇爱鄙作以诗谢之》一诗中曰:“问句石湖老,如将日指标。枯中说滋味,高处戒虚骄。颇喜唐音近,宁论汉道遥。正声今在耳,万乐听箫韶。”【40】以“唐音”、“汉道”区分唐、汉之诗,并开始推崇汉魏诗歌为“正声”、“正体”与“正宗”。

“汉道”是吴淇诗论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诗学概念,体现了其诗歌观念中的尊经意识与历史意识。其《六朝选诗定论》中选诗就以“合汉道则录,不合汉道则弃”为原则。吴淇如何理解“汉道”?在他看来,诗之体随时代而变化,一代有一代的专体,其曰:“夫诗之为体,因时而变,故一代之诗,必有一代之专体”,而“《三百篇》体不杂,盖一道同风之世也。汉诗体错出,惟五言纯平一朝之制;亦犹诸体备于唐,而独七言律为唐之专制也”。吴氏认为“五言古诗”乃汉之专体,而“七言律为唐之专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吴淇将诗歌发展分为三际,即“王迹”、“汉道”、“唐制”,并以汉道为核心,强调“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在吴淇的诗歌观念中,《古诗十九首》乃“诗之正则”、“汉道五言”之典范之作。其将十九首、古乐府四篇,合之苏李七首、班姬一首,凡三十一首尊奉为“汉道五言”,认为“建安之际,当徐父子,倡于邮下,群彦和之,于是曹、刘之坛帜韦盛,而汉道寖微矣。识者忧之,此古《十九首》之所由选也”。

吴淇虽将诗歌类别划为三际,但他认为:“汉道之于三百篇,迥以别矣,唐制原本于汉道,而分为两际者,譬之治道,三百篇犹之封建也;汉以后之诗,犹之郡县也。唐与汉虽均为郡县之天下,然世儒之论曰:汉制弘其纲纪,唐制详其节目,规模自是不同。其为诗也,亦如其治而已。”其《六朝选诗定论》在评韦孟《讽谏诗》时说道:“少陵曰:‘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汉道即指五七言,一盛于汉,再盛于唐。”吴氏区分了“汉制”与“汉道”,但认为“唐制原本于汉道”,“盖唐制虽自成家,然变本加厉,初亦不离汉道。故后世学诗者,须以汉道为本”。评苏李诗曰:“苏李古诗,组织风骚,咸折交质之衷;抒发性情,深合和平之旨,故可超赋凌骚,直接风雅。”评汉诗曰:“是以汉之诗取《离骚》之情,合三百之性,故美而可传也。”其所理解的“汉道”内涵为“汉道祖三百篇而宗《离骚》也”。说通俗点,汉道就是既能承继《三百篇》之性,又能体现《离骚》之情的诗学之道。

三、“汉道”的诗学价值

吴淇论诗有着强烈的尊经意识,其曰:“余之专论诗者,盖尊《经》也。”其在《古诗十九首定论》中认为:“十九首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要皆臣不得于君而托意于夫妇朋友,深合风人之旨。后世作者,皆不出其范围。”其以传统的“赋比兴”解诗,对十九首诗歌内涵全部都予“臣不得于君”的理解,与元代刘履《风雅翼》中《古诗十九首旨意》的解读相比,更加武断,过分强调诗歌的政治伦理作用,这自然有将文学的审美意义稀释之嫌。后人对吴氏的政道倾向不无批评。张庚在《古诗十九首解》中批评道:“睢阳吴氏说选诗大有发明,然穿凿附会,牵强偏执,在在有之;欲求醇者,什仅二三。”从文学与治道、文学与世事、文学与史论等关系看,吴淇的视野不可谓不开阔。他能从宏阔的时段划分诗歌以及诗学的变迁,与20世纪西方年鉴派史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吴淇诗论的成就远大于偏失。张庚说吴淇“有大发明”,此话不假。吴氏以“君臣”关系喻解古诗,也真有“穿凿附会,牵强偏执”之处,但说穿凿牵强“在在有之”,似乎有夸大之嫌。在中国传统诗学赓续过程中,陈陈相因易,戛戛独造难。吴淇以“汉道”论诗,发覆创新,基本精神应予肯定。

《古诗十九首》研究源远流长。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阐释者代有其人,作出了巨大贡献。诗歌的谱系日趋完整,诗学的理论亦不断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说,《古诗十九首》的探索过程是与诗教“情性”说同川并流的诗学传承。吴淇称之为“汉道”的“三百篇之性,离骚之情”,梳理的正是这样的流程。《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之冠冕”,有其不可替代与超越的作用,情理协调的话语方式在《古诗十九首》中水乳交融。这样一种五言体式的古典诗歌滋养和激发了后世许多名人名篇,其所包孕的各种“遗传”价值“因子”或“拟子”已存活在后世文学文本之中,而且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古诗十九首》是“诗母”,那么“汉道”则是诗歌世界特别是五言诗歌母仪天下的风范。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各章节还会论及。

正如上一章第三节所谈,《古诗十九首》确如前贤们所认定,集中体现了汉风,也即本章所谈的“汉道”,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集中代表着纯人性诗的一种风范。我们赞同“汉道”说法的原因,还在于它彪炳史册,在中国诗学谱系中占据制高点,为中国诗学发展平添了一座不可企及的范本高峰。在这座高峰下,许许多多的后来者高山仰止,推崇备至。

【1】《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卷一百八十八,《列传》卷一百七十五、一百七十六,《文苑》卷三、四。

【2】成复旺主编:《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2页。

【3】战国后期,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六经中的《乐》经失佚,剩下五经,但人们仍习惯地沿用“六经”的名称。

【4】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0页。

【5】《四库全书》《曹子建集》卷八;《齐谢朓谢宣城集》卷五《奉和随王殿下其十二》;《嵇中散集》卷五《声无哀乐论》。

【6】(南朝陈)徐陵著,(清)吴兆宜注:《徐孝穆集笺注》卷一。

【7】萧华荣:《刘勰与钟嵘文学思想的差异》,《中州学刊》1983年第6期。

【8】李天道:《“雅正”诗学精神与“风雅”审美规范》,《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9】葛晓音:《从诗骚辨体看“风雅”与“风骚”的示范意义——兼论历代诗骚体制研究的思路和得失》,《中华文史论丛》总第八十三辑。

【10】齐己《送僧游龙门香山寺》:“君到香山寺,探幽莫损神。且寻风雅主,细看乐天真。”

【11】欧阳修《六一诗话》指出:“自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故绝无可称者。”

【12】金履祥:《濂洛风雅》。见《四库全书》总集类存目一卷一百九十一,集部四十四。

【13】(明)陈子龙撰,孙启治校点:《左伯子古诗序》,《安雅堂稿》卷三。

【14】(明)陈子龙:《皇明诗选序》。见《皇明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15】龚鹏程:《诗话诗经学》,《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6】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353~1359页。

【17】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18】钱志熙:《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9】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20】”在中国《诗》学史上,《孔子诗论》第一次对《讼(颂)》、《大夏(大雅)》、《少夏(小雅)》、《邦风(国风)》主旨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括,虽然竹书作者的分类主题概括只有寥寥数字,但却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关系到此后《诗》学体系的建立和儒家《诗》教观的发展。”见陈桐生:《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21】陈桐生先生认为,《鲁诗》受到战国中后期到秦汉之际文化学术界的一种诗风观的影响,注重“慎始敬终”,即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圣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22】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56页。

【23】董乃斌:《中国诗学之渊源论》,《文学遗产》2003年第4期。

【24】张健:《尊古与崇律:对南宋后期两种诗学取向的历史考察》,《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25】张以宁:《送曾伯理归省序》。见《四库全书·翠屏集·卷三》。

【26】据《玉台新咏》所录,《古诗十九首》中的九首诗为枚乘所作,王闿运持此观点。见王闿运《王志》卷二。

【27】尊古卑律说属于理学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朱熹《答巩仲至书》中将古今诗歌划分为三等:“自书传所一记,虞夏以来,下及魏、晋,自为一等。自晋、宋间颜、谢以后,下及唐初,自为一等。自沈、宋以后,定著律诗,下及今日,又为一等。然唐初以前,其为诗者,固有高下,而法犹未变。至律诗出,而后诗之与法,始皆大变。以至今日,益巧益密,而无复古人之风矣。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汉、魏古词,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于《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

【28】朱易安:《明代诗学文献的文体形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3页。

【29】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2页。

【30】王行:《半轩集》卷八,《四库全书》。

【31】毛先舒:《诗辨坻》。见郭绍虞辑:《清诗话续编》(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

【32】(清)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见(清)王夫之辑:《清诗话》(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23页。

【33】(清)王士祯著,戴鸿森校点:《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823页。

【34】“一片化机,不关人力,此五言诗之祖也。”评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一。见(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43页。“苏、李诗言情款款,感寤具存,无急言竭论,而意自长,神自远,使听者油油善入,不知其然而然也,是为五言之祖。”见崔松林校注:《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9页。

【35】(清)吴淇著,汪俊、黄进德点校:《六朝选诗定论》,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62、77页。

【36】(清)王夫之著,陈新点校:《王夫之品诗三种:明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37】转引自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38】黄子云:《野鸿诗的》。见(清)王夫之:《清诗话》(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48页。

【39】(清)吴淇著,汪俊、黄进德点校:《六朝选诗定论》吴伟业序,广陵书社2009年版,第3页。

【40】《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卷四十二。

同类推荐
  • 好一座浮岛

    好一座浮岛

    本书是华语散文名家简媜老师累积十年的转型之作,文字一改往日清新温柔的笔锋,以更加犀利和幽默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浮沉,正如她在本书中提到:“我感觉这书进入黑色麻衣时期;入味,乃动了肝火之故,某些篇章甚至有焦味。”简媜以冷静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以更锋利的笔尖刻画这个时代,她从一个成熟的角度观察世事的沉浮,叹息人到中年的无奈。相信读者在这部作品中,可以认识另一个简媜,可以看到她眼中的这个时代。
  • 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奥威尔书评全集(中)

    “承认现实的恐怖,以这种方式将它消解。葬身鲸腹——或承认你就在鲸腹中。”——乔治·奥威尔。【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内容简介】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奥威尔在不同报刊、文集中发表的长短书评,横跨奥威尔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包括《查尔斯·狄更斯》、《在鲸腹中》、《评》等多个名篇,以近百多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书评的全貌。本书为三卷本套装的第二册。
  •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

    精品文学书系: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周梅森

    周梅森

    本书精选了作者优秀中篇小说五篇和随笔散文四篇,代表了作者除长篇小说之外的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
  • 兄弟情深:新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往来

    兄弟情深:新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友好往来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上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热门推荐
  • 超人之梦:超人卷

    超人之梦:超人卷

    上帝创造人类后,在赋予人类善良、正义、仁慈的同时,也将贪婪、无知、邪恶加诸于人,因此人类并不满足上帝给予的一切,也想学着上帝那样去造人。基于此,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造超人出现了,他们或者是基因改良的成果,或者是人兽杂交的变种,或者是人与机器的合体,又或者是经过宇宙射线辐射的异变。他们拥有五花八门的超能力,能一飞冲天,能如蝙蝠般出没于黑夜,能举起卡车和楼房。他们中有与邪恶英勇战斗的侠客,也有变为超人后而堕落的恶人。
  • 一万里蓝天

    一万里蓝天

    一个七分真三分假的故事,源于我的一些故事与灵感。他们分开两年,最后发现所有的分离都只是误会,旧情复燃藕断丝连。蒋温迪:我只想在一干二净中藕断重生。陆黎:知道我的声音不好听说不出最动听的情话。
  • 绝命星途

    绝命星途

    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时代这一切无法阻挡这一切也无法挽回若的尊严,那么需要铁与火的考验若的力量,那么需要生与死的抉择神秘来袭,青铜祭坛无声出现,地球瞬间进入高武时代,这一切该何去何从,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 不灭大汉

    不灭大汉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当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来到这战乱纷飞的时代成为那大汉最后一名皇帝,还会让这些事情发生么?袁家兄弟:“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刘协:“吾乃大汉王爷!”曹操:“吾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协:“抢得就是你。”刘备:“吾乃汉室宗亲。”刘协:“我怎么不知道?”孙权:“……”刘协:“你别说了,你那本事还不如你那兄长。”孙策:“终于有人想起我了。”刘协:“有勇无谋之辈,比起吕布你还差的远。”周瑜:“安敢欺我兄长。”刘协:“你媳妇归我了……”汉旗指处,望尘逃遁!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吾刘协要再创一个大汉盛世,诸卿可愿助本王一臂之力?”
  • x云深不知处

    x云深不知处

    从有到无,默默守护,有情人是否能够终成眷属?
  • 快穿之通灵小主

    快穿之通灵小主

    不知道“死”了几回以后,某女终于坐不住了,暴揍弟弟的头。“姐你弟弟的姐弟恋。”某男委屈,不就是个姐弟恋嘛,是他吃亏好不好~
  • 缘碎机缘

    缘碎机缘

    修炼界原来的修炼等级划分因为种种获得奇缘的人扮猪吃虎而遭到质疑,而匹配灵石的出现,完全探测出修炼者最真实的实力,也让获得传承和机缘甚至老爷爷的修炼者被曝光,因为它还能将这些也数值化表现在修炼者综合实力中,这也导致前一秒还借着金手指风光,下一秒就要被无数人知根知底的人追杀,所以这块灵石也有一个不好的称谓,斩缘灵石,斩断奇缘。
  • 异界穿越录

    异界穿越录

    他不喜欢周杰伦,但为了给自己找个偶像,在同学的怂恿下开始听他的歌,慢慢的喜欢,后来又找了一个同样兴趣爱好的女孩,可是没几天,女孩却失踪了……
  • 神叹九决

    神叹九决

    因为传承神的神技,修炼至世界巅峰,遨游三界,又卷入世界争夺……
  • 九星争霸

    九星争霸

    乱世当枭雄,谁与争锋,百家齐出,谁是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