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8200000009

第9章 用心灵赢得心灵(1)

用爱的目光注视学生

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源。

与孩子交流时,成人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

93岁高龄的日本小儿科医生内藤寿七郎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爱哭闹的孩子只要一见到内藤博士就会停止哭泣。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两岁男孩前来找内藤先生看病。妈妈说,一升装的牛奶,这孩子一口气就能喝光。因为喝牛奶超量患了牛奶癣,皮肤刺痒睡不着觉,举止焦躁不安。

内藤先生不慌不忙地将白大褂脱下,然后跪在那个男孩面前,看着对方的眼睛。

“你喜欢喝牛奶吗?”内藤先生温和地问道。

男孩点点头。

内藤先生仍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说:“如果不让你喝你特别喜欢喝的牛奶,你能忍得住吗?”

男孩显出一副烦躁和不满的神色,并且把脸扭向一边。

内藤先生并不气馁。他跟着转到孩子面前蹲下身子说:“你可以不喝牛奶的,是吗?”不管男孩怎样不耐烦,拒绝回答,内藤先生的目光一直充满着信赖,口气也十分诚恳。

终于,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奇迹发生了。男孩回家后不喝牛奶了,湿疹症状很快消失。一年半以后,他的母亲认为可以少喝点儿牛奶了,可男孩说:“大夫说能喝我才喝。”母亲只好请内藤先生来帮忙。

这一次,内藤先生仍然是看着男孩的眼睛,微笑着说:“你现在可以放心地喝牛奶了。”从那天起,男孩真的又开始喝牛奶了。

内藤先生通过这件事总结出:哪怕是才两岁的孩子,只要他明白了道理,就能控制自己。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这个口号提出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听起来仍然觉得十分亲切。

因为,今天的孩子多么渴望爱的目光!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眼神就是这扇窗里所展现的全部内容。

一个鼓励的眼神,可以让拙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大胆地举起手来,让退缩不前的学生勇敢地向前迈步;

一个赞扬的眼神,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被老师肯定的快乐,激励着他们向着那无限顶峰不断前进。

还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

那年,朱丽·狄德罗24岁,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来到犹他顿州一所小学教五年级的语言课。

第一天上课时,她注意到台下的20个学生一个个眼睛里都带着一种不安又胆怯的神色,这让她感到很奇怪。

上课了,学生们大都表现得很安静,除了在她要求下站起来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名字“我叫理查德”,“我叫安迪”,“我叫凯莉,来自圣迭戈”……然后几乎就没什么动静了,就连她提问时,也没人主动举手回答。

朱丽奇怪地注视着全班学生:“孩子们,你们是不会还是不想回答啊?”

没有一个学生吱声。

朱丽更加奇怪。

下课后,朱丽设法和学生们一起玩,并顺便了解了他们的许多问题。

原来,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上个学期才转学过来的,他们的父母亲因为工作调动或者生活原因,经常搬家。结果,学生们刚刚熟悉了一个地方,环境又变了。加上学生们原有的基础不太扎实,来到新学校后,有点跟不上教学进度,成绩大都处于年级末位,尤其是阅读能力很差。其他任课老师也不太喜欢他们,几乎每个来上课的老师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似乎自己正对着一群石头讲课。

想起课堂上学生们那怯怯不安的眼神,朱丽心里很难过,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第二天课上,学生们仍然低着头,一副副垂头丧气、心不在焉的样子。朱丽便叫道:“孩子们,挺起你们的胸膛,抬高你们的头,看着我!”声音不大,但语调的分量却很重。

学生们慢慢地抬起头,他们突然注意到朱丽的眼睛闪着一丝光芒,像一方晴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她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一种鼓励的力量。

这是一种他们在别的老师身上没有见过的眼神,伴着朱丽的这种眼神,学生的心刹那间也变得晴朗起来。

看到学生们坐直了身子,朱丽露出欣喜的笑容:“很好,孩子们,现在开始上课。哪位同学先来朗读一下课文呢?”

半晌,安迪慢慢举起手来,但他刚读了两句就卡壳了。

上帝才知道他读了些什么,不过也不能怪他,在这个班里几乎没几个学生能流利地把一篇课文读下来。

安迪有些发窘,他偷偷用眼睛瞄了一下老师,迎接他的却是朱丽那安静中透着温和的眼神,仿佛在对他说:“没关系,继续!”

安迪受到了鼓励,继续往下读,虽然中途又卡壳了,但他都坚持读下去了。

等到安迪读完,朱丽用一种热切的目光注视着他:“很好,安迪!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少几个‘逗号’,我想会更完美!”

学生们都笑了,为朱丽老师那俏皮中略带批评的话。

渐渐地,学生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一天的阅读课上,朱丽用她那漂亮的蓝眼睛看着学生们,“孩子们,这节课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讲个故事,理查德,你来!好吗?”

理查德有些犹豫,“我……”,他想说什么,抬起头,看到朱丽那清澈的目光,信任中传递着爱意,身上突然多了几分勇气,跑到教室前边来开始给同学们讲“三只小猪”的故事。

刚开始,理查德讲得很慢,声音也不亮,不时还有停顿:“在一个遥远的山村里,住着一位猪妈妈和她的三只可爱的小猪。妈妈每天很辛苦,小猪们一天天长……应该独立生活了,等你们盖好自己的房后就搬出去住吧。……三只小猪谁也不想搬出去住,更不想自己动手盖房子……”,朱丽向理查德投去赞许的眼神说:“理查德讲得很好,大家来点掌声给他勇气!”

渐渐的理查德的声音变亮了,故事也连贯多了,讲到大野狼来了的时候,他还做出一副害怕的表情,最后,理查德眉飞色舞地来了句“大野狼嚎叫着夹着尾巴逃走了,再也不敢来找三只小猪的麻烦了”,接着,他长吁一口气,“上帝,我终于讲完这个故事了!”

学生们都被逗乐了,朱丽微笑道:“孩子们,下周三我们五年级要举行一次故事比赛,你们谁报名参加?”

“朱丽小姐,我报名!”理查德说。

“我也报名!”安迪不甘示弱。

一时间,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去参加比赛,连最腼腆的琼斯也怯生生地问:“朱丽小姐,我可以报名参加吗?”

“当然可以,亲爱的,我真为你高兴。”,朱丽疼爱地看着这个小女孩。

比赛结果,朱丽所教的班级居然一举击败其他班级夺得第一名,让其他老师们大吃一惊:这些小家伙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胆?

校长的评价是:“你们有语言天赋,乐观积极,有创造性,我真诚的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后,除了几个因搬家离开犹他顿州的学生,其他学生顺利毕业。

时间一晃,又是十几年过去了。

一天朱丽突然收到来自纽约一家出版社寄来的包裹,里边是一本当时非常流行的侦探小说,书里有一封短信:“亲爱的朱丽小姐,我是理查德,这本书是我的第一本书,希望您能喜欢。您知道吗,我最怀念的就是当年您看我们的那种眼神,它是那样的温柔,就像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地荡涤我们的心灵……”

朱丽心中有一种非常柔软的东西被触动了,她不仅想起了那堂课上理查德讲故事的样子……

眼神,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冷漠的眼神造就了惴惴不安的学生。当学生们从老师眼里看到了一种不屑,感受到了一种轻视时,他们就将变得更加胆小、懦弱。

温柔的眼神促成了积极活泼的学生。当学生们从朱丽眼里读出了一丝光明,体会到了一股暖流时,这种眼神就成了点化学生们心灵的金手指!

正如古人所云:“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

面对这样一群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朱丽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抱之冷眼,而是用自己温柔的眼神一点点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朱丽的眼神中流动着鼓励和肯定,温暖着学生们自卑和沮丧的心。学生就是从她的眼神中得到了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学生从老师的眼神中感到了老师的关心、鼓励,体会到了被老师尊重的感觉,才能有胆量表现自己,展现自己。

对于眼神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也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说明眼睛是判断人心善恶的基准。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焉;胸中不正,则眸子非焉。

事实上,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而来自教师那种富含感情色彩的眼神,对学生来说则有着更为特别的含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复杂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从微妙变化的眼神里真实地流露。

美国新泽西洲一所中学百年校庆时,恰逢该校一位优秀教师休伊斯先生的80岁生日。休伊斯先生极富传奇色彩,他所教过的学生,许多已经成为蜚声全美国的教授、学者。

是什么原因使休伊斯先生桃李满天下呢?学校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100位最有成就的人。为了得出较为一致的答案,问题很简单:你认为,休伊斯先生的哪一方面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

答案很快反馈了回来。出乎意料的是,收到的答案居然惊人的一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休伊斯先生给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眼神,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暖的眼神。

请教师们记住:

温暖的眼神能传递一种力量,一种上进心,而冷漠的眼神则犹如一把利箭,刺向人的心里。

有一位艾滋病患者在与大学生直面交流时,说了一句让人深思的话:“冷漠的眼神比病毒更可怕。”

这位患者早在1987年就感染了艾滋病,1995年病发而亡。在这17年里,让他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病魔的折磨还有来自亲人、朋友的那种冷漠的眼神:家人将他“礼送出门”,最铁的朋友再没和他来往,单位也是没法子再待下去了……“那种被全世界抛弃的感觉,比病毒更猛烈地伤害着我!”他说。

眼神,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东西,有让人恐惧的,有让世间紧张的,有让人轻松的……各种各样的反应。

一束极为亲切的眼神可以激发学生无与伦比的热情,而一束阴沉的眼色则可以使多数学生的思维进入抑制状态!

这就是眼神的魔力。

美丽眼神的身后,必定有一份平和的心态,不温不火,不急不躁。

这样的眼神,必定有一份深深的爱在支撑,必定有一份平和的心态做后垫。那么,让我们慢慢地让自己的心平和起来,让你自己发现,让你的学生体会到你的深深的爱吧。总有一天,这份感觉,这种眼神会水到渠成,丰润圆满的。

而很多的时候,我们一不小心火气就上来了。充满“火气”的眼睛会有这样的一份巨大的宁静感吗?会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眼神中的自觉自愿的平静吗?不会!即使学生感受到你眼底的严肃和庄重,在他们心里有的只是恐惧和被动,而不会是由于你眼底的“平静”而感染他们!

美丽的眼神是一门绝技,它绝不会是强忍下的产物。

学生读懂了老师的眼神,才能靠近老师的心。

老师的眼神能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某种能力。

也因此,作为一名老师,除了应该具备读懂学生眼神的能力,更应该将自己温柔的、充满爱的眼光洒向学生!

用爱的微笑面对学生

走进学生中间,常常听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老师怎么不会笑?”

假如我带着这样的问题问老师,他们恐怕会误认为我是精神病人。可这是事实。

著名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女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我去长春市一所实验小学与孩子们见面,一个高个儿女孩气喘吁吁地跑上台来,她的直爽让师生们都愣住了:“知心姐姐,我们的老师不会笑怎么办?”

为了缓和气氛,我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曾经到北京宣武区一所小学采访。在一本中队日记里,我无意中发现了一篇文章《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

文章说,所有的老师都是绷着脸来上课的,只有美术老师笑眯眯地。结果,课堂上有高声讲话的,有下位子借东西的……美术课成了乱糟糟的自由市场,后来逼得美术老师不得不收起笑脸,也绷着脸来上课。这叫“给脸不要脸”。

同学们听了,开心地大笑起来。

笑声过后,我问这个提问的女孩:“你们有没有过‘给脸不要脸’的时候呢?”

“有,”女孩坦白地说,“只要老师给点儿好脸,有的同学就开始折腾。”

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显然,他们经历过。

“那你想没想过去调查一下,老师为什么不爱笑?除了你们的表现,老师家里会不会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孩子成绩不好,丈夫和她闹别扭……”

“没有。”

最后,我向同学们提出建议:去调查一下“老师的笑脸哪儿去了”。

几天之后,我收到几个同学写来的“调查报告”。

一份“报告”说,他们“跟踪”老师上下班,才发现老师的孩子有残疾,她每天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十分辛苦……

另一份“报告”说,老师跟她丈夫正闹离婚呢!

还有一份“报告”写道:“下课后,我‘跟踪’老师去了办公室。在门口就听到里面传出爽朗的笑声,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我们班主任在笑。我立刻跑进去,想看看老师笑起来什么样子。可是,当我叫了一声‘老师’,老师转过头来时,脸马上变得冷冰冰的,一点儿笑容都没有了:‘你来干什么?’老师甩给我一句冷冷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老师不是不会笑,而是不朝我们笑。”

这件事过去好几年了,可我一直忘不掉。孩子们多么渴望得到爱的微笑啊!

与此相关的报道是,在中国少年报社组织的“我眼中的老师”绘画比赛中,绝大多数孩子笔下的老师都是绷着脸的。好容易找到一张“笑脸老师”,画画的孩子还在旁边注上:“老师终于笑了!”

今天的学生们确实太需要教师的微笑了。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它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

微笑是获得学生信任的最快的途径,微笑还具有感染性。在班上做个实验,站在学生面前,向他们笑一下——露出牙齿,满面微笑,一句话也不用说,看看会发生什么。他们一定会马上还你一个微笑,没错,他们也会纳闷你到底怎么了。但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还是请你试一试。有些人天生比别人爱笑。如果你不是一个天生的“微笑者”,那你不妨试试这个:在讲桌上贴一个小笑脸,让它来提醒你天天都努力地绽放自己的笑容。

我曾经和一位新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她正在为学生的调皮捣蛋而头疼。听了她的课,我一下子就发现,一节课都上完了,她也没笑过一次。讲课的时候,她总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我们商定,明天一整天她都要尽量带着愉快的神情和笑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我把家里的电话给了她,请她第二天晚上告诉我实验的结果。第二天,电话铃响了,从她欢快的声音里,我就能听出实验成功了!“孩子们今天听话多了,”她说,“他们甚至还问我今天为什么那么高兴,这就等于告诉我,以后一定要努力,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笑容。”

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是春光满面、笑容可掬,那你的微笑一定会牵动、牵引许多学生,成为学生提问、倾诉、聊天、交流、求助的“亲人”,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

同类推荐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治理与非营利组织管理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政府与公共管理,非营利组织理论,非营利组织发展对公共治理的影响,社团组织,行业自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服务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教材主要面向国家公务员,按照“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什么就编写什么”的要求谋篇布局,以帮助各级公务员提高素质和行政能力。教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对学科基础理论、前沿理论作简要介绍,又对实践案例进行理论分析和提炼,有益于公务员改进工作、提高能力。
  • 学苑英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论文精选

    学苑英华——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论文精选

    文章讲述的是:马列?科社编,哲学编,历史学编,文学编m社会学?法学编,经济学编等内容。
  •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总是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唯一可供取之不竭”的一项战略资源。“过去,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已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通过教育发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潮流。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最强少年之我本疯狂

    最强少年之我本疯狂

    我势要站在世界的巅峰,我要打败所有阻拦我前进的人,哪怕他是我亲人。
  •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血色樱姬的复仇爱恋

    她,明明是众人所宠爱的小公主,却被自己的亲生姐姐残忍推入深渊。她,从地狱里爬出来,为了复仇,手上沾染了多少鲜血!当彼岸花妖艳盛开,吾将君临天下,让你体会我曾经的伤!
  • 偷天元武

    偷天元武

    一块被抛弃的大陆,一个乞丐,想要偷天,途径海上数十国,陆地武斗,海空猎兽,终于到达主大陆,我命由我不由天。
  • 雪球专刊第011期:小白投资20讲(基础篇)

    雪球专刊第011期:小白投资20讲(基础篇)

    投资,准入门槛最低,却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出人性的方方面面。人生何处不投资?成功者,不仅仅是财富,身心也得到极大的舒畅,生活轻松惬意,人生水准稳步提升;失败者,毁损财富是小事,身心健康基本上被完全击溃,生活如入地狱,永不会有翻身之日。投资就是一种选择,选择你自己的人生之路。重视投资,也就是重视你自己。
  • 小说之王

    小说之王

    这是一个青春言情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作者,讲述的是她如何从一个平凡作者变成大神的主要历程。
  • 斗罗之幻影梦兽

    斗罗之幻影梦兽

    你敢得罪神界的神吗?没有成神当然不敢得罪神,可是神界的神却害怕一个幻兽,因为它可以将你的梦境换为真实的现场,让神(人)欲罢不能,不过还好,这位幻神是一个懒惰的超级神兽,如今他却要去闯荡斗罗大陆,这位在神兽又会在斗罗大陆里面掀开怎样的波浪?
  • 蛮荒仙尊

    蛮荒仙尊

    摘叶破苍穹,弹指间翻天地覆,万族并起,诸雄争霸,血洒天地间,踏破苍穹,谁与争锋?从蛮地走出的少年,一切因果从这里开始
  • 医者惊华

    医者惊华

    【微耽美,慎入】二十一世纪的外科医生白十四,在家看电视的时候被零食噎死。“穿越?这么狗血的?”白十四看着自己这一身装扮,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穿越到了一位世家小姐身上。谁见过小姐穿乞丐装?巧了,白十四见过。没办法,她也很无奈,只能靠自己的实力说话。待小白莲被白十四踩在脚下,小白莲问:“你是谁?”“老娘是叱咤风云,无人能敌的十四丐帮帮主,怎么,不服?”“服服服!”“夫君,怎么动那么大火?”某妖孽掐着嗓子对着她喊。“你是?”白十四蒙圈了。“十四丐帮帮主夫人。”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 请允许我记住你

    请允许我记住你

    讲述了小编,毕业实习期间经历的感情挫折,以书的方式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