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938200000011

第11章 藏地文化(10)

越野车在中午时分到达甘巴卡布热山,游人纷纷下车拍照。有一石头伫立于天地之间,上面用文字记录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后藏土布加一带为土布加女神掌管。有一年,女神雇了当地的一名妇女为佣人,并许诺给她一帐篷布袋的粮食作为一年的佣金。一年后,当女神兑现诺言将粮食给女佣时,女佣却将整个帐篷搭起,使粮食不断流入帐篷内却不见装满。女神得知是女佣作怪,大怒之下,称“此地人十分狡猾”,便做法从山顶一侧用铁锹铲了一把土撒到江面上,形成洪水,把土布加半个村庄淹没。见到这情景,众百姓及女佣十分惧怕并生崇信之心,纷纷跪下祈求女神,并立誓做诚信之人。于是,女神作罢。此后,这一带百姓尊崇诚信之德,以礼待人,安居乐业。

当地人在这里做起了生意,地上摆放着满目琳琅的工艺品。他们嘴里往往狮子开大口,等待游客讨价还价。有时弄得游客目瞪口呆,无心再搭理,他们才软下来,一次次减价,并作出苦苦哀求状。最后我以10元成交了一个斑驳的转经筒,而这个转经筒在5分钟前曾要价130元。我不知道当地的人是否看懂了石头上的传说,还是这传说纯粹只是忽悠游客,而当地人根本闻所未闻。

我转过身,两个当地小女孩向我走来,她们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想在游客身上索取钱财。她们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向我索要钱。一个女孩手里还拿着一本《中国西藏》,用以配合他们早已准备好的台词,阿姨,给点钱让我们买书,买纸笔。每个环节经过精心设计,甚至道具也用得很到位。这很容易让善良的游客伸出援助之手,她们的诡计因此而得逞。我没有给钱,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两颗糖分给她们。她们毫不犹豫地接过糖,这个动作不需要技巧,可从细节处看出接手过来的熟练性,似乎演练过很多遍。拿着《中国西藏》的女孩似乎不满足一颗微不足道的糖果,把目标转移到我右手腕上戴着的一条四叶草手链。在阳光中,四叶草手链闪闪发光,她为自己发现新目标而欣欣自喜。她哀求我,要我把手链取下来给她。无奈,我不肯满足她得陇望蜀的欲望,她遭遇前所未有的失败。她没有想到,面前这个阿姨内心是那么的刚硬,可怜兮兮的样子无法获取同情。

她们或许无趣,悻悻然跑了。或许在她们心里,我成了最冷酷的游客。连一元钱都如此吝啬。我看着这两个女孩,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我不是因为她们撒谎而责怪她们,我只是感到,在西藏的一些地区,一种呼唤善良人性的回归是多么的迫切,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这些谎言,并不是她们天生就会的。当西藏逐渐成了旅游圣地,当游客进入他们的生活,当金钱主义与他们的内心信仰发生冲突,当各种各样的赚钱方式出现在他们的脑海,当他们的谎言一次次得逞,获得意外之财……他们被迫一点一点失去最纯洁的本真。忽然,我为自己是一名游客而感到自责。若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那么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她们不必在游客面前扮演一个可怜兮兮的形象,不必出卖自己纯洁的灵魂。我不知道她们的父母,如何看待她们的行为,是回应支持,还是与我一样哀叹。但我觉得,一元钱是生命中无法承重之轻。有些人不为所动,他们坚持着恒定的精神格局。而有些人为此尔虞我诈,出卖自己的灵魂。

在西藏,越来越多的小孩,为了一元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神灵的光芒,如阳光一样无处不在。可内心阴暗处,是否能及时照耀?很久很久以前的传说,对于现今的意义,并不是作为旅游开发,吸引游客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作为精神的呼唤而存在。

只有游客才会仔细去看石头上所说的传说,而当地人似乎置若罔闻。石头上的教义或许因为家户所闻而显得不屑一顾。当地人依旧重复着千年前所犯下的过错,无法获得救赎。

我听到阳光顺从着脚步而发出的声音,在空中反复念诵的六字真言,消失在氤氲的桑烟里,我迷失在一个个佛殿里,不知东西南北。或许每个佛殿都太过金碧辉煌,我一直保持着仰视的姿势。每个人在路过佛像时,都很自觉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些零钱,供奉给神灵。除了西藏,没有哪一个地区或城市,汇集了比山还高的一毛钱、一元钱。我甚至认为,西藏的寺庙是贫穷的人用无尽的一毛钱、一元钱汇集起来修建的。在看不见的视线里,我似乎能通过那金光闪闪的强巴佛,看见每一个抚摸过它的人。

我已经忘记在哪个佛殿见过他,除了一张照片,我对他一无所知。甚至,我的到来他毫不知情。此时他在孜孜不倦,专注认真地读经书,随行的游客不会注意到他,视线始终保持仰视的人,对角落里的小格桑,会视而不见。我站在他面前,不自觉地按下快门,没有闪光灯,我还是希望这样唐突的惊扰能降低到最小的分贝。咔嚓的一声,我以为他会抬头,我以为他会用惊异、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殊不知,他丝毫不为所动,拿着经书,嘴里念念有词。翻书的声音,斑驳的纸质,只有空气中的风才能感知。他似乎不属于“现时”,而沉溺在自我的时空界限里。多少游客从这里走过,带着各种各样的方言口音,导游那“权威”的声音,在空气中发出隐隐的回音。可他不为人潮所动,似乎只有他的身体,是可以眼见的存在。而他的内心,早已与神灵遨游,羽化登仙。在扎什伦布寺的佛殿里拍照要收75元人民币,录像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需要1500元人民币。尽管如此,还是有游客乐此不疲。各种各样的数码相机、单反相机、DV机,是每个游客的必备之物。它为所见之物提供存在的凭证。而恰恰西藏的偏远与特殊性,使来过西藏的人多了一份炫耀的资历。它的好处,在于强调的一种“身在现场”的权威,使“到此一游”在展示那刻,征服所有惊艳的照片、羡慕的眼光。在西藏,人们可以不需要手表,不需要金钱,却不肯抛弃一个胶卷。

小格桑应该对这现代化的产物——相机司空见惯,生活在西藏的藏民,或是寺庙的僧人,随时有可能不经意地进入别人的镜头中。游客带着猎奇的心态而来,寻找一些与他的生活经验差异甚大的景象。那么,这些僧人、藏民、朝圣者、小孩,通通落入摄影师设置的框架之中。不需要台词,不需要特殊布景。西藏的天空为此提供了原生态的摄影棚,只要有人参与,便可以导演一场摄影师想要的剧目。各种各样的图像,明信片、画册、文字、光盘,西藏成了每个人意象化、抽象化的实体。西藏巨大的包容性,使每个人都可以臆造一个属于自我的西藏,而不需要得到公证处的验证。图像和文字存在一定的欺骗性,再加上他人的误读,风牛马不相及。只有时间和神灵,在看不见的视线之外,窥看那些背着重重机器的摄影师,而发出无奈的笑声。在快门按下的瞬间,一切都已远去,照片的意义消失在时间之中,无法捕捉。人最不能跨越的,就是时间。尽管走过四千里路云和月,但时间的运动性质,脚下的空间时刻处在变化之中。时间不断耻笑丰富资历的旅行家,让他们充分感到空间在时间的操控中,更像是在空中行走,生存的空虚感,随之袭来。

下午六点,扎什伦布寺里的阳光,已经慢慢倾斜。这个时候,是小喇嘛上课的时间。所谓上课,就是打坐、念经。在众多小喇嘛中,我看见他懒慵地伏在栏杆上,许多喇嘛准备集合,而他一副不打紧的样子,百无聊赖。我走上前,与之交谈起来。我以为他们都是从小就到寺庙,没想到他们都经历过平常小孩的规定性成长顺序。读过小学、初中。这个小喇嘛告诉我,自前年初中毕业以后,就出家来到扎什伦布寺里。我疑惑不解,问他:“是家里人送你来的吗?”他摆摆手说“不是,是我自己要来的”。我更加疑惑不解,一个接受过科学文化教育的初中毕业生,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比较大致的理想走向。可他缺失了一般初中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理想热情,甚至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我提出我的疑问,为什么要选择出家来到扎什伦布寺,他似乎想了很久,呆呆地看着无垠的天空,很长时间,还是没有答出个所以然来。

他去上课前,在我本子里用中文和藏语写上他的名字——多加。当他看到我的本子里写满了藏语三十个字音,微微一笑。似乎我的用心,得到他的认可。他一个一个字音,教我读了一遍。我笨拙的唇齿,很多时候咬字不清。他亦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中很耀眼。

告别多加,我的内心波澜四伏。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经过科学人文教育,依旧皈依佛门,开始了青灯佛祖的一生。我真的无法用常人的思维,给予解释内心的疑惑,和作出评判。不仅仅是他,还有这一群小喇嘛,都是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选择走入扎什伦布寺。其实,我很想问问,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可是话到嘴边,还是吞咽下去。这句话似乎带着怀疑的性质,有种居高临下的口吻。但我想得知他们的内心世界,至少这是与内地的孩子所不同的心理。西藏的孩子,在青青子衿年华里,似乎少了一种内地孩子所具有的生命激情。他们过于平静、拘谨,内心即使有无限激情,也很容易在滔滔的经文里磨平了青春所特有的尖锐,凹凸质感。

愿意将自己的一生,供奉在佛祖的神灵之下,这需要巨大的勇气,足够让没有信仰可言的人仰望。我无数次思考起宗教对他们的意义,可无数次都让我的思想败下阵来。我接受了科学人文教育,唯物主义早已深入我心,作为一个旁观者,确实难以进入在佛光照耀下生存的灵魂。但我能确定的是,宗教与他们的生命的确有确凿的关系。

我从斑驳、古老的扎什伦布寺走来,眼前的一切,让我愕然。扎什伦布寺那一头,所有的细节都停留在古老的岁月里。而这一头,粉刷一新,涂脂艳抹如待嫁的新娘。石牌上写着文化风情步行街。从我的角度理解,既然称之为文化风情的步行街,必然是这座城市最有特色、最能代表城市人文历史气息的街道。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好有藏族文化气息的街道,沿路房屋全是藏式风格。可一仔细看,怎么全部都是新起的房子?我似乎还能闻到空气中四处弥散的油漆味。

早上,天下着小雨,淅沥沥地打在冰冷的玻璃窗上。步行街的行人不多,沿街到处是商铺、饭馆、旅店、茶馆,有着各式各样的名字,中文的,藏语的,英文的,相互对照。或许天气不佳,店铺的老板都不愿意早起,不少商铺仍紧锁着门。我的手表指向10点,整条街除了雨声之外,冷冷清清。风吹得我有点冷,打在脸上,冰冰凉的。我走进一间藏式茶馆,要了一壶热气腾腾的甜茶,羞涩的藏族少女轻轻地端来茶杯和热水瓶,手腕上戴着的老银器在空气中发出微妙的光芒。空气中氤氲着酥油的香气,旁边坐着粗壮的藏族人,说着文成公主的荒凉往事,我仿佛走进荒蛮的岁月里。毫无防备的,我的小布尔乔亚情绪被沿街店铺老板用一口四川口音的吆喝声打破。里面的东西,只有不懂得区分藏族和苗族的无知游客,才会乖乖地上钩被骗。很多东西,都是其他民族的。如手工编织的挎包,带着独特的湘西地域风格。而一些围巾、披肩,还有一些扎染的裙子,很明显出产自丽江。可眼睛里只看见钱而不见其他的老板,挂羊头卖狗肉。甚至张狂地打出西藏特产、藏族风情的字眼。这样显而易见的骗局,有心者自会戳穿一切。这似乎是一个阴谋。新的建筑篡改了原本的城市地图,新的藏式商铺歼灭了老房子。我能想象,不久之前这里的老房子的命运,在起重机的隆隆声下奄奄一息。城市建设者,对旅游开发的巨大热情,使得这里焕然一新。除了扎什伦布寺有神灵的保佑,建设者不敢动土之外,这里的老房子无一不遭到毒手。像这样的藏式风格的新房子,随处可见。但只能作为布景而存在。这里缺少了原本的生活内容,无法与当地人的生活扯上关系。这些新房子推倒老房子,再重新按原版修建。这翻来覆去的折腾,我看见历史的痕迹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历史在这里变得模糊不清,作为一个过路人,我无法在空间里,寻索到历史的记忆。这里曾经发生的事,曾经住过的人,曾经有过的大人物,无法获得了解。正如祝勇在《再见,老房子》一书中这样写道:“历史在这座城市已经变得支离破碎,年代模糊,地址不详,它越来越成为一种虚拟的空间,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像一叠没有来头的照片。”

对于现代城市建设,建设者总喜欢大刀斧阔地进行城市改造。建筑不断地“推陈出新”,“建设性破坏”的例子层出不穷。但最令人费解的便是大批仿古建筑的兴建。为什么一边毁掉真正的古物和历史文化,一边却在花钱制造大批伪劣的古物和伪文化。如同这条文化风情街,我不明白为什么不直接在老房子的基础上维修成一条文化古街,非要那么决绝地铲除再建?这不更费人力、物力、财力!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老北京的信仰与吉神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知道点世界文化

    知道点世界文化

    什么是“摩西十诫”?古代印度为什么会出现种姓制度?潘多拉的魔盒里到底装有什么?吸血鬼真的存在吗?蒙娜丽莎的微笑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本书都有介绍。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历代律令

    历代律令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瞻仰黄河之母的仪态,脚踏崎岖盘桓的黄土地,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这“天上来”三个字,是否给人以某种文化的启示呢?诚然,把黄河之源上溯于天,本出于一代文豪李白的天才创造。从文学角度看,这万古传诵的杰作,是对母亲河的讴歌,是对父母之邦的热爱;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诗人于无意识中点出黄河与天的关系,恰恰昭示了黄河文明的某种特点。
热门推荐
  • 从一只乌龟开始吞噬进化

    从一只乌龟开始吞噬进化

    本书由“丹顶鹤”制造而成,剧毒无比,无毒可解,有百毒不侵者,建议尝试。QAQ具体内容,都已经写在书名上了,当做无脑爽吧。
  • 洛阳公子下乡记

    洛阳公子下乡记

    洛阳城里的小王爷,眼高于顶,为了不打光棍儿,踏上了寻妻之旅。陈家村的一个小医女,在山脚捡到了一个满身伤痕的男人,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 写给想哭的你

    写给想哭的你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拥有了各种能力。面对大部分事情,也都有着自己妥善应对的技巧。可是,为什么呢?年纪越大,不安感却越发地靠近自己。难眠的夜晚,躺在床上,万般琐事皆逼近至眼前。对未来的不安。自己的弱点。一日中的芥蒂。这时,蒙蔽自己已是徒劳,你不得不振作起来面对这一切。于是,泪水涌入眼眶,泫然欲泣。那么,就来读一读这本书吧。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大道理,松浦弥太郎这位有着丰富阅历与人生成就的中年大叔,悄悄地坐在你身旁,亲切地道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生活小哲学,帮让大家重新找回获得幸福和温暖的力量,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孽

    九孽

    什么?你告诉我前九世都没善终?这一世混的好了就能成仙?开什么玩笑!我爹留给我的雄厚家底怎么办!江陵城那些漂亮姑娘怎么办!啥?想成仙就要历情劫不能有女人?那我莫得兴趣!
  • 蛊蛊生威

    蛊蛊生威

    楚清流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中医学徒,没想到出门左转就被一辆车带到异界……十万大山的妖魔和巫师,蜀山的剑仙,东海的术士还有……
  • 休闲管理

    休闲管理

    本书主要对休闲管理进行了阐述和梳理,分析了休闲市场的消费行为、城市内外部休闲空间、休闲文化与教育、休闲经济与产业的相关内容。第6至10章为休闲项目实践篇,主要从城市、乡村、度假、生态和房地产五个视角探讨了不同休闲项目的实践研究,探讨了城市休闲产品的营销推广策略,综述了国内外休闲农业与渔业的发展态势,并作了杭州农家休闲茶室的专题研究,分析了海滨、油轮和温泉三种有代表性的度假形式,介绍了国外国家公园开发管理的经验及对我国国家公园发展的启示,分析了郊野观光这种生态休闲的特点功能和开发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了分时度假和产权酒店是休闲房地产的两种主要经营模式。
  • 宠妻如命:总裁爱上瘾

    宠妻如命:总裁爱上瘾

    从一次意外开始,到情根深种。她曾想用一个宝宝留住这个男人。从车祸到再次相逢,他想用一纸婚约将她强留身边。不正经版简介:“老公,你要干吗?”“你……”“老公,你要做什么?”“爱……”“老公,你能不能找点别的事情?”“嗯,睡吧。”正经版洛震霆:命运兜兜转转,不论过程多复杂,你终将是我的,只能是我的。言夏:爱过你,恨过你,然后再次爱上你,不后悔,不辜负。
  • 珏印

    珏印

    她有一个名字,叫婉月。是十八世纪顾氏家族里不受待见的四小姐。她逃出古宅,在旧小巷子昏迷,醒来后,竟然成了异世――圣珏大陆的一个女子。她身体的心脏处被“珏”印上代表身份和力量的月牙印。并其他三位王储――掌管北面的斯塔·皓邪,掌管西面的斯塔·辰,以及掌管南面的格·擎苍,有所不同,她的心脏背面,多出一个印子。而这个印子,与亿万年前被珏选出的主――魅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诅咒还在婉月失忆的时候继续祸害平民。奇怪的白面书生,时而出现,守护婉月。他是谁?神秘的龙神男子,虽不是王储,却在婉月和地位间游离不定。斯塔辰,与婉月打闹千年!究竟谁会成为主?婉月究竟是魅月之后,还是魅月转世,她究竟是谁?
  • 画不出灵

    画不出灵

    洪荒巨兽,天龙火凤,万法神像,皆然出自画灵师的笔下。用所画生灵毁天灭地,长啸九空。而我,注定成不了一位画灵师。只好默默的在一旁,画一具弓弩弄一些野味,画一把枪械打打靶子,画一颗炸弹……你纵然可踏鲲鹏逍遥九州,我只好日以继夜摸索另一个世界的现代科技,反正能飞起来就行。画灵师为尊,画匠者为仆。但如果娶了一位画灵师,当仆人也就认了,谁让她长得那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