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5300000032

第32章 下篇拆掉思维的墙,北大让你变得更好(7)

“难得糊涂”到底什么意思?看淡利益,不争不抢,吃亏是福,如此而已。“吃亏是福”是“难得糊涂”之中的重要含义,但是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理解不了“吃亏是福”的真义,不相信“吃亏是福”了。在明明白白的利益面前,人们都“聪明”得很,都在思谋占有、劫夺,哪有心思“糊涂”呢?只想着得到才是实实在在的福,谁愿意吃亏呢?所以,“吃亏是福”很快被从“难得糊涂”中剥离,然后,“难得糊涂”又被歪解、曲解成各种各样的意思,成了为自己开脱的借口,离郑板桥当初写下这四个字的本意已经越来越远了。

那么到底人们是如何曲解“难得糊涂”的呢?那就是在是非面前假装糊涂,该主持正义时一塌糊涂;该不糊涂时毫不含糊,比如见钱要捞,见着利益就抢,遇到矛盾赶快绕着走,碰到责任赶快跑……不仅如此,他们肯定还会说:难得糊涂啊,郑板桥都是这样说的。这样看来,“难得糊涂”真成了某些人自我安慰、自我欺骗、自我开解的“灵丹妙药”了。可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中,欲壑难填、只专注于私利、又争又抢、不肯吃一点亏的人,到最会可能会吃大亏。因为假装糊涂时间长了,就成了真糊涂,心智既已迷失,最后就会彻底毁了自己。

35岁的北大毕业生刘斯回老家做生意,准备挖掘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干一番事业。所以他从事了电器生意,谁也没想到,刘斯的生意是“傻瓜生意”:因为他的价格是全市最低的,他的产品全部都是以零利润出售的,也就是说,刘斯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每月赔上房租、水电等费用。

很多人都认为刘斯是个书呆子,果真是没有任何生意经验的人,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傻事。刘斯的家人也很生气,觉得他的脑子肯定出问题了。面对同行的嗤笑和亲友的质问,刘斯从不多做解释,始终坚持以零利润经营自己的生意。更让人吃惊的在后头,刘斯又开始涉足首饰加工业和服装干洗业。当然,政策没变,还是零利润经营。顾客都非常欣喜,但刘斯自己却遭殃了。

所有人都认为刘斯是脑子里哪根筋出问题了——世间哪会有人这么傻,会做赔本的买卖?很多人预测,刘斯撑不了多长时间了。

事实印证了人们的猜想,一年之后,刘斯赔光了所有钱,被迫停止了自己所有的生意,将所有的店面都关停了。在这时,大家以为刘斯元气大伤,再也爬不起来了。没想到,刘斯迅速筹集了资金,居然又新开了一家店面,这次,刘斯改变了零利润的经营思路。不到半年,他连开了五家分店,且生意非常兴隆。有人嗅到商机,也效仿刘斯,开了类似的店面,但他们奇怪地发现,几乎所有客户都集中在刘斯店里,很少光顾别家,生意几乎都给刘斯做了。

刘斯最后大获成功的秘诀只有他自己知道:成功并非“幸运”,而完全依靠了自己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理念。

刘斯以零利润的方式赢得了民众,所有民众都认为刘斯出售的东西,价格是最优惠的。刘斯“零利润”背后是不断地损失,而在消费者眼中,他是能给买家带来最大实惠的卖家。刘斯的经历证明:眼前的损失是暂时的,个人的品牌和长期回报才是真理,正所谓,吃亏是福。

你以为北大人真的糊涂吗?这你就错了,他们不会迷失于物欲之中,从不介意暂时的吃亏,因为他们相信吃亏是福的道理,所以“难得糊涂”一次的北大人,最终还是赢家。

北大情绪管理SPA:

(1)适当吃亏不是坏事

“难得糊涂”无非是告诫人们看淡名利,不要为蝇头小利斤斤计较。要有明明白白吃亏的气量和胸襟。这不是在害自己,而是在帮助自己。你去争夺,没准你会失去;但如果采用让步的方法,不争不抢,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适当地吃亏不但不是坏事,而且是好事,是在为我们自己的生活之路奠定基础。反之,你若处处不想吃亏,处处都想占便宜,跟别人争来夺去的,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坏,也许还会影响你的前程。

(2)吃亏是福来源于个人的判断

很多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如果把“亏”给了自己,把“利”给了别人,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反馈给你更大的帮助,给你的生意或者事业带来“回头客”,自然而然使你的人生和事业更加兴旺发达。“吃亏是福”还包含了两个字,一个字是“舍”,一个字是“得”,有舍才有得,这是不变的真理。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吃亏,就会发现吃亏的背后还蕴含着福气和机遇,甚至还有意外的惊喜。怎么样是吃亏了?怎么样才是有福气?是由个人的承受能力决定的,来源于个人的判断。吃亏了,心里不平衡,就会变成祸而不是福。能够欣然认识到并做到“吃亏是福”的人,才真的有福。每每吃亏便觉得自己是世间最痛苦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吃亏是福”的真谛。但如果认识到吃亏是一种考验和磨砺,就不会为暂时的吃亏而感到痛苦,修养就自然而然提高了。

5.懂得分享,迅速提升亲密关系

分享与幸福关系重大,一个人想要拥有更多的幸福,就需要与别人有更多的分享。一个人把目光流连在自己所谓的“利益”上时,实际上就会失去更多。当你拿着自己的“点子”“学识”和“计谋”当宝贝的时候,别人因为你的保守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你。你给别人的是冷落,别人也无法给予你热情。交换思想和智慧与交换水果是一个道理,没有交换就没有收获。懂得分享的人,朋友无数;不懂得分享,自己偷着乐,最后只能成为“孤家寡人”。是的,只有懂得分享,才能迅速提升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不到分享的重要性,觉得分享就是傻瓜的行为。比如几个人一起创业,在艰难时期还能做到同舟共济,一心向前看,但只要事业有了起步,这些人的思想就变了,就开始蓄势待发地争利益,生怕自己吃了亏,他们算计的是利润,是自己能不能在分红的时候多分点,所以明明可以继续下去的事业因为大家的自私、离心而散伙了。所以这是一个教训:合伙做事业必须有分享精神,要有大胆奉献、不怕吃亏的情怀,这样才能让事业起步并有所发展。是的,无论一个人能完成多大的工作量,也无论它具有多么迷人的人格魅力,如果不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他将永远无法取得事业的长足发展。单个人的幸福正是因为与人分享,才变得更加完美、更加丰厚。

北大毕业生孙竹参加工作后又改行了,在一个新鲜的领域,为了能让自己立住脚跟,他总是把自己悟到的一些知识藏起来,留着自己体会,不和别人分享,唯恐别人学了去。虽然他很刻苦,但是事业进展不大。但他不醒悟,仍旧几年如一日地闭门造车,希望成功能够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实现,希望所有的进步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学去悟。慢慢地,他想和别人交流,竟然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了。大家看他神秘兮兮的,也都开始回避他,不透露给他任何有利于工作的信息,甚至任何聚会都不叫他一起参与。孙竹的人缘越来越差,失去了所有民心。更可怕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奋斗,孙竹发现自己思想越来越守旧,而且自己进步的速度越来越慢了。更让他感到尴尬的是,上级领导还找他谈话,批评他独来独往的,完全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想要成为部门精英太困难了,建议他多跟同事交流和合作,毕竟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

孙竹在一次会议上大大方方地说出了部门的整改方案,还有如何做技术支持的具体细节,赢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大家各抒己见,并极力推荐孙竹做技术带头人。孙竹在那一刻非常感动,他终于意识到,一个人哪怕聪明绝顶也有“短处”和“弱点”,如果能把自己的观点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和大家讨论,就能在一个问题上发现很多不同的角度,从而得出更多结论,这样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把一个问题更全面地搞清楚,这不是节省了时间、加快了脚步吗?

孙竹加大和同事交流的力度,发现自己以前真的很可笑,自己靠闭门造车悟到的东西,其实别人早就知道了,真的没什么可宝贝的,从此孙竹大悟,开始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悉数奉献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改进。

一年过去了,孙竹不仅拥有了许多朋友,还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真是双丰收。

孙竹的事例告诉我们,其实拿出自己的好东西和别人分享,实际上是在借助别人的力量来推动自己的成长,而同时参与的人都是双赢的,而且也提升了和其他人的亲密关系,让工作氛围更加和谐了,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叫智德的禅师把菊花分散给了村庄里的所有人,然后整个村庄都被菊花的香味所弥漫。智德禅师分享的是菊花,收获的却是一群人的快乐与幸福,而他一个人赏菊却不可能带来这种效果。自私的人会说,我的东西分给别人,我的就变少了啊。东西是变少了,但幸福和快乐却变多了,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亲密了,难道这不是很“划算”吗?何况幸福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正所谓“独享不如共享,共享之乐远胜于独享之趣”。

北大情绪管理SPA:

(1)分享是在帮助自己

我们积极地进行着各种社会活动,最终目的还是要改变世界,让我们自己,让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所以就需要合作,就需要分享、共赢。多分享,看似在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分享的氛围好了,大家把分享当作了习惯,信息和知识就会流动得更快。

(2)分享不是失去,而是得到

觉得自己为某种知识和技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凭什么别人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呢,那不是不劳而获吗?这就是大部分人不愿和别人分享成果的主要原因。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是走进了一种误区,因为你得到的东西,无论你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都不见得是最好的、最高深的,这世上只有你一个人得到了,这是不可能的。你“宝贝”的,你“神秘”的,只不过跟别人发现的有一些细节上的出入,有过程的快慢和早晚,但绝不是被你一个人独占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处在开放状态,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才能让这些知识和技能产生价值,所以讳莫如深真的没有必要。分享不是让你失去,而是让你得到,得到了更多知识,得到了更好的人缘。

同类推荐
  •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理想的激励

    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理想的激励

    本生动介绍了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意义的成功人士关于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以供典范。
  • 说话要幽默·处世要随和

    说话要幽默·处世要随和

    《说话要幽默处世要随和》主要内容:说话讲究艺术,处世注重方法。在经营事业和人生时,能够拥有幽默的谈吐,随和的出世技巧,就能够达到无往不胜的高超境界。快乐的生活少不得幽默风趣的语言,顺畅的人生少不得随和的出世技巧。说话幽默、处世随和是人生快乐和成功的两大要素,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人生之旅能否顺风扬帆的关键。
  • 滴水不漏金口才

    滴水不漏金口才

    好口才将使你能说会道,事业有成。本书通过一些深入浅出、贴近工作和生活的事例,展现成功人士说话的艺术,力求能对锤炼您的口才有所帮助。
  •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说得好更要说得巧

    说话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让别人了解自己见解的一种手段。这需要说者言之有意、言之准确,比如想在短时间内向许多人传达大量的信息时,就需要准确地把话说得“恰到好处”。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本书的中心意思非常明确:说什么是次要的,关键看你怎么说。说得恰到好处,说得能打动人心,你就是一个“会说话”的人。这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
  • 大雁精神

    大雁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大雁精神的实质——团队、沟通、领导力、目标、纪律、分工……学习大自然中最完美的“大雁团队”,建造完美的企业、组织和机构,个人要在团队中走向卓越,必须学习大雁精神。
热门推荐
  • MC之一只小僵尸

    MC之一只小僵尸

    MC同人一只小僵尸的“尸生”(我是小学生,勿喷)
  • 极品仵作娘子

    极品仵作娘子

    简介:一次郊游,简一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重生回到一百年后的前世成了宰相府里的五小姐,一朝呱呱坠地,却因长相奇特,凭空而出,被世人称之为妖怪,幸之有爹娘恩宠,才不被贼人乱棍打死而弃之,她四岁学会制造毒粉治下人,八岁学会一身轻功逗兄姐,十二岁又学会仵作一职治姨娘。简一离知道,她这一世都会颠沛流离自刎而死,可她不服,竟然有幸老天让她重来一回,她定要搬回局势倾尽全力护得宰相府安全,找出前世灭她满门的凶手,可是这一天天隆起的肚子是怎么回事?
  • 倾城之琳:分手的N次方

    倾城之琳:分手的N次方

    她,一个怀着梦想的小螺丝钉。他,一个拥有完美家世背景的绅士男。他们在无数次中偶遇,却从不曾发现对方。家族的一次玩笑相亲,他们相爱了。然而在他们的爱情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却是:分后。这是老天爷的玩笑,还是家长们之间的玩笑呢?我们,分手吧!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鸾啸

    鸾啸

    侯门深深深几许?爱恨情仇复几许?如果可以再回到过去,如果可以再次选择,如果为了爱情而要注定牺牲一切,又将如何?潘莉曰:一切好像都是命中注定,但是如果我不能为了爱情而选择,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 好似曾经沧海

    好似曾经沧海

    2020年程今在今年的同学聚会上遇见了多年未见的林沧海彼此都已经到了二十八岁的年纪,再次相遇,不免回想起五年前,那个炎炎的夏日,让两人分道扬镳。
  • 天元浩劫

    天元浩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浩劫降临人间,不知道所为神仙在何处,谁来救世,唯有谕尔
  • 平地飞升

    平地飞升

    杨毅,一个普通的单亲少年,因自己母亲被害而陷入一场复仇的漩涡,在这个力量悬殊的斗争里,杨毅意外的踏入了休仙法门,复仇之后飞升天界斩心魔,断魔体成就大罗金仙之体驰骋仙界,无往不敌。
  • 魔法猫

    魔法猫

    本书由《魔法猫》和《最后一条中国龙》两个独立故事组成。《魔法猫》的故事主题是亲情与希望。故事主角萱萱由于疏忽,导致弟弟被人贩子拐走了。母亲受不了打击,变得疯疯颠颠。父亲一边在外地打工,一边寻找孩子,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毁灭了。活泼可爱的萱萱变得沉默寡言,认为自己把整个家给毁了,她不但每天要去弄丢弟弟的地方去寻找弟弟,还要在家照顾患病的母亲。后来在同的帮助下,竟然通过魔法猫找到了弟弟。只是,再见到弟弟的时候,已经物是人非,他不记得他们了,而且和收养他的爷爷相依为命。就在萱萱感到绝望的时候,那只魔法猫竟然让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给了这个家一个奇迹的团圆。《最后一条中国龙》的故事主题是友情与环保。故事主角波仔是一个能动物沟通、有着特异功能的小学生。波仔最好的朋友是一条中国龙,这条不仅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它的龙鳞还能治愈疾病。波仔在校园里认识了保安阿黑,两人还成了忘年交。而阿黑的真实身份是河神,但由于河道长期被污染,阿黑的身体逐渐变得衰弱。波仔的好友苗苗家中的爱猫弄弄因为意外而失明,为了治愈弄弄的眼疾,波仔求中国龙帮忙。最后中国龙答应了波仔的请求,治好了弄弄。但波仔最后发现,原来牺牲鳞片的是河神阿黑。最后,中国龙带着河神消失了。
  • 鲁迅的文化视野

    鲁迅的文化视野

    真诚的敬仰和空泛的赞美,严谨的研究和过度的释义,无恶意的误解和有恶意的辱骂,鲁迅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是一场永久的争论。本书紧密抓住鲁迅的“当代性”现象,回应着下文坛与学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争论
  • 一个不想起标题的故事

    一个不想起标题的故事

    不管你相不相信一见钟情,我一直以来是相信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种的爱,可以说我见色起意,一时冲动,这都可以,但是不能否定这也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