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65300000009

第9章 幽而发愤

书为信史的司马迁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司马氏世典周史”,自唐尧至周世代相传为史官。到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时,又在汉武帝建元、元封年间出任太史令,重新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司马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史学家,曾“学天官于唐都,受益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序》),并开始自己搜集和整理史料,有志着述一部通史。司马迁诞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史记·太史公自序》)。可见,司马迁遍游祖国大江南北,拜谒各地名胜,探访遗闻古迹,采集历史传说,观察民风习俗,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游历不仅增长了历史知识,同时也开阔了司马迁的视野和胸襟,更使他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所了解,从实际上开始了修史的材料准备工作。这些为以后司马迁写作传世名着——《史记》打下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有志撰写一部通史,可惜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志向就去世了。临终前,他拉着司马迁的手,谆谆嘱咐司马迁一定要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着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日:’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史记·太史公自序》)。当然,司马迁撰写《史记》,固然在于继承父业,完成绍述祖国历史的神圣使命。而他还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着《史记》,自比于孔子作《春秋》,实际上是要和孔子作《春秋》-样富理想于史实之中,起到匡时救世的作用。

司马迁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

《汉书·司马迁传》)中介绍司马迁的编写情形:“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司马迁基本上完成了《史记》的主要篇章。

《史记》成书之后,当时并未流行于世。《汉书·司马迁传》载:“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但其中“十篇缺,有录无书”。因此,西汉后期有许多人续补《史记》。可见,现在看到的《史记》已非全部出自司马迁之手,但绝大部分是司马迁的手笔,基本上保留了《史记》原着的面貌。

《史记》凡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记叙了上下三千余年的史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中,“本纪”部分用编年的形式,以历代帝王为中心,叙述传说中的五帝至汉武帝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的总纲。“表”以“表”列三代以来的世系与年代,以时间为中心综合记录同时发生的各种历史事件,统括了错综复杂的年代与区域发展。“表”又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类,所列大事一目了然,是检阅《史记》和阅读先秦史书的工具。“书”以事类为纲,叙述同类性质的重要史事及其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言:“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可见,“八书”主要是有关礼乐制度、天文历法、经济水利等各类问题的系统论述。“世家”用编年和纪传的形式,记载诸侯、勋贵及有突出成就能世其家的历史人物。“列传”主要记述了周秦至汉武帝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民族、邻国及各类特殊事业的有关事迹。“列传”从形式上又分四类:专传即专门为某一历史人物立传;合传将同类人物合成一传;类传将性质相同行为相类的人物并为一传,或是叙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专史;自传即《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的自传。

《史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其奠定了中国史学的基础,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在《史记》出现之前,虽然已经有了《春秋》、《左传》、《战国策》等重要的历史典籍,但这些史书都只是记载某一历史时期或某些地区的历史,远不是叙述古今、包罗全面的通史。司马迁独具匠心,天才地创作出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贯通古今三千年,包罗各方面而又融会贯通的第一部通史。其叙史的久远,内容的宏富,前无古人。《史记》堪称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史记》为我国史学开创了纪传体的新体裁。“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各有其渊源。司马迁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五种体裁,综合成为一种新的史书形式。纪传体的首创,是《史记》的卓越成就,是对史学的巨大贡献。清人赵翼评论说:“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本纪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然后一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总汇于一编之中。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廿二史札记》)从《汉书》到《明史》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体例,从中可以看出,《史记》对我国后世史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史记》的出现是中国学术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中国史学有其邈远而悠久的历史。但是,只有在《史记》出现之后,中国史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从此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学。

《史记》不仅系统地记载了古代华夏族的历史活动,同时以简明扼要的笔法,记载了当时国内诸侯及邻国的历史源流与概况,为研究这些民族及邻国古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史记》树立了史学与文学相结合的典范。它不仅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巨作,同时也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作品,其人物传记则是史学与古典文学艺术的高度结合与统一。《史记》首创的传记文学,被视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从史学和文学成就方面着眼,称颂《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史记》的内容丰富,记载真实。“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然则,就是这样一位有“良史之材”、对中国史学有着巨大历史贡献的人,却有着非凡的经历,《史记》的大部分篇章竟是司马迁在身遭“腐刑”之后创作的。

司马迁身遭“腐刑”的直接原因源于“李陵之祸”。

说到“李陵之祸”,不能不谈及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至战国时代,匈奴族已然十分强大,时常与燕、秦、赵等国发生冲突。秦始皇为防御匈奴,曾派蒙恬进击匈奴,夺回“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地区,迫使匈奴北撤七百余里,“不敢南下而牧马”。

然而,到西汉初年时,匈奴不仅夺回了“河南”地区,而且对中原步步紧逼。面对如此威胁,汉高祖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却被匈奴骑兵围困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连汉高祖刘邦自己也差点险遭不测。此后的一段时期,自高祖、文帝至景帝时,西汉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匈奴对西汉的骚扰却并未因此而停止。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的国力日渐强大。汉武帝一改往日的“和亲”政策,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自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八年中,汉朝收复了“河南”地区,并在此设立朔方郡,常驻军队五六万人实行军屯。

然而,汉朝虽然通过对匈奴的战争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北部边防,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力、物力、财力且不说,其中仅战马就损失了十一万匹之多。

被迫遁于大漠以北的匈奴也遭到重挫,元气大伤。“自卫(青)、霍(去病)度幕(漠)以来”,“休养士马,习射猎”,对汉朝“好辞甘言,求和亲”(《史记·匈奴列传》)。

好景不长。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秋,匈奴大规模入侵定襄(治所咸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以及酒泉、张掖等郡。面对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决心继续讨伐匈奴,除去心病。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征讨匈奴。此前,汉武帝为得到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汗血马”,同时也为借机提拔李广利(汉武帝宠姬李夫人的哥哥),且大宛“汗血马”的产地名为“贰师”,故李广利“贰师将军”由此得名。

李广利出征匈奴时,李陵为骑都尉,奉命率五千人马驻扎于酒泉、张掖一带。

汉武帝命李广利出征匈奴,同时欲派李陵为李广利押运粮草辎重。李陵自请道:“我的部下均为超群出众的勇士,力能擒虎,射必命中,我愿自己率部下到兰干山以南以分散匈奴单于的兵力。”汉武帝说:“你是不想作贰师将军的下属吧。我此次用兵处太多,不能给你配置骑兵。”李陵说:“我不用骑兵,虽然只有步兵五千,也能直捣匈奴王廷。”汉武帝答应了李陵的请求,并同时命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军支援李陵。“李陵之祸”源于李陵的出征。

《汉书·匈奴传》较为详尽地记载了李陵此次出征的经过。

李陵发兵后,三十天左右抵达浚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戈壁阿尔泰山中段)扎营,不久便与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相遇。李陵亲自布阵,以大车为营,将士兵分为前后两行,前行士兵手持戟盾,后行士兵手执弓弩。匈奴依仗人多士众,一齐攻来。李陵身先士卒,率前行士兵与匈奴骑兵交战,后行士兵则弓弩齐发。匈奴军损伤甚众,仓皇后撤。李陵率兵从后追击,匈奴兵狼狈逃窜。李陵军初战告捷,匈奴骑兵战死数千人。

失败后的匈奴单于急速召集八万多骑兵围攻李陵军,迫使李陵率部边打边撤。几天后,李陵率部下沿龙城(今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尔湖附近)南行,逐渐进入沼泽地带。

在与匈奴军交战多次以后,李陵军已是疲惫不堪,经过长途跋涉的李陵军几近弹尽粮绝,五十万支箭矢全都用尽,迫使李陵令部下砍下车辐作为武器。在汉军进入狭谷地带后,匈奴骑兵挡住李陵军的退路,随后从山上投下石块,李陵军损伤惨重。陷入绝境的李陵曾想自杀,以身殉国,在部下的劝说下方打消了这一念头。

汉武帝闻知李陵被俘后投降,极为震怒,下令诛杀李陵全家。司马迁因此事为李陵辩护,以至于引来了不期之祸。

《太史公自序集解》中载:“司马迁……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

“李陵之祸”的始末,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叙述得很详细:

“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仆以为有国土之风。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余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李陵壹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劾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正少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与李陵并没有什么交往,两个人“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

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为李陵辩护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李陵平时的为人表现。在司马迁的印象中,李陵是个“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的人,勇于“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而“赴公家之难”。这些作为将领的基本条件和良好品格,李陵都具备了。

(二)从家世上看,李陵是李广的儿子。李广是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和汉武帝时,曾先后率军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以勇猛善战着称,使匈奴人闻风丧胆,称其为“飞将军”。因有他的防守,匈奴人数年不敢犯境。李陵出身于这样的武将世家,也英勇善战。对于这样的将领,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三)出师匈奴而兵败,汉武帝也有一定责任。汉武帝派李陵北伐匈奴,“卒不满五千”,却“深践戎马之地”去征伐强大的匈奴。这种草率的行动,其后果可想而知。而当李陵率兵与匈奴军拼死相战时,朝中“大臣忧惧,不知所出”。

李陵既降,司马迁“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这种想法虽有臆度之嫌,但在当时条件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基于上述原因,司马迁才挺身而出,不“自料其卑贱”而明言直谏,却未料到会因此而身陷“蚕室”乃至身遭“腐刑”。对于这种遭遇,司马迁自己也连叹“悲夫!悲夫!”从这里还可以看出,司马迁作为太史,敢于直谏,“不虚美,不隐恶”的评价人物的客观态度。

司马迁罹祸后,常以古人自比:“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司马迁传》)

虽然这样说,但司马迁内心的苦痛却难以名状,“仆窃不逊,近自讬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汉书·司马迁传》)。可见,“李陵之祸”更加坚定了司马迁发愤着史的决心。

《史记》未就而遭“腐刑”,这种奇耻大辱,曾使司马迁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彷徨,是父辈的遗愿,史家的责任,更加坚定了司马迁的生死观。“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极矣。传日’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汉书·司马迁传》)。然而,“腐刑”的耻辱时时萦绕在司马迁的心头,每每念及,总是寝食不安。“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戮笑,汗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臧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汉书·司马迁传》)。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对司马迁的遭遇报以同情:“呜呼!

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诸皇帝中的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汉武帝的刚愎自用、事事独断也是十分突出的。在五十四年的皇帝生涯中,他先后任命的丞相有十三人,任命为御史大夫的有十八人(其中有四人升为丞相)。而这些人要么是“希世用事”,要么是曲意逢迎,要么是恭谨保位,没有一个是敢于犯颜直谏的。在李陵事件中,这些人表现为在武帝高兴时“奉觞上寿”,在武帝发怒时则“忧惧,不知所出”,唯唯诺诺,仰武帝鼻息至此。即使这样,有些大臣仍不能保全自身。在被武帝先后任命为丞相的十三人中,竞有六人被杀头或被逼迫自杀。尤其是武帝晚年,文治武功均已成就,就更加志骄意满,乖张暴戾,听不得一点儿不顺耳的话,对大臣动辄加罪,搞得“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史记·酷吏列传》)。而司马迁遭逢“李陵之祸”,就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所以,司马迁之冤案也就不可避免了。

对臣下喜怒无常,翻云覆雨,这是封建帝王的共同特性,不独以汉武帝为然。

同类推荐
  • 再回到汉末

    再回到汉末

    一个学渣在异域战斗,曹操,孙坚,司马懿,悉数登场。佳人红酥手,君子品美酒,谁是貂蝉?,小黎究竟花落谁家,敬请期待~尽在2020《再回到汉末》
  • 三国之中兴蜀汉

    三国之中兴蜀汉

    多少年来,我们惋惜于刘备没能匡扶汉室多少年来,我们悲伤于卧龙不能北伐中原多少年来,我们曾经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幻想蜀汉,三国,一个武力值爆棚的小兵一个壮志凌云的蜀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尔虞我诈,侠义天地无鉴!穿越至三国,智谋过人,搏一方群英!匡扶汉室!(本书纯属虚构,若有违背历史,勿怪!)书友群:701738477新书《蜀汉陆家军》已发布,望各位捧场!
  • 大唐太监

    大唐太监

    我怎么成了太监?唐朝?我怎么还想着赚钱?目标怎么能这么小呢?当太监也要当一个有权有势有理想的太监,我的理想是什么呢?当然是结交各位大人,做皇帝的宠臣,平定安史之乱,然后封王拜相啦。
  • 搞笑的三国时期

    搞笑的三国时期

    搞笑的三国演义,让古燥的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变成一本搞笑的小说。
  • 大燕公子

    大燕公子

    生为一名还有四十余年就要亡国的燕国公子,面对秦国将要天下一统的大势,姬康表示:只想让这世爱我的亲人们静然安好。虽前途荆棘,但仍要负重而行。书友群:QQ1056621607
热门推荐
  • 夫人若蜜糖

    夫人若蜜糖

    出生医者世家的白家的独女白三七,从小担负着要将白家医术发扬光大的使命,可到头来,医术半桶水也算了,到了适婚的年龄还要亲自出门寻找上门女婿!还栽在了某位神医的手中!白日跟在他身后学习望闻问切开药方,命比药苦,这四个字仿佛在形容她。曾经白三七一度幻象她与张湛蓝是江湖人艳羡的神医侠侣,没想到却发展成了神经伴侣……张湛蓝与小厮走在街上,必有热心老百姓向前告知白三七的行踪……“张神医,您家夫人在前头与人吵架了!”张湛蓝淡声:“没事,她输不了。”论吵架,“张神医,您家夫人在东市与人打起来了!”“没事,她也就只敢给人下劣质的软骨散。”她那心思都放在了吃喝玩乐上,说起医术是一塌糊涂。“张神医,张神医!您家夫人在春风楼调戏了帝城第一面首!!”调戏面首?长本事了?某神医咬牙切齿对身旁小厮道:“立即将白三七抓回府上!”
  • 封严探案集

    封严探案集

    事件的真相都是有缘由的,一时的冲动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 河畔暖阳

    河畔暖阳

    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职员,舞会上邂逅一漂亮姑娘;从此,他跋涉在寻觅红尘知己的路上。那几年的时间里,村姑、自由职业者、小职员......一个个各具风姿的异性纷至沓来!从爱情到婚姻,中间所隔的那一层纸,究竟是什么呢?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奇迹发生了......
  • 影后今天不做人

    影后今天不做人

    姜生这人知分寸,观察了林榆晚这么多年,哪能不知道林瑜晚颜控。后来啊就仗着自己好看为所欲为。林榆晚也是,小小年纪就很有觉悟,偷偷从家里拿了糖出来,扯起趴在地上,眼泪一把鼻涕-把的姜生,语气冷硬“给爷吃!”张开白白嫩嫩的爪子,就要把手里的糖给姜生喂。“晚晚,你是不是没有以前那么喜欢我了?”姜生低着头,呜咽着问林榆晚。样子倒真有那么几分委屈。林榆晚一时软了心,却忘了这人就是在装可怜。领回来-一个人那又有那么容易让他走?这是林榆晚想的。晚晚终于.上套了。这是姜生想。
  • 开始上课

    开始上课

    苟子在上!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未成年人啊!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妙语连珠

    妙语连珠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武神丹帝

    武神丹帝

    天星大陆,天穹之上有浩瀚星河,无尽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星魂武者。普通武者只能沟通一颗星辰,叩开星门,使其成为自己的武命星辰。但秦峰却能凝聚无数星魂,这些星魂,在他的丹田内汇聚成一条璀璨的星河!使他拥有了无数神通!
  • 武尊领域

    武尊领域

    少年叶浩,天生奇才,却无法修炼,遭人恣意凌辱。武道之路,披荆斩棘。逆天而行,唯我独尊!
  • 丹神圣帝

    丹神圣帝

    混沌大陆,一个新的世界,没有魔法,没有科学,有的只是无止境的修炼……